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 - 行业政策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

    2017-05-22 09:58:04 来源:江西省交通厅 评论:
    分享到:

     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局、发展和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属各单位:

    现将《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根据自身职责,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

    2017420日 

     

    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处于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优化网络布局的关键期、提质增效升级的转型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调整运输结构,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大大提高保障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公路水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时期,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23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多。全省建成高速公路2110公里(含改扩建97公里),完成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2700公里和路面改造及养护大中修79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5.8万公里;建成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峡江水利枢纽、南昌至湖口二级航道等项目;建成南昌、南昌西、宜春等3个综合客运枢纽和11个普通客运站,建成一批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及农村候车亭,开工建设吉安河西物流园区等4个货运枢纽。201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5.7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08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24个高速公路省际出口。完成国省道网和县乡道网规划调整,实现县县通国道,国省道乡镇覆盖率达86%。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达614公里,高等级航道规划达标率为61%,全省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6253万吨、集装箱61万标准箱。

    客货运输量持续增长,运输服务水平整体提升。2015年,全省公路客运量、货运量、旅客运输周转量、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达到5.4亿人次、11.5亿吨、285亿人公里、3023亿吨公里,2010年分别增长19.6%67.2%5.2%73%;全省水路货运量、货物运输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894万吨、233.6亿吨公里、3.3亿吨和36.2万标准箱,分别增长67.7%78.7%57.1%110%。全省交通运输网络持续扩大,开通客运班线6955条,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4.8%,积极探索 “城乡公交”、“镇村公交”等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南昌市被列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丰城、樟树等地的农村客运实现公交化改造。货运能力显著增强,开展了6个现代物流国家甩挂运输试点,开通7条接驳线路和4条多式联运线路。

    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提高,专业化、大型化趋势明显。全省道路运输运力结构逐步优化,中高级客车占全部运力结构的54 %,较“十一五”末增加36.5%,其中高级客车占总营运客车比例达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货运大型载货汽车比重大幅提升,占总营运货车比例达45.2%,安装GPS车辆比重为11.4%。运输船舶日益大型化,营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达1068吨,全省营运船舶共计2087艘、净载重量223万吨、载客量12505客位、集装箱位3033标准箱。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取得《隧道与地下工程重大涌水灾害治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等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6项,发布地方行业标准28项。形成我省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近4.3万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4544人,工程师职称为1.2万人,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38.7%

    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公路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港航管理、工程建设等各领域基础业务实现信息化应用。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重点路段、特大桥梁、长大隧道、湖区航道、客运站、两客一危车辆、四类重点运输船舶等方面动态运行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公众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开通省级服务热线12328,为公众提供多方式出行服务。全省实现一级客运站联网售票,以及跨省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

    绿色交通建设成果显著,节能效应逐步显现。实施了《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开展“万家企业低碳行动”、“甩挂运输试点”等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和示范项目,形成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生产年节能能力34.5万吨标准煤。严格落实营运车辆准入与退出制度,五年累计淘汰老旧营运车辆和黄标车5.5万辆。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到2015年底,全省共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1.15万辆。大力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建设,五年共拆解15年以上、30年以内的老旧高耗能船舶172艘。

    安全应急体系快速推进,平安交通逐步形成。制定《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等制度。建立健全省、市和县三级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制。建成江西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江西省水上搜救中心和鄱阳湖分中心,建成12个高速公路应急储备基地和50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综合养护中心,建立12支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保障队伍,组建省水上搜救中心搜救队伍,成立省级应急交通专业综合保障大队和省级应急保障车队,组建全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管理专家库。

    交通运输改革积极推进,政策保障取得新跨越。全面取消普通公路收费,构建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承接交通运输部下放的审批事项12项,省级交通运输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23项,保留省级交通运输行政权力178项。出台《江西省公路条例》,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十二五”期间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意见》等一系列支持交通运输发展的政策文件。

    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全省普通路网调整后的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和县道三级以上公路比例仅为42.9%20.2%,整体技术等级偏低;全省高等级航道比重偏低,赣江、信江三级航道未全线贯通,使得水运的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二是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综合性客、货运枢纽数量偏少,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公交优先发展和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不够,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三是信息化水平与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交通领域信息化主要集中在行业管理应用层面,公众信息服务能力不足,且共享协同体系不一。交通出行信息和物流运输信息分散于各部门,缺乏多种运输方式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互联网思维尚未深入行业信息化应用,社会公众信息服务体验欠佳。四是交通运输发展资金筹措压力仍未缓解。交通运输发展面临资金需求仍然旺盛,但地方财政资金支持有限,交通建设融资制约因素较多,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资金筹措依然困难。

    (二)形势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全省经济保持持续中高速发展,要求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全社会公路客、货运量至2020年将达6亿人、16.4亿吨,要求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动力。

    二是支撑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实施,要求加快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加快完善省际对外运输大通道布局,提升通道运输能力,优化通道线路等级与构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 “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城镇化新格局,要求完善城镇群内部的快速交通运输网络。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实现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脱贫攻坚,需要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短板”,完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求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良好的生态是江西的宝贵财富和后发优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走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要求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构建节能和绿色循环低碳综合运输体系。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江西建设,要求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委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对江西省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要求江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特别是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运输执法队伍水平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六是交通运输发展客观规律,要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积极融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江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处在进入网络衔接、结构优化、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通过统筹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全省综合交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要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进一步调整结构,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便利化水平,融入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统筹“四个交通”发展,着力完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则

    适度超前,创新发展。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把握稳中求进总节奏,合理有序、平稳较快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加强交通运输与城镇、空间、产业的融合发展,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补齐水运短板,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促进交通运输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推进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全面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突出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属性。

    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进节能减排,优化布局,健全政策、法规、标准、监测、评价制度体系,促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民生为先,共享发展。以保障和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区域和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改善出行条件,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让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高效、畅通、绿色”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衔接顺畅、运输服务便捷高效、科技信息先进适用、资源环境低碳绿色、安全应急快速高效、行业管理规范有序,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适应并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1、基础设施

    公路:全面建成 “四纵六横八射十七联”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加强与周边省份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全面打通29个高速省际出口;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5%,省道二级及以上比例力争达到65%;所有乡镇、3A级以上旅游景点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基本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实现农村危桥改造数量与新增危桥总量动态平衡,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隐患治理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高速公路总体技术状况(MQI)达到92以上,普通国省道平均路面行驶性能指数(PQI)达到80以上,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达到100%、中等路以上比例不低于75%

    水路:基本建成“两横一纵”内河高等级航道,高等级航道达到795公里,全省高等级航道规划达标率达80%。加快建设九江江海直达区域性航运中心,南昌港建成亿吨大港,推进赣江、信江及鄱阳湖区其他区域重要港口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省港口体系。规划“十三五”期港口吞吐能力达3亿吨以上、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240万标准箱。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多式联运发展。

    运输场站:基本形成“无缝衔接、换乘便捷”的综合运输枢纽体系,新建综合客运枢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乘时间在15分钟以内,普通客运枢纽和老旧县级客运站的等级结构大幅提升。推进物流园区(货运站)合理布局和建设,引导运输场站向物流园区转型,大力提高多式联运功能的枢纽比例。

    2、运输服务

    运输装备:运输装备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营运客车中高级客车所占比例达60%以上,营运货车中厢式货车所占比例达35%,牵引车和挂车比例不小于1:2;加快推进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建设,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0%,运输船舶平均载重吨达到1400吨。

    客运服务: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具备通客运班车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设区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0%以上。

    货运物流:道路运输市场结构趋于合理,引导货运企业转型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程度明显提升。着力推进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发展,推动实现货物运输“一单制”联运服务。统筹城乡配送协调发展,建立农村货运及物流配送体系。

    3、科技与人才

    争取获得5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推广80余项科技成果,力争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完成和修订省级地方技术标准50项、地方行业技术指南30项。培育行业科技领军人才8-10人,形成3-5个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团队,具有高级职称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10.8%。基本建立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标准化技术体系,建立以省交通监控指挥中心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体系。

    4、信息化

    业务信息化:深入推进基层业务信息化应用,交通基本要素在省级交通运输数据中心集聚率达到100%,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动态监测: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车辆入网率、上线率达到95%90%以上;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重要节点、内河干线重要航道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分别为100%75%80%

    公众服务:高速公路ETC站点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跨市域应用,二级及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覆盖率达到100%

    5、绿色交通

    能耗与碳排放:2015年相比,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2%2.6%,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6.8%8.0%;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5.9%7.1%,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2.2%,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0%12.5%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路面旧料循环利用率(含回收后再利用和就地利用)达85%;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循环利用率、航道疏浚土、港口污水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污染综合防治水平:2015年相比,全省船舶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30%。船舶污染物岸上接收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内河港口具备船舶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和垃圾接收处置能力。

    6、安全应急

    事故指标:营运车辆、运输船舶、港口营运、工程建设等领域事故水平全面下降,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20%,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港口营运亿吨吞吐量事故件数、死亡人数下降率5%,工程建设百亿元投资事故件数、死亡人数下降率4%

    安全管理指标:辨识确定的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源管控率100%;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等级评定率达95%

    应急管理指标:水上人命救助成功率不低于96%(全社会),一般灾害情况下灾害公路路段抢通平均时间不超过12小时,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造成的航道破坏、堵塞修复抢通时间不超过48小时。

    安全应急基地:实现县级综合养护中心全覆盖,以综合养护中心为依托,建成7个国省干线省级应急保障基地,建成55个县级综合养护中心。

    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序号

    主要指标

    2015

    2020

    指标

    属性

    基础设施

    1

    公路网总里程万公里

    15.7

    16

    预期性

    2

    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83.4

    95

    约束性

    3

    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42.9

    65

    预期性

    4

    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3A级景区比例(%

    -

    100

    预期

    5

    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油路)

    71.7

    100

    预期性

    6

    高速公路总体技术状况指数(MQI

    -

    92

    预期性

    7

    普通国省道平均路面行驶性能指数(PQI

    -

    80

    预期性

    8

    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

    -

    100

    预期性

    9

    内河高等级航道规划达标率(%

    61

    80

    预期性

    运输服务

    10

    新建综合客运枢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乘时间分钟

    -

    15

    预期性

    11

    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

    54

    60

    预期性

    12

    式车占营运货车比例(%

    31

    35

    预期性

    13

    设区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覆盖率(%

    -

    100

    约束性

    14

    设区市建成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50

    预期性

    15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

    94.8

    100

    约束性

    16

    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吨/艘)

    1068

    1400

    预期性

    17

    内河货运船型标准化率(%

    50

    70

    预期性

    科技人才与信息化

    18

    省市两级电子政务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

    85

    95

    预期性

    19

    高速公路ETC站点覆盖率(%

    98.6

    100

    约束性

    20

    二级及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和网上售票覆盖率(%

    -

    100

    预期性

    21

    高级职称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

    -

    10.8

    预期性

    22

    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数(人)

    3680

    5000

    预期性

    绿色交通

    23

    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

    2.22.6

    预期性

    24

    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75

    6.88

    预期性

    25

    营运船舶单位周转量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1415

    7.15.9

    预期性

    26

    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

    22.2

    预期性

    安全应急

    27

    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

    -

    20

    预期性

    28

    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

    -

    20

    预期性

    29

    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重要节点、内河干线重要航道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

    -

    100%75%80%

    预期性

    30

    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车辆入网率、上线率(%

    -

    95%

    90%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高品质的基础设施网络

    1、全面推进高速公路网建设

    全面建成“四纵六横八射十七联”高速公路网,新增通车里程1353公里,新增5个高速省际出口推进建设年限较早、交通量大的重点瓶颈路段和出省大通道扩容改造,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中主通道作用。对部分不适应发展需求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扩建改造,启动部分收费站扩容改造工程。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高速通道研究,适时启动武汉至阳新至南昌、通山至武宁高速公路江西段前期研究工作,有序地引导地方高速公路建设。

    1.png     

      大力提升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网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以升级改造为重点,继续推进路网联通路、瓶颈路段建设,合理推进普通国省道绕城公路的改造,强化相邻县与县中心城区之间的通道联系,加强全省贫困地区普通国省道的升级改造力度,提升二级公路联通比例。加大“十字型”大通道上国道升级改造力度,实施一批对全省旅游业以及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普通国省道改造项目。加强普通国省道的日常养护和大中修,提升公路管养水平,提高公路安全畅通和抗灾能力。建立养护规范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省级对地方公路养护的监督考核,建立养护监督考核结果与养护计划资金相挂钩的奖惩机制。2、强化普通国省道公路升级改造

    2.png

    实施“提质增效、通达通畅、平安公路”三大工程。稳步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性质的县道改造建设,力争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率达50%,加快建制村优选通达路线窄路面拓宽建设。2016年率先完成38个重点脱贫攻坚县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2017年完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2018年基本完成全省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加强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完成乡道及以上所有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改造完成现有四类、五类农村公路危桥,2020实现农村危桥改造数量与新增危桥总量动态平衡。进一步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建管养主体责任,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养护资金保障体系和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常态化、标准化,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开展农村公路养护“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打造养护文明示范路4000公里。3、加大广覆盖农村公路建设

    3.png

    加快推动长江江西段6米深水航道建设,提高万吨级船舶通达九江港通航保证率,加快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推动水上服务区和锚地的建设。建设九江港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性重要航运枢纽,形成江西通江达海前沿集散港南昌港建成亿吨大港,推进赣州、吉安、樟树、万年、鄱阳、鹰潭港区域性重要港口的建设。构建南昌、九江港集疏运系统建设,积极推动九江彭泽红光综合枢纽物流园、南昌综合运输枢纽物流园区等一批多式联运货运枢纽的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深化航道养护机制改革,强化港口岸线的高效和集约利用、船型标准化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港口码头的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4、加强内河航道与港口建设

    4.png

    推进综合客货运枢纽场站及物流园区的建设,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对接,做好普通客运枢纽与综合客运枢纽的衔接,稳步推进县、乡农村客运站“提档升级”,不断拓展延伸农村道路运输站点网络,采用以奖代补方式,示范建设一批农村客运站,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站建设。围绕区域内产业及物流园区的布局,引导推动多式联运货运枢纽建设。5、加强客货运站场建设

    5.png

    (二)打造交通运输服务升级版

    1、提升公共客运便捷舒适水平

    构建畅通便捷的客运服务体系。强化长途客运有序发展,顺应综合运输体系中其他客运方式快速发展的形势,优化线网布局,拓展新兴服务市场,发展特色客运业务。大力推进全省农村客运发展,积极试点镇村公交,提升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公交都市公交城市建设,提高公交分担率,构建公交管理、运营、服务智能化体系。推进出租汽车管理改革,完善出租车汽车市场准入退出制度,鼓励移动互联网与出租汽车行业融合创新,构建巡游出租汽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等多样化服务体系。完善汽车租赁业相关法规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体系。

    提升旅客运输装备水平。提升高等级客运车辆在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城际、中长途运输等干线客运中的占有率,提高农村客运中级以上客车比例,实现农村客运车型的多样化。提高城市公交车辆的节能性和便利性,到2020年,设区市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比例(公交都市、其他城市)分别达到35%20%

    6.png

    构建集聚高效的货运和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进交通运输企业拓展服务功能,提供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集成等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培育3-5家具有较强影响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在站场设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开展中小企业联盟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在零担快运、甩挂运输等重点领域形成1-2个模式创新、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联盟。引导省内跨区域中小物流企业实现联盟、协作发展。2、促进现代物流集约高效发展

    推进多式联运加快发展。开展全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申报和建设,支持公铁、公水联运运作机制和模式创新。建立以长江沿线九江港、赣江沿线南昌港等主要港口为辐射中心的多式联运网络,完善中心港口与铁路、公路集疏运条件。积极推动九江彭泽红光综合枢纽物流园、南昌综合运输枢纽物流园区等一批多式联运货运枢纽的建设,加快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人,推动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和“一单制”。

    引导甩挂运输全面发展。大力发挥国家甩挂运输试点企业的示范作用,借助江西省道路运输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以发展“集装箱甩挂、网络化甩挂、多式联运甩挂”为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程,加快推进全省甩挂运输发展进程,促进我省传统道路货运业转型升级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货运及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完善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多站合一”的场站运营模式,加强交通、邮政、商贸、供销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农村物流发展。通过整合相关配送资源,构建城乡物流干线配送、快运小件配送、乡邮网配送等相协调的运输网络。培育扶持农村物流企业,形成服务区域物流、城乡配送物流的农村物流市场经营体系。

    积极引导提升货运装备水平引导适应市场需求的物流装备结构优化,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鼓励发展集装箱、冷藏、集装罐等专用运输装备,推动城市配送标准车型车辆的推广与普及,着力推进货运车辆的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和低碳化,提升货运服务品质。

    (三)推动智慧绿色平安发展

    1、推进智慧交通发展

    构建智能感知监测网络。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监测设备与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同步建设。重要路段、重要航段、重点运输场站、重要港口、公路水路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实现有效监测,科学掌握全省路网整体和局部的实时运行状况,基本建成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监测网络。

    实现交通运输协调运行。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和指挥调度综合协调能力建设,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联互通,形成智能交通管理与路网监控大数据中心、运行监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决策支持中心、协调调度与应急指挥中心,提供统一平台,增强交通运输整体运行情况宏观掌控能力。

    提供交通运输优质服务。在交通出行、物流等领域,提升交通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水平。推进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的一网通一号通建设,完善交通运输门户网站群,建成以电话接入为主渠道,以网站、移动App、微信、微博、短信、电子邮件等为补充的省、市两级12328服务监督电话平台系统。搭建江西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省内外物流信息、交通运输与其他行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提升行业数据应用效能。加强交通基础和核心要素数据资源的标准化、数字化、在线化工作,完善以厅数据中心(交通监控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公路、水路、运输等数据分中心为辅的行业省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网上申报、受理和告知,实施一站式服务。初步形成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服务体系。

    营造安全可靠集成环境。完善交通运输基础支撑环境,开展交通运输行业云平台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营造安全可靠集成环境。交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省、市两级行业网络安全信息及时通报,行业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到位,自主安全可控信息技术逐步推广。

    2、强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推进交通节能减排。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制度体系、法规标准体系、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并与国家体系相衔接。组织开展绿色交通示范专项行动,促进新能源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推进绿色交通示范企业、绿色交通示范工程(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枢纽场站、绿色服务区)建设,形成绿色交通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联动机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交通运输绿色环保协同专项行动。

    强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污染综合防治。完善行业环保监管体系,推进行业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对建设全过程实行环境影响动态监测。加大运营过程中的污染治理监管力度,开展公路服务区、收费站、长隧道的污染综合治理,制定并实施港口船舶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加强江西省内河船舶污染物治理,开展城市客货运输污染防治专项工作。

    推广资源集约利用。提高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大力推行适应节约土地要求的交通运输工程技术,推进路面基层材料再生循环利用和废旧沥青面层材料循环利用,推广道路沥青及服务区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技术,扩大粉煤灰、矿渣、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和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推广服务区、码头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技术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加强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增强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输运营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和安全生产政策标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修订《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江西省处置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和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两客一危”、公交车等重点营运车辆全面实现联网联控,提升重点船舶动态运行监测能力。继续深化安全生产目标、绩效考核,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研究探索安全生产尽职免责和问责追责机制和安全生产倒逼机制。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并实现与相关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信用信息的互通与共享。

    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构建公路水路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各运输方式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习演练和信息报送机制建设。加强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队伍建设,新建55个集养护、应急处置和公共服务“三位一体”功能的普通国省道综合养护中心并覆盖所有县,在已建成综合养护中心基础上,重点打造7个省级普通国省道应急保障基地,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应急抢险基地和队伍。建设鄱阳湖星子水上应急基地、南昌水上应急基地。

    (四)增强现代综合治理能力

    1、深化交通运输改革

    促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有利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各项改革,加快形成“大交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进“三单一网”改革,强化市场监管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江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内的建设项目(不含远期展望线),按现行建设模式组织实施;对规划内的地方加密项目,优化线路走向,研究调增受益市县的出资比例;对规划外市县提出需增加的建设项目,按程序报省政府批复后,由项目沿线政府负责项目筹资、建设和营运管理,项目建成后纳入全省高速公路统一联网收费管理。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统一透明的交通运输市场,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消除运输市场壁垒,鼓励企业网络化、联盟化发展,促进运输资源跨方式、跨区域优化配置,建立统一的运输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将公路养护领域适合的事项从“直接提供”转由向社会“购买服务”,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公平公正市场竞争提高资金使用和养护效率。研究制定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意见,明确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推动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中央财税体制改革和事权划分的要求,合理划分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事权,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支出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推动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三年滚动预算衔接机制,编制交通运输发展三年滚动预算。积极探索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PPP等方式,参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投资、建设、养护和运营。支持各地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利用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支持交通项目建设运营,推动省市共建模式,争取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交通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各市县建立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筹集资金用于交通事业发展。推动将交通建设部分债务纳入地方政府性专项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交通运输政府性债务风险。

    2、推进法治部门建设

    加强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框架,推动修订《江西省道路运输条例》,积极推动《江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江西省航道管理条例》、《江西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出租车汽车管理规定》、《汽车租赁管理规定》等立法工作。

    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明确交通运输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加强公路“三乱”等重点领域执法整治,完善执法程序。健全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推动将交通运输执法机构纳入行政序列。积极推动跨部门联合执法。明确设区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治超工作的责任主体,以强化工作目标考核,建立治超工作协调机构、保障治超工作经费等方面督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落实好治超责任。

    3、提升管理与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交通运输方式技术标准体系。在基础设施建养领域,重点研究制定路面材料循环利用,交通运输环境影响监测及评价等方面的地方标准;在运输组织与现代物流领域,重点研究制定交通运输大数据采集,交通运输数据交换与共享等方面的地方标准;在交通安全领域,重点研究制定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等级航道夜间通航等方面的地方标准。

    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完善与市场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省内行业重点实验室、行业研发中心稳步发展,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实用性强的的重大科技成果,成果转化与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实现江西省交通运输科技发展“重点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平均水平整体提高”。建立健全行业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

    四、保障措施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完善工作机制,细化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协调推进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抓紧推进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强化项目储备。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和中期绩效评估,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积极开展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的研究,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

    ()加大政策支持

    “十三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总资金约3300亿元,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基础上,推动省级层面出台加快普通公路建设养护、内河水运发展等支持交通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并运用好各项金融工具,创新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支持政策,筹措更多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保障建设用地

    争取土地政策倾斜或用地专项指标,保障和落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用地;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并在项目的审核、核准、备案以及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强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岸线、通道等资源,进一步对接各类要素的空间规划布局、建设进度和技术标准,做好资源的预留和统筹利用。

    ()推进“人才强交”战略

    构筑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塔尖、专业技术人才为塔身、技能型实用人才为塔基”的人才结构体系,建立健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选拔体系,提高人才使用效能,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形成成熟完备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转变人才管理职能、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加大人才评价、发现与奖励力度,促进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交通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 关键字: 十三五 江西
  •    责任编辑:逐梦女孩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