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级信号配时中心的运营和探索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区县级信号配时中心的运营和探索

    2022-08-12 09:16:30 来源:ITS114 评论:
    分享到:

    区县级信号配时中心的运营和探索

     

    7月14日,以“聚势共生 创变共赢”为主题的大湾区智慧交通技术实战应用研讨会在智慧交通(ITS114)直播平台顺利举办。该研讨会由大湾区智慧交通创新联盟主办,会上,广东振业优控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控官陈国亮发表了题为《区县级信号配时中心的运营和探索》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整理,有部分删减,未经本人审核。

     

    信号配时中心发展现状

    信号配时中心相关的政策。2020年10月,公安部交管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业内称之为302号文。该意见在交通信号控制应用工作的方向、内容、状态,做了系统性指导。2021年,《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2021~2023年)》印发,《规划》鼓励各地交警建设配时中心。得益于以上政策的支持,信号配时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将迎来了历史性的利好。

    发展的历程。2018年4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成立交通信号配时中心,2020年9月,中山小榄镇成立了配时中心,服务于当地交通管理工作,这也是全国首个区县级的配时中心。

    据不完全的一个数据统计,全国现在正式挂牌的配时中心一共有25个,信号控制专班不包括在内。这25个中,一线及省会城市有8个,占比32%。地级市有11个,占比44%,其他就是区县级配时中心,占比24%。可见,从数量来说,这三类城市配时中心的建设投用数量并没有拉开绝对的差距。配时中心不再是一线城市的专属配置,而是呈现出了一个多点开发的态势。同时,全国有1800多个区县,绝对数量还很小,但数据也反映了区县级城市也是有信号配时优化的需求。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有300多个,就基础数据而言,两类城市不在一个量级,但资金也好,还是关注度也好,更多聚焦到了后者。

    image.png

    但城市交通管理问题不会因为城市的体量小而变得容易,反倒是因为人力、资金等方面投入较少,交通管理的矛盾、难度可能会更加突出。综上,区县级城市有信号配时中心建设运营的实际需求。
    那么区县级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怎么建?

     

    区县级城市的交通特点和问题

    首先说特点。

    交通出行的空间十分聚焦。

    首先,区县级城市的交通拥堵时间非常的集中,因为整体的出行距离并不长,出行OD距离比较短,出行时间多数在二十分钟以内完成。加上,交通高峰的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且多集中在早、晚高峰两个时段。区县级城市拥堵的地方往往是在学校、医院以及政府单位周边,还有少数商圈。这类地方,短时间涌入的人流跟出行需求非常大。

    出行秩序问题异常严重。

    非机动车分担了大部分的出行,有明显的机非混行特征;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的情况也很常见;另外,还有交通标志标线、停车位规划等,都需要完善提升,从而导致了区县级城市的出行秩序混乱。

    路网结构非常不完善。

    没有规划、设计,有天然的缺陷,且只有三两条主要干道,以次干道、支路为主。这类新的路网就会整个路网的通达性不足。断头路、瓶颈路没有在一些城市及交通规划的前期消灭掉,轻视交通规划、轻视交通工程,后续优化难度很大。

    交通信号设施联网率低。

    区县级城市在交通设施的联网率也相对落后,单点的信号机占比很高,信号机类型也较多,且不兼容;接线不规范,很多信号灯具都不是一灯一线,限制了信号控制系统的运维、优化;通信网络设施覆盖也不足,曾经有个信号机,需要人跑到路口,连接机箱后,才能下发优化方案。

    数据与工具支撑有限。

    前端感知设备也没有系统规划,维护率也不高,设备缺失很常见,完好率偏低,使用数据使用率比较低;缺乏优化专业的工具,从而导致优化效率、治堵效率比较低低;很多区县级城市,没有建设交管大数据平台,一些系统、服务的预警、评价,也就缺少多元数据融合支撑。

    其次,来说问题。

    image.png

    问题包括道路结构不合理、路口组织不合理、慢行交通体验差、违章停车严重、信号控制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公交组织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专业的交通工程人才匮乏,交通管理能力低、出行体验较差。

     

    区县级交管部门的需求

    对于区县级的交通管理部门而言,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image.png

    首先,需要专业技术支持。

    包括需要一些专业人才提供支撑。就交通末端管理需求出发,他们需要交通信号优化、交通组织优化等人才;就源头管控需求出发,需要交通规划、咨询、设计、交通隐患排查评估分析等方面人才;就交通管理事务工作需求出发,部门的联动研讨、会议公文、起草文件、公文回复等,也需要人才;就成果展示工作而言,这恰是区县级城市一个弱点。很多事情做完之后,并没有很好的去展示、宣传,这需要一些交通仿真、视频剪辑等支撑。所有专业的服务都需要专业人才进行支撑。

    其次,需要运营管理服务支持。

    image.png

    包括数据孤岛、治理手段粗放、大脑不知能等,是交通管理工作缺乏运营管理体系导致的,

    怎么去打造这个一体化的感知体系?怎么联动业务进行协同?怎么进行精细化管理?都需要运营服务支撑。所以在运营管理方面,要有人才选拔、培训、定岗,还要有考核激励等。包括建立配时中心管理办法、运转机制等需求,还有统筹监督第三方服务单位,高效协调各科室的联动需求等。这都是运营管理工作的需求。

     

    区县级信号配时中心的运营探索

    对区县级的交警大队来说,首先需要的是人才,包括运营管理、技术服务、专家服务等。其次缺管理,缺管理办法、缺运转机制、缺统筹等等。基于这些需求,来介绍一下区县级信号配时中心运营的定位、内容。

    image.png

    首先,对于区县级城市而言,投入和人员配置都不可能和支队相比,不可能大队级的配时中心配几十个人;同时也不可能有覆盖全市的视频监控系统,交通大数据平台也很可能没有,,所以区县级城市需要一个小而精、以运营管理为核心的信号配时中心,需要一个复合型团队的支撑。

    以运营管理为中枢的配时中心,兼具建设和运营的定位。根据定位,应该打造一个引人才、建机制、定岗责、齐作战的运营核心。

    那么下面的话呢?我会根据这四步进行一个介绍。

    第一步,运营管理核心第一步是引人才。对于配时中心而言,并不是说人越多越好,而是说这些人的工作方向满足配时中心的运行需求。区县级交管单位的专业技术能力比较薄弱,且区县级配时中心的工作,除了信号优化以外,还有公文写作、舆情回复、图纸审核等,偏向综合性工作。所以区县级配时中心应该要配备一些复合型人才。比如配时中心的运营主管,需要管理、统筹、领导整个配时中心的运行,再配备基础技术人员,再加上专家服务,形成配时中心的人才体系。

    基础技术人员要负责配时中心的标准化工作,包括台账、数据的采集、管理,包括远程交通巡查等,还有早晚高峰期值班、舆情回复等标准流程化的工作。专家则需要负责分析研讨,以及解决区县级交通管理部门综合性的需求,同时,要面向基层民警去介绍专业技术以及专业培训。

    建机制。区县级交管部门内设会有很多部门,配时中心、信号优化团队、交通设施运营、视频监控运维团队,以及交管集成指挥平台运维团队等,这些团队各自工作的边界是模糊的,缺乏清晰的边界,但工作往往是相关联的,就需要有明确的机制。

    南昌新建区的配时中心就建了这么一套机制,包括早晚高峰值班、交通警保卫、交通设施运维等的联动机制。

    image.png

    交通设施运维联动机制

    定岗责。区县级城市并不说就没有任何的资源优势,但需要把资源优势整合。对于岗位的设置,也非常讲究,如图,岗位有很多。

    image.png

    运营管理服务包含了人员管理跟考核、沟通协调等功能。这些岗位的设置就可以将原来单纯的优化团队,变成一个标准化的交管技术支持团队,同时通过合理的分工,也能挖掘出新的工作亮点来提升配时中心的价值。岗位职责更清晰,岗位需求也变得更清晰了,对于中心的运营效率的提升也有很大好处。

    齐作战。刚刚也有提到过。区县交管单位除了第三方服务单位以外,内部还有秩序、科技、指挥中心,设施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很多工作是相关联的,就需要对同一个东西有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配时中心牵头,统筹各部门联动,来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方案。对第三方服务单位而言,信号优化团队、设施运维团队等原本是互不隶属,通过配时中心的的机制设定后,边界非常清晰,再通过考核机制,强化合作。

    image.png

    配时中心作为运营管理的中枢,承担的职责并不仅仅是配时这一工作职责,更多要考虑交管单位整体的需求来考虑啊,从而统筹好、协调好各方面的资源做好协同作战。

     

    总结

    1,区县级城市交通特点非常典型,与地级城市有明显的区别。

    2,建设,区县级配时中心,应该以区县城市的交通管理需求为核心,在保障专业服务的前提下,更要注重运营管理的服务。

    3,区县级城市建设配时中心的定位应该是一个小而精、以运营管理为核心。

    4,配时中心运营的核心内容就是引人才、建机制、定岗责任,齐作战。

     


  • 关键字: 信号配时
  •    责任编辑:suyanq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