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 - 行业政策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宁波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

    2022-01-19 16:42:51 来源:宁波市公安局 评论: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总体部署,落实省委、市委关于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现代科学技术与公安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宁波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增强公安机关数据作战能力水平和核心战斗力,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关于加强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的指导意见》,省公安厅《浙江省公安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全省公安机关构建现代警务模式实施规划》和《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宁波市数字化改革总体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宁波公安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全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厅和市局党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积极争取财政等相关部门支持,大力实施“云上公安、智慧警务”大数据战略,持续推动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取得重大进步,在社会管理、打击犯罪、民生服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保障社会大局稳定、推动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完成市局信息中心机房迁建扩容,配套完善的计算机运行平台,公安信息通信网运行服务管理水平进入全国、全省前列。二是数据汇聚治理能力持续提高。市局信息中心汇聚整合公安内部、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面数据,建立各类原始库、主题库、资源库、业务库。数据整合力度大幅提高,数据服务共享稳步推进。目前提供各类资源服务接口90个,日均服务量超90万次。三是综合平台支撑水平有力提升。立足“服务基层、简便易用”的原则,实现基础设施设备高度整合、信息数据资源深度融合、动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四是信息化实战应用成效显著。以“云上公安、智慧警务”大数据战略建设实施为契机,形成以“情指行一体化”平台为龙头的综合指挥体系;以网上公安办事、阿拉警察为特色的行政管理、便民服务应用体系,有力实现公安办公、办案、办事网络化、信息化,大幅提升了公安工作效率。五是公安科技创新再创佳绩。推进智能警务亭建设,对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和市县两级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平台,打造遍布全市、全天运转的最前沿实战单元。成立视频图像信息智能分析和共享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宁波实验基地,助力疫情防控、精密智控工作取得实效;推进智安小区建设,全市共建成并向市局统一平台汇聚数据智安小区近2400个,配套“智慧安防小区应用平台”,搭建应用模型4类30余个。“涉毒人员检测报备自助机”、“村口智能劝导员”、等多个项目荣获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奖奖项。每年举办全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实战应用模型创新、科技创新奖活动,并在历届全省模型大赛中共取得1金5银4铜2优胜的喜人成绩。成功举办两届“人工智能+警务应用”高峰论坛。六是信息化社会管理水平明显增强。公安信息化综合应用、专业应用、深度应用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管理能力稳步推升,交管、行政审批、出入境等民生服务项目实现网上受理、一站式审批,有力促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建设推广应用“阿拉警察”APP,注册用户数超430万,实名用户数超261万,日活跃用户数超3万。“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配套建设“宁波电子证明共享核查平台”,上线以来,总办件量超5.2万件。七是科技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参加部省市各级信息化培训班、提高班,举办全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技术骨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班。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应用年、全警科技练兵、“十百千万”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创建挂牌市级信息化工作室12个。开展“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岗位标兵争创活动,五年评选信息技术能手125名。

    (二)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公安工作面临新挑战新问题。同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5G、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迅速崛起,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无人驾驶等技术即将成熟落地、应用前景广阔,公安工作迎来新窗口新机遇。要以更高的维度、更大的视野审视新阶段公安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强化融合应用、注重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促进公安信息化全面转型升级,着力育先机、开新局、见实效。

    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忠诚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要求,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为目的,全面构建数字警务新体系,持续推动公安大数据战略向纵深演进,为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强有力支撑保障,为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原则

    1、适度超前、加强统筹。精准把握新形势,密切跟踪科技发展前沿,坚持一切建设服务实战,以适度超前的目光和思维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公安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强化项目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管理。坚持“充分利旧、按需拓展”,抓好基础性、公共性设施和平台建设,合理统筹条线应用与区块应用、通用服务与专用服务,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

    2、开放共享、创新应用。打破体制壁垒,整合汇聚共享公安内外部信息数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发展新环境。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实战需求为导向,促进信息化和公安工作深度融合、创新融合,不断拓展公安工作新思路、新应用、新模式,实现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

    3、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可靠和信息化创新应用的战略部署,以数据安全为核心,以自主可控为关键,构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并重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着力形成科学实用的规范化安全管理能力、体系化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和综合化安全监管运维能力。

    (三)发展目标。坚持数字赋能警务,大力实施“云上公安、智慧警务”大数据战略,构建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的公安信息化发展模式,努力建成大数据智能应用新生态,推动公安信息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宁波公安领域的“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顶层架构,基本实现从事后追溯向源头防控转变,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的现代警务模式,公安信息化发展实现大跨越,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和警务工作智能化得到大提升。

    ——做宽数据感知渠道。积极拓展信息数据的感知手段、感知渠道和感知范围,延伸感知触角。提升感知网纵向、横向传输能力。到2025年,建成全市联网运行的多元化公安智能感知网络,公安内外部数据资源汇聚整合能力大幅提升。

    ——做强基础支撑能力。构筑拥有超大存储容量、超强计算处理、视图解析能力的信息中心运行支撑环境,提升公安信息网、通信指挥网、专网支撑保障水平,提高信息资源服务输出能力,完善数据安全保障和监管机制,丰富安全保密技术手段建设。到2025年,公安大数据平台体系全面建成,公安信息化资源服务能力取得重大突破。

    ——做精数据融合治理。充分融合公安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感知网数据,形成全网、全量、全时的大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和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完善分类、清洗、标注工作机制。加强高度汇聚治理与深度加工开发,分级分类开展数据治理工作,为全市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提供高质、合规、标准的数据资源,形成涵盖各业务的数据集市、标准管理体系和资源开放共享服务体系。到2025年,实现数据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实现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和服务。

    ——做深数据业务应用。以服务实战、提升核心战斗力为导向,加强共性系统应用统筹建设,推进主题特色应用有序开发和集约化建设,推动公安信息化向智能应用、移动应用、集成应用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完善宁波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到2025年,大部分警种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全市公安机关智能应用覆盖率达100%。产出一批首创项目,打造凸显宁波特色的公安科技品牌。

    三、重点任务

    (一)聚焦全域覆盖,严密织好一张全息感知网络。坚持全区域、全方位、全角度覆盖,统筹自建、整合、联网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新型智能感知设备和网络空间感知手段建设。

    1、加快推进治安防控感知建设。按照《全省公共视频监控建设一体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持续推进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增点、扩面、提质,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

    2、加快推进智能交通感知建设。面向车路协同场景,推进智慧道路建设,全面增强道路环境、交通及违法感知能力,实现宁波市全域全息交通感知。

    3、加快推进新型感知设备建设。推进无人机、智能单警装备、警用机器人等各类新型感知设备建设应用。

    4、加快网络空间感知技术研究。加快互联网、政务网、物联网等网络空间感知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建设和应用。

    (二)坚持统筹规划,强力推进五项基础能力建设。坚持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安全可靠,进一步统筹推进基础资源支撑、网络服务保障、数据汇聚治理、信息安全管控、资产运营管理等公安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

    1、建强基础资源支撑能力。加强市公安局信息中心机房建设,推进关键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和政府购买服务。

    2、提升网络服务保障能力。

    (1)推进公安信息网络建设。贯彻公安部《新一代公安信息网》技术规范,建设由数据域网络和用户域网络组成的新一代公安信息网。

    (2)实施公安通信网络升级。提升指挥通信网服务能力,深度融合5G通信技术,提高系统智能化管理水平。完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公安一体化通信指挥平台,升级改造市县两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3、深化数据汇聚治理能力。统一汇聚融合网上网下、公安内外等数据资源,完善数据资源更新和动态维护机制,确保数据汇聚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4、完善信息安全管控能力。构建新一代公安信息网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公安大数据安全监管,为公安大数据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5、强化资产运营管理能力。统筹全市公安移动警务终端、通信网络、计算存储资源、信息机房、系统平台、全量数据、应用服务能力等信息化资产的全领域、全流程、全周期运维管理,提升资源运行和维护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能力。

    (三)立足精密智控,着力打造两大综合支撑平台。坚持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四化”、“六统一”原则,立足有效提升市域精密智控能力水平,对接宁波“城市大脑”,进一步增强计算、存储、数据、安全的集约化管理。

    1、加快宁波公安大数据能力平台建设。打造成宁波数字公安的“大脑”和“中枢”,推动应用系统整合、业务协同,实现业务流程重构、数据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应用。

    2、加快公安大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公安数据、应用、网络、边界、运维等安全管理,确保网络安全监管可控、可靠。

    (四)聚焦服务实战,大力推进六大新时代公安业务智能应用体系建设。依托“云上公安、智慧警务”大数据战略建设成果,借助智慧城市、数字化改革建设契机,积极融入“城市大脑”,聚焦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面关键领域,纵深推进市公安局“六大中心”建设,构建新时代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全面提升宁波公安在维护政治稳定、情指勤舆、治安管理、打击犯罪、行政管理、民生服务等六大方面能力水平,切实增强核心战斗力。

    1、推进新时代维护政治稳定应用体系建设。

    2、推进新时代情指勤舆智能应用体系建设。

    3、推进新时代维护治安稳定应用体系建设。以建设精密智控中心为牵引,贯彻落实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部署,推动治安防控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常态合成、良性互动,提升治安管理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4、推进新时代防范打击犯罪应用体系建设。坚持统筹建设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建设大数据实战中心为牵引,推动侦查打击组织形态、机制模式等深度重构。强化对经侦、刑侦、巡(特)警、网安、禁毒、食药环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供给,强化集成应用,增强多警种合成打击和协同治理能力,提高对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的侦查手段和打击水平,实现打防质效跨越式提升。

    5、推进新时代改革行政管理应用体系建设。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强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公安内外部行政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6、推进新时代民生服务智能应用体系建设。以建设公共服务和惠企便民中心为牵引,主动融入“数字宁波”、“智慧城市大脑”建设,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公安民生服务方面改革。融入省、市数字化改革总体框架,完善治安行政管理、人口服务管理等业务系统,强化服务端应用、治理端集成,实现横向跨部门、纵向跨层级的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监管类系统业务协同,提升便民力度。加强“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的系统集成,深化改革成果的拓展应用,推动无证件(证明)办事覆盖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全领域,持续扩展电子证照、电子证明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推动数据认证调用最简化、刷脸扫码办事便利化,迭代升级“阿拉警察”APP,不断优化“无证利民”的用户体验。探索推动我市电子证照在全省甚至长三角区域互通互认、共享应用,切实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跨省通办”。

    (五)着眼技术前沿,努力创建N个个性化创新应用。坚持实战导向、基层导向、问题导向,紧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契机,借助新型科学技术,激发民警首创精神,优化科技创新机制,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实战效益强、用户体验好”的公安个性化科技创新成果,打造宁波亮点工程、特色品牌。

    深化智能警务亭建设应用,充分发挥警务亭地理优势和机制优势,积极创新拓展智能化应用,努力在公安工作、民生服务上创出新亮点。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不断探索新基建、新技术在公安工作各项领域中的融合应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助推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有力提升。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市、县两级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全面领导、整体推进工作。市局信息办加强宏观指导,把握建设方向,统筹指导、协调督促各地各警种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切实符合总体规划设计要求。市局各单位和县市区公安机关要全力参与科技信息化建设应用,尤其是县市公安机关要发挥创新活力优势,加强个性化实战应用的研发。

    (二)创新工作机制。健全信息化闭环工作机制,合理调整警力资源、装备配置、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已经颁布的数据、机构、安全、视频图像类标准,严格落实上级机关制定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规范项目建设全流程管理工作,未经市局信息办审核的信息化项目,一律不得擅自开展建设。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特别是跨部门、体系化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化项目评估评价体系,落实项目建前建后“双把关”机制,全面掌握项目建设推广前景、建设运维状况、实战应用效益。

    (三)强化经费保障。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以及省市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实施意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大政策、经费、装备等保障力度。引导多方创新投入力量,努力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寻求支持。同时,健全科学的经费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科技项目政府采购的监督指导,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深化人才培养。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挖掘和培养一批业务精通、技术精湛的宁波特色复合型领军人才。强化公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促进前沿研究、一线实战、科技管理等人才协调发展。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化警校、警企合作,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充实公安专家人才库,支持和培育公安科技领军人才。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强化科技贡献和科研成果与警务技术职级序列任职资格评定、职级晋升挂钩机制,切实提升科技价值贡献力。

  • 关键字: 公安科技
  •    责任编辑:zhuoqu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