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公布2023年治堵工作要点:建设公交电子站牌、新增绿波带等 - 行业政策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宁波公布2023年治堵工作要点:建设公交电子站牌、新增绿波带等

    2023-08-23 15:08:05 来源:中国宁波网 评论:
    分享到:

    按照省治堵治超工作领导小组治堵办公室印发的2023年度工作任务书要求,根据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宁波市“十四五”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规划(2021-2025年)》,经对接完善,现制定2023年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入践行“八八战略”为工作总纲,在奋力建设浙江“畅通交通示范省”的战略部署下,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坚持全面治理和重点难点专项治理相结合,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出行效率、出行品质的交通问题,为我市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成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公交优先,绿色治堵。坚持交通治理与交通发展绿色低碳理念,继续深化推动以“轨道+公交”“公交+慢行”出行为主的绿色交通发展指标体系,鼓励采用绿色载运车辆,推动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精准治堵。考虑市民出行实际需求,在坚持公交优先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城市路网、停车、慢行等交通子系统,让出行者拥有公交、小汽车、慢行等不同出行方式的自由选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弱项、补短板,推进重点区域专项整治,通过“民选民评”等方式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切实解决市民关注的堵点乱点。进一步深化数据开放渠道,推动治堵成效互惠共享。

    数字赋能,科技治堵。以数字浙江建设为契机,结合城市大脑建设,强化交通数据应用分析,从交通运行数据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交通决策、出行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大数据技术应用,全面提高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手段的现代化和智慧化,推动科技治堵深化发展。

    都市一体,全域治堵。围绕宁波全域都市化发展进程,着眼都市一体视角,统筹城乡交通拥堵治理,将交通治堵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深化细化。整合资源,共同发力,从交通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品质提升、交通运行管理等一系列交通拥堵治理环节,强化供给侧、引导需求侧、优化管理侧。

    三、工作目标

    持续巩固我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成果,扎实推进年度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完成公交优先、路网完善、停车扩容、管理增效、破难解困、宣传增力六大任务,努力打造“设施更加完善,出行更加绿色,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治理更加智慧”的城市交通服务体系,使我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四、重点工作任务

    围绕2023年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加快推进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和市域(郊)铁路建设,优化常规公交线路,推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网的融合。推进路网扩建、停车扩容,强化重点区域堵点疏通,同步推动全域交通治堵,夯实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和公交都市创建成果,提升交通网络整体运行效率。

    (一)公交优先。一是轨道交通。续建地铁3号线二期、4号线延伸段、6号线一期、7号线、8号线一期等城市轨道115.5公里,续建宁波至象山市域(郊)铁路、宁波至慈溪市域(郊)铁路等市域快速轨道125公里。二是依托鄞州大道-福庆路(东钱湖段)快速路一期等道路,计划主城区新增公交专用道10公里以上,强化对公交专用道使用监管。三是新建改造公交停靠站140个(其中港湾式46个),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300米覆盖率达73%,建设公交电子站牌58个。四是计划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300辆,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到70%。加快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等运输工具的无障碍设备配置,主城区新增及更新城市公共汽电车配备无障碍设施比例达到30%。五是建成验收公交首末站3个,推动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等配建公交场站TOD开发2处。全市计划新增、优化公共普通汽电车线路55条,另外新开通特色线路26条。六是主城区新增公交优先信号控制交叉口20个以上,提高公共汽电车运行速度,提高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达到98%以上。七是落实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和鼓励绿色出行的奖励制度。积极开通往返主城区的单位通勤班车、单位职工接驳专车线路,积极出台或优化公共交通出行各类优惠政策,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八是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提升。编制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规划,强化轨道站点、公交站点、非机动车站点之间一体融合,新增“三网融合”站点35个以上。九是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推动公共自行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与地铁、公交共同探索形成潮汐人群运力调配机制,建立非机动车换乘公共交通(B+R)的绿色交通模式,提高机动化公交分担率和绿色出行比例。

    (二)路网完善。一是建成城市快速路4.1公里,续建13.3公里以上。二是计划全市新增城市道路(含县城)61.6公里,改造城市道路36.92公里。其中主城区新增、改造城市道路不少于30公里,提升城市路网密度。三是全市打通“断头路”共9条,提高路网通达能力。四是提升道路设施管理能力,规范城市道路施工,确保施工路段安全有序通行。五是建成李惠利医院地下通道、兴宁路综合整治工程中兴路天桥、市三板桥街过街通道共3处立体过街设施。六是继续推进非机动车示范路、城乡绿道建设,服务慢行交通出行。七是开展人行道净化。主城区按照每条道路长度不小于2公里要求,完成6条道路人行道净化行动。

    (三)停车扩容。一是计划主城区建成停车位1.77万个,含公共停车位3200个。二是按省下达指标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错时对外开放。三是以“甬城泊车”智慧停车平台为依托,完善城市停车基础设施数据库,迭代升级智慧停车系统,提供一键导航、无感支付、通停通付等停车服务,提高公共停车场泊位联网接入率达到95%以上。四是加快推行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提高核心区、拥堵区域停车收费标准。

    (四)管理增效。一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城市重要廊道拥堵治理,推进“TOP5”路段综合治理。二是开展“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全市共完成14处。三是加强热点片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开展医院、学校、商圈、大型市场周边交通综合整治共11处,提高重点、热点区域的通行效率。四是升级优化交警综合指挥平台,完善具备指挥调度、信号控制、交通监控、执法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的交通管理系统。整合交通大数据资源,新增应急施救车辆、可变车道、临时信号灯模块等功能,打造具备态势精准感知、情报主动报警、资源高度集成、时间快速处置和信息便捷服务五大应用能力,深化城市交通数字化治理。五是提升城市交通控制水平、优化交通控制设施和系统。新增城市建成区绿波带里程100公里。六是提高交通事件监测能力,形成对交通事件的快速发现、反应和处置机制。七是树立“数字化”的交通治理思维,积极谋划创新治理模式,实现科技赋能,促进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八是以公众服务为导向,继续推进城市交通数据开放,提高数据开放质量。推进政府部门间交通信息互联共享,推动政府对社会企业的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推进通过政企合作、优势互补等多种方式开发高品质、差异化的“大数据+交通服务”。九是深化城市交通运行指数系统的分类应用,推进指数系统应用于治堵政策的制定与后评估。十是持续开展道路停车位设置情况评估,结合道路条件、交通流量、周边停车需求,动态调整泊位。十一是加强城市道路停车管理,城市建成区主干道违法停车行为控制在2辆/公里以内。十二是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高峰期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发生数量控制在1起/10分钟以内,打造一批公共汽电车专用道严管示范路。十三是城市建成区主干道范围内,路口信号灯、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95%以上,85%以上的路口交通信号灯实现联网控制协调,规范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主要路口综合守法率达到96%,其中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分别在98%、92%、98%以上。十四是加快推动城市交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建立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公众监督采信机制。十五是深化公交运行监测系统,完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提升用户满意度。

    (五)破难解困。一是全市新增路口慢行交通一体化建设(非机动车、行人二次过街)100处。二是打通“断头路”9条。三是全市新增中小学配套停车场15处、停车位2400余个,其中新增地下接送系统10处。四是建成立体人行过街设施3处,完成“最美上学路”“安全步行道”“菜市路”“就医路”等项目15处。五是全市确保新增路口可变车道25处,新增智能联网移动信号灯65处。

    (六)宣传增力。一是加大新闻和社会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不断推进宣传手段、活动形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进行立体化、全方位、针对性宣传。二是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群众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的关心度、支持度和参与度,引导改变出行观念和出行方式,倡导公交优先,鼓励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三是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社团、公益组织等的作用,开展交通文明体验活动和志愿服务,引导维护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不文明行为。四是提高市民参与度,加快推动城市交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鼓励公众参与,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公众监督采信机制。畅通反映渠道,建立健全交通拥堵点反映和投诉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出行环境、服务品质等方面的测评和监督。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城市交通治堵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市治堵办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属地推进落实的多方联动工作格局。及时召开城市交通治堵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要工作事项和问题,深化细化落地实施。积极充实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增强工作合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积极推动城乡统筹治理,强化对县域治堵工作的指导,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

    (二)强化督查考核。及时公开城市交通治堵目标、任务、举措以及工作进展,通过信息公开和宣传,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走访调研、现场踏勘、专题会商等多种方式,建立工作落实督促和堵点乱点治理推进机制。实行月度工作进展报送、印发通报、督查约谈等机制,及时表彰工作进展快、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事项,指导督促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建设项目和任务,营造“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课题研究。开展《宁波市治堵“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宁波市“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规划研究》《新需求下的交通综合指挥平台发展与应用研究》《2023年宁波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破难解困行动方案》《2023年宁波主城区道路交通运行评估及治理对策研究》等治堵课题研究与应用,适时总结经验做法,提前谋划项目举措。

    (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微信平台、微博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将治堵成效和经验、文明出行典范、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作为宣传重点,取得社会群众对治堵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整合社会资源,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开展文明出行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堵行动,倡导文明安全出行,营造文明出行氛围。

  • 关键字: 治堵 宁波
  •    责任编辑:不现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