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智能交通 > 人车路协同 > 正文

首个智能车路协同系统遇考验
2015-06-29 09:22:10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李佳    评论:0

  长江日报消息 第三届“交通信息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26日在汉举办。承办方武汉理工大学出动3台实验车,专门为各国专家演示研发的全国首个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本来可以做到“不踩刹车一路绿灯”,但行进过程中遭遇“中国式交通”未能成功。

  该系统由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十余家单位共同开发。车路协同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最新发展方向。说简单点,就是利用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让路上的车和行人对对方和路况都能实时了解,避免交通事故。

  根据设计,车上装相关软件后,对前方红绿灯状况能提前获知,会语音提示用何种速度通行这个路口最合适。26日,记者登上实验车体验了一把。车沿着东湖路从梨园方向往中南医院行驶,快到第一个红绿灯时,车载软件提示距离信号灯还有50秒,时速控制在54-60公里可平顺通过。就在司机调整车速时,前方突然有一辆白色越野车变道加塞,最终记者所乘的车没能按计划通过该路口,只好等待下一个绿灯。下一个绿灯路口路面又出现其他情况,两次测试都未能如愿。

  这套由数百名全国交通精英历时5年研发的智能系统,能否通过中国式交通国情的考验?承担该项目的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信息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褚端峰很有信心:“如果每辆车都安装了车联网的芯片,所有上路行驶的车都在一个车路系统里‘互相牵制’、‘知己知彼’,他们对前方的路况就不会感到茫然,就不会有抢时间的心态。智能交通就是用科技尽量解决这些看似道德层面的问题”。

  “如果车路协同在中国能实现,在海外就更不是问题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智能交通中心主任邱志军博士打趣道。

  这套系统所费几何?专家介绍,为掌握红绿灯状况,单个路口安装的硬件成本约500美元左右,而每个车主在车上装的接收模块为100美元左右。“但全部普及后百姓承担的成本就跟安装车载GPS一样,几乎成为必需品,且交通事故造成的社会成本会大大降低”,褚端峰说。

  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介绍,吸引了加州伯克利分校等交通顶级专家的第三届该领域国际会议仍放在武汉开,专家们看中的是武汉特殊的交通地位和众多交通和信息人才,“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武汉的交通品质、打造武汉的城市形象,是个很好的契机”。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智能车路协同

上一篇:美呼吁为车标配防碰撞预警系统
下一篇:易华录将与河北省政府签订109.8亿汽车电子标识项目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