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开放——2013 智能交通行业媒体年度观察 - 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本网动态 > 观点 > 正文

    走向开放——2013 智能交通行业媒体年度观察

    2014-04-15 17:03:29 来源:智慧交通杂志 作者:董海龙 评论:
    分享到:


      市场


      市场下沉。本节主要以城市智能交通市场为描述对象,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我们在高速公路机电市场缺乏沉淀,不敢班门弄斧;二是卫星导航车载应用市场我们将另起行文描述。


      自2013年7月开始,我们在智能交通世界网上每月一次公布智能交通市场千万级别项目的统计,已经连续做了6个月。正如微博上有位朋友所言,千万级别项目的中标方,看来看去总还是那么几家老面孔,易华录、海信、电科智能、银江等总在第一集团,千方、CIC、深圳中盟、安徽四创等在第二集团,第三集团则是广大的地区性工程商,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国企、安防、通信企业分食这一市场,航天科技、中国电信系统集成、景阳、天地伟业、大唐电信、键桥通讯、中兴、东软等等,一不小心就从第一、第二集团成员手中拿走了项目。


      就同行中国交通技术网反馈的统计信息来看,2013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不到250亿,增长速度也略有下降,但行业集中度却提高了不少。就我们统计2013年下半年的不完全统计来看,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别的市场规模为32亿,不包括高速公路、卫星导航以及平安城市、天网等以安防为主的项目。从地区分布来说,78个项目分布在25个省份和地区,浙江、江苏、山东三省是2013年下半年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千万级别项目最多的省份,接近三分之一,浙江10个项目中,有5个来自县区。浙江市场的现在,或许就是全国市场的未来,智能交通市场建设进入到县区一级。


      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中,北上广深以及杭州、南昌、天津、南京、沈阳、成都、郑州、武汉、拉萨、贵阳、南宁、合肥、海口、长沙、福州等都已步入建设的成熟期,大的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再出现上亿的项目已不大可能,千万级别的项目肯定还会有,但数量上预计不会太多,而且多是前期的中标方中得;重庆、长春、哈尔滨、太原也都在2013年底发布了上亿级别的项目,争夺激烈,可以预计这些城市两三年内也不会再有大的项目出现。沿海发达城市如苏州、厦门、青岛、大连等城市也进入到完善和补充建设阶段。


      沿海发达地区的智能交通建设进入到县区级,而中西部则进入到地市级,以湖南为例,株洲和长沙的智能交通建设已较为成熟,衡阳已于2013年完成一期建设,2013年就有常德、湘潭、益阳、邵阳等发布了千万级别项目,岳阳已审批通过《岳阳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编制方案要求》,郴州、怀化市已委托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编制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张家界市交警支队则已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及指挥中心建设方案,杰瑞电子全程参与,估计八九不离十;预计余下的吉首、娄底、永州等会陆续跟随。


      高大上。2013年,数字城市或者平安城市的招标持续不断,预计2014年平安城市的项目数量会只增不减,智能交通在其中只是一小部分,因而传统的智能交通企业拿下项目的可能性很小,但不排除这种可能。广州、云浮、贵阳三大项目的中标结果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以智慧城市为名,将智能交通打包进项目,在2014年也将断断续续的出现,传统智能交通除易华录、银江、博康外,鲜有整体中标的可能,但不排除分包到手。


      电信运营商在浙江和四川等地较为活跃,以电信和联通为主,预计这种情况仍将持续,但不会扩展开来。


      逆袭。2013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还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集成商收购或成立细分产品和系统生产企业,而较为成熟的产品生产企业进入到集成领域。集成商中,易华录、银江、海康、电科、博康等都已有完善的多产品综合解决方案,从信号控制到监控前端产品,从单项软件到集成软件,通过收购不断完善自己的供应体系,建立起自己的闭环生态系统。产品供应商中,以蓝盾光电子和南京莱斯为代表,在各自领域中以产品见长,近年来涉入到系统集成,且成绩斐然。蓝盾光电子在区间测速、雷达测速领域获得了内蒙、四川、广东、云南等多省交警总队的项目,优势明显,在此之外还获得过新疆等地的道路监控项目。


      几个深耕本地市场的企业中,中盟、中控、四创是其中较为优秀的代表,中盟是广东智能交通行业的代表企业,省内地市级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安城市项目为其贡献了不少业绩,2013年在省外市场开始收获;中控作为国企,浙江省内县区级的项目收获颇多,用其城市智能交通事业部徐震辉总经理的话说,"省内的项目都做不完,省外的都没精力去。"安徽四创则托合肥市场爆发的福,不断有几百万的项目入账,同时也在蚌埠等地中得千万项目,四创也是智能交通企业中战线拉得较长的企业,不仅有运营车辆监控、智能公交业务,还有平安城市和道路监控项目,本地企业中,河南的百年金海也与四创类似。


      另外,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信息较为对称时,价格战也就不可避免,2013年许多企业的感受估计少不了竞争激烈,底价中标这两词。曾经听闻中部某地级市的道路监控项目,绕过当地的代理商和子公司,其副市长率队直接去厂家考察时询问价格,可见应用方对于成本的把控会越来越严格。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合肥市的道路监控项目,虽然数量很多,而且许多外地企业都在合肥获得了项目,但其中标金额往往是概算金额三分之二甚至一半,竞争非常激烈。


      技术


      监控。一体机已经成为道路监控市场的发展主流,不管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一体机在功能上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体机,在外设上却已经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功能上的实现有赖于技术的发展,而外设的发展则有赖于需求和审美的提升。在曾听闻浙江某市就计划简化路口监控设备的外设,路旁的工控机要么集成至前端,要么隐藏到不影响路口景观的地方。这也代表了应用方的需求,后端控制设备巨大而笨重,且影响市容,技术上如能实现前后端设备一体化集成,当然最好。当然,一体化集成对于设备维护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外,对于闯红灯执法依据以视频代替图片的建议和呼声也开始出现,视频作为执法依据的优势可想而见,但障碍也同样存在,尤其是传输和存储。


      车路协同。最新的消息是,科技部"十二五"863课题--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关键技术,2月中旬在廊坊进行课题验收前的演示,近期科技部将组织验收。该课题于2010年提出,参与的高校众多,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长安汽车等10个参与单位的协同创新项目,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姚丹亚教授为首席专家,项目经费1600万。目的是突破车路协同共性基础技术和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制支持典型应用的系统装备,建立智能车路协同技术体系框架,形成我国基于车路协同的道路交通主动安全保障技术基础。


      学术界对车路协同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否能为相关职能部门推进和落地,则需要时间观察。此外,2013年8月,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联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提出了"公安物联网建设与应用战略规划研究"项目,参与单位还有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其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是对车载电子标签的标签、读写设备、平台、通讯协议进行标准化研究。


      这两个项目是否存在冲突,还不得而知,公安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加上南京、厦门、重庆等地交警已实施电子标签项目,预计车载电子标签的落地会比较顺利。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综合性不同,大数据作为一种工具类技术,可适用于各种交通领域,如车联网,公安交通管控,物流,交通信息等等。大数据在城市交通管控的应用就目前而言,还只局限于几个一线和省会城市,真实的应用水平也不得而知,但未来的方向一定会是如此,系统越集成,产生的数据越多,越需要处理和挖掘。


      大数据还处于一个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没有评估体系的阶段,企业的推动欲望在现阶段一定是高于应用方的需求。谁都知道,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没有评估体系的发展阶段,是利润最高,最容易改变行业发展格局的阶段。至于真实的发展水平,谁知道呢?


      4G。4G会给智能交通行业带来什么?至少在目前来看,4G在交通管控,公交监控等领域暂时不会有应用的可能,网络不完善,资费太贵,这对于行业用户来说都是致命的。唯一可能的是Telematics领域,原本中国联通在这个领域已树立领先位置,4G出来后,如需要寻找合适的行业应用,车载远程信息服务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以3G的价格提供4G的服务,市场重新分配也是很有可能。


      服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服务,成为最重要的服务端口。智能交通的下一步发展一定会是以服务为主,服务需要渠道,仅靠原有的电视、广播、路侧大屏幕,甚至互联网,只能提供被动式的服务,无法交互。而从2012年就开始出现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软件、交通违法违章查询软件,以及从2013年开始出现的微信查询,在强化着智能手机作为交通信息服务最重要载体的角色。在2013年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未来的交通信息服务软件将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交通出行软件,涵盖航空、铁路、公路、公交、出租以及路况,一类是单一的服务软件,如实时公交、出租车电招等,这就视各地的需求和财力所至,且提供的多是动态的实时信息。微信则为各地交警所青睐,主要做路况发布,交通违法违章查询之用。可以预见的是,2014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中东部地级市的出行信息服务将集中推出,更多的交警支队将推出和完善微信查询。


      ETC全国联网。2013年的最后一天,京津冀鲁晋五省市ETC联网正式开启,成为既长三角之后最大的一个ETC联网区域。在此前的11月20号,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公路电子收费联网运营与服务规范》征求意见会,会议对规范进行了逐条讨论和修改,为下一步全国ETC联网运营与服务奠定了基础。会议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代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代表、邮储银行代表、中国银行代表以及ETC客户代表等50余人听取本规范的汇报。有意思的是,据传ETC全国联网收费的清分与结算将交由中国邮政集团打理,标直指全国统一的发行及客户服务,中国邮政并入交通运输部后,这应该是最近水楼台的一次。方案已经出台,能推进到什么程度,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先期投入的运营商们,不是那么好安抚的。


      结语


      2014年的智能交通行业仍将延续以往政府需求为主要驱动里的发展态势,但面向服务的系统将越来越多,高速公路同频广播已经在湖南等省份试点成功,下一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的人使用;ETC或者车载电子标签服务于桥隧收费、停车收费、咪表收费以及交通信息采集;智能手机和车载信息服务对于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将促使各方开放更多的数据;大数据和智慧城市不论以何种形式建设,有很重要的一部分都将面向服务。


      总体而言,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市场的格局相对稳定,上市公司扎堆;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还处于混战之中,即便第一集团中的各企业,在行业中也没有压倒性优势,上市公司凤毛麟角,2013年,千方借壳上市,是资本层面最为重要的时间,2014年IPO开闸,应会有更多企业上市;卫星导航车载应用领域则一直延续着价格战的"优良传统",大大小小几千家运营商和上百家终端生产企业秉承着"胜者为王"的生存哲学,受益于政策支持下的市场规模扩大,尽管也有跨界企业进入,基本大势并没有因此有大的变化。

    注: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 关键字: 智能交通行业 年度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