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 - 交通管理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合肥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

    2012-11-21 13:23:02 来源:智能交通管理杂志 作者: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评论:
    分享到:

      合肥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

    文/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前言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与淮河之间的皖中腹地,巢湖西北岸,起到承东启西和沟通南北的作用。合肥市与滁州、巢湖、六安、淮南市相邻,地理位置为东经116°40′~117°52,北纬31°30′~32°32′。合肥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

    合肥市现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个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3个开发区、肥东、肥西和长丰3个县。市域总面积70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口570万。

    根据合肥市"141"(一主城、四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力。

    合肥市"141"发展战略的空间结构为:

    "一主城":范围为现状312国道以北,以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城市建设区;

    "四组团":即向东、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城市组团。其中,东部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化工工业园,形成城市东部组团;西南组团,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派为基础;西部组团,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部组团,整合双墩、三十头、双凤及庐阳工业区。

    "一个滨湖新区":即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各组团之间以大面积的生态绿地隔离,通过城市干道连接,并穿插有河流水系、山体和绿色空间。

    合肥市"141"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图

    截止201年6月,合肥市城市道路里程达到了2700公里。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达到73万人。"环形、放射加方格网"的总体路网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为与合肥市城市建设相配套,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的原则,根据市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精神,2008年4月5日,合肥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全面启动,并于5月4日开始了第一期项目的建设。在市领导的关心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合肥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规划(2010-2020)》已通过专家评审,在《规划》的指导下,交警支队已经完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并与"大建设"开展以来随路建设的智能交通项目一起互相协作,在交通管理、服务实战中发挥了一定的成效。

    一、现有城区智能交通建设和应用情况

    我们认为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交通管控中心集成平台、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交通违法行为监测、交通信息采集、交通诱导信息发布、智能卡口等子系统。我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重点局、市政办、排水办及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牵头建设的智能交通类的交通设施,第二部分是以公安交警为主体建设的智能交通一期建设项目及部分大建设道路智能交通系统补缺补差项目。第三部分是重点局代建的与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辅助项目。

    1、以重点局等单位承建,随道路建设的配套智能交通设施。

    合肥自06年大建设以来至今,投资3.3774亿元建设主要包括金寨路高架、长江西路高架、裕溪路高架、南北高架一号线、长江中路、长江东大街、徽州大道、黄山路等成规模建设的93条道路的智能交通设施。按照三同步原则建设道路信号系统实现联网控制,重点路段、交口基本实现视频全覆盖,主要路口均安装了电子警察设备,同时根据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等需要,安装了测速、卡口、闯禁行、流量检测、交通诱导等智能交通设施配套设备,均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2、由公安交警牵头开展的智能交通(一期)项目和部分大建设道路智能交通设施补缺补差项目。

    针对部分老城区道路按照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标准进行补缺补差,08年启动了智能交通一期项目,项目包括:视频监控、超速、闯禁行抓拍、传输设备、通讯管道建设。

    同时针对部分道路存在的单点信号、监控无存储未回联、电子警察未回联等情况,启动专项建设。目前,紫云路、新蚌埠路等道路智能交通设备已完成回连,投入日常交通管理使用。

    3、为实现智能交通系统整体功,由重点局代建的相关辅助项目

    为确保随路建设和增补建设的各类外场控制设备能够实现联网控制、集中管理,发挥智能交通综合管控的整体功能,针对前期中心控制平台建设滞后、通讯传输和数据存储设备不足的状况,在市重点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指挥控制中心、中心机房和全市指路系统、专业监理等智能交通辅助项目建设、实施,具体如下:

    1)智能交通控制中心

    07年7月,支队交通控制中心进行了招标,08年10月项目通过验收,已投入使用。作为合肥市智能交通管理的核心,目前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已初步搭建了"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即:智能交通集成管控平台、智能监控调度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流量采集与诱导系统、违法监测执法系统。交通控制中心建有28块80英寸DLP主显示屏。两侧是LED显示屏,用于发布气象信息、值班警力以及实时交通警情等信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智能交通控制的作用,我们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划分了工作区域,对大厅坐席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分区,现设有接处警及指挥调度岗、视频巡检及违法抓拍岗、信号控制及特勤岗、流量事件检测及诱导信息发布岗、信息综合及分析研判岗、设备维护及技术保障岗六类岗位,有机开展日常应用工作。

    2)智能交通中心机房

    09年3月进行了智能交通控制中心机房的招标,机房占地面积875平方米,依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及相关电气、防雷、接地、弱电、空调通风、消防标准建设,2010年上半年通过验收,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是全市智能交通系统内场传输、编解码、存储、分析处理的核心。

    3)总体设计及可行性报告

    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承担《合肥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设计及可行性报告编制》项目及《合肥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规划(2010-2020)》项目,目前编制《规划》的已通过了市国资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是指导我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依据,同时根据《规划》编制了《合肥市智能交通系统外场建设指南》作为外场设备选址、参数选择的依据。

    4)交通指路系统(一至五期)

    为加强全市道路指路系统科学化、系统化建设,按照市领导要求的"统一规划、系统思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于2009年4月启动了合肥市交通指路系统项目建设。目前,前四期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已全部完成,并报审计局进行审计。此外,第五期工程于11月初开始实施,拟于11月底基本完成,合同金额共计678万元。目前,已完成1135块标志标牌建设,已在徽州大道、金寨路、包河大道等20条道路已初步形成道路分级指示的科学化交通引导方式。

    5)智能交通专业监理

    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根据根据《关于印发合肥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合政办【2009】8号)文件精神,与市政府采购中心及相关道路建设建设主体单位协商建立了专门的智能交通专业监理招标模式,改变了原有因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一般道路工程监理公司只具备市政(土建)工程监理资质,很难满足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监理的技术性要求的局面。

    截止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平台,四大系统",即交通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和交通指挥调度、交通控制、违法监测、智能监控等四大系统。交通控制系统通过对信号联网控制,根据路网结构、交通流分布、关键路段及交叉口交通拥堵情况,实现对信号系统的单点感应控制、单点多时段定时控制、干道线协调控制、区域协调控制、绿波控制和特勤控制,实现交通管理与控制策略;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主要路段、路口、关键区域或道路、复杂场所、事故黑点等开展网上巡控;违法监测系统(电子警察、测速、闯禁行、卡口等)实现对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自动记录和人工抓拍,具有号牌识别的卡口可实现对经过车辆的号牌识别和轨迹记录。指挥调度系统利用监控、350兆集群对讲、GPS车辆定位等系统调度就近警力,快速出警。交通信息集成管理平台集成了四大系统,实现交通控制中心对全市道路现状、交通流量等交通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研判。同时,通过中德合作项目,在全市600辆出租车安装GPS,搭建FCD系统,配合道路交通监控及道路固定流量检测设备,初步实现全市主要道路实时路网流量图。

    全市现有的567处灯控路口中130处路口实现信号可联可控,长江路、长江东大街、芜湖路、黄山路、徽州大道、望江西路、科学大道、繁华大道、胜利路、金寨路、文忠路、紫云路、新蚌埠路、莲花路、清溪路等15条道路实现警卫路线绿灯控制;建设电子警察255处,闯禁行抓拍20处,测速16处,交通、治安卡口22处,监控建成605处(制高点监控26处),流量及交通事件监测137套等。

    交警支队开展智能交通示范道路建设,截止目前已经完成金寨路高架、黄山路、繁华大道、长江中路(东大街)、徽州大道、清溪东路、北二环、文忠路、玉兰大道等示范道路智能交通建设,基本实现信号的可联可控,重要路口、路段视频监控,路口的电子警察、路段测速等违法检测,对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自动记录和人工抓拍,规范了市民交通行为,保证道路畅通。长西高架、东二环、南北高架一号线、裕溪路高架、滨湖区等道路项目正在建设中。

    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期间领导视察高新大队

    二、建成后初步成效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解放了警力,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1、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交通管控中心集成平台集成了监控、信号、事件监测等,通过监控巡检,及时发现拥堵、事故,事件监测能及时对异常事件进行报警,通过600辆出租车FCD数据采集终端,交通控制中心对全市道路现状、交通流量等交通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研判能力,实现对交通拥挤、重大交通事故、突发事件等特殊事件的指挥调度快速反应,也可通过后端信号干预调节信号配时。目前,交通控制中心主动干预和处置交通问题日均达到70余起。对于金高架、长西高架桥等交通要道,控制中心根据道路流量开启、关闭上下行匝道,有效地提高了交通通行效率。

    同时,通过交通违法行为监测系统(电子警察、测速、闯禁行等)应用,对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自动记录和人工抓拍,一方面规范了市民的交通行为,一方面将现在的人力型现场执法模式改变为科技型非现场执法,有效的净化了我市道路交通秩序。据统计,监控覆盖路段的事故下降了15%。

    2、提升应急快速处置能力

    支队141辆警车全部安装了GPS车辆定位系统,指挥中心处理警情时,通过监控、350兆集群对讲、GPS车辆定位等系统调度就近警力,快速出警,初步实现交通管理扁平化、可视化,同时通过定位系统辅助勤务考勤。通过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对主要路段、路口、关键区域或道路、复杂场所、事故黑点等开展网上巡控,及路段事件检测系统,配合350兆集群对讲,发现警情及时调度警力,变被动出警为主动发现,大大提高了接处警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应急处置的能力。今年计划为所有路面执勤民警配发PDA实现交管信息查询、事故快处、单兵定位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快速处置水平。

    3、保障大型活动、警卫任务的安保活动

    通过信号联网控制系统应用,对联网可协调式信号机实现单点感应控制、单点多时段定时控制、干道线协调控制、绿波控制和特勤控制,并结合道路监控系统实时观察道路交通态势,优化信号配时调整。在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首长来肥视察、"奥运火炬传递"、"中博会"、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安保工作、"四体会"、徽商大会等重要警卫任务中,智能交通系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仅在"中博会"期间执行警卫线路特勤控制617次(其中等级警卫线路特勤控制76次)。特别在去年的"四体会"交通安保中,通过信号远程控制、图像实时传输,及时调整交通信号、交通诱导实现警卫路线沿线绿波协调;通过指挥中心监控集成平台的统一调度,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调度实现警卫路线沿线图像可视化,变被动出警为主动干预,及时排除重要路线沿线的故障车、事故车、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确保交通警卫线路顺畅,圆满完成交通保障任务346次,总里程达1537公里的交通保障任务。

    4、便民服务

    利用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交通流量、交通特性、交通事件和拥挤程度等信息的采集,通过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系统应用,依托LED交通诱导标志,向市民发布交通信息。

    利用交通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多种发布手段,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或停车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提醒、建议或控制交通参与者选择最佳的行走路线,提高行车速度,减少停车次数和延误时间,目前每天通过省、市交通电台进驻支队智能控制中心播报员发布实时路况信息80多条。

    5、服务其它公安工作

    通过智能卡口系统应用,依托建立在市际、环城高速出入口、城际、城区环路附近城市主干道连接线处的智能卡口系统,实现对经过车辆的号牌识别和轨迹记录,提高交通管理和侦查破案的能力。目前全市22个卡口和20个具有卡口功能的闯禁行实现了智能网上统一平台的报警,三县7个交通卡口实现公安网上的统一报警。

    通过道路监控系统、非现场执法类设备为事故逃逸侦破、案件侦破、治安管理等多方面提供依据,先后协助破获了蜀山分局"2.9"持刀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案、经开交警大队"4.19"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庐江公安"8.19"杀害出租车司机案等一大批大要案件。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交通智能卡口、电视监控等系统,协查交通肇事逃逸案件248起,协查刑事案件195起,协查治安案件487起,为其他部门、单位提供交通信息8300多条。

    三、下一步思路和目标

    1、积极推动智能二期建设

    按照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智能交通二期建设项目由市政府国资委负责牵头组织,整合公交集团、交通局部门的建设需求,在实现各单位的建设的需求的基础上,由交警支队对安装在出租车、公交车上的GPS定位信息进行FCD数据融合分析,形成全市实时路网流量,实时的交通信息和路网流量信息为公交调度、出租车调度及市民出行等提供出行参考,从而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共享。

    1)建设内容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二期主要包括交通管控中心集成系统升级、分控中心建设、智能交通外场(监控、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超速违法取证系统、闯禁行自动监测系统、卡口、交通诱导、流量及事件检测、公交专用车道违法抓拍系统、网络及安全系统,总投资额约为1.19亿。

    其中智能交通网络及安全系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网络、公安网升级改造和内外网平台三个部分,解决路口到交警大队(支队)的通信网络搭建,内部公安网改造,互联网、公安网、智能网三网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共享。

    智能交通外场建设主要针对已建道路和近期没有改建计划的老路,即将新改建道路的智能交通将随路建设。从贴近实战,服务交通管理、治安防范、刑侦破案等角度出发,完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将二环内104处信号系统更换为具有流量检测功能的可联网协调控制的信号系统,同时改造和新增306组人行灯;增建190套(其中152套含事件检测功能)路口监控、60处制高点监控;建设95处高清综合检测系统(含电子警察、卡口功能)、16处超速违法取证系统、5处闯禁行自动监测系统、50处流量及事件检测系统、18处压黄线、逆行、占道等交通违法监测点位;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以及部分交通节点,建设33块交通行车诱导屏,在市区主干道、次干道安装22块一级、二级、三级停车诱导屏;完善互联网站和电台媒体等信息发布渠道,实现交通诱导信息的多方位、多渠道发布;建设32处智能卡口、10套公交专用车道违法抓拍系统。

    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二期总体建设内容

    表:智能交通外场设备汇总表(略)

    2)建设目标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将实现二环内可联网协调控制信号机90%的覆盖率,在组团连接线道路、BRT专用道路等主要干道实现绿波带;实现"三环九射"实时路网流量图;实现一环、中环、二环、线路组团连接线、长江路、金寨路、阜阳路、马鞍山路、蒙城路和会展、滨湖核心区等重点场所的高空监控和主要路口、重要路段的实时监控;实现"三环九射"主要节点和所有出城卡口的高清号牌识别,大幅度提高城市智能化交通水平,提高交管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对交通拥挤、重大交通事故、突发事件等特殊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3)项目启动进程

    智能交通系统项目二期建设主要针对已建道路和近期没有改建计划的老路,即将新改建道路的智能交通将随路建设。针对二期建设,为贴近实战,服务交通管理、指挥调度、治安防范、刑侦破案、勤务管理等公安工作,确实发挥智能交通系统综合效益,支队本着"好用、实用、管用"原则,多次召开需求调研会,广泛征求市局各分局、各警种的意见。同时紧跟当前新技术发展的动向,本着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思想,综合考虑交通管理、事故侦破、刑侦破案的需要,引进了集闯红灯、卡口、高清录像、流量检测为一体的卡口式高清电子警察、高清监控的建设,最终确定了60处高空监控、188处道路监控、95处卡口式电子警察、32处城际卡口、104处信号改造点位以及后台集成平台、内外网接入平台、智能网络建设等为主体的智能二期建设方案。

    2010年12月24日,市政府下达了合肥市智能交通项目(一期)建设启动批复。为此,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充分调研,编制了合肥市智能交通一期交警先期启动部分招标文件。为便于招标实施,经市国资委批复同意,将交警项目按功能、专业分类划分为6个包,第一包:智能交通网络及安全建设,第二包:公安信息网边界接入平台,第三包:FCD浮动车系统建设,第四包:公交车专用车道抓拍系统建设,第五包:部分路口信号系统建设,第六包:智能交通集成平台升级改造项目(软件部分),第七包:智能交通集成平台升级改造项目(硬件部分)。目前,各包均已招标公告完毕,各建设单位已按计划开展项目建设,计划于8月底完成各项建设工作。

    2、深化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用

    深化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用,发挥智能交通的综合效益。完善已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用平台的功能,开展系统应用培训,提高民警应用水平。开展信号控制、视频巡检、违法事件监测、非现场处罚等系统深度应用,转变勤务机制,用科技手段来优化警力配置、节省警力资源,提高交通管理应对能力。在大量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工作,加快交通流及事件检测、交通信号、交通诱导、事故分析等平台建设,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

    3、开展维保外包工作

    为提高智能交通设施完好率,节约警力,提高财政收入,充分发挥智能交通设施功能效益,支队会同财政局相关部门,对智能交通设施维保工作作了充分调研,制定了详细的维保工作实施方案,已对我市智能交通设施维保实行服务外包。智能交通设施维保外包分信号类、监控类、电子执法类、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类、内场设备类等五类。智能交通设备维保分正常维保和特殊维保。其中,正常维保按比例取费,特殊维保按单价据实结算

    4、进一步完善系统建设指导手册

    由于高清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实现方式与设备层出不穷,必将促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更新速度的快速提高,为适应现实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合肥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0-2020)》精神,支队将在完成高清电子警察和高清道路监控系统设备选型测试招标工作的基础上,对《合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置指南》进行改版完善,增加相关高清设备要求,并不断搜集、整理其他类智能设备的新技术资料与设备信息,坚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选型测试,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做到选优、选精,使之更好地适应、服务于今后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最终通过"十二五"期间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合肥市在现有道路网络条件下,以合理组织规划交通流,完善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现代化交通意识为基础;以道路交通有序、畅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规范服务、快速反应和决策指挥为目标;通过制定一个全面的技术方案,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通过分期实施的过程,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和智能化指挥控制管理为基础,初步建成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适合于合肥市道路交通特点的、具有高效快捷的交通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管理指挥现代化、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

    总体目标是:改善合肥现有路网上的交通运行状况,提高道路的有效利用率和道路通行能力,减少道路的交通拥挤程度、交通事故,并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率,最终实现有序、安全、畅通、经济、环保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体系。

    促进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

    通过对各种业务信息的高度集成,建立共享的数据库,实现定性管理与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准确的科学依据,并提高对道路交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警务人员的现代化管理及交通意外事件的预案报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实现交通指挥调度信息化

    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流动态现实系统为基础,以视频、检测、监控、诱导等技术为手段,对交通进行宏观、动态、实时的调控。同时,配之以先进的警务管理机制,使公安局交警支队警务指挥调度高效、统一。

    实现交通信号控制自动化

    对合肥市中心区信号灯实现中央集中控制,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交通控制系统。在控制模式上将实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控制方式上实现自适应(集中式)与感应式(单点控制)相结合;在控制范围上将实现常规控制与优先控制(公交优先、特种车优先)相结合,协调、优化交通流,从而提高点、线、面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

    建立交通管理电子警务和电子政务

    通过建立交通管理综合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违法处理、证照发放、事故处理、交通设施管理、宣传管理等方面,以信息网络化为基础,实现交通管理网上办公。

    实现与110系统的协调运作

    通过市公安局综合信息网,实现与110市局接处警系统、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连接,需要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配合时,可以直接实现数据交换,使两个系统配合协调运作,达到快速响应的目的。

    实现信息社会化服务

    合肥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公安部门认可的数据交换接口,提供非公安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实现交通数据及信息服务于大众的目的,达到便民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因为沟通问题而造成的投诉现象,改善公安部门的工作效率,充分体现公安部门服务于大众、便民利民的宗旨。

    实现与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

    由于合肥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关系密切,根据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更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如规划部门的合肥市最新电子地图,有关部门公交网点布置问题,停车场设置问题的最新资料及时传送给交通管理指挥系统,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协调交通组织,为有关的新闻媒体提供有关交通的资料,更好服务市民,充分体现信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提高合肥市公安机关的形象。

    附:

    基于GIS的信号、监控、非现场系统设备管理

  • 关键字: 合肥 智能交通系统
  •    责任编辑:admin
  • 延伸阅读!

  • · 合肥:多措并举缓解市民停车难题(2017-11-16)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