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炜:智能交通技术应聚焦实战应用,避免被概念虚化和技术左右 - 交通管理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尚炜:智能交通技术应聚焦实战应用,避免被概念虚化和技术左右

    2018-09-27 11:31:16 来源: 交通言究社 作者:尚炜 评论:
    分享到:

    导 语

    近年来,智能交通技术在公安交管领域的应用日益加深、范围愈加广泛,提升了交通管理效能和事故防控水平,同时也为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智能交通建设投资体量巨大,投入应用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避免被概念虚化和技术左右?请看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尚炜的观点。

    公安交管领域中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情况

    我国交通管理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现代治理的发展阶段。随着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转型以及管理对象的丰富,公安交通管理领域应用智能交通技术的程度日益加深、范围愈加广泛,对传统的管理系统、管理设施、执法装备等赋予了智能的标签特性,推动交通管理工作从人工式、经验式、粗放式、被动式工作模式向智能化、集成化、科学化、精准化、主动化方向转变。目前,公安交通管理领域应用智能交通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于道路交通执勤执法,强化了勤务执法效能

    以视频监控、图像识别、网络传输、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支撑,通过研发应用的缉查布控系统、集成指挥平台以及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等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形成了“情报、指挥、勤务、督考”一体化现代勤务新机制,在公路交通管理方面形成了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立了新型公路执法勤务机制,大大释放了警务效能。

    2、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实现了精准化疏堵管控

    以流量检测、信息通信、集成可视、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为基础,以交通指挥中心为载体,通过实时采集车速、流量等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数据,监测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研判道路交通运行态势,为居民提供出行和停车信息服务,为科学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提供基础,为制定交通管控方案、调度勤务力量、优化配置资源提供支撑,为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保障,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

    image.png

    图1:公安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城市交通态势实时监测系统

    image.png

    图2:城市交通信息诱导屏、电子警察违法抓拍系统

    image.png

    图3:自动识别感知缴费的智能停车系统、 城市停车动态信息诱导屏

    3、应用于区域公路交通管控,保障了大动脉畅通运行可靠

    以图像识别、信息通信、数据挖掘、环境感知等技术手段为依托,通过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对区域公路交通系统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区域公路交通运行状况、交通安全态势以及团雾冰雪等恶劣天气影响,为长距离出行提供信息服务,为区域公路交通管控、恶劣天气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保障提供支撑,实现公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有序畅通。

    image.png

    图4:公安高速公路交通指挥中心

    4、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夯实了事故预防处置能力

    以信息通信、地理信息、图像模拟、三维标定等技术手段为架构,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全面调查与实时还原,精准采集交通事故信息要素,智能科学分析交通事故成因,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处置效率和统计分析能力的双提升,为深层次挖掘事故成因和科学鉴定事故责任提供了支撑。

    image.png

    图5:新一代无人机事故勘察设备

    5、应用于交通管理窗口服务,便利了群众交管业务办理

    以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为先导,通过最新研发的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交管12123”手机APP、语音服务热线等应用,打通线上线下交管业务流程,为群众提供在线预约、办牌办证、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等10大类130余项交管便民服务。

    image.png

    图6: 可手机线上办理业务的12123平台

    6、应用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扩展了安全宣教普及途径

    以信息通讯、数据挖掘、实景虚拟等技术为突破,通过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平台系统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一改传统依靠被动式、运动式宣贯手段,为满分驾驶人、重点驾驶人、新驾驶人等不同群体提供精准化、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内容,提高宣传教育质量,切实提升驾驶人安全文明驾驶水平。

    image.png

    图7: 可体验虚拟实景的宣传教育基地

    此外,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机动车注册登记查验、大型活动安保、重点车辆和驾驶人监管、队伍管理等方面,智能交通技术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有效支撑了各业务流程的顺利开展。

    公安交管领域中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成效

    实践证明,智能交通技术显著提高了交通管理效能,提升了事故防控水平,加快推进了公安警务机制改革和交通管理模式的创新,让决策更科学、让管理更智能、让指挥更精准,为实现道路交通安全、高效、有序、便捷提供了有力支撑。

    1、有效支撑了现代交通治理体系的建立

    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强化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手段与措施,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的企业、安全隐患突出的路段、安全性能不高的车辆、安全意识不强的驾驶人等风险要素,逐一分析比对研判预警,在法治体系的主导下,充分依靠信息引领、科技支撑的治理方式,打造全环节、全过程监管链条,促进了现代交通综合治理局面的逐步形成。

    image.png

    图8:对重点驾驶人实时监测研判、根据在线情报及时拦截重点车辆

    2、切实保障了道路交通管理效能的提升

    视频监控、卡口、移动终端等智能交通设备的广泛应用确保了信息采集的及时性与精准性,为研判分析警情、制定方案预案、快速应急处置提供了支撑条件。大数据分析研判、数据挖掘分析等智能交通技术确保了信息情报处置方案的科学性与全面性,为精准定位警情、研判趋势、信息推送、扁平化指挥提供了丰富的管控手段,实现了交通执勤执法、事故预防预警、交通管控诱导、交通组织优化、停车秩序管理等管控效能的提升。

    image.png

    图9:实时比对研判路面各类警情、运用数据比对情报拦截查缉套牌车

    3、全面服务于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推进

    传统的定时、定点、定线、定人勤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变化,依靠信息集成与多点定位技术,促推传统勤务向现代勤务机制的转变,实现了情报主导警务的预警研判机制、高效精准的勤务指挥机制、路面立体网格化的勤务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勤务监督考核机制。在服务群众方面,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交管服务模式已由传统的线下业务窗口办理转向线上网上和掌上办理,推动交管业务流程整合再造,满足了广大群众办的了、办的快、办的好的切实需求,形成了一系列交通管理“放管服”惠民措施。

    image.png

    图10:依靠情报主导的“铁骑队”勤务、“铁骑队”及时查控路面违法行为

    4、高效促进了各方共管共治资源的融合

    交管工作的核心是法治,一方面,大量的公安交管非现场执法设备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比对抓拍,同时辅以其他警种的治安视频卡口、交通部门的视频监控和重点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形成了共管共治的线上执法系统,有效填补了警力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大量精准成套的执法数据也为进一步修法立法完善法律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城市交通源头治理中,大量交管部门通过信息采集设备获取的流量、车速、延误、需求分布等信息,通过信息互联互通等技术方式,可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编制修编依据,推动完善城市交通规划、改善交通出行结构,在源头上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image.png

    图11:共享运管部门动态监控平台信息、数据情报信息助力修编总体规划


    对公安交管领域中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思考

    当前,我国机动车总量超过3亿、驾驶人超过4亿,汽车产销量每年突破2800万辆,驾驶人每年新增3000多万,公路总里程近480万公里,年均新增通车里程8万公里,机动车和驾驶人总量、增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智能交通建设投资体量巨大,投入应用影响深远,如何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提高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避免过度依赖智能交通技术,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准确把握发展目标,统筹顶层制度设计

    科技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是中央政府的要求。这些都为智能交通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因此,要在国家、公安部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安的总体要求下,紧紧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公安交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围绕通过智能交通技术强化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的基本要求,制定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战略,编制公安交管智能交通技术应用规划,有效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财政资金浪费,提高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系统性与前瞻性,为有效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提供科学指引,为智能交通行业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提供导向,确保智能交通技术发挥实效。

    2、审慎应对新兴概念,聚焦实战精准应用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走在了社会治理的前面,新兴技术的诞生伴随着一系列新兴概念的出现。面对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新环境,一定要牢牢抓住公安交管部门的主职主责,明确各项技术是为交通管理工作服务的基本遵循,避免出现被新兴概念和技术所左右的局面。同时,要强化面向业务实战的聚焦思维,针对当前交通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短板,通过智能技术赋予解决问题弥补短板的手段和能力,而不是仅仅通过智能交通技术实现对传统业务流程的包装可视再造。

    具体来讲,一是聚焦于强化交通信号灯的科学高效功能,尤其是信号配时与流量特性间协调能力以及线面区域联控能力的提升;二是聚焦于破解停车难题功能,通过停车信息的共享诱导、优化供求匹配、远程线上执法等手段,提高停车效率和停车资源利用率,维护停车秩序;三是聚焦于城市和公路网络运行态势的实时全面感知与趋势研判功能,强化对路面信息情报的搜集掌控决断能力;四是聚焦于面向出行者的情报信息提供与动态诱导功能,既便利群众出行,又利于均衡路网流量;五是聚焦于公安交通指挥调度功能,按照平战结合的需求增强对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指挥管控力度;六是聚焦于支撑交通政策研究制定及对上游各类规划修编功能。

    3、打造合作共赢机制,加强信息互联互通

    智能交通技术发挥的基础,依赖于对路网运行动态、行为监测记录、车驾信息背景等一系列海量数据的获取与融合。当前,各部门各层级都已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但对数据的开放共享意识还有欠缺。因此,要理顺两个方面的机制,一方面要理顺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多部门、多行业、多平台的开放共享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一定要让数据信息动起来;另一方面,要增强对下服务意识,健全面向各地、面向基层的数据开放服务机制,把汇集的数据更多更好地服务基层一线、服务交管实战,并为基层多开端口,扩大授权范围,引导基层学会分析、主动应用。

    4、夯实交通基础工作,筑牢智能交通根基

    受经济发展、物力财力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国东中西部呈现出不同发展应用状态,东部地区和部分大城市当前交通管理已初步迈入智能化、精细化、信息化阶段,与城市交通治理、公路秩序管控、事故快处快赔、车驾管服务、队伍建设管理和交通安全宣传等业务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引领局面不断迈入新台阶;但当前全国667座城市中,还有近400余座中小城市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基础信息系统建设等还相对滞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交通管理工作软硬件水平的任务仍较艰巨。同时,完善系统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程设施是智能交通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要进一步制定好基础标准规范,提高信息采集质量,确保智能交通技术发展的基础完备,根基牢靠。此外,智能交通技术发展也要向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提供集成融合的空间,确保智能交通科技外延属性的建立,扩展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应用的多向维度。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尚炜)

    作者简介

    尚炜,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法定代表人、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历任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车管处、公路巡警处、科技处负责人。2007至2012年,任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起草组成员,参与多项交通管理政策标准、部长令制修订工作,并专职参加中日政府交通合作项目;领导组织实施科技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三部委“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负责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筹备组建工作。




  • 关键字: 智能交通
  •    责任编辑:suyanq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