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探访株洲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

    2012-07-12 15:13:39 来源: 作者:董海龙 评论:
    分享到:



      一、南株北郑--株洲交通简况


      株洲,炎帝安寝之地。地处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湖南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我国华中南部、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之间最大的铁路枢纽,与郑州并称为"南株北郑";全国8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


      株洲是国家政策优先实现地。株洲市享有"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基地等6个国家级政策。值得一提的是,株洲市是中部六省中,综合竞争力非省会城市中的第一位。


      株洲是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京广、湘黔、浙赣铁路在这里交汇,衡茶吉铁路也在正在加紧建设。武广高速铁路也已建成通车,到广州2个小时。株洲火车站平均每3分钟接发一趟列车,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公路方面,106国道、107国道、320国道、京港澳高速、沪昆高速、长株高速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随着正在建设的岳汝高速的竣工通车,株洲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明显。航运方面,穿城而过的湘江,四季通航,千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


      2009年,株洲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举成功,此后相继被国家评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金融生态城市"等10多项光荣称号。


      在诸多荣誉中,对株洲市交通管理工作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这项是由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组织发起,面向全国举行的评选,在2010年,株洲市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等级被评定为一等管理水平,足可见株洲市交通管理的工作之用心、之高水准。


      目前,株洲市共有机动车51万余辆,城区机动车15万,小汽车9万4千余辆;道路总里程839公里,其中快速路42公里,主干道90公里。


      交通流量方面,以株洲市交通最繁忙的红旗路和新华路交叉路口为例,早晚高峰时间段4个小时的日均交通流量约为9000余辆,平峰和夜间日交通流量约为24800余辆,每天的总交通流量约为34000辆。此外,经卡口检测,平均每日进出株洲的汽车总量约为13.5万车次。


      二、与一流同步--株洲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成果


      1、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平台


      株洲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周跃飞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语气很坚定的表示,株洲智能交通管理一直以来就定位于"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并以数字、高清、智能、实战为主要特点。笔者当时还犹豫了一下,并追问了一句,"全省第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省会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交通流量、交通管理难度都要高于一般城市,就智能交通而言,多数是省会城市说第一,省内其他城市怎么敢称第一呢?


      也许,我们从株洲市交通科技的应用尤其是交管指挥中心历史和现状来得出答案。


      早在1994年1月,面对长期以来全市道路交通"难"的问题,具有前瞻视野的株洲市交警支队领导班子,在长期的交通管理实践中,参照国内外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的成功经验,确定了建设株洲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的思想,决心采用科学的、现代的监控系统,加强全市道路交通的管理。1994年6月,株洲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中心大楼基建施工破土动工。


      1994年7至8月,支队与承建单位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共同制定出《株洲市交通组织与管理实施方案》、《株洲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株洲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初步技术方案》。方案产生,为顺利完成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8至11月,《株洲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并经市人民政府专题研究,产生会议纪要,批准建立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列入1995年度市财政承建十大重点项目之一。1994年12月31日,株洲市监控系统中心大楼封顶,土建基础任务完成。


      1995年内,陆续完成市内交通电视监控、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综合网络管理、视频检测、交通通讯等5各子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主要控制的交叉路口安装交通信号控制点8个,并在入城口配有4快可变情报板。


      1995年12月28日,株洲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控制区域覆盖了城区主要交叉路口、路段,面积共30平方公里。


      始建于1995年的株洲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经过1996年至2007年的不断完善扩建,目前系统在城区范围内共拥有55个信号控制点、48个电视监视点、3个治安卡口点、4块交通诱导信息屏、12个移动电子警察以及一套"122"接处警系统和有、无线通讯系统。


      2008年4月,株洲市政府召开"关于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工作有关问题"专题会,会议决定着手进行株洲市智能交通改(扩)建工程建设工作。2008年12月正式签订株洲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合同书,建设工期九个月。该工程分二期建设,一、二期总资金额为4846.75万元,一期工程于200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该系统在株洲市一百平方公里范围内,通过遍布全城的111个电视监控点、5个制高监控点、80个方向交通信息采集点、4套视频采集系统、80个信号控制点、66个点位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5处固定式超速监测系统、9处公路车辆监测记录系统、15处LED诱导显示屏,对全市道路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多手段的交通监控。


      该系统包含以下十大子系统:122接处警系统、道路交通电视监控子系统、交通流量采集系统、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违法监测记录系统、公路车辆监测记录系统、交通诱导系统、GPS指挥调度系统、移动警务系统、350M集群通讯覆盖系统及基于GIS基础的交管指挥平台。


      从株洲市交通管理科技应用的发展历史来看,株洲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几乎与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同步,也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同步,一个中部省份的中等城市,其信息不滞后,视野宽阔,对交通科技的应用具有前瞻性,建成的系统与发达城市相差无几,而且更重要是使用效率非常高,这不可谓不先进,不可谓不一流。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集成平台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精髓部分,其应用工作水平直接体现了支队交通管理各项业务的工作水平。仅从科技应用来看,株洲市能够成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可谓实至名归。


      2、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


      交通信号控制是道路交通管理的根本,路口的交通通行效率直接影响着道路甚至整个路网的通行效率。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而言,尤其是道路管理,交通信号控制是基础的基础,所有其他系统都或多或少的建立在信号控制系统之上。


      早在1992年3月,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开始使用scoot、scats等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时,株洲也开始对红卫桥、银行岗台交通信号灯进行改造,安装了倒显时信号装置。


      到1994年,株洲开始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并与国内最早开展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发企业之一的南京莱斯合作,配合株洲市道路交通电视监控系统的建设,于1995年完成了系统建设。


      2008年初,当时的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还在建设之中,智能交通还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行业名词,并不为大众所知,很多交通管理者也并不知其为何物。而株洲市为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对株洲市交通管理系统开展改扩建工程,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此时的株洲市交管部门已经不再满足路口的单点控制,当时还较少应用的联网信号控制被提上日程。曾经参与和见证过株洲市交通管理科技应用变迁的南京莱斯凭借之前所展现的良好产品和工程质量,再次中标此次系统建设。


      到现在株洲市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已经覆盖全市80%以上的路口,系统联网信号控制路口由最初的8个增加到现在的60个联网信号控制路口,进出城的主干道业已实现了潮汐绿波带。


      株洲市交警支队面对不断变化的交通需求,在多条主干道上试行交通信号指挥方式大变革的有益尝试。将原来单一的单点控制指挥方式,变为目前的单点控制、感应控制及线控三种信号控制指挥方式相结合,使株洲市城区道路交通信号指挥更具科学性、灵活性和人性化。举例来说,改造前在建设南路和新华西路上行驶经常遭遇红灯,并且排队车辆很长,经常过一个路口需要三到四个红绿灯周期才能通过,实行信号控制指挥方式变革后,一个路口等三到四个红绿灯周期才能通过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了,在道路上通行顺畅多了。


      目前在全市开辟了五条线控路段和一个区域控制区域,缓解了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拥堵状况,提高路口通行能力10%左右。


      3、道路交通监控系统


      我国多数城市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机动车保有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一些城市几乎是一夜之间跨入汽车社会,与此同时,相应的交通文明并未养成,汽车作为身份的象征,特权的代名词,依然在人们的思维里惯性存在。在这个空白期,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控和惩处,也就促成了交通监控系统尤其是电子警察系统的快速发展。


      在2008年前,株洲市已经建设了数量有限的电子警察和卡口,但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对交通违法的监控抓拍不系统,威慑力不够。2008年后,自株洲市政府决议开展智能交通系统进行改扩建工作后,株洲市的交通监控系统走上系统化发展道路。


      现在在株洲城区,已经建设6套固定电子警察,5处固定式超速监测系统、9处公路车辆监测记录系统。


      各路口电子警察和电视监控的应用极大地规范了城区道路路口的行车秩序,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路口守法率提高了200%以上,路口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了50%以上;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感应控制和线控功能的应用提高了城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警保卫工作水平及效率,道路通行效率提高30%以上。


      通过2010年和2011年株洲市交通管理业务数据中,机动车违法数量虽然在数字上并没有明显降低,但一年来株洲市仅城区就增长了接近2万辆小汽车,监控设备也有所增长,而违法数量没有明显增长,这就说明了交通监控系统的价值所在。


      4、移动警务通管理系统


      系统的大框架搭好之后,如何更好的利用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提升交警的单兵执法和作战能力,是所有交通管理部门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株洲市交警支队先后为基层交警配备440台移动警务通,实现了执法信息的即时录入、查询、取证并上传。工作中,民警通过查询事故情况、违法当事人、核查证照、机动车年检等信息,从中发现违法嫌疑线索,有效扩大了交通安全监控范围。同时,通过对嫌疑车辆进行联网布控,对侦破涉车刑事、治安案件提供取证支持,在2010年共侦破刑事、治安案件11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9起。此外,由此系统存档的交通事故图片、事故鉴定书还会上传到互联网,可供与之相关的保险公司查阅,以便快速理赔。


      该系统不仅提升了交警的执法效率,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执法纠纷;同时还能通过GPS定位和GIS地图,以最快时间最短距离调动事故周围的交警处理交通事故,并能了解交警的执勤路线轨迹,是否缺勤等。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应用,都需要一个培养习惯的过程。警务通也不例外,习惯了手写罚单和自由线路执法的基层交警在最开始对警务通有些抗拒,认为手写更快更简单。


      如何更快更好的推广这个系统呢?为此,株洲市交警支队首先拿领导"开刀",所有科级以上干部率先接受培训,然后在全市交警中举行大比武,自上而下的推广使用。到现在,基层交警们显然对这个系统喜爱有加,使用得心应手,甚至有些依赖。


      当然,移动警务系统也存在一些目前还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六合一管理平台尚只能省内联网,全国联网还需等待省级平台与其他平台联网;3G网络的覆盖率还需加强,在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方,无法联网;目前所有品牌的智能手机耗电量都较大,电池续航能力不足。但这,都只能是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


      三、整合、融合--株洲市智能交通管理未来展望


      从前文所披露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株洲市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提升的,所取得的成果都与10余年来的持续努力和前瞻分不开。


      正如业内老专家史其信教授日前在北京所言,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毕,也因为这些系统多为交通管理单位所建设,所以重管理轻服务的现状普遍存在。所以,下一步各城市所要面临的智能交通建设任务,首要就是协调应用好已建设的所有智能交通内部系统;其次是与城市管理的其他系统协同,资源共享;最后也是最需要长期考虑的,将智能交通的建设重点从管理转向服务。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整合公安、城管信息资源建设电子巡逻系统"已经被纳入到2012年株洲市交警支队的重点工作项目中,同时如何全面整合交管信息资源和服务业已进入他们的业务范畴。


      据介绍,整合公安、城管信息资源将充分利用"平安城市"和"数字城管"系统在株洲市道路上已建成的900余个电视监控探头,进行电视监视资源整合,在城区各道路开展电子巡逻,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电子管控范围。为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等案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侦察手段。


      但作为一项需要协调不同系统不同职能的信息整合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难点首先表现在技术实现难度方面:"平安城市"监控包括治安、监所、交通局等多部门的监控独立专网,其视频编码、视频分辨率、操作方式、控制权限、传输方式、承建方都有差别,在技术实现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困难。


      其次是应用难度:由于治安、监所、交通局等各部门的监控系统应用侧重点不同,在应用使用上设置了不同的控制要求。


      尽管有难度,但我们可以想象此项工作完成后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提升,对于整个城市管理来说,此项工作不仅能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能够提升管理水平。


      于己有利,于民有利,于管理有利,何乐不为。


      四、自上而下的支持--株洲市智能交通管理的成功经验


      在采访中,在所翻阅的所有资料中,笔者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就是,领导的视野和重视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中等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在90年代,就建设有交通电视监控系统和平台的城市,在全国来说都不多见,更不用说中等城市,更让人钦佩的是,当时的系统建设资金还是当时的支队党委去筹集的;在奥运会之前,就考虑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城市,就前瞻来说,也是国内少见。


      株洲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周跃飞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与我们沟通,对一些城市交通管理难题侃侃而谈。


      他认为株洲市智能交通管理水平的领先,不仅体现在株洲市城区的智能交通建设和应用水平上,更体现在株洲市所属几个县智能交通的建设和应用上。现在株洲市所属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四个县(市)建成了县域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并在境内的公路上建有14个治安卡口。其中攸县更是建设了全省最大的智能交通集成指挥系统,该系统由攸县县财政投入1000多万,在株洲市交警支队的全程指导和关心下,于2010年11月正式启用。系统整合了攸县县公安局已有的电视监控系统资源,系统涵盖交通指挥中心、道路电视监控系统、信号控制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卡口系统、诱导系统等;建设有40套电子警察,11套交通信号机,20个道路电视监控点位,9个电子卡口,208个安防监控点,2个电子诱导屏以及交通监控中心等。笔者曾实地去参观过攸县的智能交通系统,这个被无锡所、国防科大、湖南省交警总队等组成的专家组评定为"达到国内同等城市领先水平"的系统,给笔者一个最直观的印象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市属所有县域都建设有智能交通系统,这在中西部省份中,应是极其稀少的。


      周支认为,县域智能交通系统的启用,是对城区交通管理和治安管理的有力补充,在未来城市化规模扩大之后,这样的未雨绸缪很有必要。


      谈及交警支队的科技队伍,周支介绍到目前株洲市交警支队科研所现有人员24人,其中80%是本科及以上学历,5位高级工程师,多数毕业于计算机和自动化专业。周支认为这支队伍的最大特点是跟随知识,更新知识,不断的拓宽视野,提升着株洲市的交通管理科技应用含量,提升着交通管理水平。这支队伍所承担的桥梁纽带作用,不仅在整合、协调交警支队内部需求方面做出了成绩,同时也在科技发展和管理应用的相互沟通中不断完成发展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据株洲市交警支队科研所所长言志红介绍,株洲市每年会定期开展科技应用培训,派人参加国内各智能交通研讨会、展览会,去其他支队参观学习,所有外出学习人员回来都要写工作报告,提升整个科研所对智能交通应用的理解水平。


      对于现在各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停车难问题,周支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城市规划造成的功能集中,区域内停车需求过于集中;二是对汽车社会的突然到来却没有相应的停车设施提供;三是停车管理技术应用不够。周支在采访中曾提到,50年代株洲建设了一条双向四车道的干道,却引来了舆论的职责以及领导的批评。由此可见,我们的停车设施也不可能超越当时的历史环境,从而造就了今天的停车位大缺乏的情况。现在交通管理部门所能做的,只能是在既有设施上想方设法的增加停车位,减少中心区域的停车需求。他也希望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功能规划定位时,充分考虑到交通流量、停车设施等因素,与交通管理部门多些沟通,多谢理解。


      此外,株洲在对摩托车数量的控制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周支认为摩托车只能是多种交通成分中的其中一种,摩托车驾驶者的守法率较低,惩处力度也不够。摩托车的乱闯乱行也对城市景观造成影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鉴于此,株洲曾经也想参照国内其他城市,一禁了之,但考虑到整个株洲市有30多万辆摩托车,其中城区有5万多辆,一刀切会影响到近10万人的交通出行,株洲市交警支队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控制模式。首先是对未年检的摩托车进行强制报废,其次是限制摩托车的车辆上户,每月只有100台的上户名额。此外,在主要入城口设卡禁止非城区摩托车进城。周支预计,这个过程将有10年之久。


      始终在路上,株洲业已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交通管理之路,在这条路上,他们最感谢的是株洲市市委市政府对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视,感谢的是前辈们为今天的畅通株洲所打下的基础,感谢的是这个伟大的科技时代。株洲的交通管理水平名声鹊起,引来同行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在笔者到达株洲的当天,就有湘潭市交警支队一行人来学习株洲移动警务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迄今为止,株洲支队接待过的兄弟支队有:安徽马鞍山、广东佛山、黑龙江大庆、江苏常熟、浙江丽水、湖南衡阳、益阳、永州等地市支队。据言志红介绍,从交流的主要内容看,各地市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指挥中心、机房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等形成普遍关注,对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情况也形成密切关注的态势。


      采访结束,从而引申出一个问题,中等城市应如何选择建设适合自身条件和实际需求的智能交通系统?因为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如株洲市交警支队这般重视科技在交通管理应用中的历史传统,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如株洲如此重视交通管理工作的市委市政府。


      如何解题,期待您的回答。

  • 关键字: 株洲 智能交通管理 左转待转区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