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委副主任冯健理谈上海智慧交通发展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上海市交委副主任冯健理谈上海智慧交通发展

    2018-07-03 09:24:53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6月29日,上海市交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冯健理做客交通运输部网站在线访谈,就上海智慧交通发展概况做了交流。

    多年来,以智能交通为依托的上海综合交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方面,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架构基本建成,轨道交通基本成网,有效支撑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保障了交通基础设施良好的运行,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交通环境污染治理不断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效显著,交通法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当前,上海智慧交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未来又有那些发展趋势呢?

    以下是ITS114整理的上海市交委副主任冯健理访谈内容,内容有删减。

    201706211125237507.jpg

    智慧交通与智能交通的区别

    冯健理认为,智慧交通属于社会服务范畴,通过数据众筹和社会多方参与,为公众发布有效数据信息,提供便民交通服务,改善出行环境,主要是服务于使用者,而对交通系统本身的运行能力和效用的作用比较有限。智慧交通建设目标是公众出行、政府管理和行业运营的高效,归根结底就是要提升大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市民可以通过公交到站提醒、出行时间预测、交通安全预警等方面获得感知。

    智能交通与智慧交通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着力于从供给侧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而后者则着眼于从需求侧提供便民交通服务。

    智能交通发展阶段

    上海市于20世纪80年代启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1985年到2003年,起步突破阶段。上海城市面临“交通难”,上海交通管理部门以道路交通信息化智能化为主线,引进了澳大利亚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SCATS系统),完成了上海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系统的建设示范,开始建设高速公路收费、监控和通讯三大系统。公共汽电车行业推出公共交通卡,逐步代替人工售票。

    二是2003年到2010年,全面推进阶段。上海智能交通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阶段本市建成了道路交通流量多方式实时自动采集系统,基于区域控制、广域诱导的城市快速路监控系统并相继建成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和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公共交通智能管理和电子站牌系统,以及区域停车诱导系统等。世博会交通保障大规模应用了智能交通技术,实现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对外交通信息的汇集、融合和诱导服务全覆盖,基本建成交通综合信息平台。

    三是2011年至今,全面发展阶段。以综合交通智能化为主线,实现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综合交通信息数据在一个平台上的汇聚整合、综合处理、提供发布、共享交换等功能;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发布和监控管理已经覆盖全市干线公路、快速路、地面道路三张路网,智能交通技术在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公共停车、对外交通枢纽等交通行业广泛应用;形成了面向政府管理决策、公众出行的多层次交通信息服务。

    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概况

    2013年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推进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以巴士集团、浦东公交两大集团公交信息化示范工程和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本市积极推进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一方面,车载信息系统大规模应用有实效,推动公交行业转型升级。通过车载信息系统,畅通了数据的采集渠道并实时传递,与公交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另一方面,企业智能集群调度管理有发展,提升公交行业运行效率。目前公交企业已建立集群调度中心,实现线路营运计划信息化,营运调度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提高了线路运营效率。


    t01ac7bba8851c4ba07.jpg

    通过可靠的信息采集、智能集群调度的实施,使得公交信息服务的载体、内容大为丰富,以满足不同层面不同交通方式相衔接的出行信息服务需求。

    近年来,本市交通骨干企业及各区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市交通委《关于全面深化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行动计划(2016-2018)》的要求,围绕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上海市建设智慧城市、公交都市的工作目标,全面启动公交行业信息化二期建设,不断提高公交运营与管理效率,提升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截至2017年底, 巴士集团累计建成信息预报55寸屏1862块、到站预报站杆300根,实现市区浦西有电源资源站亭到站预报全覆盖;浦东公交累计完成2500余根(500个已经完成亮灯升级工作)太阳能电子站牌、350余个实时到站预报亭牌合一建设(亭牌合一的站亭具备实时报站功能),同步试点1处电子墨水屏电子站牌。此外,各远郊区也不断开展公交到站信息示范试点工程,其中:太阳能电子站牌268个,太阳能电子站亭88个。 

    共享资源的优化配置

    共享单车方面,目前在沪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共13家,投放总量最高峰时达到约115万辆,共享单车已成为第三大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市交通管理部门已完成企业数据平台建设,即将开始与企业的数据对接。

    共享汽车方面,截至2017年上半年,本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共有新能源车辆5790辆,网点2630个,会员总数达63万人,总订单数突破200万单,已经形成了公务出行小循环(市、区政府集中办公点以及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出行大循环(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全覆盖)。

    共享停车方面,截至2017年9月底,上海市已完成156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可提供6530个共享泊位,在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共享停车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智慧交通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本市智慧交通建设正处于从分散转向集约、从孤立封闭转向共享开放、从以政府推动为主转向政企合作推进的重要转型期,即将迈入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新阶段。但是结合本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工作要求,本市智慧交通发展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行业信息化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不足,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对综合交通信息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分析应用不足,信息化在系统协同、管理决策、指挥协调、公众服务等方面的支撑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信息服务,改善公众出行服务体验;四是行业 “互联网+”的创新型企业缺少。面向应用的具体某一行业的交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互联网+交通出行的企业的支持,而上海除了共享单车和滴滴外,缺少类似本土化的互联网企业。

    因此,围绕建设“交通强国”、建设上海“四个中心”及科创中心,支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今后我们将会同有关科研机构、行业内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分析、部门协同共享、智能化管理、便捷化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现大数据对科学决策的全面支撑。形成覆盖度广、整合度高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初步建成交通模型体系,交通运行研判和决策支持水平显著提高,支撑政府决策管理更全面、更高效,促进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更综合、更智慧。

    二是实现信息化对协同管理的全面支撑。优化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交通应急事件处置效率,促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交通协同管理格局,推动长三角区域的交通信息互联共享和交通协同管理机制的完善。

    三是实现信息化对交通服务的全面支撑。促进多元化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品质,满足公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和电子商务优势,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新型物流信息平台作用,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本市现代物流体系。

    四是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加强与市发改委合作,在政务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加强与市经信委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与市科委合作,在标准方面加强与市技术监督局合作;此外,探索研究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模式,全面形成合力,推动交通信息化发展。

    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建成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为一体的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管理精细化、交通辅助决策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人性化,促进城市交通安全运行和客货运输效率的全面提升。

    t01a39ed773ff76d11c.jpg

    当前,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方兴未艾,城市交通智能化管控、智能公交、智能停车等在硬件方面持续投入,智能化管理领域的技术创新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车联网、车路协同等技术发展应用迅速,“互联网+交通”等智能交通应用创新层出不穷,公众对交通服务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智能化管理导向转变到智能化服务,从注重“量”的拓展到关注“质”的提升,城市智能交通建设要求高质量的创新驱动,以创新引领和带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服务质量提升,以高质量建设和服务标准促进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并带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结构优化,是下一步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上海将坚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合作,积极推动上海智能交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持续加强智能交通科技创新,以创新提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服务质量。


  • 关键字: 智慧交通 大数据 出行服务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