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让行人促交通文明养成的丽水样本——访丽水市交警支队科技科魏剑新科长 - 人物访谈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以礼让行人促交通文明养成的丽水样本——访丽水市交警支队科技科魏剑新科长

    2017-06-27 10:14:28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今日丽水,昔称处州,位于浙闽两省结合部。自2000年5月撤地建市以来,城市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道路交通管控系统逐渐成熟。丽水全市面积1.73万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268万,截止2017年4月份,机动车保有量为48.1万辆,其中汽车有33.2万辆,驾驶人数为72.4万人,通车里程为1.52万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公共交通出行承担率为15.6%。2016年丽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交通最礼让城市”口号, 机动车礼让行人蔚然成风,至此文明交通俨然已经成为了丽水市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借着参加5月19日在丽水举行华为东软智能云监控解决方案现场会的契机,《智慧交通》有机会采访到了丽水市交警支队科技科魏剑新科长,请他来和我们分享近几年丽水智能交通管控过程的酸甜苦辣。

    聚沙成塔 科技助警到科技强警

    魏剑新科长从2006年接管丽水交通科技信息化的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十余年间,魏科长见证了丽水市交通管控系统“翻天覆地”的变化,用魏科长的原话说就是:“所有的交通建设都朝着智能化、云端化发展”,如今走在丽水的街头,你会发现无论路口是红灯还是绿灯,汽车都会在斑马线前自觉礼让行人;随处可见清晰的道路交通诱导标志;功能齐全电警抓拍设备。这所有的变化也都离不开丽水携手众多智能交通合作伙伴带来的交通管控技术创新和丽水交警不断的努力。

    截至目前,丽水市的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已经基本齐全,正如魏科长所言,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大城市里拥有的交通管控系统,在丽水这座小城也同样具备,其中主要的系统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电子警察、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等。通过视频融合管理云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视频资源的统一管理,不断完善系统“智能分析”能力,通过一套系统就能完成电警违法检测、卡口过车记录、道路交通参数采集、事件检测等多项功能。

    魏科长介绍,丽水市这套交通集成指挥控制系统从2009年开始筹备建设,通过几年的连续建设,对丽水市区所有交通信号控制设备全部进行智能化升级;2012年丽水交警开始建立交通指数发布系统,向全市交通出行者公布丽水的交通拥堵指数;2013年以后与高德地图达成双向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打破了数据孤岛。丽水交警向高德地图提供出行数据,高德平台给市民提供更加精准的出行预测,包括交通事故、交通拥堵、道路施工等事件的预测,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选择。

    10.png

    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带来人力的解放,让人才去做更专业的事情。魏科长表示,目前丽水交通管理的现场执法和非现场执法这两条线都在抓,非现场执法占的比例大约是70%,其他大约30%是现场执法。虽然随着智能监控设备的逐步扩大投入,非现场执法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极大地解放了人力。但是,丽水交警在提高民警的现场管事率方面也不会停止努力。正如魏科长在很多场合所强调的那样,希望实现从“科技助警”到“科技强警”的战略转变,全面推动丽水交警支队科技化、智能化发展。

    5月19日在丽水发布的华为和东软智慧交警联合解决方案,同样也是科技助警向科技强警转变的充分证明。该方案发挥华为在IaaS的能力优势,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计算平台,并联合东软在交警行业的能力积累,有效结合了东软高清视频综合采集系统等交警应用,这也将为丽水的交通管控系统带来全新的改变和使丽水交警工作锦上添花。

    机动车文明礼让行人——最好的城市名片

    据公安部交管局的最新统计,近三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总量的90%。鉴于此,公安部交管局已于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和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整治不礼让斑马线行为。而这一举措去年已经在丽水实施了并且卓有成效。

    11.png

    2016年以来,丽水市针对交通秩序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市政府出台了《丽水市“文明交通最礼让城市”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全市斑马线礼让行人工作,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2016年底丽水交警投入200组监控抓拍设备,进行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专项治理,形成了“全媒体宣传发动、全天候路面严管、全社会监督举报、全路段监控抓拍”的工作态势。据了解,丽水市智慧交警功能上线前期,46个点位两天捕获未礼让行人的案件1032件,每个点位日均捕获11件,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违法必究”。目前最新一期项目预计上线200个点位,抓拍范围将覆盖城市主要路口和路段。

    技术

    据了解,丽水交警正在使用的这套机动车未礼让行人抓拍系统利用了东软的智能云警技术,采用视觉分析技术,自动检测抓拍到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连续照片,违章照片能清晰地反映行人数量、停车线、车牌、时间、地点等违法车辆的基本情况。该系统采用领先的车辆识别与轨迹跟踪技术,对视频中每一辆车的运动轨迹进行实时跟踪、记录,并结合行人数量和行驶方向智能判断车辆运行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未礼让行人的行为。当系统分析判定车辆有未礼让行人时,记录车辆的三个位置信息,为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违法行为取证。

    谈到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个话题,魏科长露出欣慰的笑容,他饶有兴趣的说道,丽水交警一方面通过复用共享部分现有的监控设备,直接在交警后端分析平台增加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识别,当然这一做法还需要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将部分治安监控视频进行二次分析。另一方面,丽水交警还新建摄像头,进行中心端部署完成云视频综合分析。 通过中心端视频分析技术,每个点位每套设备可同时实现全面的交通信息采集 。 

    12 (1).png

    规范

    提到丽水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案例,就不得不提起在丽水正式发行的全国首个《礼让斑马线行为规范》。魏科长笑言,这应该是全国最直接明了的斑马线行为规范了,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三幅图六个字”——礼让、礼行、礼赞:看到行人过斑马线要停下,挥一挥手请行人先走;行人过斑马线时举手示意,安全快速通过;对文明礼让的车辆,行人竖大拇指以示感谢。据悉,这份标准由丽水市质监局和丽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共同牵头完成,旨在形成城市交通文明礼让的良好风气。

    此外,魏科长还强调,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要求机动车在斑马线上必须礼让行人,但是这个定义比较宽泛,如果严格按照这个规范来执行的话,机动车等的时间会太长,因此,该份礼让斑马线行为规范指出,礼让的原则是“相邻车道礼让”——隔了一条或者一条车道以上机动车不需要停车礼让。

    宣传

    魏科长表示,机动车礼让行人要取得比较大的实质性效果,其实不单单是交警的事情,这是一项需要全市所有政府机关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工作,即所谓的“全民总动员”。在宣传、管理、技术等几种手段上,其将宣传的重要性放到了比较靠前的位置。他认为,管理和技术是辅助性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全民动员,养成礼让行人的全城意识。在这一方面,丽水市各大媒体对于礼让行人的宣传报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悉,“丽水交警”的微信公众号就有一个专栏“交通违法曝光台”,对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公示,但也正如魏科长所说的那样,对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很容易仅仅停留在曝光而没有后续改进动作,因为不会和市民的信用挂钩,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措施。因此,提高市民的礼让意识才是关键之举。

    魏科长介绍,目前丽水市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率为4%左右,并且正在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他认为,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最直接的体现。

    丽水智能交通管理经验

    问及丽水智能交通管理经验时,魏科长说,考虑到技术封闭和设备后续维修断链等因素,他们会选择与国内一流企业如华为、东软进行战略合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来建设智能交通管理项目,形成一套国内领先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来解决实际交通管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采集交通信息如交通流量、车速、车辆特征、车道占有率等有关交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来为后续的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组织服务。同时加强对诸如深圳等大城市的交通管理经验的学习,构建一个新型的、开放、灵活的智能交通管控体系。

    虽然魏科长坦言这几年丽水智能交通管理在技术创新上有了巨大变化,目前所有的智能交通建设都朝云端化、智能化发展,但是他也说出了大部分中小型城市智能交通管理者的心声:人才、技术、资金的匮乏已经是该领域建设的普遍问题和痛点,虽然技术可以和大型企业合作引进,但没有足够的人才保障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一个难点同样也是丽水交警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建设一个开放的标准化体系,把建设内容标准化,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厂商,有好的设备,都能在该系统中使用,以此来缓解资金短缺导致的窘境。

    对于下一步计划,魏科长表示,丽水将在目前已经构建的视频、图像云的基础上,结合全国集成指挥平台的建设,努力构建一个基于数据的大数据平台,完善从前端开始一直到分析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当基础体系完整之后,考虑的就是如何用好这些数据。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随着管理技术的引进与突破、交通管控设备的推陈出新、建设和管理思维的转变,丽水智能交通管理实践正在慢慢朝智能化、标准化发展,这座青山隐隐绿水悠悠的小城的智慧交通建设之路也渐行渐宽。

  • 关键字: 丽水 礼让行人 交通管理
  •    责任编辑:逐梦女孩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