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城市交通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

    2015-07-23 18:56:05 来源:武汉交通规划网 评论:
    分享到:

      伴随“十一五”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化快速发展,全国各大城市都伴随出现明显的机动车拥有量激增,城市道路供给不足,交通拥堵情况加剧的共同特征。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克服机动车迅速增长给城市交通运行带来的巨大压力,全国各大城市均掀起一场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的浪潮,如何为了有效监测各种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情况,监督指导项目的有序展开,分析总结项目对城市交通的改善作用,评估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选择与实施方案的有效性,迫切需要构建一套能够反映项目实施效果的城市交通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定期监测与评估。本文以世行贷款武汉城市交通(二期)项目(以下简称世行二期项目)的监测与评估案例为借鉴,共同探讨如何构建城市交通监测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应用,以引导政府形成项目建设监测评价机制,实现监测指标评价的长效化,指导城市交通建设的高效开展。

      1世行二期项目监测指标提出的背景

      “十一五”以来,武汉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GDP连续跨越3000、4000、5000亿元大关,由2005年的2238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5516亿元,年均增长14.8%。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全市机动车总量由2005年65.3万辆增长至107万辆以上,千人机动车拥有量达127辆,其中小客车由22.6万辆增长至59.2万辆,年均增长21%。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武汉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显,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系统大建设、大发展序幕的拉开,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逐年增加,规划至2011年底基本形成快速路骨架系统雏形,但依然存在交通设施供给不足、交通拥堵时空扩散、公交服务水平不高、施工期交通影响较大、交通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武汉世行二期项目就是针对以上交通现状而适时引入的,为了有效应对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一轮交通拥堵,逐步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合理引导私人机动车增长,转变城市交通出行方式,提高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建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市民幸福感的目标,武汉市正借助世行二期项实施的契机加大交通建设投资力度。主要由公交优先走廊改进子项、道路安全子项、交通需求管理子项、道路完善子项及机构发展与能力建设子项共5个子项组成,目的是以“增进武汉市中心城区(及二环线以内地区)及其外部地区的环境可持续性、一体化及安全的交通通达性,以促进武汉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目标。

      本次项目监测工作的范围是世行二期项目沿线区域及二环以内的中心城区。其中公交优先走廊5条:解放大道、新华路/友谊路(发展大道~中山大道)、和平大道(工业大道~新河街)、汉阳大道(龙阳大道~鹦鹉大道)、鹦鹉大道(汉阳大道~建港路);道路安全走廊5条:解放大道、和平大道、龙阳大道、徐东大街~长江二桥、沿江大道以及二环线内相关道路;道路完善项目三条:解放大道下延线(黄浦大街~三环线南湖村立交)、二环线水东段高架路段(和平大道~中北路延长线)、二环线水东段的地面道路,具体项目见下表

    监测项目表

    交通项目

    监测路段

    长度(km)

    公交优先走廊

    新华路/友谊路(发展大道~中山大道)

    5.1

    解放大道(黄浦大街~建一路)

    9.4

    和平大道(工业大道~新河街)

    10

    汉阳大道(龙阳大道~鹦鹉大道)

    5.5

    鹦鹉大道(汉阳大道~建港路)

    3

    道路安全走廊

    解放大道(黄浦大街~建一路)

    9.4

    和平大道(工业大道~新河街)

    10

    龙阳大道

    6.7

    沿江大道

    16.1

    长江二桥~徐东大街

    5.5

      监测项目分布图

      为了有效监测世行项目实施对城市交通的改善作用,评估世行项目选择与实施方案的有效性,需要构建一套能够反映世行二期项目实施效果的交通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定期监测与评估。

      2项目监测指标的发展目标

      城市交通监测指标的确定,应该结合具体交通项目的特点、服务对象及预期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制定,建议将监测指标分为两类,即项目总体监测指标和项目年度监测指标两类。其中,项目总体监测指标用于监测评估项目建成前后对周边交通的改善作用,通过收集总结项目建成前后周边交通环境的改善数据,开展有无对比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效果;项目年度监测指标主要用于在项目建设期间跟踪监测项目的建设实施情况,项目周边交通的年度变化情况,实时了解交通项目进展情况,以便为后续的项目建设提出指导。

      根据世行二期项目的具体内容,本次监测指标提出了项目总体监测指标和年度监测指标的主要构建目标,具体如下:

      (1)项目总体监测指标建立的发展目标是:推进城市交通建设,提升中心城区通达性及对外辐射能力,加强交通一体化体系构建,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改善交通安全环境。改善武汉市民出行的可达性,即市民可以使用一种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可以负担得起的,公平的交通方式去上班或者参加其他活动。

      (2)年度监测指标建立的发展目标则针对世行二期项目子项目的有针对性的提出,即提高公交优先走廊公交服务水平;提高中心城区交通安全性及处理能力;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改善进出城交通状况;提高应对交通问题的机构能力水平。

      3项目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项目监测指标体系应从道路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充分认识交通项目实施特点和现有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行业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外道路管理的先进经验,兼顾交通项目实施改善的共性和各个子项目的特征,运用科学原理对现有的城市交通项目的评价指标进行汇总和归类,并积极吸纳一些创新性的行业评价指标和应用各种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出适合交通项目实施情况、便于监测管理的更加完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交通项目监测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应满足以下条件:

      (1)监测指标应具有宏观性、综合性、系统性、社会性。

      (2)监测指标应能够代表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3)监测指标应适应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需要。

      (4)监测指标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绝对与相对相结合。

      (5)监测指标应尽可能完整系统,但保持相互独立。

      (6)监测指标应较容易从现有资料或者现场调查,直接或间接得到。

      对城市交通项目建设进行定量研究,首先要建立一套把系统要素及影响因素能够进行量化的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对城市交通建设项目进行监测、评价、预测等研究,为交通项目的规划实施提供决策支持。同时,通过衡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监测结果,了解项目实施后的目标达到程度,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比较,以便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案。总之,建立城市交通项目监测指标体系,是将监测评价理论从定性分析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转变的必要条件。

      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安全评价的质量。为此,指标体系必须科学地、客观地、合理地、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影响系统安全的所有因素。要建立一套既科学又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去分析和判断。

      项目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依据时效性、突出性、可比性、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考虑交通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政策等相关指标,来保证交通监测与评估工作架构的系统性;项目的交通监测和评估指标应当具有较强的可监测性,方便测量和数据收集整理;再次,监测和评估指标需要具有较好的连续性,能够按照业主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和评估;此外,还应开展广泛调查,扩大公众参与程度,从公众取得反馈意见,使得交通建设项目最大程度地服务广大市民。

      时效性原则: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一定时期系统安全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跟踪其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此外,指标体系应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不断调整,否则,可能会因不合时宜而导致决策失误。

      突出性原则:指标的选择要全面,但应该区分主次、轻重,以保证重点和集中精力控制住那些发生频率高、后果严重的事件。

      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应满足可比性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算方法,指标取值宜采用相对值,这样使指标既能反映实际情况,又便于比较优劣。

      建立指标体系的各原则之间存在着如下图所示的关系。也就是说,指标体系设立的目的性决定了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而科学性原则又要通过系统性来体现。在满足系统性原则之后,还必须满足可操作性以及时效性的原则。这两条原则决定了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时令性和突出性原则。此外,可操作性原则还决定了指标体系必须满足可比性原则。上述各项原则都要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体现。上述所有各项原则皆由评价的目的所决定,并以目的性原则为前提。

  • 关键字: 城市交通 指标体系
  •    责任编辑:liujua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