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警:开放、智能,开启非现场执法新模式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深圳交警:开放、智能,开启非现场执法新模式

    2019-04-03 09:11:40 来源:ITS114 评论:
    分享到:

    3月21-22日,华为召开2019中国生态伙伴大会,在22日的华为中国企业安平系统部场景化解决方案发布会上,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科技处监控科科长黄浈婷发表了《交通管理+智能,开启非现场执法新模式》的主题演讲。本文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改革开放40周年来,深圳创造了奇迹,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的问题。目前深圳的人口已经达到了2100余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35万辆,因为深圳禁摩,335万辆都是小汽车,不含摩托车。机动车密度达到510辆/公里,不但车辆密度居全国第一,还远远超了国际警戒线,而深圳交警的警力仅仅只有1900人,人车路的矛盾凸显。向科技要警力,非现场执法设备在智能交通管理发展的最早期,就得到了深圳交警的重视,并持续不断的创新改进。

    与华为联合创新历程

    深圳从1997年第一台电子警察的诞生;1998年,第一个视频执法在深圳上线;2001年第一台带车牌识别功能的电警上路执勤;到2017年开启“刷脸”执法试点以及2018年开启视频智能执法试点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尤其是与华为合作开展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构建了一流交通智能体,并获得2017年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平安城市”专项大奖。另外,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后台分析识别得出的交通违法行为宗数占了全部非现场执法数量的49%,非现场执法成效显著。

    blob.png

    非现场执法新模式


    非现场执法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可对闯红灯、逆行、进入导向车道后变更车道、进入导向车道不按规定方向行驶、冲绿灯、占用公交车道、不礼让行人、违反禁止标线指示行驶、占用导流线、占用应急车道、超速、违反交替通行规定、占用黄方格、违法停车等14种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其中进入导向车道后变更车道、进入导向车道不按规定方向行驶这两项,是深圳才有的一些条例(特区立法权)。

    我们目前正在完善的非现场执法平台,包括前端电子违停球、闭路电视、卡口等等,实现视频和图片的统一海量存储,再对视频和视频流进行分析,分析出来后对违法行为进行预审, AI先筛选一些无效的废片,最后进行人工的审核校验。大概的流程如图。

    blob.png

    1、前端电警非现场执法

    深圳市非现场执法手段在不断丰富,前端可抓拍种类有14种,后台分析有12种,加上已经在全网应用的不系安全带、开车打手机等3种手段,再加上刷脸执法,一共有30种,试点的视频智能执法有16种。如果试点成熟再推及,就有46种。各种非现场执法的种类和数量都在稳步提升。后台分析可查处违法类型,大概有12+3,有15种,主要是各种交通禁行、限行类,还有一些违法行为类,主要是开车打手机和不系安全带。

    blob.png

    2、后台智能分析非现场执法


    深圳市后台智能分析非现场执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4年以前是一个简单运算的阶段,到2010年是大数据多维运算阶段,现在探索和推进的是AI运算阶段。第一阶段仅仅对简单的数据进行运算,比如说以区间测速的方式判断机动车是否超速、占用公交车道等。第二阶段,大数据多维运算,参与的数据项目库就特别多了,包括车牌颜色、设备地点等,读取的资源库有六合一系统违法数据、车档数据、互联网业务系统数据、短信平台发送数据、通行证系统数据、各类重点车辆库等。

    后端的非现场执法类型包括:大型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占用公交车道行驶、区间测速、违反限时通行规定、泥头车冲禁令、大货车冲禁令、小泥头车冲禁令、小货车冲禁令、外地车限行、黄标车禁行、45天违法未处理车辆禁行、客货分离(以上为应用智能视觉分析大数据查处)、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开车打手机、其他妨碍安全驾驶行为(此三项基于图片二次识别)。

    深圳交警制定了“超级警情”处置流程,对违法超过30次、假牌套牌等重点隐患车辆,实行快速、高效、动态打击。比如说违章45天未处理,车辆要被停驶,这也是数据运算库的一部分,通过数据判断它是否违法,此类执法已属较为复杂。现在我们在不断完善一个AI平台,想打造一个开放灵活融合的平台,基于AI的 Atlas智能运算,实现多家算法的结果集中处理,对图片和视频进行一系列分析,使后台算法更加灵活,实现技术上的优胜劣汰。 

    blob.png

    AI应用有两个案例,首先是刷脸执法这块,深圳市对外卖、快递等特殊行业进行了刷脸执法,实行执法的落地,采用震慑+教育+执法相结合的处罚方式,全市共建设40套,试点区域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数量下降50%。另一个案例就是刚才说的16种智能视频执法类型,目前已经试点了八个监控视频点,每天的执法数量量大概是100例,等试点再成熟一点,就陆续大范围推广。

    在人工校验之前,交警对大货车的闯禁行大多只能通过识别车牌是黄牌还是蓝牌来判断,运用了车脸识别技术之后,就可以使抓拍大货车的废片,从原来的每天16000宗下降到每天2000宗。同时开车打手机跟不系安全带的执法量也有一个大幅度提升,2017年,开车打手机的执法量平均每天300多,一年下来有12万辆,不系安全带的执法种类,平均每天也上千宗,总执法量达到38万宗。

    新时代的非现场执法

    对现在和未来的展望,深圳交警希望和正在建设一个开放融合的平台,深圳交警想要打造一个开放融合灵活进化的平台,逐步建立以深圳交警为主体,各企业积极参与的一个新型交通管理模式,持续通过技术上的优胜劣汰,来为交通管理注入新鲜活力。

    blob.png

    简单来说,这三层要实现一个智能化,首先是前端的感知智能,其次是运算平台的一个计算智能,且必须是灵活开放多元共享的,企业在这一平台上提供可接入平台的设备、算法等;再次是应用上的智能,实现非现场执法场景的一个目标。深圳交警也希望构建一个政企共赢、协调发展的一个生态圈。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让城市更加安全,更加顺畅,更加文明。AI时代智能执法我们在路上,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关键字: 非现场执法
  •    责任编辑:刘艳
  • 延伸阅读!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