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未来交通预测和解决交通问题的建议 - 交通管理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吉林市未来交通预测和解决交通问题的建议

    2013-01-24 12:00:26 来源:智能交通管理杂志 作者:于文 陈鸣 评论:
    分享到:

    前言

    交通拥堵是我国现在最热门的话题,已经成为"京、沪、广"等一线城市目前面临棘手的难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随着现代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吉林市道路交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在吉林市"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因此要以此为契机,把发展交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把解决交通拥堵作为道路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一、吉林市交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我市建成区因松花江"S"型经过将自然分割为3个区域,形成了依山傍水的自由式路网格局。全市目前共有主干道47条,次干道55条,主次干道全长245.4公里,较2000年增加了109.1公里。目前我市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1.1万辆,仍处于快速增长趋势。

    (一)、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带来整体路网压力过大

    目前吉林市区共有各类机动车保有量21.1万辆,其中2008年新增1.7万辆,2009年新增2万辆,2010年新增2.7万辆,平均月增加机动车1800辆,年平均增长率为11.3%。根据平均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等方法预测,五年后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35~37万辆,整体路网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市中心区主干路网交通趋于饱和,交通畅通问题十分脆弱

    虽然近些年来新建不少道路,但市中心的路网增量幅度仍然不足,路网结构调整幅度不大,吉林大街中段、解放中路、解放西路等城区主干道交通量饱和度已经达到0.95以上,江城环岛、吉林大街与解放中路交叉路口、解放中路与越山路交叉路口、吉林大街与光华路交叉路口等我市的重要路口在平峰时段交通拥堵,车辆往往等候几个信号灯周期才能通过,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将带来更大范围和不可控制的拥堵局面。

    (三)、过江桥梁数量不足造成过江交通瓶颈

    过江瓶颈是吉林市目前交通拥堵的又一个原因,目前城区过江桥梁共有7座,是跨区交通的必经通道,目前部分桥梁交通已经处与饱和状态,吉林大桥、临江门大桥、龙潭大桥在早晚高峰出现了严重的拥堵,说明我市的过江通道数量还不够,过江交通瓶颈给百姓出行现带来不便的同时负载量增大也给桥梁本身造成损伤。

    (四)、停车难造成部分区域交通堵塞

    车辆的增长必然带来停车需求的增大,目前吉林市公共、建筑配建停车泊位数量严重不足,部分区域已经因停车难造成交通堵塞,如中心医院、火车站、客运站、重点中小学校等都因为自身的配建停车泊位不足和周边道路提供不出足够数量的占路停车泊位而造成车辆乱停乱放,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

    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路网格局不合理,路网密度承载能力不足,缺乏科技交通管理手段,公共交通发展落后,静态交通管理意识不强,交通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都是吉林市交通的症结和隐患。如不从现在开始做好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工作,吉林市将面临和国内一线城市一样交通拥堵不堪的局面。

    二、治理、预防吉林市交通拥堵的建议和设想

    (一)、合理规划路网格局,解决道路断头、瓶颈,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水平

    吉林市建成区因松花江"S"型经过形成的自由式路网格局其本身存在许多弊病,如路网过江瓶颈、不规则的路网结构等都使其拓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虽然近些年道路建设优化了整体路网格局,路网容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路网的功能层次依然欠缺,区域路网承载能力不足,路网整体服务水平仍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因此从优化路网格局、提高道路承载角度要做到:1、改变城市交通被动建设的局面,合理规划路网,充分考虑未来交通需求;2、加大城市道路建设,解决路网密度不够、格局不合理问题,同时细化区域子路网的建设,实现整体路网无缝对接;3、解决断头路、瓶颈路问题,实现路网通畅,提高可达性;4、消除畸形路口、规范路口形状,提高路网节点的通行能力;5、条件允许下改造拓宽现有道路,进一步提高路网整体容量;6、建设城市快速路网,解决路网层次欠缺问题;7、加大桥梁建设力度,进一步缓解过江通行瓶颈状况,"十二五"期间应再增加3座以上桥梁,提高过江通行能力。

    (二)、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道路建设,解决道路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

    道路的新建、改扩建能够有效的提高路网整体的通行能力,但是建路与管路严重脱节的现状造成道路资源配置不合理。现在的道路建设不仅仅是保质保量完成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更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达到合理的道路资源利用,实现尽可能大的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工程是综合探讨人、车、路和环境四者关系的学科,是现代化交通管理工作中遵循的基础理论,目前吉林市的交通组织设计实施、标线的施划、标志的设立、交叉路口的渠化等都是在交通工程理论支撑下科学合理完成的,但是交通设施的建设总是滞后道路的建设和改造,这种被动的工作带来的是道路资源配置不合理,道路本身成为交通拥堵的一个因素。因此在我市未来的道路建设中,一定要把交通管理经验、交通工程理论与道路建设紧密结合,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参与到道路路型设计、交叉口平面设计中,打造出资源配置合理,符合交通管理需求的道路来。

    (三)、建立交通影响预测分析评价制度,解决城市建设带来的交通拥堵隐患

    随着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尤其是土地开发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交通。新的土地开发所产生的新增交通需求将会使周边的交通设施乃至局部的路网交通压力剧增,带来了一系列交通问题,直接导致道路服务水平降低,交通拥堵问题产生。因此有必要建立交通影响分析评价制度和规定,帮助城市均衡发展,保证交通需求处于受控状态,保持交通供需基本平衡,最终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改造和居民建筑建设数量剧增,如火车站整体改建、客运站新建搬迁、人民体育场、人民剧场及各类大型民居小区建设等,这些项目的建设都会直接影响周边的交通环境,带来区域路网的交通压力,给交通管理增大难度的同时,也给未来吉林市城市交通埋下了一个个定时炸弹。建议凡是公、民建筑规模超"万平"的项目都要做预测、分析未来项目可能带来的交通隐患,并提出项目周边区域交通可行性方案,经交通管理部门会同专家评审后项目方可开工。交通预测影响分析评价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吉林市经济与交通的和谐发展,确保每个大型项目的建设不会影响交通发展,也避免了交通拥堵影响了项目自身的利益。

    (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公交优先,改变吉林市公共交通落后局面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全国各类城市公认的解决拥堵通行最效的方法,在城市交通被动跟着城市建设的现状下,只有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比例,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充分利用公共交通承载效率,达到预期的治堵效果。吉林市目前公共交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和同类城市相比落后,全市仅吉林大街中段设置公交专线,全市港湾式站桩只有12个。要改变落后的局面,就必须要贯彻公交优先策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从交通管理角度考虑,发展公交要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公共交通整体规划,快速路网建设规划同时考虑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规划;2、科学合理设置摆布始发站、换乘中心、落车点,减少乘车换乘率,方便百姓乘车出行;2、设置公交专线和港湾式站桩,原则上双向6车道以上的主干路必须设置公交专线,双向4车道的主干道必须设置港湾式站桩,在未来五年应考充分虑完成吉林大街公交专用车道的延伸,使其贯穿吉林大街全程;解放大路整体路型改造,提供全程公交专用车道,从而提高我市纵横两条主干公交车行驶速度,减少与其他车辆的交织;3、在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前提下,实行公交通行信号优先控制,体现公交优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整体运营效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将有利于改变百姓的出行方式,最终达到减少私家车出行目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五)、实现城市智能交通控制,解决路口通行能力不足问题

    行车难已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的通病,也是吉林市未来交通即将面临的难题,科学合理的信号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吉林市现有信号灯控路口121处,全部是单点、定周期、多时段、方案选择型信号控制方式管理交叉路口,这种人工优化配时方案在我市前些年交通密度较低的状况下能够起到良好效果,但随着近些年车辆快速的增长,路网节点交通拥堵更加突出。在全市主干道交通量趋于饱合的趋势下,单点控制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未来城市交通管理的需要,必须采用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才能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通过路口的检测器实时检测路口交通量的变化,随时配置最优化的信号配时方案,减少绿灯延误,同时通过全市信号灯网络远程控制,实现主干线、重点区域信号的协调控制,达到信号"绿波"效果,让车辆以一定的速度通过尽可能多的路口,减少停车延误带来的交通拥堵。在目前部分信号灯灯控路口出现拥堵的征兆下,以"十二五"建设为契机,尽快在全市主干道上建立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从时间上进一步提高路网节点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

    (六)、规范停车管理,增加各类停车泊位数量,解决未来停车难问题

    城市交通管理分为动态交通管理和静态交通管理两部分,以往国内所有的城市都存在重点解决行车难的问题,而忽视停车难所导致交通拥堵的现状。目前"京、沪、广"所面临的就是机动车密度已经到了过饱和的状态,以北京为例,目前机动车已经达到了每平方公里3000辆,超出拥堵上限50%,停车难成为北京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市现有公共停车泊位1.7万个,配建停车泊位1.9万个,每年新增各类停车泊位数量远远落后于机动车增长数量,同时忽视停车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管理单位不统一等问题直接导致吉林市目前停车难和未来停车更难的局面发生,因此停车管理应该做为"十二五"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1、明确停车管理的主体,改变目前交警管理占路停车、城管管行人道停车、公共停车场个人承包自行管理的多头管理状况,参考国内大中型城市的管理模式,交通管理部门作为停车管理的唯一主体管理单位,应对全市的各类停车场进行统一的规划、审核、管理、收费;2、严格执行吉林市人民政府2008[195号]令《吉林市停车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全市各类停车场,尤其要严格把关大型建筑设施和住在小区配建停车场,对公、民建筑的配建停车泊位数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达不到标准的不允许建设;3、随着新建、改扩建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增加公共停车泊位,满足各类出行停车需求;4、做好未来停车场建设规划,重点考虑在市中心区、商业区建设地下停车场或停车楼,以补充各类停车泊位不足的现状;5、实施停车管理科学化,利用咪表系统进行公共停车管理,节省人力物力,规范停车。

    (七)、重视交通设施建设,解决交通设施投入不足问题

    近些年,政府在道路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交通设施建设投资问题,使得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设施建设上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同时交通设施建设与道路建设严重脱节,从道路设计上就没有考虑到交通设施基础设置问题,导致出现刚刚修好的道路就需要开挖的怪现象。目前国内大中型城市已经将交通设施建设纳入到道路整体建设中,做到整体设计、整体投资、整体建设,整体验收,整体投入使用。这种建设模式也是吉林市"十二五"期间道路建设必需采取的模式。按比例将道路建设资金的5%-8%作为交通设施建设资金,用于道路标志、标线、信号灯、电子警察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管理部门参与到道路建设设计中来,提供交通设施建设的设计方案,交通设施在道路整体建设中统筹考虑、一并建设,确保新建道路交通设施完善,交通设施不完备的道路就不能验收合格,就不能投入使用,避免因交通设施建设滞后造成道路重新开挖的情况发生。

    (八)、完善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解决交通设施欠账问题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历史原因,吉林市现有的各类交通设施欠账较多,存在标志少、信号灯岗数量不足,交通诱导等各类交通设施缺乏等诸多问题。以信号灯为例,目前共有121处灯控路口,国内与吉林市同等规模的城市的信号灯控路口数量都在300~400个之间,如此数量的信号灯怎么能保障未来30余万辆机动车和谐有序的通行呢?鉴于交通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政府必须在交通设施建设上给予足够资金保障,解决欠账问题,在完善各类交通设施的同时,努力在未来的五年里进一步提高交通设施科技化水平,建设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为百姓出行提供拥堵路段、停车需求等全方位交通信息同时,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整体品位。

    (九)、调整交通设施维护审批机制,解决交通设施维护时间周期长的问题

    目前吉林市城建部门有了完善道路挖掘审批制度,目的是要保护好我们的市容市貌,防止公共道路被非法破坏。但是交通设施属于市政设施的一部分,它区别与其他的设施维护,其重要程度与道路设施相当,交通设施的维护好与差,直接决定道路能否发挥应有的功能。某个省会城市曾因一处重要的路口信号灯地下管线出现故障导致信号灯失灵,在短时间内就造成了大面积交通拥堵,交通工程把这种现象叫做"多米诺"效应,由此可见交通设施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吉林市目前交通设施出现故障往往因为繁琐道路挖掘审批制度导致无法及时修复,在未来城市交通面临巨大不畅的压力形势下,交通设施维护响应时间成为交通畅通的一个关键因素,市政、园林、绿化、城管等相关部门应给予交通设施维护提供专门的审批"绿色通道",做到快速审批、快速修复,确保各类交通设施完好,从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结束语

    治理拥堵,路在何方,路就是在需要我们建路、管路部门迅速转变传统理念,准确的预测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将解决行车难与停车难提升到吉林市"十二五"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多管齐下,从现在做起,给百姓出行打造出良好的交通环境。

    ----------------

    作者简介

    于文:吉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

    陈鸣:吉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科技处

  • 关键字: 吉林市 交通拥堵 需求预测 预防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