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智能交通系统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畅想未来智能交通系统

    2015-04-01 10:11:35 来源: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2015年3月19日,2015移动互联与交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中国交通技术网承办。论坛围绕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交通的跨界合作,互联网+交通创新发展等热点进行讨论。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甄爱武先生与会发表了《畅想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主题演讲。
      甄爱武: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观点,或者聊聊天吧。前面几位讲的,还有我看特意安排下午的内容,尤其是下午的内容,接下来的,都是在谈互联网时代的很多,一些业务的应用,我想谈点虚的,在座我发现有很多是四十岁以上的人,跟我年龄差不多。我们这批人经历了十几、二十年,从事智能交通这个行业,也看到了智能交通发展的过程。
      未来智能交通大概是什么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作为一个从业者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
      现在是2015年,20年前,1996年我参加工作,那时候做的第一个项目,给济南市交警做指挥中心系统,做信号控制系统,做监控系统。当时是用的菲利普的信号机,指挥中心用的是日本先锋的大屏,把这些东西装上OK。那就是当时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家童系统,或者说指挥中心系统,这是20年前,1996年的时候。
      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正式的开始,那时候上网还需要猫,拨号,我记得1995年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专线刚刚开通,1997年我们公司有幸以微博,256K的专线微波跟中科院建立一套互联网专线,可以专线上网。那时候大部分还是以14.4,22.8,33.6,猫的拨号上网,那时候互联网刚刚开始。
      10年前左右,2003年前后,那时候中国国内选了十个城市,进行城市智能交通示范项目建设,我们也有幸参与了其中一两个项目的建设,那时候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有了集成,互联互通的概念,大部分已经用到网络。十年前智能交通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内容、内涵、外延都有很大的变化。
      到了三、五年前,2010年,2011年的时候,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总数超过PC互联网的用户,在中国是这样,2013年iPad的出货量超过了PC,应该说互联网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化不仅是得我们互联网上的应约,用户的消费体验,大家的行为习惯,包括消费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样我们做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也体验到这种变化,更多基于平板电脑和手机的声控管理和交通服务的应用大量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
      所以智能交通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移动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是什么?并不是改变了交通出行,需求本身。它改变了一种方式,获得需求,享受这种服务的方式。
      就像我们衣食住行一样,基本还是东西还是需要的,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主的房子、用的车,这是基本的,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被取代掉,我不吃饭了不穿衣服了,这不行。
      但是生产和获取这种基本需求,产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像阿里、淘宝等等,他们把很多中介、卖场代替掉了,让消费者可以直接获取商品,通过天猫、淘宝,把很多中介公司、商店干掉了。
      [page]
      对智能交通而言,交通的本质,我们出行的基本需求,包括我们对交通的要求,要安全、要畅通?我相信这是再过多少年,无论科技怎么发展,这种本质是不会变的。
      但是怎么更安全?怎么更畅通?方式方法得益于现在科技的发展,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让我们这些从业者,我们的公司、业务、产品、服务模式,产生巨大的变化。颠覆的是一种模式,而不是颠覆需且的本身。
      当然我们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目的也是,是让我们人、车、路环境效果发挥到极至,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消除信息不对称,需求不对称,资源不对称也好,甚至于资源分配的不合理。这应该是我们通过科技的手段,让智能交通系统更加安全、畅通,更加有效的一个最终的目标。
      我们易华录公司做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包括之前在其他公司,已经这么长时间了,20几年。其实过去的10几20年间,我们做的智能交通系统,大部分是在建设,尤其是在道路上在建设中。因为政府搞基础设施建设也好,修路修桥也好,安装这些信息采集设备、交通管控设施、建指挥中心,建诱导屏,给大家进行交通广播等等,更多是通过建设来达到管控的目的,所以传统的智能交通,通过道路路网的建设,建设了很多我人为刀现在依然是很孤立的交通管控系统,虽然我们做集成的是把这些孤立的交通管理系统集成起来,集成起来还是一个很大的孤立体。当我们的车企,当我们的用户,我们的互联网的服务用户,包括一些导航有别的建设,以自己众筹的方式也好,用微信的方式也好,包括一些车行,高onstart的方式,以及腾讯路宝等等,他们在建一些系统,这些系统和系统之间,并没有成功互联互通,在互联网这个时代下,大家还是在做一个一个更加大规模的信息的孤岛,政府建政府的,企业建企业的。
      所以这种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善,当然也得益于这种模式,我们公司发展了十年,在2011年上市,2011年上市之后我们也在探索、思考,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模式和传统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应该会有很大的改变。
      我们用信息技术构建的这些系统,只能叫信息化,更多的信息化。应该说谈不到智能化,那如何智能化和智慧化是整个行业,无论是智能交通还是智慧交通,还是我们现在逐渐从智能交通变智慧城市在转型和拓展,什么是智能?什么是智慧,可能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内涵和定义。我听有的专家在讲,也许随着技术的发展,在2050年的时候,世界会带来一个基点,所谓的基点他大概意思是,人工智能在2050年的时候,可能会超越人的智能,也许,也许会是那样。
      也就是说机器是这样的,真正在2050年的时候,我们人对我们自身大脑的开发,已经落后于整个信息社会对机器智能的开发。
      那么互联网也好,移动互联网也好,物联网、云计算等等这些新的技术,和新的一些产品和服务,对我们传统的行业,智能交通,还有其他的一些行业,到底改变了什么?大家都说,颠覆、创新等等,当然这是需要的。那么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关注的就是人、车、路这三个要素,更多的还是车路,因为人除了慢行之外,走路之外,其他的都会跟车合二为一的,你骑自行车也好、电动车也好,还是坐私家车、公家车也好,都是人车合一,最终变成了一个整合的系统。
      那么智能交通行业,按照克强总理讲的互联网+,也是产业互联网的方向,用互联网打造一个产业,重新解救一个产业,那么我们这个产业互联网,应该找什么样的?可能大家需要思考。
      还是回到刚才说的,我们基本需求是刚性的,是最基础的,无论将来大家通过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畅通无阻,就像现在的个人的飞行器,或者将来会有一个类似于风火轮给你穿戴上就跑了,这种可穿戴的快速交通系统可能能替代汽车,如果不是这样的工具产生,那么在一定时期内,无论是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混动汽车,还会成为交通的一种主力,不管通过什么方式,自己买、租用专车,汽车还是会主流。
      [page]
      既然有汽车还在地面上行驶,道路也会成为资源的主体。那么剩下的就是互联网提供这种出行和分配资源的模式,让我们用户体验,让我们出行行为,用户的满意更高。
      所以说,到底要改变谁?改变的应该是我们的一种习惯和母狮,产品服务的形态。既然人车路作为主体主要元素地那么互联网对它的变化,以往大家都知道,我们交通出行,人是最被动的,你不知道路是什么样的,周围情况是什么样,资源在哪里?如何占据最优的资源,最通畅的道路最快的时间,最短的路径。
      现在由于每个人都有一些设备了,以前开会大家最多打打瞌睡,看看报纸看看杂志,现在大部分都在玩手机,为什么?里面有太多的资讯了。所以说对人的改变,通过手机,智能手机,通过其他的一些设备,你的背景信息,通过你在手机上的交互,你的意图,你用了导航软件,你用了微信,你还用了大众点评,你的意图会被后台的数据分析师们收集起来。所以人就变成了不仅仅是信息消费,就变成了生产消费,你在生产需求,制造需求,别人在提供信息,这些信息无论提供给谁,通过哪个网站,哪个后台、云服务商,如果这些信息充分有效的整合起来,那一定会成为整个交通网络信息提供的一个明确的目的。
      也许现在大家都是孤立的提供这些信息,总有一天这些信息会被整合起来,变成构建我们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或者说后面我要提到的,虚拟的智能交通世界,网络信息世界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无论出行是什么方式,就像大家只要带着手机,只要没有蒙着脸,只要开着车,那么你在这个社会中的活动都会被记录下来,都会在后台形成数据。
      第二个是车,车也同样,以往的车就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只能在你驾驶过程中的一个工具,现在车已经很智能,有通讯能力、定位能力,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成百上千的传感器在车上。所以车的智能化就像一个移动的大手机一样。现在下面列的新的技术这些业态,都会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车也变成了一个,在交通的一个参与,由被动参与变成了主动参与,大家也知道,欧盟和美国发布了VBOX的标准,并且有些设备也好,强制的加在未来的车上,就像我们之前每一辆车都要装安全带,后来每辆车都要装ABS等等这些要求,将来车肯定要强制装一些跟智能交通相关的一些装备和设施。
      那么现在车也有更多的提供方式,无论是车的技术,新能源、智能化。就像滴滴打车、一号专车、易道打车,这些对我们出租车行业有一个冲击,改变了大家是拥有一辆车更方便,还是随时随地用到车方便。支付也很方便,包括我跟北京公交集团的领导聊天的时候说,他们讲到,北京公交有定制班车,一些城市也有定制班车,现在社会上也有定制班车,而且是免费的,他的盈利模式已经不是靠卖票,羊毛出在狗身上不是猪身上,是这个道理。就像咱们一些大超市有免费的接送班车一样,他不靠提供交通来直接产生盈利,他有其他的方式。那么这对整个出行系统,包括公交系统,都会产生一些冲击和影响的变化,包括我们的智能交通。
      现在我看到一些消息,3D打印已经使得我们一些汽车外壳更加薄,成本更低,强度更高,这些都会使得我们的车有很大的变化。
      公安部在推汽车电子标识,和2015年进行应用和示范,尤其是津京冀地区要近些大规模的实验。汽车的电子标识,如果成为,无论是过渡技术野鹤,还是新技术,成为一个方向也好,我们每一辆车会有一个,就像地址一样的电子身份。那么它会参与到整个交通信息网络中。那么会改变整个现在基于车辆识别也好,电子警察也好,甚至于交通信号控制,整个传统交通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对我们公司现在提供的一些产品和服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那么这些都是时间问题,都会使得车参与到整个人车路网络系统中来,并且不仅仅是被动的受红绿灯控制的一个道路的交通参与者,更多的是他要提供信息。因为信息,要么是全覆盖,将来我们的智能交通系统出行效率、安全保障,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作为路,人和车是政府都不能直接控制的,路是国家的,起码在中国是这样的。国家的资源,跟路相关的,包括停车资源等等,路上的管控设施,这些都是国家来配置,或者说将来有可能由社会资本来建设和运营也有可能。那么这种资源的提供与再分配,会成为整个路网通讯能力将来是否高效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对人、车、路信息的采集,最终的目的是让这些道路资源,得到最有效最优化的配置。给应该需要的,需求最强烈的,无论是你收费,还是限号也好,管制的目的,其实都是让我们有限的通行能力的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和最合理的投入,这应该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最终的目标,除非我们不用道路,大家都飞着走,那就是不同空间的分配,如果还在地面上走,那就是道路通行权,那么需要我们刚才讲的人车路这些参与者,大家既是信息消费管控的收益者,同时也是信息提供和资源提供的提供者。
      总得来讲,还是那句话,交通出行,安全畅通的本质不会变,但随着产品技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方式方法,包括模样模式都会被创新。
      我跟好多人聊过,大家讲的是人提供信息也好,车提供信息也好,那隐私怎么办?我想问问大家现在你还有隐私吗?如果你用手机,包括你个人的信息,你银行记录、住房信息,子女信息,这些信息都在第三方手里,你只要填一个表,在网上录入,这些信息都在第三方存在手里,所以隐私信息客观存在第三方手里,而不是在你兜里。那隐私信息怎么保护?所以大家是没有隐私的人,除非你退回到原始社会。
      在国际社会上有尊重饮隐私权,侵犯隐私权会得到相应的惩罚,会有一个保障。所以人的信息的提供,车的信息的提供,只要合理合法的应用于大众,去隐私化之后服务于大众,服务于民,这是一件好事。所以隐私很多时候作为一种阻碍的方法,阻碍了技术进步,但是方法还是有的,所以这个要看大家怎么理解。
      关键我在想,无论是政府出面主导,还是民间企业出面主导,构建的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应该是把我们现实社会中的基于人车路的智能交通的物理世界,通过景象等设,信息采集的技术和相关的技术,把我们的互联网世界中,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每个人在互联网里面,你是肯定要有画像的,每辆车也是这样,最起码通过电子标识之后,每一辆车在后台都有一个终身惟一的ID和档案系统,道路也是这样。
      所以说智能交通系统的互联网形态,在信息系统里面一定有一个景象的虚拟世界,我们的路网把它的供应能力,要形成感知,在网上进行存储和计算,人的出行需求也会得到采集,车辆无论是什么车,都会提供,在后台形成虚拟的人车路的网络身份。
      它的目的,无论是现在零零散散的,我们车车之间的协,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朋友圈写也好,还有我们现在实现的车路协同,国家863计划也好,做了一些小规模小范围的应用,但是将来还是有方向的。
      这些信息在虚拟物理世界中得到了采集,大数据、云计算也好,目的是分析、研判,最终是达到反复用于真实的物理世界,让你通过诱导方式、信息方式甚至于交通管制的方式,甚至于法律法规强制的一些限行,各种政策的方式,使我们现实世界中的有限的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分配。
      所以说,我畅想的智能交通这种虚拟世界,是一个新的交通的生态系统,它可能是现在大家都在讲,车联网是什么?车企有车企的车联网观点,我们做交通管理的对车联网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肯定都不是我们各自的观点。
      刚才讲的可能太虚了,再虚大家都知道,80年代说小灵通漫游未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个在2000年已经实现了,很多以前不能实现的,也许未来5—10年就可以实现了。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大家都知道,最早的定速巡航,到现在自动巡航,现在更高端的自动超车,一些高端的车,奥迪、宝马、沃尔沃、奔驰、特斯拉都已经实现了,我也试了一下基于摄象头的行人检测、车道偏离,跟车,限速标志等等,也大量的在一些车上应用,包括特斯拉新出的智能驾驶,他就用了摄象头识别,雷达、超声波,这些是已经在应用,实际上在用了,不是实验室的产品。
      十几年我们在搞自动驾驶,自动道路的时候,大量的传感器在路上,车上要装大量的设备,现在你看不到那些设备,一个传感器的成本成几万块到几千块。
      剩下的工业价值,这次的电子展也看到很多车企,除了google之外,奔驰、宝马都出了自己无人驾驶的汽车,获得了牌照在路上跑。因为将来技术不是问题,无人驾驶可能要解决的就是法律问题,出了事故到底是车企的责任?还是驾驶的车主的责任?中国的法律问题。每一辆车,像一个移动的大手机一样,不停的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判断自己在车流中,道路资源中,到底是在什么位置上?
      我们将来无论交通管理者,还是交通信息服务者,更多是在后台把资源信息分析起来,让我们交通出行者,让用户体验更好。包括智能停车,现在自动停车,自动泊车已经不是新技术了,现在好多中端车也有了自动泊车的功能,包括一些高端车,还有自动入库,自动从车库门口到下面去。我说这些的目的,以前我们觉得都还很新鲜的高科技,现在已经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面对新生事物,更多我们是不是要接受?更多不是技术大家愿不愿意接受?技术可以研发,通过我们思维和行为习惯,我们现有的标准体系规范是不是符合?尤其更多我们法律法规是不是符合?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易华录在应对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在做哪些准备?
      刚才所说的太虚了,落到我们公司来讲,我们更多是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怎么来适应刚才讲的,我们会积极参与汽车电子标识的建设与示范,加入到汽车电子标识的行列,开发相关的服务和产品,并且把我们的业态从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变成运营和服务的提供商,运营智能交通系统,还是运营智慧城市系统。
      我们更多的产品,不是靠卖产品,而是更多卖服务,还有就是基于数据资产和用户体验,我们正在跟一些省市构建交通互联网信息安全服务,也是想让我们企业能够更多拥抱互联网,同时我们要积极拓展智能城市的业务,主要是智能城市业务怎么突出我们的交通、平安、安全方面,为政府和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可选的模式,包括建设的模式,运行模式,和服务的模式。以上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 关键字: 系统集成 智能交通 系统
  •    责任编辑:itszmy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