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案例: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总体解决方案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案例: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总体解决方案

    2017-01-09 17:05:16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2016年11月16~18日,由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指导,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承办、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次大会有100多场演讲,1500余人与会。在17日的“智慧公路”建设与发展论坛上,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付长青发表了《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总体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本文为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提供的速记整理稿,未经演讲者本人审核,特此鸣谢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付长青: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总体解决方案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分享。今天我汇报的是一个区域性的交通改善方案。作为一家公司,如果不搞清楚需求,盲目地跟投标会使企业在市场上难以生存下去。所以两年我们一直在思考政府的需求,做定制化的产品。

      随着时间推移,地方政府大规模智能交通的阶段逐渐进入尾声,如果再用大而全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话,市场不会认同。现在各城市的拥堵治理很混乱,政府的需求基本都是在原来的建设基础上小范围精细化打磨,因此区域交通组织优化也就成为了需求之一。

      一、现状概述

      中关村是北京的科技标志,中国的硅谷。中关村西区位于海淀区核心地带,周边路网四通八达,区内人流密集。是以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科技金融服务为重点的聚集型区域,周边商业、教育、居民住宅密集,是城区交通的重要吸引区域。中关村西区北起北四环,南到海淀南路,西起苏州街,东至中关村大街。目前共有40余条公交线路直达。地铁4号线和10号线紧邻西区。区域总面积0.94平方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区域人员密集,人员流通性大,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都很复杂,所以海淀区政府把中关村拿来做交通改善的样板,是海淀区交通改善的一个起点,海淀政府计划在五年投资内170亿对中关村周边的7条大街进行系统改善,交通组织改善只是其中之一,易华录承担的一部分就是交通改善。

      中关村现在还存在产业升级的问题,中关村现在定位是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园区,整体业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整个的卖场商户规模减少了47%,面积下降到了65%,人员上高科技人才比例已经上升了30%,93%的新企业都是创新企业。今非昔比,陈旧落后的治理手段是无法达到要求的。而之前存在的问题是交通设施,陈旧落后,呈现倒退式发展;交通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智能化、精细化;交通环境:秩序差、违法多、停车难。交通出行:人、车互相争抢路权。

      二、问题综述

      中关村的交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突出的问题是内部混乱、外围拥堵,主要原因是管理手段落后。

      内部表现为七个方面:交通组织问题、交通工程问题、交通信号问题、停车管理问题、通勤车管理问题、货车管理问题和监控体系问题。

      这都是一些传统问题,政府需要的是怎么把传统进行改造,对交通有改善。厦门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改善完后通过实际测试,将是厦门交通效率最好的两条路。

      (一)内部混乱问题

      1.交通组织问题

      中关村的内部交通组织比较先进的,是日本在90年代初设计的。它有两个创新,一个是有中国的第一条地线管道,这解决了很多现代问题,比如通信往来和停车问题。另一个是路网,之前日本专家的想法是做一个卫星环绕的管理,但现在的实际没有遵照日本专家提出的要求,互联网不成片,产生了严重冲突。中关村西区内存在7条支路单行,但单行线不连续,不成网,缺乏系统性交通组织,导致车辆在西区内行驶不顺畅。

      2.交通工程问题

      标线模糊不清晰、隔离护栏不连续、标牌指示不完善等等,路权侵占,机动车停靠在非机动车道上,这种情况在中关村比比皆是。

      3.信号控制系统

      中关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90年代的,已经非常老化,基本上都是单一的控制系统,无法联网。现在已经无法满足大车流量和人流量的要求,特别是有些关键的路口还缺乏交通信号控制。31个路口的信号基本上各管各的,单位路口信号配时方案粗放,路口间信号配时无协调。

      4.停车管理问题

      这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路侧停车位有538个,利用率100%;地上停车场15个,利用率95%以上;地下停车场16个,利用率80%。停车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方面:一是,违停处罚不力,违法停车现象普遍,现场执法困难。二是,停车诱导不足,驾驶人无法准确掌握停车场信息。三是,管理手段落后。部分地上停车场为人工收费,无法智能管理。

      5.通勤车管理

      由于无固定停车位及规范通行走廊,通勤车在高峰期间违章占道,随意摆渡,严重影响区内交通秩序。正规停靠站仅有2处,大部分车辆依照为乘客提供“最短路径”上下车原则,停放无序。另外,中关村里面很多白领靠网约车来上下班,这种车在中关村没有固定的停靠位置,高峰期会严重拥堵。

      6.货车管理问题

      大量货车超长时间停放,且违章占用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通道,影响区域交通秩序。卸货点分散,超时停车:已建卸货场目前仅能够满足步行街和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卸货需求。其他有需求卸货地点管理缺失。卸货时间随意混乱,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

      7.监控体系落后

      缺乏交通宏观态势监控,对堵塞地点,某一位置的交通状况弄不清楚,少量的监控设备没有直接连接到海淀支队和北京交管局,支队跟中队什么也看不到,这是整个管控系统的问题。

      (二)、外围拥堵问题

      从图中围绕红线可以看到,,整个中关村西区外部从北四环形成了一个拥堵圈。主要拥堵在四个方面。

      一是交通需求超饱和。区域信号都是单点控制,没有从全局出发,这是中关村西区信号非常严重的问题,部分路段在高峰期的时候会把原来制定的运行机制打乱,路口交警过分干预,绝大部分路口只有2至3种解决方案,而且方案细化程度非常差。

      二是交通信号,交通信号的控制基本是单点互联网控,没有从全局出发,没有统筹考虑路口之间关联控制。控制干扰问题:部分路口手动控制,主要放行某个方向,造成其他方向拥堵。控制方案问题:路口信号方案粗放,与交通流时空特性不匹配。

      三是交通秩序,违法停车非常严重。中关村南大街、海淀桥南侧、苏州街地铁站等,特别是在人大附中门口的违法停车。

      四是道路条件,道路瓶颈,设计有问题。万泉河立交桥缺少西向北匝道,西向北交通需求巨大,这些车辆只能从桥下左转穿行通过,影响东向北,南向北的车辆通行,造成桥下拥堵,拥堵扩散至北四环西路段。

      三、解决方案

      1.精细化交通组织。90年代初日本专家做的方案,到现在仍然是有价值的。在此方案的基础之上,与原来的7条单行道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单行网络,构成了12条循环回路。

      2.精细化交通工程。精细化一定要按照国际标准,要做到清晰可辨、醒目提示、简洁美观、创新设计。

      3.智能化交通信号。现有的控制系统非常单一,我们跟日本松下公司合作,专门针对中关村设计了一套三个路口信号的控制系统。在厦门进行的一个小规模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种中心式的宏观和现在的单点控制截然不同。日本松下公司很多独到的技术,但同时也要有非常精准的路口车流量采集。

      4.智能化停车管理。重点整合停车资源,将中关村新西区的车位由500多个下降到260个。开发诱导系统,提高地下停车位的使用率,诱导出行者以地下停车为主要停车方式,这种传统经过革新之后完全可以发挥非常好的作用。同时增设12处路段违法停车抓拍系统。再就是道路监控系统,要解决中关村交警中队全面掌握0.94平方公里内路况,布设大量的探测器,全景监控。

      5.智能化通勤车管理。通勤车在中关村只有7条线可以走,别的线路不可以走。我们设置了800米的临时停靠区域,限时30分钟进出中关村区域,超过30分钟给予处罚。

      6.智能化货车管理。货车7:00-20:00禁止驶入中关村西区内部,通过非现场执法,严格把控货车禁行时间段内的违规货车及客改货车辆的违规行为。

      7.智能化管控。我们为海淀交警支队的指挥调度系统进行了提升,建立了中关村大队的管控室。增加了5处高点监控,




      四、效益分析

      1.单向交通会增加驾驶难度,降低机动车的可达性,

      2.通勤车管理会增加乘车人的距离,

      3.慢性系统短期内无须效果能的效益,

      4.货车管理可能会造成企业不便。

      总体方案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 关键字: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 中关村
  •    责任编辑:逐梦女孩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