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以智能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

    2017-03-24 11:30:22 来源:中国交通报 评论:
    分享到: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该《规划》第五部分《提升交通发展智能化水平》详细阐述了“十三五”智能交通发展任务和目标。下一步如何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面对《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还有哪些工作要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日前走访了行业相关专家,请他们对《规划》中智能交通发展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智能交通进入全面应用期
      ——访国家ITS中心主任王笑京
      智能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次《规划》的发布标志着智能交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国家ITS中心主任王笑京说,《规划》有一系列值得关注的亮点,一是智能化列入了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发展的基本原则中提出了“以智能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二是在发展目标中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作为国家提出的五项目标之一,在主要指标中将智能交通与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并列,给出了具体的考核指标。三是在具体规划任务中,将“提升交通发展智能化水平”作为单独的一项进行了全面的安排。从《规划》可以看出,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面、成为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成为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智能交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
      王笑京认为,国家将智能交通作为未来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手段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安排,既符合我国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需求和实际,又顺应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推动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这标志着未来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将跃上新台阶。
      眼前有任务长远有布局
      王笑京说,《规划》不仅在战略上考虑了智能交通的发展,还对智能交通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既考虑了近期的需求,安排了六项智能交通重点工程,又充分考虑了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交通移动空间”的概念和方案,同时对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车路协同的示范应用进行了安排、将建设智能路侧设施和全自动驾驶车辆研发列入规划。
      他认为,根据《规划》,今后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城市公交智能化、综合交通电子支付、新一代智能化高速公路、出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将会有更广阔的舞台。
      面对新技术革命主动作为
      “纵观‘十一五’和‘十二五’,智能交通主要是靠科技立项推动发展,而“十二五”则是科技立项推动到应用推动的转换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需求的日益增长,智能交通已进入全面应用期,今后智能交通发展将由面向公众的应用和行业应用主导。”
      王笑京说,包括ETC在内多个智能交通项目最开始都是从科技立项启动的。但智能交通给交通带来的不只是技术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会带来产业变革,进而影响到交通运输行业的方方面面。比如近几年兴起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等新生事物,都是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的结果,对行业政策、法规以及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王笑京认为,面对新的技术和应用,交通运输行业应该用改革和开放的思维来应对,要充分认识新技术对交通运输的革命性影响,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经济状态和文化特征;既要紧跟科技革命的步伐。又要注意不为名词所累;既要站得高看得远,又要脚踏实地。总之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加大与其他产业、行业和技术部门沟通融合。根据自身需求,主动提出具有引领性和变革性的应用。比如,目前受到资本青睐的5G信息传输、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等技术,能给交通运输带来哪些解决方案,政策和法规方面应该做好哪些准备?需要交通运输行业一起思考和面对。
      智慧公路是人、车、路“集体智慧”
      ——访北京恒达时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蔡越
      交通与气象数据融合,把天气预报精准到路段。恒达时讯供图
      高速公路上哪里有遗撒,哪里有违建的广告牌,用检测车走一遍就能知道;车还在路上,就能知道前方服务区就餐人数多少,还能手机点餐;车在路上爆胎,自己不会修,可以直接找后面的人帮忙……《规划》中提出要开展智慧公路建设试点,什么是智慧公路,它有哪些功能?北京恒达时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蔡越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畅谈他对智慧公路的理解和展望。
      蔡越认为,智慧公路分为内外两层,对内是行业管理,对外是服务出行。今后的智慧公路不仅是公路本身智慧,而是人、车、路一体联网,发挥“集体智慧”。
      公路数字化管理自动化
      蔡越认为,公路数字化是智慧公路的基础。比如需要大量人力进行的高速公路巡查工作,公路以及沿线路产数字化后,用检测车走一遍,就可以知道哪里有问题,并可以及时上报。再如公路大件运输需要勘察路线,知道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而且以前能走的路线,经过一段时间,环境发生了变化,现在可能不一定能走,需要重新勘察。通过对公路进行数字化后,可以看到最新的沿线路况和环境,在GIS地图就可以知道公路上哪里有限高,桥梁的限重多少,自动规划出运输路线,比人力勘察又快又准。今后公路上会搭载各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工作状况如何,也需要数字化公路进行管理。
      人车路一体联起移动空间
      《规划》提出,推行信息服务“畅行中国”。推进交通空间移动互联网化,建设形成旅客出行与公务商务、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相互渗透的“交通移动空间”。
      对此,蔡越认为,“交通移动空间”是智慧公路服务公众出行的一种体现。他举例说,人在高速公路驾车,有多种信息需求,比如走哪条路更快;前方拥堵了,是什么原因,什么时候能畅通;去服务区休息吃饭,人多不多,饭菜好不好吃;车在路上抛锚,拖车离这还有多远,路上是否有人能帮忙等。这些信息的获取基于人、车、路的一体化联网,今后的智慧公路,只要人开车上路,就会和路上的服务区、路侧装置以及路上其他车辆联为一体,进行无障碍的信息交换,满足出行者的各种需求。
      交通大数据跨界融合是趋势
      《规划》中提到,促进交通各领域数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跨部门共享共用,推动交通旅游服务等大数据应用示范。交通数据如何跨界融合,又能碰撞出哪些火花呢?
      针对这个问题,蔡越分析认为,路网交通大数据包括交通路网基础数据(路网和设施的基础技术属性信息、空间几何特征等)、交通路网运营数据(交通流量、车速、监控信息、施工信息等)、交通运行相关数据(气象、水文、地质等)以及其他数据(沿线景点、风土人情、物产等)。
      “假如小李想从北京自驾车到内蒙古去旅游,但行程中有些路段天冷会有积雪,无法通行。所以小李就想知道自驾期间的天气情况,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天气预报,是大范围的,无法精准到具体路段,对小李帮助不大。这时,就需要专业的公司把气象数据融合到交通GIS地图上,满足小李的需求。”蔡越介绍说,针对这个需求,他带领科研团队研发了不依赖于专业气象机构而直接从国内外公开互联网资源进行数据获取、自动分析、权值匹配的“云嗅探”技术,直接将实时或预报的气象要素映射到每一个路段上,为管理者和出行者提供精准服务。
      “要满足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公众出行服务,交通数据融合是趋势。”蔡越认为,让交通大数据真正用起来,既要懂行业的需求,还要清楚最新的数据融合技术手段,两者结合才能产生接地气的服务和产品。
  • 关键字: 交通运输 智能化 现代化
  •    责任编辑:逐梦女孩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