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 标准文件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安阳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1-08-19 11:25:31 来源: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安阳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数字中国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豫政〔2020〕35号)要求,遵循《安阳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以下统称《顶层设计》)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架构,坚持“全市一盘棋”建设理念,建立健全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机制,强化城市数据资源整合和赋能服务,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支撑体系,助推社会治理应用落地,全面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为打造“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行动原则。

      ——统筹布局,集约建设。坚持“全市一盘棋”总体布局,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落地。建设统一的信息基础设施、技术支撑平台和应用服务体系,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加强政府政策和资金引导,加大在专项支持、试点示范、先行先试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格局。

      ——为民服务,需求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扎根人民关心关注的社会民生重要领域,推进智慧化应用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兼容并蓄,融合创新。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安阳本地特点,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数据要素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可管可控,保障安全。建立健全新型智慧城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应急处置方案,加强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提高重要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控。

      (三)行动目标。

      到2023年,开放融合的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成,智能可信的数据治理和运营体系初步建立,全域赋能的应用支撑体系运行顺畅,惠民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智慧治理更加精准精细,产业经济更加融合创新,市场主导的多元协作建设运营模式基本确立,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把安阳初步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

      二、行动框架

      安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框架紧密衔接《顶层设计》“一平台、两支撑、四应用”总体框架思路,以城市数据中台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和权威公共应用为支撑,以城市建设、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现代化产业应用建设为重点,聚焦2021—2023年专项行动和重点任务的落地实施。

      (一)构建15个专项行动体系。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应用支撑体系、智慧警务、电子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15个专项领域推进,构建科学发展的专项行动体系。

      (二)完成54项重点任务。根据全市各级各部门已有发展建设基础和职能职责分工,衔接信息化在建和拟建项目,规划实施54项重点任务。

      三、推进步骤

      安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跨机构、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应结合实际需求,选准切入点,以行动框架为指导,将整体建设任务分三阶段推进。

      (一)重点突破、夯实基础(2021年)。

      聚焦城市发展刚性需求,充分考虑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优先在基础设施、智慧警务、电子政务、智慧城管、智慧环保等专项领域建设一批信息化项目。

      (二)融合协同、全面推进(2022年)。

      持续深化系统联动和业务协同,稳步推进各领域项目建设工作。重点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保等民生领域进行突破,促进城市宜业宜居发展。

      (三)长效运营、智能引领(2023年)。

      建立健全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机制,打造一批重点领域标杆项目,总结可推广的成熟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推进各重点领域及行业信息化项目建设,重点在发展壮大智慧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力,推动产业集群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

      1.政务云平台。

      建设内容:结合新建和改扩建信息系统上云部署的资源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集中采购云服务,包括云主机、云存储、网络接入、安全防护、异地灾备、密码技术等,建立政务云平台统一框架和标准规范体系、数据容灾集中备份中心,为新型智慧城市业务应用提供基础运行和应急保障。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完成时间:2021年。

      2.信创云平台。

      建设内容:按照安全自主可控的要求,新建基于国产化信息技术、底层标准、架构、产品及生态的信创云平台,满足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信创业务入云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集中采购信创云服务。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完成时间:2021年部署基于信创体系的计算和存储设施,初步完成信创云建设。2022年根据各部门需求,进一步提升信创云安全可控水平,形成完备的数据灾备体系。

      3.城市数据中台。

      建设内容:建设全市一体化城市数据中台,在原有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基础上开展数据的归集、交换、治理,形成各类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等数据资产。升级政务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两大门户,实现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可供社会化再利用的数据,按照公共数据开放有关要求向社会开放。推动全市多个核心应用场景,重点开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实现和省大数据中心系统对接,并为县(市、区)提供数据空间。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完成时间:2021年。

      4.电子政务外网延伸工程。

      建设内容:对现有电子政务外网进行扩展延伸,实现电子政务外网横向覆盖市直部门(包括二级机构)各科室,纵向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面推进IPv6改造,升级现有CA认证系统。

      提高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增强电子政务外网带宽资源,为各部门提供统一、安全的出口服务。推进专网迁移融合,各部门自建非涉密业务专网在完成业务迁移后予以撤销。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完成时间:2021年。

      5.网络信息安全综合监管平台。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市直有关部门网络安全设备采购,云监测平台、高级威胁分析系统和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市直有关部门的网络、业务系统的测评及安全服务。

      建设网站云监测平台,对全市关键重点政府系统网站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网站漏洞等风险,提升安全预警能力。建设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实时采集网络流量,实现全网的安全态势感知及资产风险评估,构建全方位网络安全监管体系。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1年。

      (二)公共应用支撑体系建设专项。

      1.居民服务“一卡通”。

      建设内容:以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和“安馨办”移动应用为载体,建设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平台,实现大数据管理、政务服务、综合治理服务、公共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旅游服务、社区服务等政府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信息系统对接,推进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加强政府数据管理与应用。依托实体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二维码),推进居民“一卡通”服务应用,实现各领域的“一卡通用、一码通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医保局、市文广体旅局、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完成时间:2021年建成居民“一卡通”管理平台,推广居民“一卡通”在政务服务、综合治理、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应用率先覆盖,实现数据查询、应用分析。2022年实现居民“一卡通”在财政惠民、科技教育、社区物业、餐饮购物等领域的全覆盖。2023年,持续优化完善“一卡通”平台功能,实现各领域的“一卡通用、一码通城”。

      2.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建立全市统一的“引进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和人才资源库,整合共享全市多部门的数据资源,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一网、一窗”申请受理渠道,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业务联办和“洹泉涌流”人才资源的数据汇聚、统一管理、待遇兑现。设计数据校验规则,实现引进人才全业务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实时阳光透明监管。开展人才资源的多维度大数据决策分析与主题应用,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能力,增强城市吸引人才竞争力和科技创新驱动活力。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体旅局等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完成时间:2021年。

      3.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升级。

      建设内容:完成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信用中国(河南安阳)”网站一体化升级,将原有数据库拓建为“四库”即“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政务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其他组织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完成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信用信息应用管理系统、信用专项管理系统以及“信用安阳”移动端的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完成时间:2021年。

      4.智慧金融服务和综合监管平台。

      建设内容:搭建便捷高效的智慧金融服务系统,建立“政银企信”多方共建、互惠多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打造良好的区域营商环境。建设集机构监管、风险防控为一体的智慧金融综合监管平台。搭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系统,实现非现场穿透监控,通过建立风险模型,监测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搭建区域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立通用数据采集标准及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精确制导、精密追踪和精准定位。

      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

      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1年完成金融服务平台建设。2022年完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机构监管及风险防控工作。

      (三)智慧警务建设专项。

      1.智慧视频云。

      建设内容:以支持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需求为目标,规划建设一套标准统一、系统开放、高清为主、业务智能化、应用具体化的视频监控系统。

      主要包括8000路摄像头、前端智能感知系统、信息安全系统、智慧视频云服务平台等。同时整合殷墟天眼等社会视频监控资源,开展视频大数据综合应用,为有关部门提供视频资源服务。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水利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1年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市区视频监控网,提高视频监控完善率、联网率。2022年整合各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

      2.移动警务通系统。

      建设内容:公安信息网络移动终端专项租赁及运维。通过移动信息化手段,把已经建成的公安内网延伸到移动端,实现现场对人员、车辆、违章等查询功能,现场信息采集视频图片取证功能,现场执法、警情下达、社区警务、集群对讲、警员定位、移动监控、规范执法、移动办公等功能,提高公安系统基层民警工作效率。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完成时间:2021年。

      3.公安大数据智能应用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公安大数据中心,统筹规划构建一体化警务云平台,池化公安网络资源,实现统一动态调配。

      建设公安信息网体系,实现专网融合统一运行,数据用户隔离。建设公安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云、数据、应用、终端、网络、边界6方面的安全管控。建设公安大数据建设标准体系,实现大数据精细化管理,实现“闭环体系”。

      持续加强情指联勤实战综合平台、大数据资源平台、新一代警务信息综合平台、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平台、新一代移动警务平台、一村一警智能工作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等八大覆盖全警的综合性基础性的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安阳公安决策指挥、资源汇聚、综合研判、智能办案、服务群众等多方面的实战能力。

      持续不断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智能化、打击违法犯罪智能化、治安防控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行业公安智能化、队伍管理智能化、行政管理与服务群众智能化等8个方面建设具有警种特色的智能化应用系统,提升警种专业化、智能化、个性化创新应用水平,形成以信息研判、合成作战、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新的公安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完成时间:2021年重在夯实基础,提升现有虚拟化资源池服务能力,突出视频、卡口等物联网前端设备建设。2022年重在能力提升,建成新一代公安信息网和较为可靠的大数据安全防控体系,深化警种领域智能化应用,提升专业化应用水平。2023年重在智能应用。上线警务云平台,建立较为完备的大数据应用体系,形成强大的服务实战能力。

      4.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升级。

      建设内容:构建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一中心、两平台、六系统”的总体框架,综合集成交通行业信息资源,形成覆盖全市的交通运行监测与指挥体系、面向出行者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整体交通运行效率和管控能力。

      “一中心”即智能交通数据情报中心,“两平台”即交通管控综合平台和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六系统”包括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交通采集系统、违停抓拍系统、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系统。

     完成时间:2021年先行建设智能交通数据情报中心、交通管控综合平台等基础支撑平台。2022年新建或升级电子警察系统、信号控制系统等应用。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四)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项。

      1.“互联网+监管”平台。

      建设内容:主要任务包括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系统、监管平台服务门户和工作门户,执法监管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决策分析系统等监管应用以及可视化展示系统、智慧市场监管系统的建设等。

      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系统依托省级统一的监管事项标准体系,提供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监管事项入库、汇聚、管理、更新、统计等功能,规范市监管事项的发布、运行,实现监管事项的动态化、标准化管理。

      执法监管系统基于市“互联网+监管”系统的监管数据,开展满足实际业务需求的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非现场监管、联合监管、信用联合奖惩、投诉举报处理等各类执法监管业务,实现各类执法监管业务的在线办理、全过程信息化记录和管理。

      风险预警系统利用数据分析比对、关联计算、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强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及早发现防范本地区苗头性风险,为开展重点监管、联合监管、精准监管及辅助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完成时间:2021年建设“互联网+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行为数据覆盖率,增强专业领域监管能力。2022年全面建成“互联网+监管”体系,为各部门提供风险预警和决策分析支撑。

      2.12345政务热线一体化平台。

      建设内容:在现有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话务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内容包括话务系统、市民群众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工单管理子系统、督办审核子系统、客服现场管理系统、社情民意调查系统、智能考核系统、自动派单、分析研判等模块。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完成时间:2021年。

      3.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

      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包括集约化网站群、统一信息资源库、全媒体采编、信息公开、融媒体管理、信息上报下达、智能检索、统一身份认证、问政互动、网站监测监管、运维运营管理、大数据分析在内的功能模块。实现全市政府系统网站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集中管理信息数据,集中提供网站群内容服务。实现全市政府系统网站资源优化融合、平台安全整合、数据互认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1年。

      4.协同办公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全市统一的协同办公平台,包括一个平台、两个体系、三类业务、多个应用、80个政务部门的一体化网上办公系统,并与全省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做好对接,整体项目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移动端按照相关要求,实现与桌面端的功能同步。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1年。

      5.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升级。

      建设内容:升级政务服务门户网站,优化政民互动版块,建设“安馨办”APP、“豫事办”安阳分厅、“一件事”集成办理系统、智能化数据分析系统、智能语音导航、人脸识别、智能查询等。全面实现安阳市政务服务平台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无死角覆盖。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完成时间:2021年。

      (五)智慧城管建设专项。

      1.智慧城管平台升级。

      建设内容:按照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思路实施智慧城管平台升级。

      建设包含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智慧城管平台业务数据以及市政、园林、环卫、城管执法、环保、社区巡查、油烟监测、垃圾分类、停车监管等业务数据的专题数据库。建设市政设施管理系统、环境卫生管理系统、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网格化社区巡查管理系统、视频智能分析系统、综合考核评价系统、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等核心业务应用系统。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完成时间:2021年完成原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租赁项目维护工作,2022年完成智慧城管平台升级工作。

      2.智慧停车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制定停车信息统一接入标准,规范各厂家的停车设备与公共停车场共享信息平台的数据接口。建设停车场共享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停车资源。搭建数据传输网络,实现各停车场实时向信息共享平台传输数据。实现停车场电子支付和自动扣费。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1年建成城市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完成对全市停车位数据采集工作,在部分道路开展智慧停车试点。2022年继续推进智慧停车深入应用,实现全市停车智能化管理全覆盖。

      3.应急指挥平台。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应急指挥场所和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场所包括会商预警中心、应急指挥大厅、视频会议室、值班室。应急指挥系统包括多媒体分布式管控系统、视频会商系统、移动指挥中心、融合通信系统。

      责任单位:市应急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市人防办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1年建成应急指挥场所和部分应急指挥系统,包括多媒体分布式管控系统、视频会商系统。2022年在已有基础上,建设移动指挥中心、融合通信系统。

      (六)智慧环保建设专项。

      1.智慧环保应用平台。

      建设内容:充分整合利旧全市现有的在线监测物联网设备,完善全市统一的“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建设基于城市数据中台的生态环境主题库和应用支撑系统,建设污染源精细化管控系统、污染源应急管控智能分析系统、移动源智能监管系统,完善污染智能管控分析系统、“态势分析一张图”。结合网格化智能调度和生态监管服务系统,对监测数据深入挖掘研判,分析污染特征规律,实现污染的精准溯源、动态监控,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1年。

      2.智慧环保调度指挥中心。

      建设内容:按照空间统一、功能分区、信息融合、跨部门协作的设计理念,建设智慧环保调度指挥中心,主要包括指挥中心建设、指挥调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等内容。指挥中心承担整合完善信息接报、综合研判、决策调度、值班排班等功能,基于“一张图”实现多方远程在线会商功能,满足多方协商需要。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间:2021年。

      (七)智慧教育建设专项。

      1.智慧教育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建立“一体两翼”教育基础数据服务体系。“一体”指教育基础数据库,主要归集全市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学籍、教育知识体系等教育管理和应用的基础数据,“两翼”分别为数据交换体系和统一认证体系,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和用户的统一认证。

      建设“数据+资源+应用+服务+教研”五位一体的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全市教育统一基础数据管理、应用管理、资源管理,同时实现与地方政务云、国家和省级教育资源平台对接,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及精准化推送,同时针对学生学业水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完成时间:2022年。

      2.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

      建设内容:建设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实现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务管理、资源管理、办公事务管理、科研管理、档案管理、图书管理、宿舍管理、实验室管理等智能应用,提升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

      建设智慧课堂系统,整合师生智能平板教学终端及大屏、录播等多媒体设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课堂教学环境,实现师生立体的交流互动,探索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沉浸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并实现家校共育,构建智能泛在的教学环境。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完成时间:2022年。

      3.“三个课堂”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专递课堂”,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建设“名师课堂”,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名校网络课堂”,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完成时间:2022年。

      4.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

      建设内容:基于教育基础数据服务体系,整合各类应用系统并采集相关过程性和基础性数据,实现区域教育发展督导、学校办学质量考评、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定等四个方面的建设。

      区域教育发展督导是指上级政府对所辖区域(主要是县域)的教育均衡与发展、规划与投入、当地教育实施情况等的考核。学校办学质量考评是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所辖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的综合考评。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考核是学校和教育人事部门对教师的能力发展、职业绩效等的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定是对学生个人成长综合素质与学业质量诊断提升等内容的评价。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完成时间:2022年。

      (八)智慧医疗建设专项。

      1.智慧医疗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完成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智慧化升级改造,以居民健康管理为核心,以市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协同为手段,实现医疗健康数据的统一汇聚、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完善智慧化基层卫生云服务应用,覆盖全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实现统一管理和统一安全保障。建设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公卫疾控、疫情监测、处方流转、妇幼健康、中医赋能、智能辅医、综合监管、便民惠民等十大智慧应用。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配合单位:市医保局。

      完成时间:2022年。

      2.公共卫生综合管理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公共卫生业务管理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公共卫生综合服务系统,整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资源,与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实现共享,构建全民健康信息“一张图”。围绕基层防疫、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决策指挥等开展数据应用,对疫情、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智能监测和预警,有效支撑疫情防控工作。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完成时间:2022年。

      3.智慧院前急救系统。

      建设内容:包括升级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急救车载信息终端,建设急救电子病历应用系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传输系统、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急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利用5G技术推动“5G+急救”场景的示范应用。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完成时间:2022年。

      (九)智慧交通建设专项。

      1.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安装高速动态称重传感器、卡口车牌自动识别单元、车尾抓拍系统、LED信息显示屏等设备,并部署非现场执法检测程序,获取过往货运车辆称重检测信息、车牌信息、车辆图片等,生成完整的检测信息,并按照相关超限标准,自动判别车辆是否超载,对超限车辆进行执法操作。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2年。

      2.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融合公、铁、空各运输方式的行业管理信息,整合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中小企业等运输服务信息,逐步实现多式联运发展动态的全景展示、多式联运货运量统计、重点通道运行情况监测等功能,形成“跨部门、跨政企、跨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信息开放共享枢纽。按照服务对象和内容不同,平台功能分为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面向政府的管理服务和面向后台的数据处理与运维服务3大模块。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2年。

      3.巡游出租汽车及网约车管理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围绕政府监管和行业运营两大职能,以驾驶员、车辆、经营权三大管理要素为对象,建设巡游出租汽车及网约车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升级车载音视频监控终端,建设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营运监管信息系统、全民监督与服务评价信息系统、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及实体运营平台系统,通过对行业数据的采集、流转、共享、分析,实现行业发展信息化、行业管理智能化、行业服务标准化。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2年。

      4.5G+智慧公交。

      建设内容:基于5G技术建设智慧公交系统,通过将车载智能终端、路侧单元、各类传感器等多种设备收集到的数据回传给5G边缘计算平台,并利用其强大的运算能力得出公交车辆运行线路的执行结果,构建一个完整的车际感知网。在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等场景下提供基于5G低时延、高可靠的互通能力,实现动态感知、安全服务、绿波控制、公交优先等功能。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2年。

      (十)智慧民政建设专项。

      1.智慧民政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搭建智慧民政服务平台,建设综合业务管理、智慧救助服务、辅助决策分析等应用。依托城市数据中台,建设民政数据资源池,整合已有业务系统,对接上级业务系统,实现各类民政业务的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完成时间:2022年。

      2.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统筹建设政府管理端系统、机构运营端系统及服务用户端系统,借助移动终端等现代化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定制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性服务。

      政府管理端主要整合公安、人社、卫生等老年人相关信息,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机构运营端对重点养老服务组织的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运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服务用户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查询、预定、购买、评价相关养老服务。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2年。

      3.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搭建视频监控模块,全面融合智慧门禁、人脸识别、车辆管控等系统,打造跨社区的监管与安防体系。推动税务、人社等自助设备进社区,实现便民服务事项社区级办理。依托全市统一网格,构建社区生活服务应用,提供信息采集、民意收集、纠纷化解、业务代办等服务,加强社区事件上报、处置、跟踪、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为小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2年建设智慧社区试点,2023年推动智慧社区试点向全市拓展。

      (十一)智慧人社医保专项。

      1.智慧人社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智慧人社服务平台,推动人社领域业务联办、快办,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便捷“一网、一窗”服务。依托城市数据中台,提升人社领域数据服务和应用能力,实现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部省集中,市本级信息系统数据回流、对比交换、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数据应用。持续建设“智慧就业”系统,完成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社保以及市级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等系统对接,把就业服务进一步向街道社区延伸,实施一人(企)一策、因人(企)施策。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2年。

      2.智慧医保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结合医疗保障现有信息资源基础,建立覆盖全市居民、城乡统筹的多层次智慧医保服务平台。建设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采集和缴费、“互联网+”处方共享、医保支付、药品快递等系统。建设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建设职工医保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对医保基金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分析预警。建设定点协议管理、定点医保药品价格监测、定点医保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定点监管提升。

      责任单位:市医保局。

      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完成时间:2022年。

      (十二) 智慧城建和自然资源管理专项。

      1.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建设内容:融合各部门三维建模与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城市数据中台”提供可视化、精细化的地理空间信息管理模型。构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各领域运行态势实时量化分析、预判预警和直观呈现。

      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3年。

      2.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建设内容:基于现有的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平台,建设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规划业务、项目审批、政务服务、资源监管、分析决策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建设包括新建项目、项目预选址、项目合规性检测、空间协调、项目策划生成、项目管理等功能模块在内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利用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库为底图,高效聚合已有各类存量数据,并通过城市数据中台集成统计、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数据,推进三维数据、时空大数据等的管理与应用,构建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完成时间:2023年。

      3.不动产管理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依托城市数据中台,采集房地产相关业务和不动产市场信息,建设以楼盘表为核心的数据库,实现房产与不动产业务资源对接、共享和集中管理,建立不动产资源中心。建设不动产登记管理平台、不动产信息公示系统和不动产信息动态监管系统,实现相关部门间交易信息和登记信息互通共享,减轻企业和公众的负担,提高不动产登记工作效率,实现土地、房屋、林业等登记信息的查询、发布以及不动产登记信息监管功能。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完成时间:2023年。

      4.自然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内容:搭建灾害应急预警系统,围绕自然资源监管重点,设计监测、监管和预警指标,分析研判城市的自然资源形势,实现突发应急情况的预警和快速响应。建立移动端动态监测执法应用,实现实时便捷的土地动态执法监察,实现“以图管地、以图防灾”,增强国土资源的监管能力。

      建设智慧矿山应用,以矿区全域底图、三维地理信息、遥感影像、北斗定位等为技术支撑,对矿山生产、矿山修复、矿山治理等进行主动感知、自动分析、快速处理,最终实现安全矿山、生态矿山、清洁矿山的系统化建设。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完成时间:2023年。

      (十三)现代产业发展专项。

      1.工业互联网平台。

      建设内容:坚持综合平台、行业平台建设“双路突破”,综合工业云平台实现工业经济监测、企业项目申报、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工业资源共享、智能制造服务、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经济决策支持等功能,构建以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生态圈。依托我市制造龙头企业,重点在钢铁冶金、煤焦化、无人机、康复医疗等行业,开放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行业提供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打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完成时间:2023年。

      2.智慧园区管理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智慧园区能力中台,整合园区内软硬件资源,开发园区经济运行监测、用地监管、标准厂房管理、数字地图、项目建设、辅助决策、协同办公等功能,推动全市市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全接入。建设园区服务平台,包括政务服务、融资服务、企业协同创新服务、智能应用共享、产业链协作服务、产能共享、物流协同、信息安全综合服务等功能。建设园区管理平台,包括物业管理、消防管理、视频监控、园区广播、环保管理、安全巡检、楼宇自控、能耗监测、地理信息、应急指挥、智能照明、停车管理、门禁管理、考勤管理等功能。2023年,先行培育一个智慧园区试点,具备可推广复制的条件后向全市园区推广。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3年。

      3.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包括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应用物联网、自动驾驶、5G等技术,引导安阳万庄公铁物流园、安阳国际物流港等物流园区推广自动化立体仓库、引导运输车、智能输送分拣和装卸设施的规模应用,加强全市物流与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交通运输、金融、海关等部门与电商产业园区的信息互联互通,整合汇聚全市生产性、生活性物流运输企业的现有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从基础信息设施到货物的托运管理、在线跟踪、信息查询、报表生成等全业务流程管理,保证物流运作高效有序。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工作局、市交通运输局、安阳海关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3年。

      4.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整合产业发展、园区载体、土地资源、企业经营等统计信息和系统实时数据,整合第三方的全国产业数据,建设完善全市招商引资基础数据库,持续拓展企业信息、政策信息、产业规划等专题数据资源。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招商项目精准识别模型,形成重点招商企业画像,精准识别招商目标,并对目标企业进行动态监测,打造“构建模型、锁定目标、动态监测、高效落地”的完整链条。开展多维度数据分析,指导线下产业招商、平台搭建、政策制定。建立“不见面招商”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线上招商会、数字孪生园区、智能推荐等服务,实现一站式招商服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完成时间:2023年。

      (十四)智慧文旅建设专项。

      1.智慧图书馆。

      建设内容:将现有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升级,完善读者直接采购图书系统、全媒体服务平台(机器人自动语音答疑、微信、网站自动回复等)、元数据仓储检索平台(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查询、检索及使用)等系统。建设手机图书馆APP,在手机图书馆中可以续借、查询图书、读书交流。建设微信图书馆订阅号,读者可以免费使用图书馆嵌入的数字资源。建设自助借还系统,利用电子标签等技术,构建支持图书馆读者自助借还的信息系统。建设数字体验区,实现数字阅读、视听休闲、人机互动体验。

      责任单位:市文广体旅局。

      完成时间:2023年。

      2.智慧博物馆。

      建设内容:对博物馆进行全业务信息化改造,提供文物数字资源从制作、管理、发布、展现到价值应用一体化服务,打造统一的智慧博物馆生态体系。扩展展陈内容,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交互体验和人性化的功能设计,更好地为游客传播历史文化和社会教育,更好地展现安阳丰富的革命历史与文化。提供日常门票、特展门票及纪念品的在线销售。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结合博物馆场地情况,提供基于智能设备的安保系统,加强博物馆服务、保护和管理工作。

      责任单位:市文物局。

      配合单位:市文广体旅局。

      完成时间:2023年。

      3.全域旅游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旅游信息应用分析系统、旅游景点视频监控系统、景区指挥调度中心、游客监测分析系统、智慧旅游推广系统等应用,加强旅游市场诚信监管,提高旅游市场研究分析能力,并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旅游公共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功能。以移动应用为载体,打造“一机游安阳”,提供全面、精准、快捷的文旅信息,实现旅游行前、行中、行后的公共服务。结合传统文化、现代娱乐、电竞、赛事等打造新品牌,全面提升安阳的旅游品牌形象。

      责任单位:市文广体旅局。

      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3年。

      (十五)农林水利建设专项。

      1.“互联网+农业”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互联网+”农业设施、粮食高产创建、农业电子商务等综合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与追溯查询系统、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农业气象指数发布系统、农业视频节目制作传播系统等应用系统,推进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3年。

      2.乡村振兴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依托城市数据中台建设乡村振兴主题库,完善乡村数据资源大集中。建设数字生产基地生产管理系统、产销一体化服务系统等应用,推动乡村农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乡村生态环境管理系统、乡村信息服务系统、乡村综合治理系统等应用,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

      完成时间:2023年

      3.智慧水利应用平台。

      建设内容:包括水利监控体系、水利综合数据库、水利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水利综合治理管理系统等建设,实现对全市水情的远程监控、流量监测、视频监控等功能。建成水利管理“一张图”,统筹解决全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完成时间:2023年。

      4.智慧林业管理平台。

      建设内容:建设智慧林业综合信息平台,汇聚全市森林资源、林业政策法规、林长制组织体系及机制制度、林业行政执法等信息,实现森林资源保护情况实时监控。升级森林火灾监测预警视频系统,实现森林火情“早预警、早发现、早扑灭”。建设国储林项目综合信息平台,加强树木“身份证”建设,确保每一株树都可跟踪、可追溯。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完成时间:2023年。

      五、 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智慧安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建立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进。

      (二) 组建工作专班。

      建立工作专班制度,针对15个建设专项分别组建专班,解决技术难题,做好业务协同,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抓好计划落实和项目实施。

      (三) 建立考评机制。

      建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考评机制,明确各单位建设任务和责任目标,设置科学的考核体系,层层落实责任 ,强化督导考核,形成激励和问责机制。

      附件:重点任务分解

      主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重点任务分解.doc


  • 关键字: 智慧城市 三年行动计划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