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二十年】上海智能交通产业发展20年随想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智能交通二十年】上海智能交通产业发展20年随想

    2018-11-28 15:25:28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作者:陈红洁 评论:
    分享到:

    回顾这二十年上海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作为上海智能交通建设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深有感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上海市高速公路大力发展开始,到今天代表未来交通发展方向的我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园区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在上海建成并投入运营,上海的智能交通建设始终稳步走在全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前列,而幸运的是,我和我的伙伴上海电科的同仁们始终参与其中,并见证了这一系列重要历程。

      这短短二十年,上海智能交通发展可以总结为三个重要里程碑。

     一、第一个里程碑:实现了上海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长三角ETC联网收费。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2002年,是上海高速公路联网起步阶段,沪宁、沪杭、沪青平、外环线、上海市高速公路联网中心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的建成,标志着上海市高速公路联网已经初具规模。而从2002年至2007年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设更是进入了快车道,路网规模从2002年的238公里发展到581公里,收费站从当初的44个发展到96个,收费车道从327个发展到719个,并于2008年实现了上海与浙江、江苏等地的ETC 联网收费,这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区域联网收费系统。

      在这一阶段,国内的智能交通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已经发展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以上海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企业和国外技术在上海高速公路领域占有绝对优势,记得最早的联网收费技术是采用香港公司和挪威公司的技术,检测交通流量的车辆检测器采用德国公司的技术,但是到了本世纪初,以上海电科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凭借着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已经牢牢占有了上海市高速公路智能交通领域90%的市场,高速公路交通流检测技术、联网收费技术、ETC 技术等核心技术均是自主研发的,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当时研发的高速公路联网监控、收费系统以及ETC联网系统不仅在上海,在全国都是具有示范效应的。

    二、第二个里程碑:以世博交通为背景,实现了上海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质的飞跃。

    上海城市智能交通大发展起步于2003年。记得2003年上海市科委联合上海市市政局,专门设立了市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和示范项目——延安路高架智能交通示范工程,集合了上海电科、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城建院等一批国内顶尖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攻关。2003年末在延安高架路上(距娄山关路与内环高架交界段500米处),竖起了国内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交通诱导屏,记得当时仅仅诱导屏的设计就历时七个月,通过这块大板,“申”字型高架路况可以尽收眼底,起到广域诱导作用。这是上海智能交通系统的初次成功亮相。记得开通当天记者采访强生出租汽车公司的陈师傅,他当时第5次载客驶过延安路高架,把那块情报板亲切地称为“千里眼”和“顺风耳”。

      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上海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开始,自此上海城市智能交通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从2003年到2005年历时3年,选择上海市中心区道路交通较为拥挤的内环高架(浦西部分)、延安高架和南北高架及与其上、下匝道相关的地面道路,包括该区域内的三纵三横等79条主、次干道作为工程的实施范围,2005年又将项目的实施范围拓展到了沪闵高架、南北高架北延伸段和逸仙路高架,初步建成了以市交警监控中心、市快速路监控中心为道路交通信息源,市建委道路交通信息储存、交换平台为枢纽的“上海市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初步实现了对上海市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的全面采集和处理发布。该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实施城市ITS的项目,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后续的上海世博智能交通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而从2006年至2009年,为了确保世博智能交通建设的系统性、有效性,满足建立世博交通一体化协同指挥调度机制需求,在中心区项目的基础上,将范围拓展到上海市外环线以内浦东浦西所有道路,同时在架构上创新研发了以上海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世博交通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和世博园区交通信息平台三个平台为核心载体,集成了全市17个相关系统的世博智能交通系统,形成了多层次、分布式、高集成的体系构架,有效增强了世博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解决了世博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运行、保障的各方面问题。

    系统实时、准确地为世博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入沪道口、越江设施、世博周边主要通道、全市三张路网交通运行实时状态、交通流数据和视频图像,成功地预测了世博会24次50万以上大客流的出现,客流预测准确率大于96%,保障全市交通运行经受了世博会单日103万超大客流的考验,支撑了184天交通研判分析,未启动强制性交通管制措施,使全市路网畅通率保持在80%以上,为世博交通保障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系统在世博会期间成功地支撑了面向游客的交通信息服务。支撑上海世博交通网、电台电视台、世博交通服务咨询热线、可变信息标志、手机与车载导航移动终端等7种世博交通信息服务方式,向7300万世博游客提供世博公交换乘、实时入园客流等信息,极大地促进了世博游客出行的便捷性。

    在世博会举办之后,系统还直接应用于上海市日常交通决策、管理、研究和公众信息服务,为市政府、城乡建设交通委等交通决策机构提供量化数据支撑;通过与交警、市政、城交等行业平台实时信息交互与共享,加强了交通管理时效性、科学性;为同济大学、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提供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支撑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

    该项目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嘉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至此,上海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上海交通信息化的经验得到了国内外普遍认可,前来取经的外地乃至外国访客络绎不绝。

    第三个里程碑:以网联汽车、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初试锋芒。

      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路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是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近年来,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进步,也对城市交通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城市交通系统面临巨大变革: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信息感知和发布提供了新的渠道,人工智能为城市交通管理和控制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无人驾驶和网联通信技术将改变人们出行和运输的方式,重塑交通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始于2012年。我们公司先后和上海国际汽车城及同济大学成立了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研究。同时,我们和上海国际汽车城和中国机动车检测中心等单位合资成立了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类的科研项目研究。在上海市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园区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在上海建成并投入运营。

    结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技术路线,我们开展车路协同与智能驾驶环境下的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管控服务、智能系统集成、未来交通应用示范等前瞻性研究,构建面向未来城市的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在基础设施升级方面,通过车路感知设施、高精定位设施以及协同式路侧设施升级,实现道路全息感知、道路险情预警、智能定向诱导、环境监测评估和泛在互联等多元化功能,构建可感知、可运营、可管控、可服务的智慧道路系统,从而服务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在产业发展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构建更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环保的交通出行。我们相信,人、物移动方式将随着相关领域新技术的进步而发生重大改变。新的技术和业态也必将对交通运行环境、交通管理、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等造成重大影响。

    我们上海电科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进取,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乃至新商业模式方面继续努力探索,为整个智能交通与自动驾驶提供综合性的示范平台服务,并为前瞻技术研发、产品技术测试认证、标准规范制定、技术成果转化孵化、系统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等一系列环节提供优质、完整的环境保障。

    展望未来,我们上海电科将保持技术融合创新,持续构思从现有智能交通系统迈向未来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路线,探索实践新一代的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行业发展再立新功!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红洁

  • 关键字: 智能交通 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