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光: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与智能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杨晓光: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与智能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2017-09-26 09:06:44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2017年9月21日,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支持,湖南省智能交通行业协会、深圳市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上海智能交通系统产业联盟、南京市智能交通产业协会、安徽省智能交通协会等地方行业组织联合主办的“2017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暨科技创新论坛”在长沙举办。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分享了《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与智能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主旨演讲。本文为现场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核。

    非常高兴今天参加这个论坛,首先祝贺论坛成功举办!我今天的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系统的问题

        智能交通,辞海的释义:交通是人和物的移动,包括在场外、场内做很多检测系统,目的都是跟这个有关。运输是用交通工具把人其物从一处运输到另外一处。

    未来人类社会将面临什么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资源问题,还有生存与发展问题,都和交通相关。人类生存发展必然要移动,交通阻塞和安全问题一直困扰我们,改善交通的方式方法由来已久,但很多方法逐步被发现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找寻一些新方法。

    找新方法时必须从系统层面解决。我非常赞同刚才王笑京老师说的,智能交通一定要有系统,也就是S,没有S就只是泛泛的智能交通,这个系统传统意义上讲是人、车、路、环境,还有物。还有一个规则问题,特别是随着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系统的法律问题。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它的介入,让我们的系统更强大,效率更高。

    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被测算过有很大,目前已有若干上市公司,还有更多的公司正在做上市的准备,但究竟有大空间?如果是现在这种玩法的话,基本上不会有太多上升空间,因为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投入和产出。很多城市建了智能交通系统,建了有什么效果?这个问题回答不出来,智能交通就没有未来。

    道路和交通是一体的,只有道路才能把所有综合交通系统连接起来。城市越来越大,必然成为一个综合体系,包括交通网、设施网、运输网、信息网等四张网,智能交通更多是讨论信息网,综合交通网络则是四网合一,服务于人流、物流的复杂系统。如果把一个系统变成一道练习题,四张网里面最容易做的是信息网,但是没有交通网的需求,没有设施网的支持,信息网就是空的,信息网是将交通网、设施网、运输网等整合起来,是多模式联系的网络集成。

    我们还需要考虑外延,通过交通空间把城市里居住、生活、休憩等区域有机联系起来。

    交通问题就是五个问题,我们长期以来总是盯着阻塞、事故,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比如便捷性问题,MAAS(移动即服务),国际上认识到交通的本源问题还是在服务上,所以便捷性问题不能忽视。城市功能越来越强大,可是城市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所以现在公共安全问题,防灾救灾问题很重要。另外还有旅游交通,大型活动的交通等等,大型客流交通将会面临很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人研究或解决。实际上,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如何,七分建设三分管理。三分管里面不仅仅是交警,城市管理还包括交通部门的运输管理,这些问题不统一进行处理很难达到我们的目的。

    头条1.png

       未来的交通需求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供给增长是有限的,怎么办?这个问题我这里给出五个方向:一是走公共交通之路,二是交通设计,三是交通管理,四是智能交通,五是公共政策。

    二、交通问题对策与综合治理。

       中国交通问题的特点是长期规划设计关没有做好,特别是设计,我们对规划不能过于苛求,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很难判断精准。但是设计问题不是简单说画图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方案的制定问题。现在诸多城市开始意识到交通设计很重要,一座城市交通系统构筑比造一栋楼要更严谨。道桥设计标准规范包括陆基、路面、排水、绿化、照明,全部是力学、材料学、物理学的问题,而交通面对的是一个有功能性的且要求性能最优的体系。

        如何把一个交通系统做好,不是简单规划完后,就进入土木建设阶段,而是当交通设计完成,还要加一轮面向管理和服务的设计,这样交通系统才能实现完整的闭环。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未来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以后我们的城市交通将会发生变革,如果不把这个事情上升到一定高度来认识,信息化、智能化,就难以实现。

    头条2.png

        从交通的几个要素来看,城市外部因素、经济、社会、生态、体制、科技都在影响交通系统;从技术层面来讲,交通系统的优化不仅要有技术支撑,还包括交通政策决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管理、控制、服务。重点强调一句话,智能交通仅仅是改善交通的手段之一,因为七分建三分管,建不好,在沙滩上搞的智能交通都是白费,不能够延伸人类能力的交通系统都不是ITS,仅仅是IT+S,不能改善交通的ITS是无产业科研。

        三、交通管理的意义与定位。

    交通管理概念上就是管理主体利用各种要素借助管理手段完成一个组织过程。我们所做的智能交通是否有助于这些过程的有机化和实现?比如管理规则,要靠科学支撑,管理资源配置、目标设立与分解,组织与实施,过程控制、效果评价。

    具体讲交通管理,管理主体有公安交管还有交通局,管理手段有很多,管理的目的有通畅、效率、安全、环保、便利等。智能交通有利于协调交通系统供需评价,有利于系统资源组织,有利于实现静态交通设施与公共交通的协调,规范秩序等。管理手段的制定基本上是一个定性的过程。

    基于智能交通系统具体可以做这几方面,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控制管理、主动交通管理、交通行为管理。主动交通管理是在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下进行的,管理的核心是三个点,用非工程手段改善交通,采用动态的措施改善交通,少花钱多办事。

    四、交通管理精细化内涵

       所谓精细化管理其实是细分交通管理。大概念、大样条,时间细分、空间细分、对象细分、时空细分都可以做。精准交通管理,精细并不是很重要,精准要有针对性、有科学性。精致交通管理,如何考虑人、品质化与经典化的管理。

    五、智能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交通管理要做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智能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增加有效供给,还有调整需求,这些都是交通管理要做的事情,再进一步就是设施平衡,运行协调、管理优化。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方案精准化,必须要进行交通管理系统的评价,才能进一步做出决策支持。

    关于交通的常态、非常态的管理,也必须做出系统的评价。同样,在评价基础上要做出一个决策支持。比如交通需求管理,就是要减少出行量,优化出行分布,丰富出行方式选择等,都停留在定性或者宏观上。路面上的交通流组织,严格按照现状问题分析、组织方案设计最后方案生成,

    头条3.png

    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比较好的支撑。所以需要智能交通,即交通信息导入后使得交通的参与者、交通设施、交通工具有序化。

    智能交通刚提出时,大陆、台湾翻译是两个版本,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和智慧交通系统,台湾叫智慧交通系统。现在智慧交通概念被提出其实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与时俱进的补充,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实现交通系统更强的整合、智能化主动管理、一站式出行服务、科学决策等,就是现在的智慧交通。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有一定体系的,出行过程中人类有高度的智能性、主动性,管理有高度的智能性、主动性,系统有高度的透明性,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能把这些数据够很好的运用起来,再分析应用到交通系统中,让它真正变成感知有用的数据。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是随时在线,实时收发,服务多样化等,百度2015年每天响应230亿次定位需求,可以用这些数据进行人们大范围迁徙规律的归纳,甚至是具体交通系统现象演化的分析等,有了这些之后,交通的状态能够实现全要素全尺度的感知,从而进一步实现数据交互,这是互联网交通系统的走向。 

    对交通,原来是瞎子摸象,现在可以全面化,这一点很重要。决策支持,怎么做?美国人打中东战争时,用计算机预先推演,现在也可以对交通管理进行推演,比如说区域交通状态演化规律分析等。交通系统将变成一个真正的闭环,先通过信息感知,包括历史数据运用形成战略,然后进行仿真推演,然后进行决策和分析。

    基于交通状态反馈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考虑全息交通信息环境下状态和信息的互动机理,基于系统感知终端的再感知技术,行程各种感受手段和感知技术的动态调整,最终满足和适应交通状态的动态变化,为交通管理和决策服务。自动驾驶、车联网就是新的感知技术和系统。

    最后,和谐的城市与和谐交通的理解在每个人心中。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理念和机制上必须综合治理。精细化交通管理核心是专业化、精准化、精致化、科学化,基于日益先进和精准的交通信息检测,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全息感知技术可针对性的整合数据从而提高感知和应用的水平。

        以上是我的报告,供大家参考。

        谢谢!


  • 关键字: 智能交通 城市管理 精细化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