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京:智能交通发展的空间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王笑京:智能交通发展的空间

    2015-07-06 18:58:43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2015年6月25日,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主办、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深圳市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城市智能交通论坛在深圳市会展中心举办,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温文华出席论坛并致辞。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王笑京在会上做了《智能交通发展的空间》的主题演讲,本文为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定。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王笑京

      王笑京:尊敬的吴忠泽理事长、尊敬的温主任、各位来宾上午好!非常感谢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城市智能交通论坛邀请我来做汇报。

      我们处在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智能交通在这样一个时代要做什么样的调整,我们怎么发展?我们对未来还有哪些展望?刚才吴忠泽理事长(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在致辞当中已经讲到了创新和我们遇到的一些新概念,比如说互联网+等等。刚才温文华副主任(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也谈到了,我们现在要做智慧交通,交通运输部提出了四个交通的战略,智慧交通和我们的互联网+是什么关系,和我们的智能交通是什么关系呢?今天在这里,我想就我个人的看法大家做一个汇报。

      现在新的说法层出不穷,比如说前几年我们热炒的物联网,美国的智慧地球,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电力、智慧水利等等。我们前一段说车联网,最近汽车界又提出一个网联汽车,还有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及最热的"互联网+"。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概念在不断地变化,但其实质是什么?如何符合实际情况,如何把概念做到实处,这是我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要研究的问题。我也想通过我的研究,给政府有关部门、产业界、行业提出建议。

      首先我们看一看"互联网+"。其实互联网并不是新东西,最早它是交流和交易的工具,它解决的是上网、游戏、查资料,它解决的是信息交换或者信息交互问题。但是谈到工业互联网,或者说德国工业4.0和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它变成了一个生产工具。我们要把信息交换的工具和具体的生产工具做一定的界定,因为还是有区别的。当然,在工业互联网当中,现在比较时髦的技术上叫信息物理系统,也有翻译成"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融合"这两个字是中国人加的,英文里没有。但是它涉及到我们的工业、农业、交通。

      "互联网+"现在比较通常的解释就是互联网+传统产业。但是我认为互联网在互联网+这个概念下将作为一种工具,并改变我们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以及新的增长方式,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家也是这样看的。

      作用工业互联网,这个词是美国人用的,德国不用它,中国人也换了一个词,但是我认为它是生产手段,在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交通上都有。我们的智能交通是有一定的工业互联网的意思。

      我们比较一下,德国提出的工业4.0实际上是要把整个的设计、制造,包括带有执行机构的系统全部都放到互联网上,加强它的数据交互,所以才有联合设计、联合制造等等一系列的概念提出来。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讲的也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也就是说你的联合制造、最后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加工中心,全部都是在网络环境下更灵活地制造,更定制化。所以我们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当中除了这一系列东西,还提出了一个宽带普及率的问题,就是把工业制造的这套东西扩展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其它领域。

      看一看智能交通,这个图是欧洲的一张图,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在智能交通的概念里头,很早就引入了互联网的概念,包括我们的数据交互、通信的问题。

      在一般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不必严格区分互联网+交通、智慧交通,或者互联网+这个概念下的智能交通,不要去区分它严格意义上的界定。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明白它技术的本质、实际应用的技术和系统是什么,我觉得这是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所以从抽象意义上来讲,智能交通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一定要有使能和执行这两个结合。使能作为一个系统,一定要有它的使能端,要有控制的输入,要有这样的信号。但是有一条,要注意,他一定要有一个执行机构,比如我们信号灯,你一定要让它亮,比如说我们联网的汽车,它一定要有控制功能,要有执行机构。如果仅仅限于信息交换层面,而没有执行机构,那仅仅是一个信息的交互系统。但是智能交通不能仅限于此,即便说你在互联网环境条件下的售票,你也要有售票的环节,一定要有执行的环节。所以作为智能交通来讲,它是一个这样的大情况,所以我说它类似于或者接近于物理信息系统。所以我们自然和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都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完全划等号。

      谈到智慧,智慧后面可以加很多东西,但是大家注意,智慧和智能在交通运输部曾经发生过讨论,就是说智慧交通和智能交通到底是一样的,还是有差别的,还是说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的高级阶段?但是大家注意,智慧和智能的英文单词是有差别的,智慧的翻译是Smart,智能翻译的是Intelligent。智能后面是具有一定的能力的问题,它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而智慧主要讲的是智力问题。所以对于智能交通也好,对于智慧交通也好,我们大家自己体会,我们在英文词翻译到中文以后,我们有时候是把它无限地扩展。我们认为智能一定是带有使能和执行的,但是智慧我不敢说有没有。

      部里提出四个交通,刚才温主任谈到了,部的专家委员会有一个工作,就是你要去解读综合交通是什么,绿色交通是什么,智慧交通是什么,我写过一篇东西,没有公开发表,我认为它还不是一个技术词汇,应该是一个总的概念,其实到现在智能交通也并不是一个学科,但是更偏重于技术。我们智慧交通更强调的是交通运输系统在各种需求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更强调的是服务的人性化和可定制,其实智能交通也讲这个。但是要注意,无论是智能交通还是智慧交通,它所用的技术工具还是传感器、通信、数据处理、控制,这个东西概念上名词变了,但是你所用的技术内涵还是这些。我们认为,现在还没有形成智慧交通的技术概念,大家可以到ISO的网站上查一查,现在还没有智慧城市这个概念,用的是智能交通,而ISO里面不定义智能城市。所以我认为现在智慧交通更关键的是概念和政策的创新,因为技术上我们可选择性已经太多了。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在这样一个观点条件下,智能交通是不是就不变了呢?不是的,智能交通一直在调整,一直在变化。智能交通也是在不断地演进当中。智能交通的概念基本稳定,这个概念是中国人写的。美国人不这样写,美国人说的是用什么工具解决什么问题,中国人比较爱下定义,这个定义几十年没变,它的要素还是这么多要素,它的工具是现代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集成技术。但是未来的交通,在这样一个以信息、控制和交通对象组成的三维条件下,你在不同的层级,你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概念。我中间画了一个方块,比如说我们在区域控制这个层级里面,我们在融合与管理,在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相关领域里头,它是一个内容。其实你还可以向更高的地方去迈进。我今天谈空间,就是说你发展的空间随着你的需求,随着你不同的定义不断地变化。不必拘泥于我现在已经有什么了,而是要看你面向的对象和你的目的是什么。

      去年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有一个总结,拿了一个美国的案例举例。(看图)大家可以看在50年代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当时的监控系统就是这个样子的。80年代是这个样子,21世纪是这个样子。随着你的技术的不断进步,你所用的条件变化,你所设计的功能变化,空间是永无止境。现在很多人说智能交通是不是不发展了,要搞智慧交通了?其实不是。技术可以给我们创造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东西,它有很多的未来,但是我们看技术的实质,从技术层面概念来讲,它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从智能交通来讲,它的项目也不断地演进,我们把欧、美、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做过的项目做了一个归纳,比如说美国最早的IVHS(智能车辆公路系统)、IVI(车间),到VII(车路)、IntelliTrace(智能跟踪)、CV (Connected Vehicle,互联汽车),在不断演进。日本、欧洲也是如此。智能交通也是随着我们的技术进步在不断地演进,所以我认为不存在智慧交通比智能交通高还是低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环境条件下,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所说的问题。

      就智能交通而言,它仍然还有大量的发展空间。欧洲专家对智能交通做了一个评估,它一直评估到了2030年以后,这个空间是很大的。对汽车界来讲,德国大众对智能交通也评估到2030年以后。高通作为一个生产芯片的企业,它把整个汽车上要用的东西,它都想到未来,这也是去年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上高通专门做的一个报告,就是在交通里面会用到什么东西,我的芯片会用到什么样的地方。日本的智能交通协会在多个会议上讲,未来我们的智能交通应该是什么样的。最有意思的是,我多次用这个图,在去年的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专门搞了一个青年的创意板,去想未来的交通会是什么样的,好多都是中学生画的,可以仔细去看这张图,很有意思,大家设想了很多很多东西。所以我说智能交通仍然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这张图是我们自己画出来的,在我们的智能交通系统里面来讲,从以前监控为主的智能交通工程系统,到现在初级的智能交通系统,我们未来的自动驾驶、大数据等等,实际上在迈向有以数学模型为主体向以知识模型和数学模型为主体这样的转变,知识模型里面需要足够大的数据量,还要有人工辨识问题,还要有思维问题。所以模型化的智能交通系统和高级的智能交通系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现在能够看得到的预测有智能驾驶、自动驾驶。但系统的辨识、模式识别是未来我们要做的东西。

      我们未来的讨论,有这么几点提供给大家参考。在未来的智能交通,我们用新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交通本身的问题是存在几个约束。比如说人类自身感知和能力的问题,我们要用技术去解决。比如说我们原来交通流理论的约束。交通流理论约束是和人本身,和机械的东西两个结合起来以后,才能造成我们交通流一个上限。但是我们把技术用进去,能不能突破交通流的上限?以及我们原来信息不对称,我们只能做到一点的最优,局部的最优,能不能突破这个限制?这三点是交通本身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用的工具是信息技术。

      我们现在拿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我们把整个智能交通系统,如果是作为一个控制系统,或者作为一个监控系统,它带有使能和执行的一个结构可能是有中心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也可能没有中心,没有中心,这个系统能否运行?在未来技术条件下有可能动。再进一步,连路侧设备都不要了,现在美国和欧洲有一部分在做的,就是车辆自身之间的交互,不需要政府,政府老搞标准,搞不出来,那我就做成这样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将来也是可以运行的。

      所以智能交通可能在未来的情况下会是千变万化的,最后什么能形成商业应用,要看市场和机遇。所以未来的几个趋势,第一个是移动互联网要打破交通管理、服务、交易和信息的层级,第二是大数据要给交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第三是设施和运载工具控制系统开始走向系统化,第四是基于系一代信息系统的广义交通控制,第五是新型交通系统概念,第六是自动化运输系统。所以我们面临着一个研发、运营和组织方式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基础研究,前沿产品工程的顺序,原来是顺序研究,一步一步走下来,现在可能是一体化,在国际上大量的这样的案例,不是我们原来设想的先在科技上做,然后再产业化,然后再推广应用,现在可能把它放在一起了。另外一个,交通业为主,将演变为通信、汽车和交通联合,原来很多地方都是交通业为主的,现在交通业一定要和通信、汽车、交通联合起来。政府主导标准编制要演变为政府、工业界(社团)、企业齐头并进。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现在已经作为试点单位,正式接到了国标委的通知,要开始编制团体标准,然后向社会公布。服务领域的稳定和服务功能的多变是同时存在的,智能交通这个概念它是稳定的概念,但是它里头的很多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地进入,不断地包容进来,会有很多新的功能。而这里面人的体验会起很大的作用,用户体验不好,以后就不会有人用。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决定服务的成败。所以在未来的智能交通当中,除了技术上的概念的演变,技术内容的演变,技术的演进,服务的演进,再有就是我们的标准、规范和服务模式,这几样决定了我们的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

  • 关键字: 王笑京 智能交通发展的空间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