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一张图,一张网,统一大平台?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一张图,一张网,统一大平台?

    2024-09-04 16:21:55 来源:检师学社 评论:
    分享到: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上面大领导来视察,各个方面都已经准备好,领导在负责单位人员引导下徐徐步入监控大厅。树立在眼前的是一块巨大的曲面屏,上抵天花板下接地板砖。界面炫酷豪华,不同分区还不断地闪烁。负责讲解的美女脚踩高跟鞋,黑裙子白衬衫,高挑靓丽,讲解流畅悦耳。桥梁、边坡、道路、隧道、交通工程、附属设施一应俱全,数据一张网一张图,汇聚于统一大平台。领导听后频频点头颔首,负责单位领导看到后心情舒展,心想钱花到点儿上了。

    整个系统投资几亿元,每年运维费用不菲,这还不算全省各个地区每个月每天录入数据的人工成本支出。汇聚上来的数据,进行了登记认证评估,实现了数据资产化,相关单位资产负债表得到了改善和提升,以数据为抵押可以向银行贷款,提高了经营性资金流动性。

    系统由某大型信息化公司承担建设,讲解员说,数据收集上来之后可以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提前知道;能够预测桥梁寿命,做出科学养护决策;路面和隧道更是在科学养护决策覆盖范围之内。有了这个统一大平台,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管理实现了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有了大平台,养护可用,应急管用,安全管控可用,给各个行业带来便利和支撑。未来能够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智慧的大脑。负责单位领导说,系统建设之初就设定了“一个蓝图,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的四个1原则;并规划了系统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三“化”发展进路。大领导夸赞工作有方,竖起来大拇指,指示说“在数智化领域要舍得投入,要敢于投入,需要经费尽管说,一定要集中资源办大事。但是,我要提出要求,要做到国际领先水平,领先还不够,要做到遥遥领先,甚至是清场式遥遥领先。”下面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视察领导走后,又来了另一位视察的领导,每位来视察过的领导都在传颂着一张图一张网统一大平台的伟大与高妙。

    每个地区都在上演着相同的故事,传唱着相同的剧本,这是上面的剧本,我们看看下面的剧本。

    案例1:西部某城市

    西北某工资发放都吃紧的城市,领导指示再穷不能穷数据,资源城市资源耗尽,数据就是石油就是资源。于是市里财政安排几千万,针对城内几条道路和三百座桥梁建立统一大系统,委托信息化公司承建。信息化公司开始做调研的时候道桥所积极配合,到了后来道桥所参加调研会一声不吭,十几号人坐在那里一声不吭。我们事后过去交流的时候,他们认为平台立意之大,已经难以考虑他们日常工作上的小烦恼,既然实际工作中的小烦恼不能给与考虑,说话作甚呢?平台最终搭建起来了,有兴趣的可以去该地区考察这个成功的案例。

    案例2:某南方城市

    全省已经建立起了统一大平台,要求各个地区公路局都得把数据上报系统。某地区公路局十几个分局负责人说,每月22日便进入了数据上报日,工作量很是繁复,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各个基层公路分局困惑有两点,第一数据传到上面到底做啥用?第二既然大数据上去了,应该有分析,能够给他们日常养护工作以指导,为何只见上报不见指导。既然如此,索性不再花费大量精力录入数据呢?不可以,第一这是上面要求的,如果不做考核不过关,第二考核不过会影响养护经费的下拨。

    案例3:某中部地区

    平台已经上线了近10年,信息化部门负责平台的运维,检测部门负责数据的录入。检测部门问信息化部门,那么多数据录入进去了,到底有啥用?信息化部门说,数据肯定有用,只不过现在还不知道有啥用如何用,我们是为将来数据有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面纯属模拟的场景,如有雷同纯属偶然,本文作者改概不负责。我们看了这些剧本之后自知资质驽钝,难免生出许多困惑出来。

    困惑1:上面剧本中的系统无一例外都是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能否如解说员解说词里说的那样实现各种功能尤其是科学养护决策吗?现在不能实现,数据积累多了之后能实现吗?

    (1)90年代初期,桥梁管理上中美两国几乎同时起步,中国走的是信息化的路径,美国走的是数字化路径。30多年观察下来,两个国家之间数据的管理应用,体系建设,标准规范等等差别如何?

    (2)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有没有相关部委或者研究机构对此做过深入而系统化的调研和总结?调研总结报告发表在了哪里?

    困惑2:是系统本身重要?还是系统背后的技术生态重要?

    (1)我们见过多个豪华智慧平台,总体感觉大脑很复杂,胳膊腿还未能与大脑发生有效勾连,平台以展示给外人看为主。信息化公司在开发大系统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技术生态如何构建?各个业务如何衔接?如何将智慧的大脑用到实际之处?

    (2)由于平台开发投入巨大,项目经费规模大。在招标过程中中标单位往往是超大型公司,在这个价值链上这些超大型公司对资源汲取能力超强,会不会整个预算被大平台开发占用十之八九而到了平台应用和业务对接层面预算所剩无几呢?

    (3)超大型信息化公司的攻城略地,从产业发展角度会不会对中小型企业形成挤压效应,从而一将成名万古枯,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相关的技术生态反倒恶化了呢?

    困惑3:是机械式的功能模块堆叠?还是有内在统一的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接养护决策的数理逻辑?

    (1)平台之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平台建设之处数据分析方法论是什么?与数据用于决策的方法论逻辑又是什么?或者反过来问,没有数据应用逻辑,而单纯地去获取数据,最终数据能否得到应用?没有决策方法的指导,数据能否用于科学养护决策?

    (2)如果单纯的是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否需要数理逻辑或数据用于决策的决策方法的指导?

    困惑4:建设从零基础开始着手建设,是走信息化的路径,还是走数字化的路径?这么一问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中国和美国起步阶段两个国家的权衡与选择。肯定有历史的亲历者,能否给讲讲为什么我们选择了信息化而美国选择了数字化?当初决策者的考虑是什么?

    困惑5:信息化系统能否升级到数字化系统?技术路径是什么?有没有类似的工程案例?

    困惑6: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重要,安全管理的方法论原则都有哪些?从根本上降低安全风险的做法是通过体系化建设,使得资源在整个体系内高效利用重要?还是不从风险源头做控制,而期望及时发现风险重要?风险管理领域有没有风险识别与事先控制或减缓的方法论原则?

    案例1:某西部地区。按交通运部要求需要消除本地区危桥,需要资金20亿元,本地财政加上省里补贴大概凑够10个亿,还差一半。有多少米做多少饭,能修几座是几座。这个案例说明:维修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桥梁安全风险必然会发生;如果将有限的10亿资金能够做有效分配,能够更好地降低安全风险,而无法彻底根除危险。

    科学养护决策,从理论上讲降低桥梁生命周期维修成本;从工程实践上,是有效分配维修资金从整体路网层面降低安全风险。

    困惑7:是手段重要?还是目的重要?当手段实现不了目的的时候,是去追求手段还是追求目的?

    微信截图_20240904162310.jpg

    全国一张图,全省一张图,这些伟大的设计和构想毋庸置疑,政治正确。我们只是提个醒,任何大平台都是人来应用,人来操作,服务于人的相关工作。于是,大平台背后的技术生态,工作激励机制,人的行为逻辑等等这些不容忽视。还有一个提醒就是,任何一个学理性概念背后都是一门学问,一大堆概念堆叠在一起且不说是否有资源有能力组织大量技术人员协作实施,单单一个信息化公司能否理解这些概念都成问题。如此,走务实的开发路径为好,信息化就把信息化做扎实,无法实现规划给后来去完成后来人也无法完成的功能可暂时不提。业主单位也应该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往信息化系统上施加更多的技术性期望是不切实际的。


    业主需求多期望高,舍得投入,乙方能干不能干都迎合之,调子高高吹起,经费大把大把燃烧。还记得某个投入巨额资金建成后所有技术生态都枯萎了的大平台吗?一个人在管理,领导来了开机,领导走了关机,前车之鉴后车鉴之。

    怎么干?

    我们不太推荐顶层设计法,我们推荐底层分布式生成法。分布式生成是从具体业务中提炼需求,在数据统一治理和管理的前提下,不同业务开发不同系统,允许探索和尝试。各个业务门类都做扎实了,生成的大系统才能扎根于实实在在的技术土壤中。某些部委拿出那么多补贴资金,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在几乎一边倒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中,允许某个从下往上的个例探索呢?在清一色信息化中为什么不支持一个数字化的试验呢?从大自然生态角度,从进化健康性角度,多样性好过统一性。

    Jianshixueshe@163.com

    2024年8月30日

  • 关键字: 数字化 智慧交通
  •    责任编辑:不现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