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公路系统建设,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陆惠丰 - 人物访谈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智慧公路系统建设,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陆惠丰

    2017-04-05 11:14:54 来源:www.its114.com 作者:董海龙 评论:
    分享到:

    智慧公路作为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在国内并没有成熟的标准、体系,而且很容易被认为就是高速公路的智慧交通系统,其与智慧高速有多大差别,也需要厘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智能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陆惠丰副总工为智能交通规划设计行业资深专家,参与了国内诸多示范型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包括城市级、功能区域、交通枢纽等类型的智能交通规划设计,也最早接触到了智慧高速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因此在本次专题组稿前,我们选择了陆总工来为我们答疑解惑。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陆惠丰

    规划设计单位如何看待智慧公路的应用呢?在沟通的过程中,陆总工有一句话,智慧公路建设方面,技术不是问题,那什么是问题呢?来看陆总工怎么回答的吧!

    上海市政总院成立于1954年,我国最早成立的市政行业设计院之一;拥有勘察、规划、咨询、设计(综合甲级)、工程总承包等全过程资质;已完成12000多项各类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和总承包工程,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地区;现有员工超过3500人,拥有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国家设计大师、40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位上海市领军人才、8位上海市学科带头人等;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5项,詹天佑大奖15项,1000余项勘察、设计、咨询、规划奖项,专利900余项,编制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40余项。上海市政总院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号召,从传统监控专业起步,经历十余年的技术创新和程实践,在智能交通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储备,构建了集规划、咨询、设计和EPC总承包于一身的业务体系,逐步形成城市道路交通、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社会治安、智慧城市等核心业务板块。

    ITS114:8月份两部委联合下发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二十多个示范项目中就有智慧公路的示范项目,您认为认为这个示范项目的意义何在? 

    陆惠丰:示范项目的意义主要是为智慧公路的研究和发展指明方向,是逐步提升公路智慧化的一种推进方式。具体来讲,示范项目明确了智慧公路的发展目标是加强路网运行的全面感知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智慧化水平,与传统公路的智能化水平相比,特别强调应开展高速无线通信、车路协同、区域路网协同管理、出行信息服务等智能应用,加大联网发布跨区域交通信息及事故信息,提高公路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

    ITS114:作为一个比较新,综合性比较强的智能交通概念,一个比较完备的智慧公路系统,应该包含哪些系统和功能?

    陆惠丰:智慧公路系统应站在整个道路网络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工作,应将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等地方公路视作一个完整的公路体系加以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使得公路交通出行整体上实现高效、有序、安全运行;并充分考虑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之间的顺畅衔接和信息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一个完善的智慧公路系统应至少包括智慧环境感知系统、智慧信息采集系统、智慧通信系统、智慧收费系统、智慧交通控制系统、智慧事件预警系统、智慧信息处理发布系统、智慧交通信息共享系统、智慧辅助决策系统、智慧公路管理控制中心系统、智慧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等内容,以实现车路协同、区域路网协同管理、跨区域交通信息服务等核心功能。

    ITS114:智慧公路系统与其他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共享、互通,实现的难点是什么?智慧公路是否有技术上的门槛?

    陆惠丰:智慧公路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信息系统,需要与其他交通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挖掘海量交通信息的内在价值,提升公路智慧化管理的能力,提高交通出行的效率和满意度。根据以往同类项目的设计和建设经验,智慧公路系统与其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从根本上讲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多是被职责权限和思想观念所束缚,打破旧有的“习以为常”的信息管理模式,需要从政策、制度、职权、观念等多方面着力,培养利于“信息共享和信息融合”的环境,这样实现智慧公路系统的互通和共享就是自然而然的。

    再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目前我国已在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综合交通枢纽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这些都对智慧公路系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但我们也要看到“智慧”本身是一个不断被定义和提升的概念,基于智慧公路的道路环境和交通特性,如何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如何真正体现和提升公路智慧化的运行和管理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TS114:我们知道智慧公路的建设模式包括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进行升级整合;以及做好顶层设计,与新建公路工期同步,您如何看待这两种建设模式?

    陆惠丰:从目前建设情况来看,我国高速公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投资建设、管理运行、技术规范等均具有较全面的体系标准,相关的智慧系统基本都同步得以建设,也具有了一定规模,为智慧公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标准的提高,早期建设的智慧系统也存在升级改造的需求。相比高速公路而言,其他低等级公路的智慧系统建设由于存在上述几个方面的不足,因此智慧系统建设相对不够完善,大都存在按需升级改造整合的要求,因此从现阶段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来讲,智慧公路的同步建设和升级改造两种建设模式会一起并存,尤其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智慧公路的建设永远在路上。

    ITS114:智慧公路建设、应用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陆惠丰:智慧公路建设的主要难点首先在顶层设计上,高速公路建设的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而低等级公路除了投资建设、管理运行、技术规范等方面存在不足,还涉及到地方的公安、交警、路政、运管养护等多部门的管理,因此其利益关系相对复杂,顶层设计难度大,需要考虑各个地方、各个方面的利益和特殊性。其次,智慧公路的技术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目前的技术水平还处于智慧公路的初级阶段,不足以体现出较高的智慧化水平,这些因素可能是目前制约智慧公路发展建设的难点。

    ITS114:有一种说法是现在智慧公路的概念被狭义化了,智慧公路更多的是指智慧高速,您同意这种说法吗?国省道的智慧公路与高速公路的智慧公路建设,在功能上有哪些差异?

    陆惠丰:智慧公路确实存在被狭义指智慧高速的现象,主要也是如上面所说的理由,但真正的智慧公路建设应将整个公路网作为一个整体,将高速公路、低等级公路纳入一个统一框架下来考虑,智慧公路除了智慧高速的建设外,还需在顶层设计方面要更多地考虑与地方低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各方的相互协调,在功能建设上需要考虑低等级公路的特性如行车开放性、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特性,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因此其智慧公路的建设在总体的技术策略和功能设置上应定位于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之间,吸取两种不同道路体系的智慧化技术优势,成为两者之间重要的交通纽带。

    ITS114:国外也有部分智慧公路的案例,像荷兰的夜光公路、动力学漆、交互感应灯以及感应优先车道等,国外的智慧公路在设计层面的经验对我国智慧公路的建设有何启发?

    陆惠丰:目前国内外都有智慧公路的一些应用,如国内行车环境监测自动报警系统、实时调光标线系统等,这些智慧公路应用对智慧公路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从这些应用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智慧公路的应用重点在于提升公路的全面感知能力,这也是智慧公路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正契合智慧公路示范项目的建设目标——加强路网运行的全面感知能力,因此从设计层面除了上面谈到的顶层设计外,还需加强信息感知、采集设施的设计,通过提升公路感知能力,逐步实现车路协同、区域路网协同管理、出行信息服务等智能应用,最终使得智慧公路成为交通出行的“指路明灯”。

  • 关键字: 智慧公路
  •    责任编辑:逐梦女孩
  • 延伸阅读!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