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武:基于移动测量的公路地理信息获取与应用 - 行业政策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胡庆武:基于移动测量的公路地理信息获取与应用

    2013-05-11 17:46:58 来源:www.its114.com 作者:its114 评论:
    分享到:

      4月24日下午在国家标准移动测量的公路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应用标准宣贯暨城市指挥智慧管理技术研讨会上,武汉大学的胡庆武博士做了主题发言,以下为现场实录内容。

    大家下午好!它是公共信息化里的,这个标准的详细内容在文本里已经有详细的描述了,比较枯燥。我想第二次解读没有必要一个一个来过。要把这个标准用好,要把这个标准的制订方法,背景做一个整体上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理解我们里面的内容。所以我想围绕着这六个方面来解读一下这个标准。

    第一个是背景与需求:"7918"网的统计,到2012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10万公里。第一阶段以建为主,在后面一个时期,我们很多公路的工作是围绕着以建成的公路的管理来展开。我们这个标准也是指向建好的公路管理应用的背景的。

    在管理里面,我们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来看一看,美国走的老路,或者说他们已经经历过的。我们过分的重视建设,忽视了养护。我们的公路效率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挥,比如它的生命周期,它的维护,这些可能大家会有一些体会。我们的路况不是很好,可能会影响到大家的使用。我们要以GPS、GIS手段来达到省时省力。目前,我们公路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应该说是精力投入了在建的上面,可能信息化的管理由于我们现代公路的管理模式,以人为主。所以对信息化的管理,自动化的管理没有手段。它所获取的信息还有我们很多方面其他的信息都是分散的。现在也有很多的系统,公路养护,路面管理,桥梁管理这些系统是一个孤立的或者说是分散的。这些系统比如我们的路面,公路设施,公路空间的信息,这些数据的及时性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交通设施的牌子更换了,这些信息没有及时的体现在我们的公路信息上,这样就没有发挥道路信息化的优势。慢慢大家在用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系统反应不了实际的状况。这也是我们管理面临的问题。

    第二,交通信息化发展趋势:我们要逐渐软性信息化的,要注重质量的整合,把我们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一些安全保障,形成路网的联网。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能够响应。另外一个是,要发挥它对公众信息的服务,这个时候怎样有一个载体来帮助我们公众出行。这个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这个是信息化管理发展的一个路径图(PPT)。要想实现这样一个主题,智慧交通你首先要对我们的公路进行信息化库的建立。只有把公路信息的家底搞清楚了,在这上面进行所谓智慧的服务,智慧的应对我们各种灾难也好,来发挥我们公路的效益才能具备这样一个条件。

    公路信息化的问题:系统都是基于路段公路而建设,是针对路段的交通监控、管理而建设,难以满足联网之后的系统需要,创新性的提出联网监控,区域管理。总体上来讲,我们要把我们公路道路设施的信息,路面的信息,都要把它进行一个可视化信息的平台。在这上面,我们开展我们的养护、应急救援等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就是要以我们公路系统涉及到的标准来搭建一个可视化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开展我们公路的业务。比如公路的养护,路政,巡查。

    公路信息不仅仅是有通信,有网络,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可视化的公路信息平台,它的目标是把整个公路信息数字化在电脑里,有一个直观可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开展我们的工作。

    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的公路信息化需要解决我们信息的获取问题,这个是制约信息公路信息化的瓶颈问题。航测遥感,这个方式,我们公路上很多的信息都是地面的,我们的交通标志,导向牌,这些直接制约着我们公路信息的获取。怎么来获取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公路信息,我们既要有很详细的入口图,也要有交通信息的数据库,还有每一个标牌的准确信息,需要有手段来支撑。

    我们这个标准里涉及到一个技术,就是车载移动测量技术。用这个新的技术来完成公路信息的采集与建库,来保证我们有一个快速的手段来获取我们的公路信息。在我们移动的载体装上遥感,GPS定位等这些手段,来采集我们公路两旁所有的影响数据和定位数据,然后经过处理,从而加工成我们所需要的公路信息,比如道路桥梁的信息采集到我们的数据库,从而可以搭建成一个可视化的平台。以车载移动测量的方式来快速的更新。就相当于把公路上的情况全部摄影到我们的电脑上。把我们公路的数据装回到了我们自己电脑上,在这上面开展我们的路政,资产的管理,应急指挥等。这样一个技术应该说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非常普及的技术了。

    第三,移动道路测量功能-目标地物立体量测。在这个标准里定义了,可以借助这样一个手段去获取。对我们公路的变化,有一个快速的发现。通过这个影像,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检查我们信息的变化,包括我们调查一些丢失的,或者是变化的交通设施,对我们的资产管理,道路的安全管理,对我们的统计都是有很显著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这种全方位的记录,摄像的手段对我们的公路信息的采集可靠性得到了一个很好的保证。你派人去,他说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如果你是用摄像的方式把这个信息收集回来了,就不会出现人为的一些情况。把我们的信息变成二维到三维的图来服务于我们公路可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地球全息图,为我们公路信息的管理,为我们公路服务提供了便捷的地理信息的支撑。详细的路牌,维护人,管理人都可以和我们后台的其他的公路信息,业务信息进行链接。

    用这样一个技术怎么来进行公路信息的采集,在我们标准里有一个很严厉的流程。首先是一个规划,可以结合我们的航空影像来看哪个地方需要采集,我们就把车派到外面去完成数据的采集。回来之后,可以跟我们公路的信息进行融合,包括我们业务的信息如何来形成我们公路的信息库。这样的话为我们公路信息化的管理带来一个新的影像数据。

    在2009年,广州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的过程中,整个广州市的标线标志,交通标志全部基于这个方式来进行监控。

    第四,应用模式探讨:公路可视化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开展我们公路的各个业务口的管理的工作。我们可以把这些影像相应的调出来进行分析。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制定可视化的二维和三维的服务。我们要做公路的应急,在哪个地方有危险品泄露了,这些都需要我们公路可视化管理平台的支撑。像雅安这次地震,我们也派了这样一个系统到现场去,快速把把这个照片拍出来之后,因为这个信息是可以测量的,来形成产品指挥的数据。通过信息数据库可以形成路网的规划和运营的养护,统计等。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一个公路信息库以后,我们可以解决我们晚上在一些特殊气侯下的应急指挥。比如在晚上,可以把现场背景数据调出来,帮助我们进行应急指挥。

    我们可以做一些历史影像对比检测与决策,这个跟我们公路信息化的管理是紧密相关的。包括标识牌损失的情况。在这个模式下,可以为我们今后公路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提供支撑。道路交通设施精细化管理,这个是我们在宁波做的尝试。所有的设施全部建库,并且搭建这样一个可靠的平台。

    第五个,标准解读。技术背景,我们前面讲到了是基于测量这个技术来进行公路信息的采集和质量控制。技术指标与采集内容:因为这个是动态的,特别考虑时间和空间的作用。这个标准对我们系统的时间和空间的参考都做了一个详细的规定。采集的内容,要有哪些因素,最基础的要素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描述和定义。这个是最基础的要求。基于这样一个技术来进行公路信息采集作业的流程,最后提交成果。对我们获取的数据,以及数据处理都做了一个详细的规定,以保证采集信息的质量。最后,对我们获取的公路信息的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也做了一些规定。

    第六个,典型案例与技术趋势:这个标准中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技术有很大一个发展。围绕着这个标准里所涉及到的一些技术和新的发展,新的案例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们在做公路信息化管理的时候,不仅仅居于现在这个标准规定的内容,因为现在这个标准规定的内容是最基础的。我们要把握一些新的手段,基于这样一个方式,我们做了一些案例。比如交通部公路测试场,在2004年就采用这样一个技术,建立起道路的数据库。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开始筹划和编制这样一个标准。这个是宁波公路信息化,从2007年到2011年,初步把信息化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和以后建设的公路管理可视化平台的模式搭建起来,在这个平台里有二维的地图,航空的影像。还有我们公路上面只要你看得到的都建立在一个数据库上面,进行相应业务的开发,比如做公路的巡查等。我们利用这样一个公路信息,利用这样一个座标把我们所有的信息都管理起来了。全部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可以互查,可以分析。搭建一个可靠的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在株洲实景公路,还有广州智能交通。所有的信息都把他放到一个库里面去。

    最后是技术发展趋势,我们在制订这个标准的时候,比如像三维激光移动测量,技术还没到这一步,但最后两三年,这个技术有很大了发展。每一个标线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些技术为我们公路的电子信息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手段。通过这样一个方式,至少是公路的改扩建在引入这样一些新的技术来采集电子信息。车载+空基平台,这样一些手段和新的技术为我们公路信息化管理来提供更加精准、更加详实,更加完善的公路信息提供更好的支持。我们不仅要关注这个标准的本身,这个标准本身有一个制订到发布很漫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发展是飞速的。这些技术值得我们去关注,为我们公路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加完备的公路信息的支持。

    谢谢大家!

  • 关键字: 基于移动测量 公路地理信息 获取
  •    责任编辑:智能交通
  • 延伸阅读!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