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通科技“头脑发达,四肢不均衡”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深圳交通科技“头脑发达,四肢不均衡”

    2014-07-16 13:06:00 来源:www.its114.com 作者:晶报 评论:
    分享到:

      4月27日启动“法治通城”行动以来,我市车辆违法数显著下降,违法处理的日宗数明显提升,车流量日趋平稳,区间车速有所提高,道路更加畅通和有序。在深圳,电子警察的分工和种类日益精细,未来是否有可能代替人工执法?交通科技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将有什么影响?监控摄像会否涉及侵犯市民隐私?昨日,带着这些问题,晶报记者走访了深圳市交警局交通科技科。

    “北环大道如果高峰期发生了事故5分钟未处理,其积下的车流量需要用45分钟才能完全消化,因此,交警必须争分夺秒地为道路疏堵解困,而科技的作用,正好能够在此得到体现。”

    据市交警局交通科技科副科长刘义介绍,深圳交通科技的具体应用,一方面有交通信号灯、视频监控、电子警察、天眼系统等户外设备;另一方面则有中央内部控制系统,如视频综合平台、道路交通指挥系统等。

    “如果没有交通科技,那深圳的交通是不可想象的。”刘义说,从户外的信号灯、监控摄像、电子警察,到中央内部的视频综合平台和道路指挥系统等等,科技手段已经贯穿于深圳道路交通全网络。“法治通城”以来,科技手段在交通管理上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在保障道路有序通畅和严格查处违法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带来了明显效果。

    刘义认为,这不单单是交警执法的成绩单,更是交通科技的“奏鸣曲”——户外设备的“琴键”与中央系统的“曲谱”联袂演出——各路段的电子警察自动抓拍违法车辆闯红灯、违法变道等视频图像,协助交警采集违法信息;道路上的天眼系统和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能够自动捕获车辆信息,并针对含多宗违法的车辆发送警报;主干道路的交通诱导系统会及时告知驾驶员各路段的拥堵情况,引导车辆进行分流;视频综合平台整合全市镜头资源,深度分析图片和自动比对信息,线路预案镜头自动跟踪轨迹;道路交通指挥系统智能显示警情警力,呈现道路拥堵情况,为指挥调度提供参考方案……

    “原本通过开具纸质罚单的形式对交通违法进行处罚,交警上交至上级审核过程中,存在24小时的时差,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漏洞,容易带来腐败。移动警务通的启用,大大杜绝了腐败的机会。”

    鲜为人知的是,交通科技不仅仅应用于道路安全和交通秩序的管理,也应用在交警执法队伍的内部管理上,以杜绝人浮于事或者不法行为的发生。

    “例如,移动警务通的运用。原本通过开具纸质罚单的形式对交通违法进行处罚,交警上交至上级审核过程中,存在24小时的时差,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漏洞,容易带来腐败。而移动警务通可以直接进行信息采集、核查、比对、推送等功能,能够自动与后台进行数据交换,使用移动警务通开罚单,不到1分钟即可上传至后台系统,这大大杜绝了腐败的机会。”刘义说。

    还有实名制对讲机,不仅能够联网和定位,并且能够实时与中央进行信息交换,在考勤查岗方面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保障了交警执法队伍的秩序。

    “深圳的交通科技主要体现在中央系统上,我形容深圳在交通科技方面的应用为‘头脑发达、四肢不均衡’。”

    目前,深圳的交通科技在国内已位居前列,深圳在交通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和发展水平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但名列前茅并不意味着完美——“深圳的交通科技主要体现在中央系统上,我形容深圳在交通科技方面的应用为‘头脑发达、四肢不均衡’:深圳的中央系统已达到国内顶尖水平,但是由于深圳起步早、历史包袱重,导致一些户外设备型号陈旧。相反,有些二线城市则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它们虽然配备了先进的电子监控等设备,但在中央系统的管理和应用上却跟不上。”刘义说。

    谈及深圳交通科技未来的发展,刘义表示,完善和丰富科学技术手段是主要目标。“目前,深圳电子警察的种类已经是全国最齐全的了,其中不乏深圳首创的,如T3航站楼超时停靠抓拍、黄标车自动识别、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等。但我们还会继续丰富和完善电子警察的种类和技术,例如在抓拍闯红灯摄像技术上,未来希望做到现场取证、摄像和现场查处自动化和同步化。”

    刘义表示,科技虽是辅助执法的手段,但它的影响却是极大的。随着电子警察的分工和种类日益精细,科技执法取代人工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对话

    市民离不开交通  交通离不开科技

    晶报:交通科技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有什么影响呢?

    刘义: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只要市民出行,一定离不开交通科技。在公共区域的监控、过马路看的红绿灯、驾车上下班时需要看的诱导屏,以及规矩行车的重要科技保障——电子警察……可以说市民离不开交通,交通离不开科技。

    晶报:监控摄像会不会涉及侵犯隐私的问题呢?

    刘义:市民不必担心隐私问题。首先,在公共区域监控地段都树立了提示牌;其次,中央内部针对视频有严格的规范、个人权限限制和使用记录,一旦存在非法使用都会被调查;第三,视频的调取也有严格规定,只有涉嫌违法时才会调取相关视频。监控公共区域是为了提醒和警诫市民不要违法,和事故发生时协助警察调查取证,让“违法的人不淡定,守法的人安定”,所以市民大可放心。

    晶报:电子警察的分工和种类日益精细,未来是否有可能代替人工执法?科技和人工执法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刘义:目前在许多方面,电子警察已经取代人工执法了,例如占用车道、违法变线、闯红灯等等,如果没有了这些科技手段,人工当然可以做到——过去没研发这些科技时,我们就是依靠人力做的。但先不说效果如何,光效率就慢得多,资源耗费也会成倍增加。当然,也有电子警察暂时无法做到的事情,交警将会在这些方面加大人力投入,例如查处醉驾、调查违法司机、扣车等。

    晶报:回溯“5·26”飙车案,当时警方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公布监控视频?

    刘义:当时,深圳交警接连组织了三次媒体发布会,并借助微博发布相关视频和声明。当交警掌握到证据时,就立即第一时间公布,而非等到所有视频都调取完才给予发布。时隔两天才公布视频,主要是因为当时违法车辆没有悬挂号牌,需要从海量的图片中寻找目标,造成了一定的延误。

    晶报交通记者罗俊杰实习生林建槐/文、图

  • 关键字: 系统集成 深圳 交通科技 头脑发达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