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访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方案部副总监崔中发
2015-11-05 14:57:21   来源:www.its114.com   作者:董海龙    评论:0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达)是国内最为知名的视讯与安防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致力于提供视频会议、视频监控以及丰富的视频应用解决方案。科达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苏州,在中国31个省市设有分支机构,在在新加坡、韩国、土耳其设有海外机构,目前拥有员工3000多名。

  自收购上海泓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后,科达在智能交通市场崭露头角,并依靠其强大的市场渠道后发至上,在竞争积累的智能交通管控市场上抢的一席之地。毋庸置疑,苏州科达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在补齐智能交通管控这块短板之后,科达的视频图像大数据处理、多产品联动技术都得到了功能和技术上最大化效益。

  这是我们第二次深度采访科达,苏州科达的智能交通业务版图在继续扩展,在智能交通管控向集成化、标准化的大数据应用阶段,科达还将会带给行业哪些惊喜,我们与您一同见证。
 

  智慧交通:请您介绍下苏州科达2014年在智能交通管控领域的市场情况。

  崔中发:2014年是科达全面进入智能交通管控市场的一年,科达有着优秀的产品和广阔的市场渠道,完成了预期的市场目标,科达在上海、广西、河北、江苏、山东、福建、等地相继获得项目,为广大的智能交通管控业主提供免维护卡口、微光电警、黄标车禁行管理等产品及解决方案,从目前的客户反馈来看,他们对科达的产品以及后期服务都很满意。

  科达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定位依然没变,主要还是设备供应商,不直接参与项目运作,而是为集成商和其它合作伙伴提供一些相关的产品和产品服务,分工有合作。

  智慧交通:此次展会,科达展示的智能交通管控产品有哪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功能?

  首先第一个拳头产品就是800万像素的一体化抓拍单元,用于开展高清电子警察与卡口系统的部署应用。在电警新国标出台以后,对交通违法的取证、违法管理、驾驶事故处理等更为严格,所以监控设备也要做到相应的精细化处理以满足更高的要求。传统的300万甚至600万的电警都不足以满足新国标的要求,所以800万像素电警设备的普及将是趋势。800万像素电警的清晰度更高,驾驶员人脸识别图片可以达到100*100像素,使得车牌识别、驾驶人监控等方面更为清晰便利。这一产品的推出,一方面将杜绝"借本销分"现象,另一方面高清人脸和车辆图片还将送入大数据平台开展人、车大数据分析应用。

  第二,全新的高空瞭望设备。通常的高空瞭望设备都是高清的IPC,科达的高空瞭望设备与同类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与位置信息进行联动。科达认为高空瞭望设备将是交通管理的重要补充。传统交通管理的决策依据来源是线圈检测器,雷达监测器、固定视频检测等设备所采集到的微观交通数据,而高空瞭望设备安装位置很高,视野比较广阔,可以观察宏观交通状态,适用于做广域的交通信息采集的传感器,是对微观交通数据采集非常好的补充。当然,广域交通检测除了高空相机还有很多其它方式,如现在比较热的无人机。不同的管理者对高空瞭望有不同的用法,对交警来说就是用于交通管理,对于公安则是用于治安管理,此外高空瞭望还可用于晚上自动街道巡逻,一旦车和人停留的时间过长,在敏感的时段、敏感的地点,就可以发出警告。高空瞭望管控的视野比较大,除了点状的,还有面状的。现在主要在街面,基本上是网区,重点管控路段,相对来说是局部的一个交通情况,一个点位的高空瞭望设备可以对周边2公里的道路进行管控,当发生治安犯罪车辆逃逸时,虽然固定相机可以处理,但对于逃逸者逃逸时的宏观情况就无法知晓。但将高空瞭望相机连成一张网,实时监控宏观交通,制定拦截方案。此外,交警现场执法时,如遇到紧急情况,可按一下警务通的SOS键,附近的高空瞭望设备就会就将自动切换到该警员的地理位置进行监控,这就需要依靠科达产品之间的相互配合,不是靠单一的产品实现管理。

  第三,科达的交通管理大数据平台。智能交通展本身就是以交通产品为主的展览,科达目前建立的大数据平台应该是比较接地气的,科达的大数据平台面向很多行业,而且独立开发了文字和图像搜索应用系统,科达非常开放,并不排除和其他大数据技术友商进行合作,做点菜式的选择。在一般的硬件配置情况下,科达的数据平台可以做到每秒4~5万的读写次数,随着节点的增加,性能还可以提升,而且技术还在改进。全国省级视频联网平台项目,在视频图像的大数据处理方面要求很高,科达参与了其中8个,市场占有率第一。在车辆的二次分析技术方面,科达的实时分析处理性能是业界平均水平的20倍。这就充分说明了,科达在视频图像处理和数据检索方面有很强的技术竞争力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属于应用层,在整个交通管控层面,科达现在可以实现视频监控、卡口等车辆实时监控,基于视频的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基于高空瞭望设备的宏观交通信息的检测等等,通过采集到的这些数据处理后,可以将这些参数转化成有用的交通信息如道路拥堵程度,向外发布。科达的集成指挥系统配备有基本功能,也可以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服务。

  智能交通个性化需求是比较多的,为什么这种通用型的产品,客户的接受度较低?因为在国内,不同的支队在管理上的需求差异也会比较大。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交通参与者如驾驶员的驾驶习惯、行为千差万别,城市特色及交通道路状况也不一样,因而管理者的管理思路、创新模式,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科达除了标准化的产品外还提供定制服务。

  可能大家在数据的处理能力理解上可能存在一个误区,其实所有的性能都是有一个前提条件,与前端的计算设备、存储设备有很大的关系,包括网络的带宽,磁盘的I/O,内存大小,CPU数量,CPU的处理能力,闪存加速器,这些都涉及大数据处理的性能。所以抛开这些谈大数据性能,就不够准确、科学。按理来说,应该要非常严谨,在什么样的网络、什么样的程序等等情况下来判断。其次还与节点数有关,10个节点与100个节点是不一样的。科达的高性能的计算服务器,有4个节点,可以在0.2秒以内,从40亿个通行记录里精确检索一个车牌。所以对大数据性能的评价,每一个测试项目都有一个对应的指标,而非单一个指标。大数据技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含技术有很多,其性能与软硬件都有关系。图像数据的检索应用需求是非常紧迫的,大数据技术能够支撑人脑没法完成的工作。

  这里要提一下科达的软件产品,海鸥人脸分析系统和海燕车辆二次分析系统,海鸥是针对人的特征大数据检索,海燕主要是针对车的大数据检索。因而,科达的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可以对重点车辆进行管理,如高危人员所涉及的车辆管理,如果需要对某一个人进行出行关注,科达可以把车主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成员进行车辆跟踪,对交警、公安后续的涉车的管理提供很好的支撑。

  智慧交通:在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方面,科达是如何处理的?是否有一个统一的中间件将采集到的图像、视频转化为同一个数据格式?交通管控的大数据应用,科达认为还有那些有待挖掘?

  前面已经提到,科达的大数据技术已经得到了成功应用,并且发挥了较好效果。大数据让传统的设备在可靠性、稳定性上有质的飞跃。目前科达的大数据平台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的关系数据库以及用户已有的系统。数据量比较大,对一次写入,多次查询的场景,会用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格式上,视频图像当然都做了结构化的处理,然后接入大数据平台。在中间件上,科达既有商业化的产品,也有针对客户需求开发的产品。在数据格式上,一般来说全省联网的标准,是由当地的公安交警主导,如果有国标就按国标来对接,像视频监控的国标。目前没有国标的子系统,我们和其他的合作伙伴商量,将非标转化。卡口有两个标准,GB/T28181有一部分描述了卡口标准,这是标准协议完善的一个过程,部分厂商是按这个标准来做的,数据也好接入。第二个标准GA/T669《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9部分:卡口信息识别、比对、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对数据的定义、格式要求、指端的描述都有相应标准,关键是后面的接口和通讯设备的对接,需要各厂商进行的协商。我国在智能交通方面的标准制定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现实情况是,每个企业对标准的理解与执行都有一些自己的扩充,扩充之后,都会存在一些个性化的东西。

  功能方面:大数据应用,国内现在还是在打基础、积累数据的阶段,最终还是在于挖掘分析,在海量的数据里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和支持。比如限行,怎么限,是简单的单双号限行还是依托大数据进行科学限行。通过大数据研究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如深圳市每天早高峰,从宝安到皇岗的车辆有多少、蛇口到福田有多少,掌握城市的出行需求,大数据的目的在于挖掘这些交通出行规律。中国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管理,以及城市交通规划,就可以根据大数据制定相应的政策。

  在应用客户方面,科达主要有两大客户,一是交警,二是交通运输局。大数据对交警来说主要是交通指挥调度、交通秩序管理、辅助决策。大数据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局也同样适用,在城市交通管理、交通场站、交通枢纽如火车站、地铁等项目。科达大数据技术在交警与交通运输管理领域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大数据 苏州科达

上一篇:交通大数据,从云端降落“地面”
下一篇:访上海智能交通系统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陈静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