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模型:如何将一个大学生培养为一位行业专家 - 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首页 > 本网动态 > 观点 > 正文

    交通大模型:如何将一个大学生培养为一位行业专家

    2023-07-12 09:10:56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对于人类而言,2023年或许人工智能觉醒开启的第一年。如果谶语成真,那现时代的我们面临的可能不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是人类历史上千年、万年未有之大变局
    鉴于大模型对于人类的生产、工作、生活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几乎可以断定大模型这一技术一旦成熟,就会如同今天的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一样,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理论上来说,任何信息化的场景都可以用到大模型,但很显然,需要数据、方案、经验喂养的大模型,交通场景很对其胃口,尤其是在交通运行监测、应急指挥、重大活动交通指挥调度、重点区域交通综合治理与智能调度等场景,两者一定能擦出爱的火花:
    用智能语音来实现更简单快速的交互,让智能视频来实现事件、态势的准确、快速感知,让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融合分析、数据交叉比对,然后用提出专家解决方案,追踪、协同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线上线下的工作进度,自动提醒,最后自动形成事件处理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形成闭环。
    这应该也是很多智能交通人如ITS114一般“自以为”的理解,理想化的应用场景,也应该是诸多交通指挥中心,不论是是交管指挥中心,还是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还是公路运行指挥中心,还是道路运输智能综合监管中心,还是枢纽指挥中心等,他们所想要的完美AI伴侣。
    交通领域需要什么样的大模型?交通的每一个领域几乎都会有多源数据汇集,单就大语言模型可能不足以满足需求,能够处理图像、文字、语音等多种数据的多模态大模型应更为合适,并实现跨模态语义关联,即通过分析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实现跨模态信息的有效融合和利用。
    单个AI大模型,可能不足以应对智慧交通场景的复杂性,智能语音交互、图像智能识别感知甚至是大语言模型都只能满足一个或者两三个环节上的需求,多模态大模型可能才是指挥中心这种复杂场景的真正需求,不仅能在某一个场景实现AI化,在整个指挥工作流程中,也能实现AI化。
    只是万里长征都要走出第一步,尽管现在我们看到许多BATHJ等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人工智能创企、高校以及极少数IT集成商等都推出了大模型,这里面尤其是以大语言模型居多,但就现在的发展水平,离交通人想象或者想要的人工智能,还离得很远。
    当然,本身国内大模型的研发、应用也还在发展探索之中,虽然chatGPT已经名满天下,但安防、交通等行业场景不可能选用国外的大模型,应该很多人都在期待有个“能打”的、不输于chatGPT最新版本的国内大语言模型或者其他多模态模型,而这还需要时间,“百模大战”还在持续,我们也只能“让子弹再飞一会”。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大模型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有所想象、探索。用我们本期邀访的主角——千方科技副总裁孙亚夫的话来说,现在的大语言模型就像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掌握了部分概念、知识,但要成为一个精通某一个领域的实战型专家,还要很多的学习和实战。现在,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在百度、微软等客户端体验大语言模型,从而会有一点点认知和理解,但大模型如何在交通领域落地、演进、融合,可能都还没有什么概念,今天就有请孙亚夫副总裁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毕竟现在懂大模型的专家可能不少,但交通领域懂大模型的,应该是仍是屈指可数。



    QQ图片20230711163752.png





    访谈实录:




































    将一个大学生培养为一位行业专家

    行业大模型的训练,类似于将一个大学生培养为一位行业专家。对于交通行业大模型而言,首先,需要向大模型提供交通领域的专业知识。其次,将交通领域的案例、最佳实践和专家经验整理为训练材料,让模型不断学习。

    ITS114: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语言模型,以及大模型在交通领域有哪些可能应用场景?

    孙亚夫:从哲学上讲,人类基于概念理解世界,而大语言模型构建了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因此具备了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类似于一个接受过通识教育的大学生。

    大语言模型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可实现更高效的人机交互、跨应用交互、跨系统交互。在交通领域,大模型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其可以协助开展交通运行状况监测,如图像和视频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等;可被训练用于分析图像和视频,以检测和识别车辆、人或其他交通运行特征,赋能交通管理部门实时监测和分析车辆、道路、信号灯等信息,智能协调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安全隐患,让交通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

    ITS114:交通领域对于大模型是否有强需求?大语言模型在现阶段可以扮演哪些角色?

    孙亚夫:大语言模型与以往的人工智能不同,其具备了通用智能,可以说应用范围近乎无限。凡是人们对专家需求强烈的地方,对人工智能亦然。

    我们认为,现阶段大语言模型的角色相当于AI助理,它能够在原有业务系统、应用系统与客户之间充当辅助者、支撑者,根据指令执行任务,如写一篇稿件,生成一份分析报告。以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场景为例,以往需要由技术人员操作系统,按需求生成分析报告,在应用大语言模型后,客户便可以从系统中自动生成各类分析报告。

    ITS114:什么是行业大模型?如何训练一个交通行业大模型?

    孙亚夫:可以把大模型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大模型,如ChatGPT,具备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另一类是基于通用大模型开发的行业大模型,如交通行业大模型,具备交通行业的深度知识、实践经验并经过验证优化。

    行业大模型的训练,类似于将一个大学生培养为一位行业专家。对于交通行业大模型而言,首先,需要向大模型提供交通领域的专业知识。其次,将交通领域的案例、最佳实践和专家经验整理为训练材料,让模型不断学习。与此同时,将模型带入行业实践不断验证,并针对问题持续给与指导、优化。

    ITS114:交通行业大模型的落地应用,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解决?

    孙亚夫:主要的挑战包括如何以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在通用大模型的持续迭代中进行行业大模型的迭代。其次,需要培养客户对于交通行业大模型的理解和应用,以获得更多反馈。以及如何平衡投入成本高,初期产出相对较低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考虑交通行业大模型的应用阶段。首先,数字化程度越高的行业,会越快产生行业大模型,而交通行业大模型的产出周期可能相对较长。其次,需要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步迭代和落地应用,这是更切实可行的方法。

    ITS114:如何解决交通行业大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理想的训练、迭代模式是怎样的?

    孙亚夫:目前业内大多采用公有云部署进行训练,并将数据保留在本地的方式,这种方式既解决了数据安全问题,又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适当条件。

    当前行业大模型不会采用私有化部署,原因在于,其一,行业大模型部署需要较高的算力和成本,单个客户私有化部署的投入产出比较低,多客户共享服务可大大提升效益;其二,行业大模型处于持续演化的过程中,公有云部署便于客户实时、快速的反馈和互动,有利于行业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其三,随着技术发展和行业大模型的成熟,通过对行业大模型进行微调,能够训练出特定场景的小模型,在算力需求减少且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私有化部署。行业大模型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私有化和小型化。



    行业大模型必定只能在行业内产生

    行业大模型有赖于行业数据和深度知识,因此行业大模型必定只能在行业内产生。提供通用大模型的企业不可能独自打造出交通行业大模型,而交通行业大模型也需要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础。

    ITS114:如何判断交通行业大模型的应用路径?是否会昙花一现?还是会成为行业必需品?

    孙亚夫:未来,AI就像水、电一样,是一个基础能力,所有行业都会被重新AI化一次。我们认为,交通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通用大模型作为提升效率的工具。交通行业的业务系统偏To G、To B,需要大量定制开发,客户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开发周期长、交付效率低,利用大模型可在前端快速编码,实现快速交付。(编者按:可以理解为赋能给用户,让甲方具备解决部分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结合应用场景进行新产品开发。千方科技主要有两类场景,一类与视觉感知有关,另一类是交通场景,包含交通信号优化、调度场景、交通运输查违章等。原有的视觉AI模型缺乏对世界的理解,结合通用大模型后,可以快速根据场景进行落地应用。

    第三阶段,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结合行业知识与专家经验,形成交通行业大模型。这方面我们在做一些尝试,具体应用取决于行业、市场对它的理解,以及客户的接受程度,需要一个过程。其的渗透不会像消费市场那么快,但门槛非常高,一旦建立很难被跨越

    第四阶段,结合千方科技的前端感知设备、边侧智能设备和云端的行业大模型,我们有可能会把交通系统变成一个半无人或者由人监督的自动化运行系统,这是我们未来研发的目标。

    ITS114:智能交通企业在交通行业大模型的应用进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千方有哪些优势?

    孙亚夫:智能交通企业可以作为行业大模型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如前所述,行业大模型有赖于行业数据和深度知识,因此行业大模型必定只能在行业内产生。提供通用大模型的企业不可能独自打造出交通行业大模型,而交通行业大模型也需要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础

    构建行业大模型,对于企业的综合能力有很高要求,涉及行业理解、实践经验及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千方专注交通行业23年,业务场景覆盖全面,行业知识积淀深厚,已有200多位行业专家,拥有成熟的方法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2015年起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建立了领先的人工智能团队,现已形成六类900余项全景AI算法,不断推出算法产品与解决方案。在交通领域,我们携手阿里云“通义千问”,共同推进大模型在行业内的应用落地。在AIoT领域,千方旗下宇视科技已推出行业大模型「梧桐」。


  • 关键字: 智慧交通
  •    责任编辑:不现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