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印发 《推广“警家校”护安护畅工作方案》 - 行业政策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广东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印发 《推广“警家校”护安护畅工作方案》

    2018-03-06 09:35:37 来源:《贯彻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专刊》第9期 评论:
    分享到:

    为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建共治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环境,创新解决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拥堵和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问题,近日,广东省公安厅、教育厅和文明办联合印发《推广“警家校”护安护畅工作方案》,在全省推广由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公安民警和志愿者四方联动的“警家校”校园周边交通护安护畅模式,规范学校及周边道路通行秩序,保障学生出行安全。主要措施摘刊如下。

    一、建立健全协同共治机制

    (一)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推动成立党委政府牵头,公安、文明、教育、交通及城市综合执法机构各成员单位等党政职能部门协同攻关的协调机构,并将管理主体责任压实到区(镇)一级管理部门。

    (二)研究制定印发各地实施细则,明确部门职责、日常管理规范、资金人员保障等内容,确保工作如期开展。

    (三)推广“校家委会—班家委会—每日护安护畅小队—队长—队员”的管理模式,指导尚未成立家委会的试点小学成立校家委会,统筹“警家校”护安护畅队整体工作,指导、协调班家委会开展工作;成立班家委会,直接管理护安护畅队,执行校家委会相关指示和安排。校家委会、班家委会应发挥核心纽带作用,履行管理、监督和沟通纽带的职责,确保护安护畅工作到位。

    二、加强护安护畅队伍管理

    (四)积极协调志愿者协会、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发动成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志愿者组成的护安护畅队伍,承担上放学期间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护安护畅义务。

    (五)加强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志愿者的岗前交通安全培训,确保队员熟知并掌握交通疏导、秩序维护等岗位责任和工作规范,并定期派遣民警开展专业指导。

    (六)推动相关部门落实资金保障,设计并制作全市统一的护安护畅标识、服装和各类装备,并为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有条件的地区还要建立相关法律援助机制。

    三、科学设置护安护畅区域

    (七)2018年3月前,组织对主城区所有中小学周边道路交通组织、标志标线设置、交通需求等情况进行1次摸排,对照行业标准《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GA/T1215-2014)》及时整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安全设施、人行及过街等交通设施缺失和各类不规范不完善问题。

    (八)根据出行、道路、路网等特点,在校园门前或学生集中上下车的路段划定护安护畅工作区,按照规范标准设置完善标志标线和配齐反光桶、隔离带及视频监控等安全设备。有条件的学校要将门前视频监控设备接入当地公安部门。

    (九)指导护安护畅队员结合队伍规模、学生人数和交通特点等实际情况,在护安护畅区内科学分设指挥、引导、监督等岗位,并提高分工合作效率,配合家长快速接送学生,共同维持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和纠正各类影响交通安全行为,确保护安护畅区无车化、安全化、有序化。

    四、强化区域道路交通管理

    (十)每月组织开展至少4次校园周边道路交通乱象专项治理工作,以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和严管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为切入点,严管严治容易扰乱秩序、影响师生安全的“三车”“三乱”“两线”“两闯”等各类严重交通违法。精细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完善交通信号灯配时和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灵活实施单行道、禁限行等交通组织措施,促进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微循环。

    (十一)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宣传和志愿者文明大劝导活动,现场劝导、制止未成年人骑乘摩托车上放学、未满12岁儿童骑车上放学及各类交通陋习和违法行为,引导周边道路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断提升城市交通文明水平。

    五、宣传发动营造推广氛围

    (十二)通过电视、广播、短信、双微平台广泛宣传家校护安护畅理念和内容,制作发放宣传册子,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支持和参与。组织开展进校园交通安全宣讲及各类“小手拉大手”活动,动员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树立守法意识,鼓励举报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违法,鼓励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建言献策。

    (十三)定期协助学校讲授交通安全课,组织各类事故逃生和应急处置演练,提升教师、学生及家长、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安全守法意识、自救自护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四)建立健全激励表扬制度,联合开展各类评选和表扬活动。结合本地志愿者评价制度和工作实际,综合参考服务时间、纠违数量、群众风评等因素,对个人、集体分类实施公开表扬奖励。  


  • 关键字: 学校 交通管理 信号优化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