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企业的反击?城际网约车混战,如何破局? - 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本网动态 > 观点 > 正文

    运输企业的反击?城际网约车混战,如何破局?

    2019-03-18 09:15:09 来源: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谈到网约车,传统道路运输行业从业者想到的第一个词组应该是滴滴,然后是网约车监管,网约车设备,再然后才是网约车平台。滴滴给道路客运行业带来的冲击,不亚于这几年高铁网络的冲击。只是凡事总有利弊,如同高铁网络的形成,消减诸多客运干线后,也提供了许多新的客运支线线路,滴滴的网约车运营模式也给运输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传统客运是按点到点的方式完成运输,集中管理,诸如车辆的安全检测和乘客安全检查,这也是道路客运行业的网约化出行之前难以在内部突破的原因,滴滴掀开了这个盖子,给传统的道路运输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提供了新的赛道和市场机会,在滴滴顺风车2018年8月暂停运营之后,城际网约车存在的价值更为凸显。

    实际上,这两年我们也看到了各地成立了许多城际网约出行公司,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全国有120多家网约车平台,ITS114预计这里面有90%是区域性平台,其中就包括了如约、湘约、易来客运、巴士管家、巴巴快巴等较为知名的出行平台,还有很多市一级的运输企业自建的城际网约平台,不少平台都是三个月热度,然后就没了声音。

    IOV114统计了一些目前还比较活跃的城际网约平台:

    微信图片_20190318091916.jpg

    微信图片_20190318091925.jpg

    城际网约出行平台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和滴滴的拼车服务类似,出行距离一般在20~200公里之间,乘客提出需求,平台响应,然后根据线下车辆、乘客距离远近、目的地远近等因素,用算法来实现车辆与多位乘客的匹配。与传统的道路客运服务相比,城际网约出行基本实现了门到门的服务。不同的是,城际网约出行一般使用七座商务车,不能是轿车,也不大可能是中巴或者大巴。

    地方性城际网约出行平台,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一家或多家运输企业联合组建平台提供服务,自有运力和司机;一种是社会企业参与进来,自己购车,自建运力池、招募司机。还有一种平台,就是本土车队管理运营服务商在拿到网约车平台准入资格后,暂未明确运营方向,待价而沽的平台。当然,这三种平台,都需要平台解决方案和运营技术支持,这也给了“中交出行”、“帮邦行”、“小咖科技”等解决方案平台的市场机会。像中交出行、帮邦行这样,既输出技术、解决方案、运营支持,还输出品牌的,凤毛麟角,仅输出平台、技术的,还有很多,也就是一锤子买卖和共同成长的分别。

    网约车监管的要点和难点,在于对司机的监管,大量不符合网约车监管要求的私家车辆仍然在很多城市参与运营,尤其是顺风车司机,不需要更改车辆的使用性质,不需要考取驾驶资格证,且在滴滴狂奔之际,对司机和车辆的审查等于没有,因此,滴滴出行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其实是必然的。但在运输企业组建的城际网约出行平台就很少存在这种问题,车辆是营运车辆,司机是有营运车辆驾驶资格的老司机,司机背景清楚,驾驶习惯清楚,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服务态度的好坏。同时,多家运输企业组建的城际网约出行平台天生自带优势,可以在原来的道路客运线路、场站以及联网售票入口中,推广自己的出行服务,我们看到,有多家此类公司的平台APP是当地省份的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入口,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移动端入口,包括易来客运、巴士管家、巴巴快巴等。运输企业的网约出行平台,还可以接入当地巡游出租车,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同时也是对“安全”的背书。

    而车队管理运营服务商、社会资本的网约出行平台,最大的问题应该在于运力的组建和司机的招募、司机的技能和背景审查,以及平台的推广,然后才是服务流程化的制定、司机的服务培训等等。

    当然,这三种平台,都有两个需要完善和优化的问题,一是乘客的获取,也就是平台的推广,这是需要成本的,好在滴滴暂停顺风车业务,给了市场一个机会;其次是数据算法的优化,这关系到乘客用户体验和司机的劳动强度,甚至于安全系数,一个运单的完成,如何平衡乘客用户体验和成本收益,尤为重要,另外,如何对司机和乘客进行评级也至关重要。这也是“中交出行”、“帮邦行”等“工具”提供企业的使命和价值,当然,可能他们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还是在如何说服更多的区域运输企业来共同组建网约出行网络,而不是一家企业自己来推网约出行平台。技术上的积累和支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服务的流程化,尤其是有客户投诉的时候,如何处理,却是可以在短期内提高的,我们看到四川的“易来客运”用户,不少投诉是投诉到省委书记热线才解决,而这个时候,对平台的负面影响已经产生了。

    对于运输企业“内生”的城际网约车平台来说,城际网约车是对原有点对点城际客运服务的升级,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捍卫自己地盘的生死之战,我们看到道路客运发达的地区,其实城际网约出行的需求并不大,这些地区的运输企业早就已经拥抱了大数据、互联网,能够提供精细化的道路客运服务,也就是说,留给网约出行的空间并不大。当然在欠发达地区,由于需求总量不足,城际网约出行也较难开展,但总有绿洲。

    现在的政策是偏向于这一类的城际网约车平台,各地发放的网约车牌照,也反应了这种偏向(如云南)。据业内人士透露,交通运输部在2018年对滴滴、神州等网约车平台进行整顿时,曾提出城际网约出行只能由具备道路客运资质的运输企业来提供。甚至不排除交通运输部对城际网约出行出台明确的规范意见,禁止非客运企业提供城际网约出行服务。

    image.png

    云南省2019年以来批准的网约车牌照,7家中有3家运输企业,1家汽车租赁,1家驾培

    而车队管理运营商,大多与当地运管部门合作较长,联网联控、货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等业务的主要承接者,甚至可能是网约车监管平台的承建方。但让其来自营网约出行服务的难度很大,也缺乏基因和人才,可能更多的机会在于监管严格之后(现在各级交通局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大多成立了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北京交通执法总队日前还成立网约车线上监管大队,应是全国监管最严城市),向滴滴、首汽等提供运力资源,司机由滴滴、首汽等自行招募。在监管严格的北京上海等地,神州租车有20万自有车辆,数量不详的车辆就租赁给了滴滴, 以补充其运力短缺造成的服务短板,当然,滴滴、首汽等是以城市内出行为主,还是也会租车向城际出行进军,这又另当别论了。

    城市内网约出行的竞争非常激烈,也许这个市场永远也不会有固定的垄断者,即便是滴滴,在其发展过程中,倒下的对手包括优步、易到等,但还有哈啰、首汽、神州、美团等等,某位证券分析师说的,“对出行平台而言,轻资产和短产业链运营模式下,平台的盈利能力和客户体验直接相互制约。一旦平台转向关注盈利能力,就可能给跨界而来的新进入者带来机会,引发新一轮平衡。”而城际网约车出行,只要继续保持高压监管,即便未来滴滴的顺风车业务恢复(顺风车一天只能跑两单),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尤其在一些都市圈的出行服务中。

    可见,网约车市场会一直都有机会,运输企业、车队管理运营服务商、网约平台提供方等,也都能找到自己的蓝海。只是目前还是一片混沌,参与者众,拔尖者少,如何破局,如何领先?

    4月9日,2019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大会“网约车”专场,我们在深圳诚邀您参与交流,分享智慧。


  • 关键字: 城际网约车
  •    责任编辑:suyanqin
  • 延伸阅读!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