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WTC智慧交通分论坛专家观点摘录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2019WTC智慧交通分论坛专家观点摘录

    2019-07-02 10:50:00 来源:中咨智能交通 评论:
    分享到:

    近年来,公司围绕智慧公路、智能交通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热点,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和开发力度,注重信息化在传统业务的行业引领、科学规划、领域拓展、成果转化等,充分借助高分遥感、大数据、物联网、云技术、BIM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交通行业的创新能力。

    公司通过2019WTC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主办智慧交通分论坛,为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构建技术交流平台,论坛有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8位专家发表关于智慧交通、车路协同、交通工程专业发展等热点问题的主旨演讲。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咖风范

    以下是专家观点摘录

    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

    交通运输部

    总工程师  周伟

    发展智慧交通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必然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促进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的变革。

    移动的随机性和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于“智慧交通”。未来交通的三个革命包括“电动”“自动”“共享”。未来交通进入三元空间时代,即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

    交通运输发展进入新一轮代际更替阶段,未来的自动驾驶,超级铁路公路,新能源车、船,无人机(车、船)都是新一代交通运载工具。

    我国现阶段智慧交通发展重点任务: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推动生产组织智能化、自动化;推动运输服务一体化、便捷化;推动行业治理精准化、协同化。

    对深入推动智慧交通发展的几点思考: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谋划中长期发展;二是坚持重点突破,务实推动发展;三是努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智慧交通;四是加强跨界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五是防范“一窝蜂现象”“孤岛现象”和“两张皮现象”。

    智慧公路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分析为主线,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进行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加强车辆、道路和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安全、高效的运输系统。不仅将引领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和运行维护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而且也将颠覆性改变目前基于传统“人—车—路—环境”的道路出行方式和运输组织模式。是公路交通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从交通大国走向交通强国的重要标志。

    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应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要重点突出安全、高效这两个核心特征;二是要做到不同创新技术的系统性和集成化应用;三是要不仅注重技术创新,也要注重机制创新。

    智能交通系统的演进与前沿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

    理事长  王笑京

    交通发展新需求和技术条件促进中国ETC的体系创新和技术创新,比如说路网形成、技术支撑条件变化和需求变化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服务。

    现在国家提出取消省界主线收费站,实现全国路网统一电子不停车示范,根据技术条件和应用生态,创新提出新的ETC体系和技术构架。

    ETC门架系统:按照未来的路侧智能站(ITS Station)部署,近期主要以部署ETC设备为主,未来将是路侧智能站的基本载体和设施。

    自动驾驶的落地基于新型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的安全认证,这需要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当前汽车使用试验场(测试场)来对汽车新产品进行测试和认证是基于汽车100多年的使用和经验总结,其测试和检验的是车的机械性能本身,不涉及驾驶 。自动驾驶汽车不但要检验作为机械产品的车辆,还要检验机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问题。如果在现有汽车测试场的基础上设置我们能够想象出的场景、或者在仿真环境中设计我们想象的场景,无法穷尽自动驾驶车辆未来遇到的环境。

    目前自动驾驶安全性验证难题的症结:目前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还无法理解上下文,没有认知能力。

    智能交通系统(ITS)在技术和需求的变化中不断调整和发展;应用和目标导向是ITS特色,逻辑功能的稳定和对新技术的包容使得ITS具有强大的生命力;ITS的前沿与ICT的前沿交叉很多,ITS的落脚点是交通。中国科技界和产业界需要跳出“名词创新”和怪圈;前沿技术应用应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技术、资本和社会方面的风险。

    智慧公路管理提升探索与应用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机电)  李太芳

    交通强国战略中交通产业发展重点: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智能设计、智能建设、智能管理、智能养护等技术,引领交通基础设施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水平发展。

    在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智慧公路建设的政策,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的背景下,公路管理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公路自身管理与公众出行服务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才能真正的推进智慧交通发展,引领智慧公路建设快速前行。

    智慧公路建设管理需求包含了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与监测、机电设备的智慧运维、公路养护的智能化管理和公路运营安全管理。

    全面介绍智慧公路管理提升方案:基础设施全息感知及监测、基于BIM的机电系统智慧运维、高速公路智能养护辅助决策、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管理。

    基础设施全息感知监测的系统结构,通过空天地全方位多角度的感知,包括高分遥感、无人机航测、基于北斗的监测、埋设全断面导线式的监测设备,建立基于基础设施全息感知及监测预警平台。

    基于BIM的机电系统智慧运维可让管理更精细,让运维更智慧。通过BIM技术,运维管理人员可对机电设备进行巡检,直观便捷查看设备状态、故障告警信息等,并进行部分运维管理操作,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与基于GIS的二维平台相比较,基于BIM的三维平台更直观便捷,可与设计、施工BIM无缝衔接。

    基于大数据学习的路面养护决策体系——将交通量大数据贯穿用于辅助路面养护决策中,让公路养护更智能、更具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管理——利用北斗高精定位技术、隧道伪卫星定位技术以及车辆实施数据、GIS数据及综合监控平台对重点车辆动态监测,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应急预案自动匹配实现交通安全保障。

    当前智慧公路提升的重点主要在于推动全要素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建立全覆盖的公路管理服务平台,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智慧公路提升方案顶层设计、推动标准规范出台,实现多业务平台数据的有效融合,提供人-车-路协同服务。中咨集团将整合自身各专业优势,为国家新一代智慧公路建设贡献中咨智慧。

    突破、创新,助力高速智慧转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交通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  李晋波

    当前信息化挑战有多种,包括:信息孤岛、信息化网络薄弱、数据价值未挖掘、应用广度深度不足、网络安全有待加强、信息化保证体系不全面等。

    智慧交通共性需求:基于“全面、精准、微观 、实时”的交通数据,形成感知,理解和控制的业务模式 ,持续提升交通运行综合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服务能力。

    智慧高速将突破传统系统孤立建设、功能简单叠加的模式,实现全国一张网,完成“精准监测到车道,应急联动到现场,随行服务全路网”的关键能力升级,形成效能倍增,支撑“监测—预警—处置—指挥—发布—服务”的全流程闭环,实现交通全要素掌握。

    车路协同中路侧智能终端探索与应用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博士  沈庆宏

    车路协同带来的优势:自动驾驶进入“聪明的车”与“智能的路”相互协同的新阶段,全面构筑“人—车—路”全域数据感知的智能路网,迈出智能交通建设的关键一步。通过车车、车路之间的协同可以提升道路使用效率,提供精准出行服务信息,减少拥堵状况。

    优化道路信息服务能力,降低对单车智能化的需求,有助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广;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赋能路侧基础设施智能化。随着全球科技变革速度的加快,智能硬件将成为下一个全球竞争的战略要地。

    中国交通工程学科与专业再发展之思考——交通工程2.0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  杨晓光

    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

    交通是实现人们高品质生活的手段。道路交通是连接综合交通及其起终点的基本方式,其构成不仅包括物理要素更有交通出行者等人为和社会要素等。大都市及特大城市必须发展以公交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是城市系统的关键:系统需求来自城市系统;对城市系统有广泛的反馈作用;交通系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系统的性能。

    交通工程学科2.0背景:世界性交通问题尖锐化、冷战结束及高新技术的发展、新产业的发展。

    基于信息技术和新理念的先进的交通运输系统(ITS),萌生于1985年左右,确立于1994年;在汉字圈中,中国翻译为“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国台湾名为“智慧交通系统”;日本译为“高度的交通运输系统”。

    新一代交通运输系统3.0,如鱼,如蝙蝠的自动驾驶。其特征有:技术特征,即与GIS+GPS(北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城市级社会高度融合;同时具有共享、混合、综合协调等特征。

    未来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本科生宽口径—厚基础—新工科。“新工科”要着眼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培养学生最核心的能力——学习而且是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

    创新业态催生大学教育转型,传统的理科和工科已不足以应对时代变革,我们要重构一些核心知识,原来的老知识要升级换代。

    “新工科”应该是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是培养复合型、综合性人才,学生要具备整合能力、全球视野、领导能力、实践能力,成为一个人文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领袖人物。

    信息化社会人类的发展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技术、法规、行为、保证体系,交通工程专业/学科亦然);新一代的社会与城市及交通系统已见端倪(信息是最大的绿色资源);交通工程学科研究及人才培养应将更加关注信息化社会的资源、能源、环境与气候问题;城市与交通的发展正从建设向管理、服务、公共政策和决策科技转变,而且这种转变非常的迅速持续,以基于IT(信息技术)和新IT(智能技术)科技发展起来的BAT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与产业,以及车联网、物联网等行业全面地拥抱城市(智慧城市)与交通(智能交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应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要求。

    发展交通工程2.0、培养新一代人才是我国变轨超车建设交通强国之须!

    基于车路协同的群体智能与控制

    清华大学 自动化系系统工程研究所

    所长、教授、博士  张毅

    车路协同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已经成为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科技公司进军车路协同,现代交通呼之欲出。车路协同的产生与发展是现代交通系统的基础。

    车路协同条件下的道路交通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大范围互联催生交通系统开放重塑了传统交通系统的结构;多源异构交通信息涌现使全息交通信息感知成为可能;实现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任何人、车、路的网络互联。

    现代交通系统的解决方案——群体智能与协同控制。新型混合交通协同管控迫在眉睫,是国际难题,群体智能与协同控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亟待研究、关键技术亟待解决。

    交通群体智能协同控制的建设集成解决方案包括车载终端、智能路侧系统。

    通过基础设施数字化、陆运一体化(车路协同)、北斗高精度定位综合应用、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互联网+”路网综合服务、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实现安全、高效、的信息管理和服务。

  • 关键字: 智慧交通 专家观点
  •    责任编辑:刘艳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