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的青岛方案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智慧交通的青岛方案

    2018-07-05 15:21:47 来源:商周刊 作者:宋鑫陶 评论:
    分享到:

    交通的智能化,正是城市寻求解决病症的一剂良药。智慧交通时代,已然来临。

    在许多科幻电影里,总少不了智能化的交通场景:无人驾驶的汽车、纵横交错的地空立体化交通网络、智能化的交通设施……这些场景正在成为现实。

    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将其比作城市的“血脉”。如今,交通拥堵已是普遍的“城市病”,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发展。而交通的智能化,正是城市寻求解决病症的一剂良药。

    摘掉“堵城”的帽子

    堵车,是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以前是一线城市堵,后来是二三线城市堵,现在就连乡镇都会时不时堵车。

    2017年,高德地图曾经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云等单位,对我国100个城市进行了数据调查,并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高峰时超26%的城市处于拥堵状态,55%的城市处于缓行状态,只有19%的城市不受高峰拥堵的影响。通勤高峰最堵和拥堵时间最长的城市,不是北京,而是济南,平均车速21.12公里/小时,平均每天拥堵5.7个小时;平峰时段最堵的城市是乌鲁木齐,晚高峰最堵的是广州,节假日最堵的是广东清远;拥堵成本最高的是香港,拥堵成本为15890元。预计2018年,42%的城市拥堵状况仍将有上升趋势。

    曾经,青岛也是一座“堵城”。这座海滨城市拥有美丽的沿海风景,却也在前海一线集中了主要的城市资源和交通,南北“潮汐式”运行的特点给高峰时段带来了巨大的通行压力。截至2016年底,青岛市日均交通出行总量为铁路7.3万人次、民航5.4万人次、常规公交270万人次、轨道交通10万人次。

    2015年,青岛位列“中国十大堵城”第9位。但一年后,青岛就甩掉了“中国十大堵城”的帽子,以1.808的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每小时23.988公里的平均车速,以及每年6001元的拥堵成本,位列全国第19位。2017年,青岛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9.66%,下降幅度最大,排名全国第40位。

    青岛的交通缓解,离不开智慧元素的介入。

    2002年,青岛成为首批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与之同时获批的还有广州、深圳、上海、天津、重庆、济南、中山、杭州等8个城市,它们成为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第一批探索者。此后,青岛便开始对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自适应交通信号系统、道路交通视频监视系统、交通综合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智能公交应用技术、快速公交(BRT)管理系统、公交IC卡收费系统等六个智能交通产业化项目在国内成功应用。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快速公交调度管理系统、自适应交通信号系统、道路交通视频监视系统及综合信息系统,都是经由青岛推向全国其他城市。

    2016年,由青岛市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联合组成的青岛市智慧交通发展联盟成立,其目的就是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加速智慧交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2017年初,“青岛交通”APP上线,是国内继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宁波之后第6个提供“城市级”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的副省级城市。人们只要打开手机,便可以通过该软件查看到青岛的各种道路状况和出行信息。据悉,其整合了市区路况、实时公交查询、周边出租车查询、地铁、高速路况、服务区、收费站、加油站、火车时刻、琴岛通、旅游信息、火车时刻、出行规划、航班动态、机场大巴、船期查询、客运站、汽修站、停车场、驾校、快递查询、天气、公共厕所等20余项服务功能,涵盖了青岛市公交、地铁、自驾车、出租、铁路、航空、长途客运等7种出行方式。

    在一个人们不断呼喊“出行难”的时代,摘掉“堵城”帽子的青岛,正在尝试给出各种有效的建议。

    QQ截图20180705152142.png

    ▲停车场使用停车扫码缴费 (图片源自网络)

    智能交通系统的功用

    2017年10月20日,青岛地铁11号线开通。在此之前,青岛已陆续开通了地铁3号线和2号线,并同时有多条地铁线路在施工和规划中,这座城市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地铁时代”。便捷、快速、准时的地铁,被认为是缓解城市拥堵的重要交通工具。据悉,目前我国已有30多个城市已经开通地铁,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2个。

    在11号线开通之前,要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是进行传输系统、电话、无线的建设和调试,承担这一工作的是海信集团,一家以制造家电扬名的青岛企业。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雪莉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曾说,海信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图像识别和数据处理,海信把这种核心技术延伸到交通领域,在城市交通、交通运输、轨道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中国该领域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

    据悉,早在1998年,海信集团就成立了海信网络科技公司,进军智能交通市场。凭借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其自主研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陆续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青岛世园会,以及杭州G20峰会等大型活动的承办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中。2014年,科技部批准了依托海信网络科技公司组建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唯一一家在智能交通领域依托企业建立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据悉,截至去年底,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已在青岛参与建设了智能交通高清数字监控摄像机1200台,布设了微波、超声波、电子警察检测点4000处,智能交通系统设备基本覆盖了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及国省道。这一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为城区900余个路口红绿灯制定配时方案,对48条易堵道路进行协调控制,对527个交通信号进行优化控制。 

    智能化,离不开对大数据的汇集和应用。同样,这一系统也在“中国大数据之都”贵阳发挥了效用。依靠这套可以对每日高达百万、千万数量级的过车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分析处理,并能把在途车辆分析、道路拥堵分析、实时路况分析、交通设备点位分析、路口流量分析等数据实时可视化的智能交通系统,贵阳的交通拥堵指数从2016年的全国第5,降到了2017年的全国第17。贵阳市民在2017年被堵在路上的时间平均比2016年少了14个小时,为每位市民节省了399元的拥堵成本(以当地每小时28.5元的拥堵成本计算)。

    据悉,这一智能交通系统已被成功应用于全国100多个城市。目前,海信正在研发青岛智能交通二期工程。届时,青岛所有主、次干道都将覆盖智能交通。这一工程,不仅可能会实现全市的交通信号无人调优,而且还会自动发现城市交通运行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方案。

    2013年底,青岛还被纳入了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近年来,青岛也启动了交通数据资源工程,接入了20 余类动静态数据,将一座座“信息孤岛”连通起来,初步实现了全市综合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创造未来

    将车开进车库,按照室内LED屏幕提示进行停车,停好后下车取二维码凭条,车库门自动关闭,室内自动停车系统会将车辆传送到车库空位上。取车时,将二维码交给停车场工作人员,车辆就按指定流程传送至车库门口。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在今年正式投入使用的首个全自动智能化公用停车场。

    城市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开车难和停车难的双重难题。如何实现智慧停车,被认为是步入智慧城市的必经环节。因为,这既可以优化停车管理环节,更降低了出行者的时间成本。

    智能交通将改变城市组织模式。互联网和大数据,带来了交通的智能化,也为顺畅的城市交通提供了诸多解决方案。在斯德哥尔摩,对一切车辆自动识别的市中心道路上的监视器,将对不符合规定的车辆收取拥堵税;在洛杉矶,自动交通监测和控制中心控制着2449个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监控城市的交通状况和系统性能,提升公共汽车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在“自行车之城”哥本哈根,城市为自行车提供了射频识别或全球定位服务,以方便人们取用。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袁鹏认为,“在技术驱动下,交通向着综合方向发展,需求不断被创造或提升。”

    全世界都看到了智慧交通的未来,人们想要交通变得更智能,让出行更舒适。统计显示,智能化交通可使车辆安全事故率降低20%以上,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30%—70%;可使交通堵塞减少约60%,使短途运输效率提高近70%,使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此外,还可以提高车辆和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有人说,“未来不是已知的,但未来可以创造,未来不是去某一个地方,而是创造一个地方。”对于城市的交通而言,因为智能化的介入,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 关键字: 智慧交通 大数据 出行服务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