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视频云联网,省界收费站取消的收官之战 - 公路信息化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公路视频云联网,省界收费站取消的收官之战

    2021-02-02 11:50:50 来源:its114.com 作者:执金吾 评论:
    分享到:

    2020年,何为高速公路全网级别的信息化、智能化项目的翘楚?

    视频云联网可谓是当之无愧。

    笔者从多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后,具体分析如下:

    谓之一是全网监控,继全国取消高速公路省界站后,全路网30万监测终端的大联网工程,是面向“一张网”时代路网监测、确保“部-省-站(段)”三级应急调度指挥的“利器”;

    谓之二是风口效应,据某网站统计,预计全国视频云联网工程已带动相关信息化项目招标百余项,关联项目累计投入资金突破百亿;

    谓之三是体系重构,核心是要全面突破高速公路传统离线式、级联式技术架构及机电系统设计方法,实现“智慧监测”在线化、云端化、区块化的目标。

    风口过后,视频云联网能给我们留下什么?大体有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可看到全国“一张网”联网宽度与深度更进一步,谓之“行业文化”;

    二是可看到高速公路“新基建”领域项目招标再次风云际会,面向高质量创新发展更上一层楼,谓之“市场文化”;

    三是可看到全网视频监测设备与云平台系统智能应用再次升级,谓之“技术文化”。

    然,其实更应该看中的应是视频云联网(不含路段至终端侧)没有拘泥于传统已发布实施的GB28181与GB28059的“历史之路”,创新利用“云管边端”一体化新技术开创重构了我国高速公路网监测技术体系,不但“零起步”推动形成了新一代视频联网标准,还完成了在充分利用既有集成设备与功能架构下的云联网重构目标。

    “见路不走”的视频云联网,可谓之“创新文化”或“重构文化”。

    那么,下面就来看看视频云联网是如何“见路不走”的。

    始于纠结

    当下如火如荼的招标建设与联网实践,大家应很少再会回忆曾几何时的起点——视频云联网的起步其实要远早于“撤站”。

    2016年,缘起于对接“雪亮工程”的全国视频联网监测建设方案“出炉”了,那时的全国高速公路视频监测设施还不足20万套,数字高清摄像机比例不足20%,联网水平不高、功能开发不够、制度标准不一,是公认的事实。

    “四可”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可视”(其他为“可测、可控‘可服务”),怎么办?要先论证充分。

    辗转2018年,十数次易稿的视频联网方案在联网技术选择上一度陷入纠结。纠结什么?技术路线是关键之一,还要不要走现有标准规定的部-省-段之间“层层级联”的老路?

    方案在不断的在论证,技术层面、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乃至经济层面,考虑不可谓不周,慎之又慎。毕竟,视频监测看似作为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必备品,但却没有经历类似ETC从区域联网到全国联网的洗礼与探索,各省级视频系统从未兼容联网,实现数十万已建设施的一次性“全联网”从来不是件简单事情。

    G2信心

    2018年8-10月间,有关部门终于下决心创新采用“云管边端”一体化技术在G2京沪高速公路上试点视频上云工程。

    G2—这条承载了数次我国高速公路智能化示范引领的功勋之路,再次承担起视频云联网的先河。(当下,号称“一号公路工程”的车联网先导应用环境构建及场景测试验证平台建设项目也在这条神奇的高速上示范)短短1个月,沿线三市二省的10余家路段监控系统完成上云改造,视频上云网关一次性与路网中心云平台对接。

    2018年国庆节,近千路视频通过APP及微信公众号,让各级主管部门及公众体验到了“我的高速我来控”的技术快感。

    G2示范的成功,无疑坚定了一条新技术路线的信心,当然,这其中江苏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的技术创新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

    G2信心也验证了多次论证的新技术路线是可行的,特别是评估提出的“三个1”的投资效益结论也是基本正确的。

    “三个1”,即平均投资1000万建成省级视频云平台,至少节约1000万原系统改造成本及1亿通信网络改造费用。

    全网决心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视频云联网好事多磨,刚刚确立G2信心确也赶上了“世界交通史上百年罕见的里程碑式工程”—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新建的2.5万门架在近1万个收费站初步汇聚后,数据全部上云。

    可以说,“撤站”虽然相对延后了视频云联网工程步伐,但也再次清晰了“云管边端”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

    2019年11月,在行业知名的南京翠屏山服务区(据说《公路网视频云联网管理与技术标准》的终审也在这个“福地”),“全国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工程”启动会终于召开,会议宣贯了《全国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全国高速公路视频联网技术要求》以及G2视频云联网技术应用成果。

    尽管,行业当时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撤站”最后攻坚上,但交通运输部确已经着眼“撤站”之后全国“一张网”监测管理的战略布局。

    “见路不走”的视频云联网,蛰伏三年后终于“开山见路”!

    G7显效

    在全面联网前,为了让各地都能先期了解掌握视频云联网新技术新架构,特别是广泛验证大批上云网关部署后与云平台联网的功能性能,通过以G1-G7沿线地区为示范区,于2020年4月基本完成G1-G7的视频联网示范工程,累计成功接入首都放射线G1-G7及江苏、广东的1.4万路视频。

    这期间,恰恰是防控新冠疫情以及撤站“第十大战役”最关键的二月至四月,上云联网及ETC门架提取计算的视频图像数据为中央及部开展疫情期间交通运输态势研判,及时处置路网大范围、长距离拥堵,精准分析并确定疏堵保畅方案,科学制定离鄂离汉与进京通道保障措施,以及开展“部-省-站”三级调度指挥均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

    部省联网

    疫情因素并没有让2020年底前完成视频云联网的决心变更。

    8月下旬,《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高速公路视频联网工作的通知》印发,明确要求北京、辽宁、江苏、河南、湖南、广东、重庆、贵州、陕西等示范省份于今年10底与部平台实现联网,其他省份于12月底前完成部省平台联网。

    根据最新报道显示,截止10月初,北京、辽宁、江苏、河南、广东、贵州、陕西7个省份已开展部省云联网对接工作,20余省进行或完成了建设招标工作开始进入加速建设期。

    但是,部分地区也存在工程批复周期偏长的情况,影响了后续招标及建设工作,导致整体建设进度滞后等问题。

    此外,在工程方案的联网范围、性能指标、功能要求及传输线路等方面,也曾一度出现论证不充分,与部技术要求不符合的情况。

    技术解惑

    一些地方技术方案出现部分“瑕疵”的关键,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既有省级视频私云平台与新建公有云平台的关系。

    这其中涉及系统、传输及一级汇聚点等多个环节,核心是如何有效贯彻“云管边端”一体化新技术路线。

    而视频公有云平台作为全网视频资源100%汇聚的核心,视频流、控制信令需要从一级汇聚点先上云,再反向与原系统建立应用关系,是破解一些地方技术困惑的关键。

    但一些地方比较纠结的问题是,要不要原系统改造与公有云建设并行搞,这一点其实并不是建设云联网平台的初衷。

    所谓不破不立,两者兼顾,反而投资加大、工程复杂、周期延长,这是必然。

    此外,路段级视频一级汇聚点也必须具备100%汇聚能力,这一点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在“向下至端侧”和“向上至云平台”之间增加任何环节。

    至于,一级汇聚点到视频终端一定要遵循现有GB28181与GB28059标准执行,一级汇聚点可直接通过互联网通道上云(推荐),也可充分利用省内已完善的高速公路光纤网汇总后统一接入公有云。

    但是,作为不具备光纤带宽资源或资源不充裕以及尚未改造专网的地区,再扩容高速公路光纤网并不是一个规定选项。

    市场风口

    进入下半年,部分行业市场媒体已逐渐关注到了视频云联网这个“小风口”。

    若说G7示范阶段是厂家们的“初试牛刀”,那8月后已开始“刀刀见血”。

    作为“见路不走”的视频云联网以“视频网关”突破性地构架在了高速公路路段监控中心,扁平化、云化的技术路线,让大华、海康、千方宇视等传统视频厂商快速跟踪跟进,成就了南京感动、广州润万、招商新智、动视元等一批视频软件技术厂家,更让华为、中兴、新华三等国产硬件品牌更加深入交通行业,而阿里云、电信云、移动云等云服务商更是“摩拳擦掌”,大秀各自云服务商的“肌肉”。

    一句话,视频云联网已不是“小风口”,而是在半年内带动了40多家视频软硬件厂商、20余家集成商参与竞争,且投资超过百亿的“大风口”。

    同时,也要看到,传统技术的迭代还没有推动行业信息化市场规则的更上一层楼,除北京等少数地区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与应用视频云平台以外,大部分省级视频云平台、视频网关仍在沿用政府(企业)立项-阶段设计-集成招标-总包分包或设备采购等模式。

    此外,集成商-硬件厂商-软件厂商之间的技术协同与市场合作也并不是十分完美。

    “刀刀见血”的背后仍存在市场的不对称性。

    智慧未来

    全国高速公路视频云联网,只是初步建立了全国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测管理机制和制度标准体系,建设了部级视频云控平台并推动了省级视频云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全国高速公路视频监测设施全网联通和视频资源100%实时在线共享。

    面向交通强国建设的“四个一流”目标,如何落实“应⽤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体的智慧路网云控平台”,是联网后的更高目标。

    目前,在交通量采集与计算、车辆特征与轨迹分析、路网事件筛查与判断,以及车路协同路侧单元等方面,“智能化视频终端”和“边缘侧智能分析”已开始部署或应用于路网监测业务,基于视频的路况微观分析指标也日趋成熟。

    但是,基于智能监测的云控平台如何能实际提高路网运行效率,比如基于视频拥堵分析的收费站ETC/MTC车道动态调节等等,行业还需深耕细作。

    既往的“监而不控”是监控中心、监控系统的多年痛点。

    对接交通强国目标,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体的智慧路网云控平台,这个“控”应不能再是以“人控为主”,而要实现路网运行关键控制设备,实现以“AI”为主体的“自控体系”,“人”则应该是决策主体。

    见路不走

    所谓“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就是路。

    现成的经验管不管用?一定是管用的,若不管用,早就没人走了,但也不可避免的有所遗漏,不究竟。

    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有时代和特定条件的可能,倘若换一个时空,不可能完全复制那些条件,如果能完全复制,也就不是创新了。

    “见路不走”就是不要拘泥于经验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

    视频云联网,是"一张网"条件下的必然,而“云管边端”技术路线就是必然选择。

    “见路不走”的实质是走实事求是的发展之路,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

    结语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技术发达,“成功”泛滥,再加上各“专家”对所谓国际经验的鼓吹,一个又一个的“成功"神话被书写、宣扬、放大。

    如果习惯麻木地只看表象,只会让急功近利的气息继续挥发扩散,让智慧交通的建设迷失方向,也洞见不到真正的目标需求和技术路线。智慧监测如此,智慧公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亦然。

    创新不只是简单破立,更是实践出的智慧之路。

  • 关键字: 公路视频云联网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