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立体停车楼如何叫好又叫座?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北京立体停车楼如何叫好又叫座?

    2020-11-30 16:09:48 来源:1039调查团 评论:
    分享到:

    面停车位紧张,让“向空间要资源”的立体停车楼应运而生。从1988年首座机械式停车库在北京建成至今,我国立体停车行业已走过了三十年。停车楼虽已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它的建设、运营、应用的痛点和困境依然存在。


    立体停车楼质量运营良莠不齐

    北医三院立体停车操作辅助员指导驾驶员入库/记者拍摄

    11月25号上午10点,北医三院正是接诊高峰期。苏先生在操作辅助员的引导帮助下,将车存入医院立体停车楼。这是一座2018年投入使用的双栏提升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由设备公司和北医三院保卫处共同运营管理。北医三院保卫处刘大政介,空间上的拓展将原地30个车位扩展至281个,形成院内停车的有力补充,加上院内的200个地上车位,共计481个停车位。

    刘大政:

    “这座立体停车楼设计类似于电梯,每梯四户六库并联,于2018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立体停车楼日均停车辆在400-480辆,峰值能达到每日550-570辆。3-5分钟内可以同时完成6辆车的存取。早7点到9点,是职工和患者进车高峰期,此时段内车库将多次接近满库,利用率很高。在医院入口设置分流专班,停车楼各库口设置专员,将大小车型分别引导至制定停车点,有序高效。”

    北医三院立体停车楼就诊高峰时利用效率极高/记者拍摄

    车主扫码后从立体停车库中取车/记者拍摄

    车位流动速度快,停放辅助服务舒心,来院市民患者对立体停车楼普遍表示认可。

    市民:

    “这个车库我们停了三、四次了,因为刚才我们还到海淀另一个停车楼去,但是因为没有人管理,就报废了。这个是我们一直觉得用得特别好的一个库,使用率非常高。”

    “自从医院建了这个停车楼以后,我觉得医院门口的路都通畅多了。”

    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对面已停用易停智汇停车楼/记者拍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对面的易停智汇停车楼。这是一座垂直循环机械式9层立体停车楼,自去年12月停用至今。汽车升降托盘上放着无人打理的盆栽和杂物,角落里堆放着曾经替换下来的坏零件。停车场管理员说,在去年那仅有的两个月使用期内,就发生了多次故障,甚至还险些发生事故。

    停车管理员:

    “这个东西它质量上根本过不了关,之前用的那两个来月,不等修完就又坏了。有一次,我操作其中一个库上的14辆车循环,结果其中有一个链条断了。如果要是再晚发现两秒钟,这上面的车就稀里哗啦全都得掉下来。现在想起来我都后怕。”

    停车楼使用期间的坏库维修记录/记者拍摄

    易停智汇停车楼已荒废一年/记者拍摄

    停车场承包管理方无力处置,而设备厂家也再没来维修或善后。

    易停智汇停车楼空空荡荡零件锈蚀/记者拍摄


    停车楼运营入不敷出是常态

    市面上常见的立体停车楼,大体包括钢架结构机械式停车楼和钢筋混凝土材质的自走式停车楼,前者属于特种设备,因造价相对较低、审批流程相对简单,于小区、胡同、医疗机构的应用程度更高;后者属于构筑物设施,与盖房子类似。

    丰台区临泓路上去年新建自走式停车楼/记者拍摄

    去年9月,在紧挨大红门地铁站的丰台区临泓路上,新建了一座自走式停车楼,建设初衷是为了解决周边地铁站和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运营已满一年,212个车位出租率在82%,仍没达到满库,停车收入无法覆盖维保成本,加上前期约1700万建设成本,目前仍处在亏损状态。北京京信海诚停车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岳说,预计需要22年才能收回成本。

    赵岳:

    “当时我们得到的周边居民车辆保有量勘测结果大概是1700多辆车,周边社区能承载的车位数大概在1300个。但去年全年我们车位出租收入是27万元,不如预期,而人工、维保成本要35万元,入不敷出,暂未盈利。”

    丰台区临泓路停车楼使用率不尽如人意/记者拍摄


    立体停车观念接受度仍不高

    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记者制图

    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立体停车发展,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停车产业元年。但相比于上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就开始探索立体停车的日韩欧美等国,我国的立体停车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老百姓与立体停车之间仍有距离感。

    市民:

    “那种自走式的,我得盘上去找车位,要是盘上去了没车位还得下来。车技不好的话,七拐八拐地也挺费劲。“

    ”车少还挺方便的,但是顶上车一多了,就挺麻烦的。“

    ”我看网上视频,有车从停车楼上头掉下来的,还把底下那辆车也砸了。”

    “我看这东西不好说,都挺单薄的。”

    网络上关于立体停车楼事故的视频/记者制图

    此外,新能源汽车正在快速普及,而可充电立体停车位却暂时缺位,这也“劝退”了很大一部分新能源车主。好消息是,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永君表示,技术层面已突破。

    董永君:

    “我们已经把充电桩加入到立体车库里,每个车位上都可以带一个充电设备,体积不大,可以随着车位的移动而移动,就像“充电宝”一样。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了,但目前北京还没有投入使用。”


    为建而建 VS 为用而建

    老百姓的焦虑不是空穴来风,不仅有因对“不了解、不会用”的抵触,以及非地面停放不安全的刻板印象,也有见多了运营不善造成的一地鸡毛。停车楼质量和运营情况良莠不齐是公开的秘密。停车物业管理专家路军港表示,究竟是为建而建,还是为用而建,落地差别很大。

    路军港:

    “建停车楼的成本相对来说比地面停车场要高,但在地面面积不够的情况下,有的开发商为了能验收过关,就糊弄上一个停车楼。貌似是车位配置达标了,但在功能上并不一定完全符合相应规定,甚至无法达到使用条件。”

    image.png

    2017年北京市停车资源普查报告/市交通委官网

    2017年,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北京市停车资源普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最终核定车位总数为427万个。而2019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36万辆,仍存在百万量级车位缺口。

    业内专家表示,截至2019年,北京市机械自动式停车设备共能提供41万个车位。设备类型和用户分布呈现设备性价比高、智能化低、居民区为主的特点。

    停车到底难不难?

    近几年,一边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不断深入挖潜停车空间和潜力,建设立体停车楼,另一边又是大量出现的“摆设”停车楼、“僵尸”停车楼。为什么停车难,但是停车楼又停不满?

    地铁站前停车拥挤 而站后就是立体停车楼/记者拍摄

    想改变困境,要从两头发力。一头是停车楼自身要做到设备质量过硬、运营有序、定期维保。需要维保的设施设备自然有风险成本,而维保单位的抗风险能力往往直接关系到停车楼的“生死”。停车物业管理专家路军港建议,强制给立体车位上保险,让保险来承担风险。

    路军港

    “立体停车楼的风险大到什么程度呢?一旦有车掉下来,造成的经济损失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能它的利润一年都到不了这么多,因而运营单位积极性不高。希望国家出台一个相应的政策,强制要求运营单位为立体车架、车位购买保险,把风险转移出去。只有收入、服务和维保都稳定,运营风险有人承担,立体停车楼才能更好推广。”

    北京市静态交通业协会会长于化龙表示,另一头,则是北京市现存停车楼不是每一座都在册,仍未实现精细化管理,甚至出现监管盲区。

    于化龙:

    “通过规划配建产生的停车楼,早期的投资单位或者说开发商、大业主,一般就是投资主体。但后期补建的停车楼,投资主体就比较多元了。如果此类停车楼后期对社会开放,并收取停车费,主体就需要到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停车主管部门去申请备案。但是如果建这些停车设备仅仅是为了自用,不盈利,则按照规定来说,它不需要到相关单位去备案。如此,相关单位就无法全面掌握停车楼存量数据,而去统计这个数据的渠道也不太便捷,很难去了解全市停车楼的具体数量。”

    停车楼外不到百米依然有违法停车/记者拍摄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室主任程世东分析,将供需关系交由市场调节。不断改变长久以来乱停乱放、甚至违法停放的停车习惯,将停车需求转化成市场需求。

    程世东:

    “大家都说停车很难,按理来说市场需求是足够的,起码合法有效的停车位应该能够停满,或者甚至有人停不上,车位还能涨价。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停车需求并没有真正完全转化成有效市场需求。即便产权方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因为停不满、有效市场需求不足,它也无法涨价,增加收益。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社会停车场周边,路侧停车就要取消,以保障社会资本能够投资停车场,推动停车市场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北京交警处罚路侧违法停车/北京交警公众号

    于化龙表示,要以“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为思路,加大违法停车整治力度,形成停车治理正循环,还要细分停车目的,在精细化执法的同时辅助摸清实际停车需求,以便不断整合停车资源。

    于化龙:

    “就是要通过严格执法,让那些不该停车的地方不停车,把不合理的停车方式给它挤出去,让车停到该停的地方。但是这里边存在一个停车目的精细化问题,执法时需要分出居住停车和出行停车。居住停车里也要细分出哪些车是为了不花钱有位置而不停,哪些车是确实无处可停。我认为,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城市停车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

    “上天入地”的立体停车楼,是当前缓解大城市停车难最有力的补充措施。但一座停车楼从出生落地到寿终正寝,要有产业全链条齿轮式配合才能“不掉链子”,良性发展。


  • 关键字: 立体停车 智慧停车
  •    责任编辑:suyanq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