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道路交通管理考察报告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美国道路交通管理考察报告

    2014-04-30 14:13:42 来源:www.its114.com 作者:乐山喜水 评论:
    分享到:

     

    公安部交管局代表团赴美国对该国的道路交通管理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在此期间,代表团先后访问了美国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等城市,对这些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模式、交通组织方式以及警察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学习、交流和考察。考察中,我们还在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圣塔克鲁兹学院接受了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系统地搜集整理了美国交通管理的相关资料。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政府分三级(联邦政府、州政府、县和市政府),全国设有50个州、3027个县,联邦、州法律相互补充,共同构筑起完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公路交通网和最多的机动车辆。全美国现有通车公路640多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也叫州际公路)贯通全国,总里程7.5万多公里,高速公路已成为美国道路交通的基本骨架。美国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建设等级高、车道多(最多的有16条车道),且基本上是单向行驶,中间隔离带很宽或两条路单行。汽车在美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可以说,没有汽车就无法工作和生活。正是基于这种特殊性,美国历来重视道路交通管理,建设了完备的立体交通路网,构建了先进的交通管理体制,其道路交通管理的综合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美国的警察部门不制定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是单纯的现场执法部门。一方面,警察部门协助交通运输部门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并提供接口给警察部门使用,这是警察参与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美国的交通规划与道路建设

    走进美国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城市,很少见到行人,市民出行大多乘车或驾车,这种情形是美国被誉为“生活在轮子上的国家”的真实写照。

    美国的机动车拥有量约为2.5亿辆,人均拥有汽车0.83辆,可谓家家都有汽车,人人都会驾驶。按理说,车越多,车和道路的矛盾就愈显突出,但由于美国进行了超前且合理的交通规划,采取了科学的交通组织方式,因此,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的交通拥堵问题并不突出。我在美国考察的20天里,很少看到严重的交通梗阻现象,尽管道路上汽车流量很大,但交通状况基本正常,车辆运行有序。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在交通管理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合理的交通规划

    美国十分重视交通问题的总体规划。据统计,美国交通堵塞每年损失780亿美元,堵塞引起的汽油浪费一年近60亿加仑,两项合计为1000多亿美元。为此,美国交通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交通拥挤和堵塞问题。一是开辟移动车道。在路中设置2个车道,上下班高峰时转换方向开通,这样可以快速通过车辆,以解决上下班高峰车流。二是开辟高占有率车道,即在路中设置双向二车道,只让乘2人以上的车辆通过,以增加人的通过量。为此,在进入该车道前有停车场,人们可以互相搭车。如果是收费路,该车道不收费,以鼓励使用高占有率车道,增加通过的人数。

    2、完备的路网建设

    美国的路网分布合理,道路四通八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增强战争时期调动部队和输送战争物资的快速反应能力,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成了一个以高速公路和国家干线公路为主的全国性现代化公路运输网,成为当今世界上公路最长、设施最先进、路网结构最完善的国家。城市与城市之间多为封闭式高速公路,道路通行能力强。城市内道路基本上采用单向行驶方式,最大限度避免平面交叉,确保道路通行能力。从整体上看,美国道路交通规划,道路设计比较科学,路网分布合理,主干道横向和纵向交叉贯通全国,形成网络,与主要城市连接,道路相交多采用立交,主干道交通畅通无阻。

    3、实用的交通设施

    在美国驾车感到很方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设施齐全,标线标志随处可见,且十分引人注目。其主要特点为:

    一是交通标线、标志齐全。美国的道路标线普遍使用热溶反光漆和反光道钉,很清晰,而且划线合理、讲究,变换车道指示、导向箭头、专用车道等,在路面上显示非常清楚。与标线相适应,交通标志很大,多以龙门架或悬臂挂在车道上方,十分醒目。标牌种类以绿牌指示最多,指引道路名称、里程、地名、方向等;黄牌(警告)次之,提示路权、危险地段;红牌(禁止)比较少。还有许多可变标志,主要作用是堵车时提醒车辆改变流向或变更车道行驶方向,这些标志标线对驾车人的提示作用很强;

    二是路口灯光全方位、多相位,除了常见的信号灯外,为了调节流量,还设有左转、右转相位灯,车辆按灯光箭头信号通行;

    三是计算机、电视监控系统的运用。在许多州际公路和大城市,均设有计算机、电视监控中心。设在重要立交路口的电视监控不断扫描路面动态。监控中心值班员发现问题及时发布交通信息,并与相关部门(如警方、急救中心、抢险队等)联系,及时排除故障,恢复交通。在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还有直升飞机巡视系统,能及时发现、处置路面突发事件,既管交通,又管治安。

    二、美国的交通管理模式

    1、严格的交通管理法规

    重视立法、严格执法是美国法治体系的基本特点。考察中,我在查阅一些州(市)的交通法规时发现其法规有以下显著特色:一是规定很详细、很具体,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约束力。如汽车停放,纽约州的法规即有十三条规定;二是纸面的规定与路面交通标志结合。由于法规很多、很细,各州、各市又不相同,美国人口流动性又大,因此,必须由路边交通标志予以昭示。美国人行车、停车全按标志指示进行操作。这些标志很大、很醒目,一目了然,司机遵守就是;三是贯彻了路权原则。美国行车、停车很讲路权,路权的归属由交通标志、标线、灯光规定,如支道与主道连接道口,支道方必须有一个红色停车让行标志“STOP”,有标志的一方就得让行,不然出事故就要负全部责任。在停车场必须按线停车,压线、跨线停车,被别人撞了,还得赔人家的车。路权原则使行车、停车秩序井然,培养了文明有序的良好风气和道德风尚;四是违章后的罚款额高,而且是递进式的罚款,如纽约市规定:闯红灯者,第一次罚75美元,第二次罚125美元,第三次罚250美元。超速行驶,每超五英里,罚款增加一番。纽约州规定交通违章的罚款额最高可达5000美元。而且,动态违章(即行驶中的违章)比静态违章(停放)的罚额要高许多;五是综合治理,交通违例、事故与记点、保险等挂钩。对不怕罚款的有钱人,美国各州的交通法规普遍规定了记点制度(类似我们的记分制度)。如纽约州规定:18个月内超过11点,执照将被吊销。记点之后,汽车保险费(美国实行汽车强制保险)也将增加,最高可增加一倍多。对严重违章和交通事故责任者,法律规定可判90天以内监禁和7年以内有期徒刑。留下犯罪记录后,在美国求职及参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都不受欢迎,前程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驾车人普遍很注意遵守交通法规。

    美国对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很大,如醉酒驾车可立即送监狱关押。加州高速公路巡警每年大概要处理违章100万人次,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系酒后驾车。违章者被送进监狱等酒醒后,付押金或交罚金2000美元可放行,也可以选择到社区服务若干个小时,但同时吊扣驾照一年,并记录在案10年。闯红灯除罚款外,还要记点。由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美国的交通违章率相对较低,事故也较少发生。

    此外,美国的法律及执法部门对大客车司机管理更为严格。一般司机每年度记点额为12点,而大客车司机每5年为8个点,一旦记满就要吊销驾照。在加州,校车司机一旦有严重违章或肇事,不能再开校车。巡警部门定期派警察对校车司机进行教育,同时经常对校车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停驶。学生的防护措施也很到位,学生上路都戴反光帽或着反光衣等。因此,加州校车司机几十年来接送学生几十亿人次,仅有3至4名学生因交通事故丧生,其安全行车记录在全美名列前茅。

    凡是被警察查到违章的,警察开具罚款通知单,(外地司机也可以现场处罚),通知司机在规定时间内到银行缴款;对不服处罚的,注明未按要求交款,被罚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到法庭听候判决,警察也会按时到达,如果既不交款又不到法庭,则次年后将被停止驾车。美国驾驶员信息实行全国联网,不论在何处违章,一旦上网就无法修改。一个驾驶员在三年内不能超过九个点的违章记录,其中第一年四个点,第二年三个点,第三年二个点。如超过九个点的违章记录,该驾驶员将被扣留驾驶证。这与我国的每年12分记录相比,美国的要求更高。

    2、便利的车管驾管模式

    美国的车管驾管模式和我国不同,美国的机动车及驾驶员管理在车辆管理局(有的州叫汽车管理局),由政府直接领导。其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车辆注册管理既方便又严格,市民由车商处购得车辆,经过投保即可申请领取车牌。车辆每年(有的为二年)检验一次,由检查站或修理厂出具检查证明办理有关手续。车商、车检站、修理厂依照法规受车管局的资格审定和管理,挂牌营业、不合格者,车管局可收回营业牌;二是对营运车辆和校车则给予特别管理,车管局经常派人上路检查车况,对这两种车在行驶上既照顾,又严格管理。从照顾方面讲,许多地方有专门的共同车道(两名乘员以上为共行),在巴士专用道遇校车所有车辆都须礼让等。但同时管理也十分严格,严禁超速行驶和随意变更车道,这两种车的驾驶员为职业驾驶员,考试严格于一般驾驶员;三是驾驶员培训、考试比较简单。通常是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经体检后,约定笔试,考交通法规,笔试题多为选择题,可用电脑答题,合格者发给学习驾驶证,持证到驾驶学校报名或自找一名有经验的驾驶员(两年驾龄、无违章和事故记录)作教员,学习满三十个小时以后,即可申请路考。路考主要看操作技能和对交通法规的掌握运用,比较难通过。经路考合格,发给实习驾驶证,实习期半年;四是车辆检查比较严格,不仅用器材检测(类似于我们的检测线),还将车升起,由检查员对车辆底盘部分进行眼看、手摸,进行机械检查,检车质量比较可靠;五是计算机运用广泛,办公效率高。制作一张驾驶证,从照相到证件交出,不到一分钟,资料检测、数据分析也方便快捷。

    三、美国的交通组织方式

    1、科学的交通组织

    美国建立了专门的交通安全研究机构,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复杂因素和变化情况进行长期研究,如机动车及安全设备、公路布局及安全标志的改进,交通管理措施的加强,以及与交通安全有关的车、路、人系统的优化策略等,美国的交通运输部门和警察部门根据以上多种因素制定相应的法规措施,选择恰当的交通组织形式。

    考察中,我感受到美国的道路交通组织有如下特色:一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充分发挥了作用,承担了城市间90%和城内70%的车流。这些道路路幅宽(单向四至八车道为多)、路面好、设施齐全,进出全是立交桥和匝道,车速高、容量大;二是大城市几乎都有环城高速公路供车辆过境和进城车辆选择就近的入口(避免在城内乱转),分解城市车流。城内主干道为快速干道(全高架或全立交,至少六个车道),然后通达一般道路,使特快交通与一般交通相衔接,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体系;三是单行道路多,高速公路全是单行(或中间宽隔离),城内道路也大多是单行,纽约市最繁华的曼哈顿区有通车道路280多条,其中251条是单行线,占90%左右,最宽的单行线有八个车道。即使是双行线,中间也全用双黄线或连续的水泥墩隔离;四是非常讲路权。在路权中,还含有一个优先原则,如巴士优先、校车优先,一般来讲是乘客多的车优先权多一些,但优先权必须有交通标志规定;五是设有变向车道,根据交通流的变化,可以变换部分车道行驶方向,使车多的方向增加通道,以疏导车流;六是广播电台、电视每隔十几分钟插播一次路面交通情况,引导车辆绕过堵车路段,缓解交通拥堵。

    在路网规划建设比较合理的基础上,美国更注重的是通过管理和遵守法规来提高行车速度。从理论上说,提高行车速度就等于新建道路。在美国的纽约、华盛顿等大城市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科学管理方法。

    (1)实行单行线通行。在纽约市,许多街道狭窄,该市因地制宜,自上个世纪20年代,就实行了单行线,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路面,提高交通流量。相邻的两条单行线一般方向不同,隔上十几条街道一般会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双行线,从而为驾车人提供了多种选择,使他们可以根据路况选择不同的路线,不至于在一条路上死等,造成更大的堵塞。

    (2)加强路口管理。路口是发生交通拥堵的最主要地点。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多数城市,大多数路口都禁止左拐弯。少数可以左拐弯的街口,均设有左拐弯信号灯,并设置专供左拐车道。同时,任何时候禁止堵塞路口。即使是直行车又面对绿灯,但是如果前进后有可能会堵塞路口也不能向前开动,车辆堵在路口属违章行为。因此,虽然市内早晚高峰时车辆也非常拥挤,但路口基本上总是畅通。

    (3)科学交通信号引导。在街道密集的城区,各个路口的交通灯由电脑统一控制。比如,一个路口变了绿灯,前方十几个路口即根据正常车速计算好的时间依次陆续变成绿灯。因此,车辆在正常情况一旦开动,可以连续通过十几条街道,成为引导车辆快速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4)适时变动车道。美国繁华的中心城市大多数是工作区,市民主要住在中心城市周边的郊区。如华盛顿市,政府和大公司的雇员住市内的极少,绝大部分住在包围着华盛顿的弗吉尼亚州北部和马里兰州南部地区。这样,每天早上大量汽车涌入市区,而一到晚上又大量涌出市区,形成进出城区两大高峰。为此,交通部门采取灵活变动车道的方法来疏通车流。比如,有的6车道的主要入城干道早上通过交通标志的变动只留1个出城车道,其他5个车道全部改为进城车道。到了晚上则相反,5个车道供出城车辆使用,只有1个车道可以进城。在几条快速公路汇合的进城点——波托马克河上罗斯福大桥上,专门有一台工程车,每天早晚用于移动中间水泥隔离墩调整进出城车道的设置工作,灵活而有效地缓解了高峰时期交通压力。

    (5)鼓励车辆满载客。美国的许多城市对于高载客量的车辆给与优先权,特别对待。不少道路设有HOⅤ(高载客车)车道标志,如果是两人以上乘坐的轿车和公共汽车,才可以使用这种基本上总是畅通的车道。

    为鼓励人们减少单人开车、提倡多人合用一辆车和乘坐公共汽车,有的州、市推出了优惠过桥收费措施,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家少开车,提高小车的乘车率,缓解交通拥挤。

    2、发达的公共交通

    美国公共交通发展十分迅速,地铁是人们最主要的出行工具。在纽约地铁线路四通八达,共有28条线路纵横交错,线路总长1140多公里,490个车站遍及全市各地。在华盛顿和其它城市,公共汽车也很常见。纽约有公共汽车线路244条,线路总长3000多公里。许多地铁和公交线路都是一年365天全天24小时运转。据统计,纽约公交系统每年运送的乘客达24亿人次,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公交系统。

    为了鼓励人们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少用私家轿车。美国政府制定了“保证回家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在工作日下班时安排大巴和地铁专线接送职工,条件是工作人员不开私车上下班,如有意外事情必须临时回家的,政府可以免费提供车辆。

    美国交通部门还规定地铁卡还可以在公共汽车上使用,划卡后两小时内可以免费乘坐一次公共汽车,极大方便了地铁与公共汽车之间的换乘。据统计,在曼哈顿中央商业区工作的人中间有五分之四的人选择公共交通作为自己的主要出行方式,以避开拥挤的交通和昂贵的停车费用。如果没有公共交通,曼哈顿地区的交通流量将增加一倍,而纽约市曼哈顿中央商业区外围地区的交通也将增加20%。另外,这些城市的公共汽车系统还有先进的控制中心,保障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

    3、先进的校车管埋为了解决学生的上学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美国政府于60年代中期建立了校车制度,该项制度规定,居住地离学校1英里以外的学生,都可以乘坐校车上学,这样不仅解除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而且避免了家长开车接送学生,给交通带来的压力。据统计,目前美国有校车约45万辆,有54%左右的中小学生通过校车上下学,全年接送孩子达上亿人次,形成了一个高产值的“校车产业”。

    美国交通部近年来还颁布了36项可用于校车的《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这些措施包括:一是校车统一为黄色,车体是能承载9名乘客以上的箱式;二是规定各州对于校车驾驶员应研订一套标准的筛选、训练和监督程序,以确保其能力、专业知识与责任感都能达到要求的标准;三是美国财政对校车产业给予补贴,每年要为一个学生坐校车支出400多美元,这项经费由美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四是将校车列为城市安全防卫的重点。立法规定,将校车纳入政府反恐怖安全监视系统的保护范围,任何对校车的攻击都将定为联邦罪行,要判20年至终身监禁;五是给予校车优先权。有些州的交通法规规定,当校车的红灯闪亮时,道路上的双向来车,包括正要到达路口的车辆,都必须停车,如果道路中间有隔离物的,校车所在路另一边的车辆可以继续前行,校车的红灯熄灭后,其他车辆要等到下车的学生离开行车道后才可以前行。

    联邦法律还详细规定了校车车体结构、防倾覆保护、刹车装置等34个方面的要求,在这种高标准下,美国校车由专业厂商制造,质量高,造价昂贵,有“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之称。据有关报道,美国的校车把“悍马”都撞毁了,而校车毫发未损,由此可见美国校车质量之优良。

    正是得益于校车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美国儿童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逐年下降,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儿童乘坐校车的安全。

    4、尖端的智能交通

    1995年3月美国运输部正式提出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信系统、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从而实现运输方式和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明确智能交通系统的7大领域和29个服务用户及服务功能,其7大领域包括:出行和交通管理系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商用车辆运输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

    美国交通管理部门普遍用计算机及信号自动化来监视公路区段的交通情况,迅速确定出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位置,通过交通信息可变情报板或无线电行车信号,告知驾驶员有关信息,以便将汽车开到附近合适的公路上,并保证交通畅通。在公路上交通监视手段主要有:公路沿线埋置检测器,重点位置安设电视摄像机,沿途每2km设电话亭,定期公路巡逻等。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流量和车流速度;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情况;公路表面及地上、地下的温度和湿度;各路段的天气等。通过监控获得的信息,能够及时通过电子显示牌、交通电台、互联网等设备向公众公布,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公众可根据不同信息及时调整行驶速度或行驶路线,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如遇交通堵塞,监控中心电视屏幕上的电子地图通过不同颜色反映各路段的车速和交通拥堵情况,如果电子地图上某一路段呈绿色,说明该路段车速在50英里/小时以上,无堵塞现象;若是黄色,表明该路段车速在40-50英里/小时,堵塞不严重;如是红色,表明该路段车速在40英里/小时以下,堵塞较为严重。通过监控公路表面、地上、地下温度,可以判断路面是否结冰,并及时通知驾驶员谨慎驾驶。

    在美国,有很多互联网站都提供免费的指路服务。如果打算开车去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只要上网输入自己的地址和目的地,一会儿就可以得到一份详尽的路线图,上面标有大概的距离和开车所需的时间。据测算,美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每年能减少大约120万起交通事故,挽救上万人的生命,节省260亿美元因交通堵塞及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5、规范的停车管理

    美国是“汽车王国”,如果停车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给道路交通和社会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为此,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在美国,城市规划部门在设计一座大楼时,都要计测大楼的用车情况来考虑设多大的停车场点,以适应停车需要,停车场设立后,不能挪为它用,否则按有关规定严处。市区繁华地带的公共停车场多数是多层次的,停车泊位基本上能满足停车的需要,停车场入口和出口均采用自动化设施,计算机管理,节省人力。大多数停车场采用了综合性的停车场诱导方式指引驾驶员停车,有的还利用停车场配置图或无线电广播等方式向驾驶员提供停车信息。

    我在芝加哥市区很少看到停在路边的机动车,因为每座建筑物地下都有停车场,还有停车楼,在进入市区的地铁站建有大型停车场,停车很方便。停车场前一般都设立注明车位数量、停车费等信息的指示牌。有的停车场出入口建造在道路的中央,从左侧车道可以直接驶入停车场,也可以直接从停车场驶入道路,非常便捷,也减少了交叉行驶,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美国停车场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既有可容纳五至六千辆汽车的大型停车场,也有容纳数百辆汽车的中型停车场,可停车几十辆的小型停车场更是不计其数。在城市中心繁华路段准许路边停车,但大多安装了咪表,实行收费管理。由此,“汽车王国”的停车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四、美国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

    1、提高市民遵守交规的自觉性

    美国十分注重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始终将教育列为交通管理的两大主要工作之一(即教育和执法),交通执法和管理部门定期会联合就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面向公众开展专题性的宣传活动。美国在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很成功,警察局与学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经常派人员到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从学生上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行人、自行车安全教育,除在教室教育外,还到实际现场教驾车(需达到一定年龄),同时提倡中学生鼓励父母积极参加安全驾驶项目。美国的每个社区都有相对固定的警察关心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根据不同的种族社区,安排对应的警察负责,使警察对居民更具亲和力;听取居民对交通管理的意见,宣传行人安全项目,自行车安全项目,禁止酒后驾车项目等;争取主动配合,争取使交通执法活动转为居民关心内容。

    全民交通安全宣传培训提高了美国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道路,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都较强,交通违法行为较少。美国虽然道路交通比较发达,车辆行驶比较畅通,但机动车并线超车和机动车超速行驶并不突出,行驶秩序井然,很少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机动车遇见行人横穿公路,一律停车让行,机动车与行人抢行的现象极为少见。非机动车及行人不走人行横道、闯灯越线现象很少。公民良好的交通守法意识及行为,为良好的交通秩序提供了人员素质保障。

    美国利用个人信誉档案管理约束有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员,警方将公民的交通违法行为及处罚情况一律记入个人信誉档案,一旦被发现有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后,当事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美国依据人的诚信制约人的行为,把交通违章和贷款、保险等紧密联系起来,把违章作为不良记录,影响到个人的工作、生活、社交等各方面,因此每个人都会自觉守法。交通不良记录记入个人信誉档案的做法,把公民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公诸于众,建立了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促进了公民守法意识的提高和公共道德的养成,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这是教育和制约公民自觉遵守交通法律的有效方式。

    2、加强交通违法查处的针对性

    为了掌握引发交通事故的基本规律,美国警方十分注重对事故的定量分析,比如,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有这样的记载:2005年每百万英里行驶里程死亡人数由2004年的1.44人上升到目前的1.46人。2005年驾驶人的死亡原因,有55%左右是由于没系安全带。报告促使警方加强了对驾驶人系安全带的缉查力度,控制了事故上升的趋势。

    美国的醉酒问题很严重,酒后开车出的事故也比其他原因的事故多。据说,每五个美国人中,有三个在他的一生中,都会遇到酒后开车的大大小小的事故。因此各州对于酒后驾驶的处罚非常严厉,除了罚款、扣分,情节严重还要坐牢。很多美国人有去酒吧喝酒聊天的习惯,所以交通部门建议最好有一个人保持清醒以便驾车。

    至于酒后驾车,在美国是犯法行为,除了高额罚款外还要被拘留登记犯罪纪录。因此不少地方的交通手册上专门列出喝多少酒、喝什么酒以及酒后多长时间才可以开车的参数表。严格执法有效地规范了人们的驾驶行为,酒后驾车要罚请客者。美国对酒后驾车处罚比较严格,驾驶员酒后驾车被抓后,先处罚邀请他吃饭的人,因为邀请人没把他管好,需要承担责任。

    3、消除危险路口路段的危害性

    美国注重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手段获取信息,并及时对道路及其设施进行良好的维护,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具体的做法是对交通状况进行监控,及时获取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研究分析公路状况,确定公路是否维修改造。在主要交通路口和公路上每1英里处都有一个雷达测速仪,用来测量车速和流量,将这些数据输入微机,通过微机处理,将每个路口和路段按好坏分成A、B、C、D、E、F六等,A为最好,F为最差,差的路口和路段或改造、或调整流量、或增设交通设施等,这些措施先在微机上进行模拟试验,达到最佳效果后,据此决定整改方案。

    测量点主要设在重要的或危险的路口、路段,城区重要场所和商业区附近。主要目的是为维修、改造道路提供依据。如果某一路段频发交通事故,警察部门则负责勘查现场、调查事故原因并对驾驶员进行处罚或提起司法诉讼,交通部门负责参与事故原因与道路状况有关的事故调查,以便采取改善道路状况的措施。如果事故原因与路况有关,交通部门一方面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道路状况,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准备应对可能提起的诉讼。如,加州交通厅因路况引发事故在法院败诉而付出的赔偿额每年高达6000多万美元。

    4、体现交通事故处理的高效性

    美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和我国一样,也由警方负责。在美国各警察局内,专门设有交通组,一般有五至八名警官,负责重要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处理。美国警察处理交通事故比较简单,其任务:一是勘察事故现场,包括勘察、取证、抢救伤员、清除障碍等;二是根据勘察制作事故报告单,作为事故的权威证明。保险公司理赔或法院审理民事赔偿、追究重大车祸责任人刑事责任等,可以向警局索取事故报告单副本作为依据,必要时,警方还须到法庭作证。具体善后事宜(如理赔等),警方不管,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不能达成一致时,诉请法院裁定。一千元损失以下的小事故,警察可以当场调解;三是到法庭作证,对事故现场、勘察结论、责任认定等作出警方解释,作为法庭审案的依据。

    至于事故现场处理的其他事宜,如伤员救护、死者收敛、现场清理、事故车拖运等,由社会承担。警局一般设有公共安全紧急调度中心,专门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等。通过中心的调度,救护车送伤员去医院,消防队、义务拯救车到现场施救;社会公司到现场拖运事故车,清理现场残骸,警方只负责协调并记录在案即可。美国的道路交通由于大量为单行,交通分离做得比较好,虽然车多,但事故率不算高。

    五、美国的警察队伍管理

    美国的警察制度是按分权模式建立的,在这种体制下,联邦警察、州警察、城市警察和县级警察同时并存,执法权力高度分散。美国多数州不设专职交警,而是警察巡逻时治安、交通一起管。在这些警察机构中,除了联邦警察受联邦政府直辖外,其他警察机构都受地方政府领导,他们与联邦政府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与联邦警察机构也没有垂直的上下级关系。因此,尽管他们同属于警察机构,但由于它们各自实施的法律不同,其职能和权限也不尽相同。警察管辖权的多样性造成了警察职能的多样性,这是美国现代警察体制的一个特点。

    1、警察的执勤

    美国警察的职责其核心是执法、维持社会秩序和为社会提供广泛的服务,主要职责有:①调查、侦破各类违法案件,逮捕罪犯并参与法庭诉讼;②通过巡逻和其他有效措施预防犯罪;③帮助生命处于危险境地的人;④保护民众的人身与财物安全;⑤排除民众间的纠纷与冲突;⑥管理、疏导交通,调查交通事故;⑦改善和维持社会秩序;⑧履行法律,维护民众权利。

    美国警方在警力分配上,一般都将50%甚至更高比例的警力作为巡警摆上街面。如纽约市警察局共有携带武器的授衔警察4.1万人,共中巡逻警察有2万余人,占50%左右。具有充足的一线警力,巡警密度大,是纽约警察在人车如流,交通十分拥挤的情况下,做到五分钟以内出警到达现场,确保快速反应的惟一有效途径。

    美国的每个警员管区大约十英里范围,每三个月换一个管区,这样每个警员都能熟悉辖区的各个地段。白天一辆警车一名警员,晚上十点后每辆车二名警员,24小时巡逻,三班制。

    美国警方的快速反应机制主要由两大基本要素构成,一是信息通讯,即“911”报警服务系统;二是出警力量,即执勤巡警。美国的巡逻警察以对城市的治安、交通秩序管理和控制为主要职责,遇有突发事件或市民紧急报警,就地实施快速反应予以处置或支援,其巡逻方式绝大多数以驾驶汽车巡逻为主,也有少部分步巡和骑巡(骑马、骑摩托车、骑自行车),但都辅以汽车巡逻的支援。在这两个基本要素之后,还有一个由社会各有关部门共同建立的,并为各个部门共享的信息储存查询系统,为警方实施快速反应提供公民的出生证、驾驶证、机动车牌号以及入境外国人护照登记等内容的查询支持和服务。

    警察部门的911接警中心,配备大量的文职人员负责处理911报警电话。文职人员均需经过警校1年的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被录用。中心接到911报警,根据报警手机GPS定位系统,确定手机的位置,即交通事故的现场位置,随即通知离现场最近的公路巡警到场处置,警察一般在3~5分钟到场。接警中心接警后,根据事故等级及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程度,分为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情况,采取不同的预案,出动不同的装备进行事故救援工作。当出现红色警报,中心安排直升机前往救援。交通事故如果不需要救援的,双方驾驶员交换保险号,报告各自的保险公司,由双方保险公司代理解决,整个过程不需要警察的介入;需要警方救援的,911接警中心将联络医疗救护中心,消防车和牵引车同时前往处置。

    美国大多数城市如华盛顿,市内的路口,很少看到交通警察站立的身影。经常看到的是骑着摩托车前去处理违章和事故的警察,或者是静静地停在路口不远处的警车。不时可以听到警笛突然在附近响起,那是发现了违章车辆。警察还经常隐身于树丛下或者是汽车背后,手持测速仪器在检查车速。有时警察还开着挂着普通牌照的汽车,停在人们容易违章的道旁和路口监督行车情况,这样就更容易发现违章车辆。当警察下车纠正违法时,警车内置的摄像机会自动启动,全程拍摄违章者的违章情节及警察执法的过程,以作证据,防止投诉,切实保证警察的正当权益。

    2、警察的装备

    纽约州警局的巡逻车上都有电脑,警察值勤时随时可以向电脑中心查询有关资料。我参观警察巡逻时,一警察发现一辆车闯红灯,即用电脑输入违章车号,经查不属被盗车(纽约市每年被盗车13万辆,报案后均输入电脑),即按一般违章纠正。若是被盗车,处置方法就不一样了。美国警察装备较好,每个上岗警察都装备有防弹背心、手枪、手铐、电台、警棍等,共重25镑。警察处置违章有一套规范动作,如何拔枪、贴近等都有明确要求,据说是为防止自身伤亡。

    3、警察的培训

    在美国,警察职业属于政府公务员,美国由于法律较完备和健全,因而对警察执法人员的要求和标准就更高。美国警察的招募有四条主要标准:1、学历水平:要高中或相当于高中学历;2、年龄、身体或仪表:年龄21至34岁之间,身高1.8米以上,相貌端正;3、家庭住址:上、下班的路程越近越好;4、品行:主要包括历史表现和品德修养水平。如果以上四条标准具备,则由警察相关部门按照初步申请、笔试、身体灵敏度测验、身体检查、心理测验、品质调查等程序逐项进行检录,合格后正式录取,即送警察培训中心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培训。美国警察教育体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普通大学内设置专业课,进行警察教育的学历教育;二是在警察机关设置警察培训中心,开展警察职业教育。在全美约有670个由警方领导的警察学院或培训中心。

    对新警的专业培训课时必须超过1000小时,且每一名警察必须首先从巡警做起。新警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在一线如何巡逻、正确执法,对警员的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除了理论性课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实用技能的训练,如射击,每年每人要完成900至1000发子弹任务。同时,在对警员的教育中注重突出敬业精神,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荣誉展览教育、正反典型教育。每个警局都设有警局荣誉室,将警局的历史沿革、历年取得的荣誉、殉职的警员图片和实物等展出,以增强每个警察的爱岗敬业精神。对新警员的学习培训在管理上非常严格,实行淘汰制,奖惩分明,对于学习经补考不及格的一律辞退。美国警察领导部门非常重视在职警察的素质教育及再培训工作。在职警员每年必须有累计15天的素质教育培训,而且是脱产学习,并严格考试,使在职警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美国各警察分局内均设有小型轮训班,对警员进行定期轮训或专业轮训。学习内容主要是新法律、执法要领,也有更新知识的培训,如交流经验(武器使用、犯人处置)等。搏击技能和射击技术每三个月考核一次,不合格的要下岗进行专业训练。

    4、警察与公众

    美国警察重视公共关系建设,从工作制度、管理方式、勤务安排等方面,把为公众服务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当作首要任务。经常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动员公众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与公众建立起鱼水交融的关系,通过警民之间的理解与合作,不断提高警察在公众之中的威信。特别是加强与新闻媒体和公众的联系,自觉接受监督。近年来,美国警察机构对公众监督(投诉)越来越重视,专门设立公共事务处(隶属于局长办公室)来负责协调,一旦投诉涉及到具体的人与事,则转交职业标准部处理。各分局还派员定期了解民情,听取对警察反映,直接接受公众监督,对改善警察和公众关系,遏制警察违法违纪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对我市交通管理工作的建议

    此次对美国交通管理的考察之行,使我身临其境感受了发达国家在道路交通管理与交通安全工作上的先进水准,深切体会到武汉与世界高水平的城市交通管理差距很大,从而认识到,要提升武汉交通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交管部门应担负的责任重大,我们更应该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尽管中美两国的国情差别很大,但从交通管理这个方面来说,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借鉴,结合这次学习和武汉市的实际,我想就改进武汉市交通管理工作和交警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建议:1、科学规划建设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1)高度重视城市交通规划,与规划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城市建设与交通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车辆与道路资源、与停车场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应该把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包括停车场)建设放在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地位,加强与城市规划部门的合作,将合理进行交通规划放在解决城市交通矛盾的首要位置,推进道路设计、建设、管理一体化进程,做好道路交通影响评估工作,提高道路安全性能。比如兴建大型商业场所、公共活动场所要充分考虑该工程建成后对交通压力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到凡建工程预先必做交通影响评估,从根本上减少引起交通矛盾的人为因素。

    同时,在城市建设规划的区域功能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到尽量发挥组团交通的优势,减少跨组团、长距离交通,引导车流在区域内进行交通循环。

    (2)进一步完善现有道路路网,打通断头路,形成可通达道路网络。道路是交通流的载体,路网越发达,交通越畅通,学习美国先进的交通管理经验,首先要立足于道路的规划与建设,加强区域支路建设,改善交通“微循环”系统。如发展大道以北地区,武昌内环线地区。要通过老城区改造,新区建设,打通断头路等工程加强区域支路建设,形成与区域干道相匹配的支路系统,充分发挥该系统集散区域交通的功能,减轻主干道交通压力。要重视居民小区与城市道路连接支路的建设,该道路要与居民小区建设改造同步进行,使出入小区的车辆经连接小区的支路、城市次干道、城市主干道逐层汇积,逐层疏解,保持交通“微循环”畅通。

    (3)构建科学的公共交通体系,减缓道路交通压力。增加公交专用道的里程,形成网格状公交专用道,在重要交通干道上提供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通道。要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共交通为基础,各种公交方式协调运营,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公交客运体系,强化公交客运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使用,减少机动车出行总量,减缓道路交通压力。提供廉价公交价格,吸引更多人,从而减少汽车、出租车、电动自行车等高占用道路出行方式。

    2、优化道路交通组织,确保道路基本畅通

    针对我市道路布局、交通流量、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特点,结合美国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考虑限制机动车的总量,保障中心城区交通量不超过道路网的最大通行能力;二是有条件的实施错时上下班,缓解早晚交通高峰交通压力;三是控制在中心城区繁华路段建设大型商业、娱乐、餐饮场所,避免扎堆效应造成的局部交通拥堵;四是建立快速交通保障救援体系,对重要交通的桥梁、道路提供十分钟内的交通保障救援,把故障车辆、交通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五是完善交通勤务,科学、合理、动态布设勤务岗位,将有限警力发挥到警情最需要的路口、路段。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单警管控能力,实现对交通堵塞的事前监控的干预。

    3、发展智能管理系统,提高交管科技含量

    继续扩大电子监测仪器执法的范围。将中心城区交通违法的置于最大有效监测范围内,保证执法管理的权威性和连续性,减少交通违法造成的交通事故,降低因突发因素造成的道路交通堵塞几率。

    进一步推进科技化管理步伐。精心维护汉口区域交通控制系统,科学调整重点路口的控制方案,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积极推进世行贷款道路交通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提升交通管理科技水平。

    4、创立校车交通制度,以加强管理推动校车产业发展

    (1)建立健全校车管理法律法规。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校车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对校车定义、技术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统一校车文字标识、涂装、车号等,从源头上确保校车安全。在交通管理措施上,要制定明确的校车通行保障措施,如:给予与公交车辆同样的优先通行权利、增加校车停靠点、要求校车必须购买特定的人身伤害保险等。

    (2)加快校车产业化建设。发展校车产业是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是在制定校车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引入专业校车制造厂商,统一校车的车型及外观。二是加大政府投入,政府投资或鼓励有一定营运规模的客运单位组建统一的校车客运公司,规范校车市场。政府可以从政策上给予优惠,如养路费、车船使用费、车船使用税等方面给予减免,必要时,在经济上给予补贴。三是逐步建立与校车运营相配套的管理、服务、维修企业。

    (3)政府牵头,明确职责,加强合作,加强管理。由政府统一领导,加强有关部门间的合作。对校车进行管理是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的延伸,教育部门应是校车管理中的主体,学校校长理应为第一责任人。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对校车单位的组织和运营监管,促进校车运营逐步走向正规化。

    5、多举并施多方联动,加强交通事故预防

    (1)坚持社会各方综合治理。一是依靠政府,协调相关单位加强危险路段的排查、治理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警医联动求助机制;三是坚持内容与形式共存,声势与效果并重,不断深化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

    (2)狠抓交通安全源头管理。一是协调市区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校车和驾驶员进行严格资格审查;二是严格执行公安部91号令,严把驾驶人的考试发证关;三是以全面推行POS机执法,加强记满分驾驶人的培训和考试;四是加强对专业客货运车辆和重点驾驶人的安全监管,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驾驶人的教育和车辆安全状况的检查,定期通报专业客货单位车辆和驾驶人的违法记录,督促落实内部教育和处罚。

    (3)加强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建立独立的交通事故分析研究机构,对现实情况及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事故多发路段的研究分析,及时对有关“问题路段”进行改建,加大对道路交通黑点的治理力度,健全设立标志标线和隔离设施,减少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在科研力量方面的优势,为预防交通事故献计献策。

    (4)严查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坚持警情指导警务,继续做好“日分析、周研判、月评估”,加强事故成因和特点的分析,有的放矢地查处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违法行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固定监控点,加大路面查纠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力度,引导民警查纠各类违法行为;加强巡逻执法,提高警车巡逻时间和密度,促使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对于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如:酒后开车、无牌无证、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和不系安全带等进行长期重点检查和专项整治。

    (5)严打重大道路交通肇事犯罪。一方面,加强对在重大交通事故中主责驾驶人的依法打击力度;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重特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工作,充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缉机构的力量,完善落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堵截、查缉预案,健全逃逸案件的逐案分析和研究制度,充分运用交通治安卡口、电视监控点、DNA鉴定、痕检等手段加强侦破工作,并开展网上追逃和实行举报有奖制度,不断提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

    (6)积极推进交通管理的社会化。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数量急剧增长,车、人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我市交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而交通管理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仅靠交通部门独家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充分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齐抓共管使交管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要完善立法,使交通安全法制化,要在社会各单位推行交通安全责任制,制定的奖惩制度,将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发生率限制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把交通管理延伸到单位内部和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成员。同时要发挥与交通安全有关的社团组织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协作方式,推动交通安全宣传公益化、社会化。

    6、坚持从严治警与以人为本相结合,加强交警队伍建设

    (1)要坚持高标准招收人民警察。在招录新警员中,应增设职业道德评估、生活背景调查、心理素质测试和政工部门负责人进行面试等内容。以此对考生的道德品质、性格特征等进行全面考察。同时,要进一步规范转任、调任等进人渠道。对转任、调任进入警察队伍的,都要按招录人民警察的条件和程序进行考试考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接纳。

    (2)要建章建制规范管理,纯洁警察队伍。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个别民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以致工作失职,在对其进行教育诫勉的同时,要采取触及其切身利益的措施,来引导民警珍惜岗位,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对纪律松懈、作风涣散、不思进取的“问题”民警,要采取谈话——警告——离岗培训——辞退的办法进行管理。一定要畅通“出口”,对不适合担任人民警察的人员,要坚决予以辞退。真正落实从严治警方针,以此纯洁警察队伍,激发整个队伍的活力。

    (3)要坚持“实战、实用、实效”的原则,苦练基本功。在培训体系上,要建立和完善分级分类训练体系,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工作需要,开展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实现按需规划,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编写上,应根据警务实战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研究、开发一些覆盖面广、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模块课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应尽快建立一套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有利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并探索构建一些适应实战需要、交警特色明显的训练教学模式。在教官队伍建设上,促进现有师资参加警务实战,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吸收实战经验丰富、有教学能力的专家走向教学岗位。要引导民警自学自练,结合警种实际,建立试题库,适时抽考,将考试成绩与民警评先挂钩。民警提拔任用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提拔,促使民警自觉苦练基本功。同时,要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结合,逐级考核考评的办法,每年对各级警察队伍开展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抽考,将考核成绩作为各单位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4)要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做到以人为本。要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同尊重人、理解人、体贴人统一起来。在从优待警问题上,要注重多考虑民警的精神需求。首先要尊重民警。要站在民警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民警只有感到满意、得到尊重,才会积极地去工作,群众才能从民警那里得到同样的满意与尊重。其次,要关心民警。领导干部要与民警打成一片,多到民警中去,主动找民警交心谈心,了解实情,掌握民意,多向民警嘘寒问暖。日常生活中对民警多给一个笑脸,多问一声好,也许就能让他们在一天的工作中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干劲。尤其要注重民警的心理健康保护。建立完善民警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机制,缓解心理压力,促进民警人格向健康方向发展。

    7、重视警察公共关系,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在美国社会中,警察与公众的关系平等和谐。改革开放的武汉将迎来越来越多的世界及各地友人,公安队伍将越来越多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已成为公安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全国第二十次公安工作会议要求“发扬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传统,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最大限度获得公安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工作艺术。树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发挥警察公共关系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警察公共关系活动,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推动公安交管工作和交警队伍建设,培养和树立武汉公安良好形象发挥作用。重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既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明智之举,也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1)提高认识,树立全员公关意识。交警是与社会公众打交道最多的一个警种,在执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当事人不理解、不配合执法的情形。而且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公众对交管部门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交管工作的发展。因此,交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把建立良好的公众沟通渠道,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塑造交警良好形象,作为交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和引导全体民警树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强化“每个交警都是公安形象,每个岗亭、每个民警都有其公共关系”意识,把内强素质、开展全警“大练兵”规范执法执勤活动,与外树形象、开展警察公共关系结合起来,逐渐摸索出加强素质教育以立本、抓好典型示范以立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以立制,加强环境建设以立行、加强载体建设以立轨的警察形象建设思路。

    (2)建立舆情信息处理和“公安形象危机”处理机制。近年来,我局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公安交管工作形象宣传管理制度,推行了宣传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按月度考核评定业务处、交通大队宣传工作,确定达标等级。按照中宣部、公安部关于采访报道的管理规定,规范了新闻报道管理。建立公安舆情信息处理机制,形成了一条畅通的公安舆情信息链,及时处置了多起负面舆情信息,有效化解和消除了可能造成的公安形象危机。

    (3)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警务工作的透明度。近年来,我局通过健全新闻发言人工作机制,建立并规范了交管部门对外发布新闻信息的渠道和口径。如:采取举行新闻发布会和发通稿等两种形式,及时公布公安交管工作的重大决策、改革措施和行动部署;公安交管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先进民警典型事迹;重大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及查处情况;突出交通问题及防控措施;民警违法违纪案件及查处情况;需要澄清、辟谣、消除不良影响的事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的其它事项。同时,交管部门还要建立与公众、媒体之间良性互动的机制,为全局工作的推进创造有力的舆论氛围。要积极主动向媒体提供交管工作的最新决策、法规以及先进事迹、工作成绩等新闻信息,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在重大交通整治活动中,邀请媒体共同参与策划实施,通过鲜活真实的案例向社会发出警示,最大限度地赢得公众对交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传媒在影响公众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教育,让每一位民警牢牢树立我就代表整个交警队伍的观念,自觉维护公安队伍“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时代新形象,为构建和谐交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4)组织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让市民了解公安,支持公安交管工作。围绕培养和树立交通民警良好形象的目标,以“沟通、理解、互动、和谐”为主题,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市民开放警营,让交警贴近群众,让群众了解交警,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警民互动活动,加强民警感情交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许多市民代表说,交通管理工作的难度很大,交警的工作非常辛苦,每个市民都应该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对交警的严格公正执法,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只有这样,群众才能多一份平安,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 关键字: 公安部交管局 美国 交通管理考察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