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综讯
春节进入倒计时状态,尽管疫情当前,不少人放弃回老家过春节的计划,但应该也有同仁在回家的路上了吧?这是ITS114新闻精选鼠年最后一期,感谢各位一年来的关注、支持,祝各位以及我们的行业新的一年牛气冲天,牛转钱坤!
本期,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交通行业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出台《浙江省交通运输非现场执法工作指引》;杭州“交通数字执法实验室”成立。
全文近600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今日思想
1、效率低,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5%,以及司机空载率达40%是行业一直存在的假象,真相是卡车司机在行业的负溢出及司机的过度竞争和过剩。行业如何走向良性,建设良性物流生态圈,要做到三点:一是要高效;二要公平;三要持续提供价值。网络货运数字化的基础是数据的真实性建设,数据真实,就能看到数字化曙光。
——冯雷
2、阿里本质上是云平台和云计算服务商,看似在智能交通行业落地开花,几年下来并没有形成自已独有的、有市场壁垒的专业场景和数据积累。云服务商亲自下场,就像一个专业做菜刀的,菜刀做得好出了名,就认为自已也是个好厨子,忍不住想开一家揉合各大菜系的饭店一样。很难相信阿里的模式能真正形成有行业壁垒的盈利点甚至“颠覆”行业。它现在做的,还是用大量的资本、加上明星专家和互联网文案组成的明星队真人秀实验场——奔跑吧,阿里!看着热闹, 喧嚣过后,就像现在不再好意思提起的“城市大脑,,解决城市拥堵”的口号一样,就算不以惨败收场,最大的可能也不过是在资本市场收割一把股市而已。
——辛武平博士
3、倒计时像癌细胞一样,已经扩散到全社会的交通控制认知,其害有四:
其一害,影响了许多优秀控制方法的实施,感应控制、实时优化控制因倒计时之困无法实施;
其二害,干扰信控系统建设的科学决策机制,虽多专业决策屈服于群盲的舆情、非专业领导的意志,更有甚者衍生出灯带灯、渐变灯等怪胎;
其三害,培养了用路人恶习,破坏了法规标准对交通信号语言的权义,交通参与者不看信号路权,只看倒计时数字,以至酿成恶性事故;
其四害,对行业新进者造成误导,见过太多的“平台、大脑”不去研究优化、评价,一味痴迷于界面UI,以能展示精准倒计时为成绩炫耀,更有甚者,就连车路协同应用也竟然把车端显示倒计时当成创新宣扬,其恶无以复加,其蠢无言以对。
倒计时已经成为影响智能交通发展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此毒不除,贻害无穷。
——张福生
4、根据美国商业咨询(Business Wire)的观点,智能交通的全球市场不过300亿美元,主要购买者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地。以此评估,即便中国的智能交通市场达到全球四分之一,即75亿美元,似乎这不足以吸引多家以商业应用见长的互联网巨头进场。那么,让这些互联网公司进场的激励是什么呢?第二种激励就是智能交通行业评价体系的缺陷。评价方式是专家教授的认可,更让资金觉得行业易掌控,“人傻,钱多,速来”。
——郭敏
5、最近我们感到自动驾驶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面向开放的环境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瓶颈出现,一些主机厂推迟了产品落地的时间表,另一方面,面向部分场景的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渐进入细分的应用领域,产业园区,矿区的运输,低速无人配送,显示出良好的商业前景。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
6、要有效降低人的交通行为的不确定性,需要培育良好规则意识的出行环境。众多交通参与者仍然是非机动化出行时代的出行意识和习惯,应逐步将严格按基本交通规则出行作为刚性要求;交通执法除了针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也应加大对路权、基本通行规则的关注。要有效服务人的交通出行,需要从服务机动车出行转向服务人的出行。随着机动车增长率降低,在新发展趋势下,从交通发展规律而言,“以车为本”无法永远满足机动化的需求,“以车为本”的道路交通智能管控难以发挥作用。
——王长君
行业动态
数字与政策
交通运输部日前做出决定,授予太原、长春、重庆、贵阳、昆明、兰州、西宁市等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交通管控
1月,楚雄市首批“智慧”路口投入使用。路口安装AI视频车辆检测器,研判分析路口的电警、卡口或自建的相机视频流,实时监测每个车道的排队长度、车辆行驶速度、车流量变化情况,辅助智慧信号机对信号配时方案进行实时优化。“智慧”路口的建设能够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减少绿灯时间损失和停车延误,防止路口排队溢出,实现路口信号控制系统由“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转变。
日前,西安交警对77条线路,127条道路、70处拥堵点段,开展“一路口一方案、一路段一方案”的综合治理,以点带面促进通行效率整体提升。为此,实施视频监控、卡口建设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十四运智能化信号灯改造升级,已在全市127条重点道路,设置30条绿波控制、20处信号灯防溢出瓶颈控制,100处路口信号灯配时自适应控制,均衡路网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
东莞交警部门积极推动全市道路交通信号灯“五统一”,结合“智慧交警大队(中队)”建设工作,全力建设市镇联动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实现市镇交警信息系统、业务工作“双联动”。2020年,完成692处信控路口信号机联网至分控中心,联网率为42.95%,较上年初提升16%。
运输信息化
公路信息化
近期,厦门市公路中心对成功大道江头立交、嘉禾路立交的交通指引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和智能化提升试点,增设完善进岛方向指路标志,同时将传统反光标志分别升级为3套智能网联主动发光指路标志和13块主动发光标志。
1月7日,湖北省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湖北省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公告。根据批复文件,建设湖北省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目标是提高湖北省治超业务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进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打通省、市、县、站及普通公路、高速公路之间的数据传输。
近日,腾讯智能道路巡检方案已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管辖路段率先展开应用。腾讯自动驾驶团队结合海量出行数据以及可快速迭代的深度学习训练体系开发的道路智能巡检方案,可以大大降低道路巡检的成本、有效提升巡检效率和病害识别的准确率,同时能避免巡检人员下车拍照带来的安全风险。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管辖道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腾讯智能巡检方案将巡检效率提升了10倍。
近期,上海首条智慧高速示范工程——G15(嘉浏段)智慧高速建设方案内部专家评审会召开。据悉,该项目围绕“双升双降”总体目标,即“提升设施通行效率和提升应急保障效率,降低交通事故概率和降低养护交通影响”,积极探索智慧高速全新产业模式。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全息感知、BIM+GIS(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前沿技术手段构建智慧高速数字孪生底座,对交通运行数据、设施状态数据、建设期数据等全生命周期数字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实现更具智慧、更加精细的高速公路运维模式。
近日,重庆高速集团为高效完成城开高速与陕西相连的最后一段的前期地形地质的勘测工作,引进无人机,加快项目推进。城开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单位通过无人机空中航测、高精度地面位置信息采集及后期数据解算系统,对现场进行实时航拍、航测,短时内摸清现场情况,极大提高了现场管理效率,并能灵活调动现场资源,使项目管理变得智慧化、可视化、智能化。
近期,贵州实现了省公路水运监控视频上云联网。目前已完成省级云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开发工作,上云接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客运及水运监控视频14811路,并与交通运输部云平台实现联网共享。
1月7日,随着桥梁桩基础施工、主线清表和清淤换填、便道施工及1号拌合站陆续启动建设,湖北省首条智慧高速鄂州机场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开工。作为湖北省内首条智慧高速公路,鄂州机场高速设计了车路协同、路网运行监测与预警等12大系统,将充分运用5G、北斗定位、量子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保障机场运营期间的网络安全,成为国内最“聪明”的高速公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