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网络科技:技术只是工具,而不是全部 - 人物访谈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海信网络科技:技术只是工具,而不是全部

    2021-07-29 12:24:25 来源:ITS114 作者:ITS114 评论:
    分享到:

    借5月重庆举办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的机会,ITS114在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交通事业本部总经理王雯雯做了论坛分享之后,做了短暂的交流。

    她分享的内容就是“交管指挥模式的变革”,主要内容就是讲如何将“专家经验”固化为“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及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我们的话题就此展开。

    精准感知

    识别与智能化处置

    这是很多智慧交管业务系统运行的基础,包括信号、诱导、缉查布控、情指勤等等,也是交通堵点、乱点排查、监测、治理的前提。此外,基于较为完善的交通流检测系统,借助质优价廉的大数据技术和算力,实现对重点道路甚至于路网的交通流溯源,搞清楚路上有多少车,车从哪里来,去哪里等等,造成通道、节点拥堵的车辆来自于哪里?是否可以分流?时间上又有哪些特点?

    在青岛核心区,海信交管“云脑”平台使用了2000余路电警卡口、1500余个检测器、日均6000万条的过车数据和日均2亿条的路径还原数据,只要检测点位足够,在网车辆覆盖率可达90%以上,可得出更为精确的在网车辆数量。“

    在所有的数据来源中,视频是非常重要的来源。”视频无处不在,如何用好视频资源是一项非常难的课题。”王雯雯说,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攻坚各种算法,但我们认为,再先进的算法,一旦脱离了实际应用场景,也无法真正解决交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有了感知和检测,用来作什么?

    海信基于云脑,将视频检测到的传统警情数据、新型警情分析手段,以及高德、微博、电台等其他警情获取渠道,总计三大类18种情报来源数据进行了归集汇总,通过基于事件图谱技术的智能相似度比对算法,将时间、车牌、电话、地点、文本相似度等情报要素进行整理比对,并进行自动化归集、去重与分拣,有效筛选出有价值的警情信息,供交警处理使用。

    借助AI手段对交通情报快速筛选分级,不仅准确率远高于人工,且效率也极大提升。据悉,海信平台的情报去重准确率大于85%,能够有效解决交警花费大量时间甄别、处理重复情报的业务难题。

    为此,海信深度挖掘了AI应用场景典型表达特性,例如车辆轨迹、司机行为、交通流变化、事故标识要素等,依托AI深度学习平台与海信云脑算法仓这两大视觉能力支撑平台,去规模化地进行AI生产,并进行标准化工程集成,同时结合海信项目实际场景验证,再反哺AI算法的自主优化,以此实现AI的规模化全场景能力适配与开放赋能。

    目前,海信已形成75+场景化应用算法,并在全国几十个城市中落地应用。在此基础上,海信初步形成了结合路网信息的360°交通状态精准感知体系,实现了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人员异常聚集等6类警情的实时自动沿路扫查,识别准确率达88%,可颠覆原先依赖人工视频巡检的警情发现处置模式,促进城市路网智能化警情自动巡检进一步落地。

    简单来说,就是自动排查拥堵、事故,快速发现警情,同时与“情指勤”指挥系统融合,快速出警,同时发布诱导信息,对交通信号实施管控等处置措施。

    就ITS114来看,精准感知、识别,是不论什么大脑、云脑、超脑,还是公安交通集成管控平台、情指勤督等平台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其基础就是规模最为庞大的视频前端设备以及智能视频分析识别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这些实际上都不是传统集成商的专长,互联网巨头以及安防集成商,整体更具优势。智能交通集成商如何扬长避短?自然是对管理需求的把握,对应用场景的理解,是对事件关联要素的分析,把这些场景识别算法给固定下来,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积累下来的,也不是随便可以复制过去的。

    交通管理精细化

    =精准感知+识别+交通工程

    王雯雯认为,智慧交管各系统有今天的智能化程度,离不开通信、感知、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交通中的应用,但这些只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工具,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不能一味追求先进技术、产品,忽视了问题导向,那就是本末倒置,最后就是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但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交通管理的目标,就是安全、秩序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畅通。技术的应用、系统的建设、产品的布设,都应该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

    王殿海教授日前就曾表示,现在应用方在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应用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提不出自己的策略、目标,容易被企业影响。什么是策略?就是交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能不能提出目标,有了目标,才有策略。如何确立目标?首先是要发现问题,其次是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再来看在已有条件下,能否解决问题,或者缓解问题。

    就以精准感知、检测、识别为例,系统检测到了常态堵点、乱点,那么就要搞清楚,是什么造成的,是路口渠化设计/几何设计本身就存在问题,还是标志标牌表现以及车道等基础设施存在问题,还是信号配时存在问题,还是人机混行严重……找到原因后,还要能提出解决方案,是调整设计、设施,还是优化配时,增加交通安全设施?这也是各级交管工作会议中,多次提到的交通管理精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求集成商不仅在IT(感知、检测、集成)方面有很强的能力,能够识别问题,找到对策,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交通工程实施能力,比如借道左转、潮汐车道、可变车道、左转待行、行人二次过街、机非分离、禁左禁右、单行道、划设限时免费停车位、专用停车位、配时优化等等,在这些交通管理精细化的“菜单”里面,不仅种类要丰富,更重要的是,“望闻问切”的能力要深厚,按需、按条件提供解决方案。

    专家经验固化为AI方案

    为什么要把专家经验固化为智能化方案?我们知道,每个交警支队、大队都有几位资深民警,对本区域内几个重点场所、景区的节假日交通特点非常熟悉,什么时候堵车,什么原因导致堵车,如何疏导,采用哪些控制措施,警力如何调配,信号配时是否要调整等等,这就是专家经验,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重要节点、场景都熟悉都了解。基于成本考虑,也不可能大规模上智能化设备,系统,不可能每一个重点节点、场所的交通治理,都要请教授、专家来会诊、出方案,这样投入成本太高。尽管这种投入,能够解决部分问题,比如一个重点路口的治理,可以请同济、东南、浙大等学校的教授来会诊,来出方案,问题基本上能解决。

    但如果多个路口呢?有几个城市能承担这样的成本?

    比如把所有已有智能化设备全部换新,上雷视一体机,上自适应信号机,建智慧路口,建全息路网,也能解决不少问题,但可复制性很低。就像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在分析十四五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应用时强调的一样:道路交通管理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的问题与交通管理科技发展中大量使用高新技术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大量的技术应用与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否取得预期和应有的效果值得反思。那么如何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获得满意的治理效果?这就看集成商如何点石成金了。

    王雯雯认为,ITS集成商除了要“下沉”到路口,到节点,提出交通工程治理方案,也要“下沉”到场景,细化应用场景,使之流程化,方案化,优秀的集成商在数百个城市进行系统建设、运维的过程中,所生成的解决方案,提炼出共通之处,使之固化,再复制到其他城市,这就是把专家经验固化下来形成通用的智能化方案。

    海信借助AI技术,对7大类68种交通场景下的指挥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固化成了优秀的指挥方案,实现以数据代替经验决策、降低指挥难度和门槛的作用。即使面对不同的指挥人员,也能打造高水准的指挥效果。 

    诸如演唱会、马拉松大赛、啤酒节等重大活动,人海战术,并且对现场指挥人员的要求较高。王雯雯说,在这种活动期间,前期要关注道路交通及停车引导,后期要关注客流车流的快速疏散,期间会涉及警力部署、信号控制等多个环节,十分繁杂。AI算法能够在之前数次大型活动指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根据活动现场的情况,事先制定出警力部署、信号控制、视频监控、诱导发布等预案,并会考虑到停车场已满、周边道路交通事故、短时大规模车流分散等预设场景,进行提前部署,帮助指挥员快速响应、实战一键调度,提高指挥能力。

    在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往往会发生积水阻断道路导致大面积拥堵蔓延、车速降低车距过大导致绿波路段反作用、信号灯故障率高发导致路口控制失效等特殊情况,依赖人工指挥难度极大。海信AI方案同样可以在这种特殊天气场景下发挥作用,通过前端视频自动实时识别积水路段、交通流量、排队长度、信号机故障等信息,在综合研判分析后,向指挥人员智能推荐“一点一策”管制措施、调整无缆协调绿波控制方案等方法,将决策分析的结果匹配提前设置好的行动预案,辅助指挥人员进行视频快速查找、信息一键发布、诱导一键发布、信号一键调整、警力快速分级布岗等指挥操作。

    当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交通环境、规律和出行特点,不可能一个方案能大规模的推及其他城市,必然还需要集成商根据当地管理体制、交通环境、规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适应当地条件,满足应用方需求。所以,一套系统、几个方案,不可能简单粗暴的推广到很多城市,更不要想把在IT市场的打法,复制到交通行业之中。

    实际上,最能体现差异化的,应是信号优化,几乎每个路口的条件、车流量都不一样。所以信号优化工作的特点是智力密集型、高劳动强度、可复制性(规模化)较低,同时因为影响路口流量的变量因素太多,优化的效果保持性较差,需要多次调优,重复性工作增多,对调优专家的需求较大,也容易造成对调优专家的依赖。海信此次推出的信号智能调优平台,将交通大数据融合应用后,可根据全域路网交通流动变化,智能、动态、精准地自动识别出绿波干线、绿网、拥堵路段、拥堵干线、拥堵区域、单点优化等优化子区,并根据优化子区的流量变化,精细划分出策略时段,自动生成优化方案。还可以自动适应不同时间、不同流量的交通状态,不仅能够主动对方案运行效果进行评价,还可以随时更新控制方案,极大程度上保障了调优的实时性和持续性。

    最后的话

    2021年上半年的智能交通市场,可以说热点比较分散,或者可以说没有热点。在市场越来越分散,玩家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传统的ITS集成商是坚守集成、运维市场,还是迎接变化,进入到商业模式更为复杂的新领域之中,都考验着企业的定力和魄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没有一家企业能包打天下,进入所有领域,行业发展越成熟,对某几个专业领域的专业需求也就更深刻,甲方对系统、技术应用的理解快速提升,会反推这一类企业的发展,拓展其发展空间。

    显然,海信网络科技就是有“匠心”的企业,在交通信号控制、交通集成指挥、公交智能化等领域已经建立了明显的行业优势。

    行业需要各类新技术、新概念,但技术只是工具,概念只是辅助,不管是云计算、大数据,还是车路协同、智能网联,都只能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工具,而最终要解决问题的,还是人,还是系统,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要强调交通管理精细化的原因,为什么提升交通安全要搞规则启蒙的原因,也更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海信网络科技这样专注于解决交通问题的企业的原因,他们才是行业的中流砥柱!

  • 关键字: 智慧交通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