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深圳交通中心张晓春:“软硬兼施”打造城市智慧停车整体解决方案 - 调查与观点 - 智能交通世界网_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访深圳交通中心张晓春:“软硬兼施”打造城市智慧停车整体解决方案

    2018-08-13 09:54:56 来源:停车技术网 评论:
    分享到:

    导读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2017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交通中心”)牵头完成的《城市智慧停车整体解决方案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二等奖。深圳交通中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化的新型智慧交通科技公司,为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给各行各业赋能,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交通中心除了在传统交通业务领域深耕细作外,目前正在布局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为代表的未来交通领域。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停车技术企业行业协会首届理事会会长张晓春,以AI+智能停车为主题,探讨未来智能停车的发展方向。

    1.png

    张晓春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停车技术企业行业协会首届理事会会长

    停车有四难

    定性、建设、管理、市场

    智慧安防网:停车问题已经成为民生问题,从政府到企业,都在为解决停车难而努力,您认为停车难,到底难在哪里?  

    张晓春:我们认为停车主要有四难,一是定性难,以往我们对于小汽车发展政策是矛盾的,产业上鼓励,交通上抑制,随着我国发展新能源车政策落实,习主席在2016年将城市停车设施定位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重要抓手,停车行业迎来大发展契机;

    二是建设难,由于停车配建标准普遍偏低,造成了较大的缺口,城市规划对于公共停车考虑不足,城市单独用地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越来越困难,机械立体停车作为解决紧约束空间的主要途径,存在报建审批流程不清,违建查处等问题,难以获得准生证;

    三是管理难,中国城市停车常常出现乱停乱放现象,小区停车阻塞消防通道,路内停车造成交通拥堵,城市管理力量往往疲于应对,应该借助科技力量,通过体制改革增强管控能力,解决管理难问题;

    四是市场难,和公交等公用事业类似,停车也具有公共资源性和市场经营性双重属性,政府要培育市场也要提供基本服务,我们觉得要区别对待,通过差异化引导行业发展,做大停车运营和停车信息服务的广阔市场。

    2.png


    智慧停车建设道路

    大数据增值服务是努力方向

    记者:针对城市拥堵,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是一种有效方式,这需要政府与企业从更高层面去规划、设计。您认为目前国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张晓春:城市级智慧停车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重要一环,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认为这个领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单系统阶段、联网阶段、大数据增值服务阶段。中国很多城市都建设了智慧停车自动收费、路边停车管理、室内停车导航、片区停车诱导等系统,都属于单系统范畴;在此基础上,很多城市在加强系统联网,构筑城市级智慧停车大数据中心,大量二线城市跳过第一阶段直接进入第二阶段,这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所处的阶段;大数据增值服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政府提供基础环境和创业空间,企业大有作为。

    从城市拥堵治理角度而言,我们可以明确个体交通的出发到达地点,通过实时仿真明确路径,可以反推出造成拥堵的每辆车的出行特点,甚至可以关联驾驶员的个体特征,可以像治病一样开展“靶向治疗”,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3.png


    提升空间

    根据市场需求,软硬兼施。

    记者:为解决停车难,目前也有一些企业从停车诱导、立体停车库、停车场出入管理等多方面做出努力,您认为从技术、产品来看,停车产业在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张晓春:我们认为解决停车难要软硬兼施,首先要设计良好的制度,制定政策推动停车设施建设,加强建筑配建是根本,有空地要合理布局公共停车空间,没有空地要研究地下空间利用,尤其要加强机械立体停车产业发展,这是硬的方面;软的方面要提升停车空间利用效率,包括停车诱导、停车场出入等方面。

    根据最新市场需求,我们认为硬的方面要发展停车充电一体化,从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探索解决之道,政府层面出台政策支持;软的方面空间更大,包括无感支付停车、室内停车导航、停车机器人、共享停车位等。

    4.png

    AI+智慧停车

    围绕用户需求,紧跟人工智能

    记者:近年来,AI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变有目共睹,与停车产业也正在紧密结合,您认为AI技术将如何推动智能停车产业的发展?

    张晓春:AI技术现在概念比较热,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在停车行业的应用发展一定要紧紧围绕用户需求,没有需求的人工智能是很难创造价值的。

    当前智慧停车产业三个强需求场景是:一是政府部门的需求调控,二是停车收费,三是停车导航或者自动泊车。

    AI技术将改变政府部门的需求调控方式,通过AI技术我们预测交通拥堵,提醒特定车辆改变出行,AI技术能够迅速识别出停车违章车辆,自动推送提示消息;对于停车收费,可以有人脸识别、电子车牌等解决方案。

    对于欠费车辆可以智能关联其个人信息进行查处;对于自动泊车方面,自动驾驶系统要与停车场协同,通过精确定位引导车辆入位。

    关于解决方案

    因地制宜,建章立制

    记者:深圳交通中心目前针对停车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与其他停车系统解决方案相比,有什么特点?

    张晓春:近年来,深圳交通中心做了一些停车方面工作,刚刚获得了国家华夏建设科技奖。我们提的是城市智慧停车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了制度、标准、政策、法规、系统、评估等诸多方面。

    具体来说,智慧停车关键技术应用包括七个层面,一是停车政策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规划导则”,二是推动深圳地方标准和法规的建立完善,三是推广实施“停车有效供给”措施,四是路内停车收费在深圳全面实施,五是“互联网+”智慧停车模式全国推广,六是智慧出行引导系统在深圳推广应用,七是动态评估调整成为长效机制。

    深圳解决方案与其他解决方案的不同主要有三点,一是成体系全套的,不是简单的交钥匙工程,而是从政策、制度、规划、系统、运营都解决了,我们甚至还推动建立了相关政府机构;

    第二个特点是路内停车的突破,在全国率先治好了路边违停,我们这套体系上马后,城市违章停车查处率常年超过98%;

    第三个特点是政策软环境的主动构建,智慧停车系统不能把重点放在卖设备卖软件上,而是要建章立制,因地制宜的构建政策软环境,这是可持续之道。

    成功案例

    深圳路内停车领域的“宜停车”……

    记者:有哪些成功案例可以分享一下吗?

    张晓春:深圳路内停车领域的“宜停车”,这是我们2014年完成的项目,先期花了大量时间完成制度软环境设计,成立了深圳市道路交通事务管理中心作为建设运营机构,建立了政府规章通过收支两条线和行政事业收费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收费合法性问题。

    现已建成2.3万个车位,明年将拓展到3.6万个,基本解决了路面违章停车查处难问题。市民评价很高,是2015年南都城市口碑奖项目。

    罗湖区智慧停车系统,这是2016年完成的项目,在罗湖区范围内开展路外停车场联网,解决了多元异构数据的融合,开发了一系列增值应用,为未来全市层面停车联网做了有益的尝试。

    深圳市机械立体停车建设管理办法,这是2016年就开始的项目,市政府法制办已通过,近期将颁布实施。管理办法解决了机械车库按照特种设备还是建筑的定性难题,简化了行政审批,铆实了安全监管责任,是深圳机械立体停车行业发展的革命性文件。

    深圳智慧停车云平台,这个项目正在做,定位为全部城市停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包括路边停车数据、经营性停车场数据、非经营性停车场数据,在这过程中,也有很多制度建设的内容。

    7.png


    未来发展方向

    面向用户,三大服务方向

    记者:能否请您谈谈未来智能停车的发展方向? 

    张晓春:智慧停车的发展可能有几个方面发展方向,一是全过程车辆信息服务。面向市民在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全过程,提供从“数据-策略(算法)-诱导-支付-出行画像-服务”的一体化智慧出行方案。出行前主要为车位查询、预定,出行中为出行线路导航引导、末端停车室内导航、自动泊车等,离开停车场时提供无感支付服务。

    二是场景化、定制化的服务增值,如将同餐饮、休闲、购物等商业服务捆绑,形成以价值链重塑提升消费体验、以大数据为导向提供精准服务,实现停车服务价值逐级放大。

    三是多元业务整合与服务。共享移动性和汽车电气化是未来交通的趋势,未来单一的停车服务将失去生命力,与停车相关的充电、汽车共享、支付等业务将进行衔接与整合,停车+充电+共享汽车+支付一体化经营将全面提升交通效率与用户体验。





  • 关键字: 智慧停车
  •    责任编辑:suyanqin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