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交通强市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发布 - 行业政策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上海市长宁区交通强市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发布

    2023-09-26 15:37:16 来源:上海市长宁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评论:
    分享到:

    长宁区交通强市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

    一、示范区建设总体概况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在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长宁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两大机遇,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建成能级更高、功能更强、品质更优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之城、更富创造力的智慧之城、更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城、更强凝聚力的人民之城,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建设年限

    2023-2025年。

    (三)建设范围

    长宁全区范围。

    二、示范区建设基础

    长宁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区域面积37.18平方公里,东连静安区,东南接徐汇区,北以吴淞江(苏州河)为界与普陀区相邻,西南邻闵行区,东西向连接市中心与虹桥枢纽,是长三角城市群连接上海的“桥头堡”。区内辖九个街道一个镇,由西向东分别是程家桥街道、新泾镇、北新泾街道、虹桥街道、仙霞新村街道、周家桥街道、天山路街道、华阳路街道、新华路街道和江苏路街道。

    长宁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处于沪宁发展轴和沪杭发展轴汇合的Y型支点,纵跨内环线、中环线及外环线,是中心城区距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最近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心城通向西部新兴城区、远郊区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通道。

    (一)道路交通

    区内路网相对完善,市政道路设施量206公里(不包括机场东片区范围道路),其中大市政道路133条197公里,小市政和公共通道(背街小巷)135条27公里。

    (二)公共交通

    区内共有6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2号线、3号线、4号线、10号线、11号线、15号线,轨道交通线网长度30.13公里,轨道线网密度为0.81密度为0.81公里/平方公里,处于中心城区平均水平。区内轨道交通站点数18个,600米站点覆盖率为42%,中环以东区域600米站点覆盖率为62%。区内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在中心城区平均水平之上,中环以西区域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为中心城区最低。区内公交站点数389个,站点密度10.6个/平方公里,高于中心城区平均水平。区内常规公交300米覆盖率为77%,500米覆盖率为90%。

    (三)慢行交通

    长宁区一直致力于构建广泛覆盖、连续安全、环境友好、彰显文化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体系,对标“人本、绿色、安全”目标,构建“宜出行、优品质、高效益”的慢行交通系统,充分发挥慢行交通在中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接驳中的重要作用。区内慢行交通网络完善通达,整体态势良好,目前结合东西部绿地、商业、体育、文化、旅游等元素,打造出多条极具特色的慢行步道,包括11.2公里苏州河健身步道(长宁段)、6.25公里外环林道生态绿道、3.7公里新泾港沿线慢行系步道等。

    2022年,结合《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我区完成《长宁区慢行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系统评估长宁区慢行交通发展现状,深入解读上位规划,确定规划目标、重点片区,制定具体规划方案,围绕网络融合、案例示范、特色项目、专项行动等四大方面提出近期项目清单及保障实施的相关措施,切实提高我区慢行空间环境品质、舒适性和服务水平,增强慢行交通吸引力。同时,以网络建设为“先导”,以案例示范“展形象”,以特色项目“显品质”,以专项行动“解困扰”,努力实现慢行交通“高效便捷、精细品质、特色彰显”的目标,2022年新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市民智慧健身步道、增设长宁路(华阳路-江苏路)1对港湾式车站、建设北翟路协和路天桥、实施万航渡路凯旋路路口稳静化改造等。

    (四)静态交通

    截至2022年底,区内共127家公共停车场库34512个公共停车泊位,占地面积1790759m2。59条道路停车路段,1624个道路停车泊位,其中东段(古北路以东)23条段,泊位649个;西段(古北路以西)36条段,泊位975个。

    2022年完成7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开工建设489个公共停车泊位;新增居民错峰停车泊位310个,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资源;完成电动汽车新能源充电桩建设450个,含快充充电桩52个;推进医院停车线上预约,包括同仁医院、长宁精卫中心、工人疗养院等。

    全力推进信息化工作,一是完善道路停车智能收费,道路停车收费接入市级统一支付平台;结合高位视频点,道路停车限长1小时停放管理;完成12条路段、235个道路停车地磁安装和定西路、林泉路2条路段高位视频收费管理。二是推进公共停车信息接入,已完成接入公共停车场库103家及59条道路停车路段的功能接入;鼓励场库单位积极参与市级平台场库错峰线上签约,2022年我区已完成签约并上线9家错峰场库。三是推行智慧停车场库建设,组织300个泊位以上新改建公共停车场库单位召开智慧公共停车场专题宣贯培训,做好政策的引导,积极推进光大安石和西郊百联2家智慧公共停车场库建设。

    三、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实施路径

    到2025年,示范区试点任务取得系统性成果,长宁区城区建设和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着力打造网络完善、运行畅通的道路交通,融合高效、品质一流的公共交通,全龄友好、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和动静平衡、供需协调的静态交通,强化交通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引导和支撑,推进交通改善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推动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努力成为“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先行示范区。

    (一)打造网络完善、运行畅通的道路交通

    着力提升道路网密度和联通性,进一步提升我区交通承载力。配合重大项目的推进,同步优化周边路网;完善主次干路网,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推进跨河桥梁建设,缓解南北向交通压力。

    1、推进“四纵十八横”配套路网建设

    完善高快速路网,强化西部地区快速路网功能,优化提升外环功能,加强道路与周边用地的深度融合。为进一步强化虹桥枢纽及虹桥商务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加强外环内外地区交通循环,长宁区将结合外环西段抬升契机,同步建设配套路网:一是编制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长宁区路网配套建设专项规划,根据外环西段功能提升项目主线高架建设节点安排“四纵十八横”配套路网建设计划;二是结合外环西段功能提升项目主线高架建设情况,按照前期工作深度实施广虹路-泉口路、东航路-新潮路等东西向贯通的地区路网,以及临新路、空港八路等连接外环辅道的横向道路等。

    2、实施迎宾三路地道东延伸工程方案

    近年来,伴随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会展中心、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相继建成,虹桥枢纽地区交通出行需求大幅增长。迎宾三路-虹桥路是中心城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间的重要联系通道,迎宾三路地道东延伸工程作为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打通通道瓶颈,分离地道过境交通需求,提升商务区周边交通集散、服务沿线地区发展的重要通道,对于落实上位规划,支撑地区发展,促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增强辐射功能,缓解地区交通拥堵等具有重要意义。

    3、推进泾阳路过苏州河人非桥建设

    完善越河通道,提升沿河地区出行便利度。泾阳路过苏州河桥西接长宁区福泉北路、东接普陀区泾阳路,可以缩短北临空到13号线丰庄和祁连山路的时间、弥补云岭西路人非桥未建成期间的跨区难问题。泾阳路过苏州河人非桥有利于打通东虹桥区域北部慢行通道,改善北临空区域对外出行条件,促进区区对接与东虹桥区域整体联动发展。

    (二)打造融合高效、品质一流的公共交通

    提高重要交通枢纽、核心商圈、重点功能区之间联系的时效性,提升城市交通服务多元高效、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公交都市”升级版,构建以集约化交通为主体的多层次出行服务体系,让出行更美好。持续推动网络化、功能型、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打造多功能、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

    1、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

    轨道交通持续提能增效,适度加密我区中部、西部地区轨道交通网络。着力推动17号线功能东延伸工程,目前申通集团正在研究仙霞路通道延伸工作(即17号线功能东延伸),考虑打造东西向市域快线,可连接虹桥商务区、中心城区、浦东机场等重要区域。

    2、推进中运量系统规划建设

    健全我区道路网体系和局域公交系统,逐渐丰富地面公交服务层次,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向公共交通走廊、枢纽集聚,实现轴带式开发。根据《关于深入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公共交通优先依然是超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打造“升级版”公交都市,加快中运量公交网络建设。一是综合考虑北横中运量西延伸选线与轨道交通规划,仙霞路是连接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东片区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的重要通道,轨道交通和中运量的现状和规划均存在服务空白,在轨道交通17号线功能东延伸和北横中运量西延伸选线上至少确保能够实施其中一项。二是保留虹桥四线规划,根据测算,虹桥商务区东片区将新增功能性建筑规模216万平米、新增岗位8万人、1号航站楼站出站量1.8万人次,该线将南北联系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机场东片区、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虹桥路等重要片区,对增强虹桥商务区东片区的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打造高品质地面公交服务

    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与交通设施改善,依托城市更新推进地区交通设施完善,结合交通设施改善项目对周边地区进行一体化更新改造。倡导集约立体的场站设计布局,进一步提升地面公交场站设施用地的空间紧凑综合利用。开展北翟路剑河路规划公交终点站新建工程,结合社区治理,优化公交线路,打造公交站点形象,提升公交站点品质,推进“微枢纽”深入实施。

    (三)打造全龄友好、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步行交通是居民出行的基本方式,非机动车交通是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构建广泛覆盖、连续安全、环境友好、彰显文化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慢行交通在中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接驳中的重要作用。

    1、慢行交通示范片区

    打造宜行宜骑、全龄友好、空间融合的慢行交通环境,更好适应创新发展和美好生活需求,更好惠及全体市民。2023年我区拟将万航渡路及中山公园特色慢行区创建为我区慢行交通示范片区,围绕滨河及其纵深区域品质提升,着力打造无隔阂的慢行空间网络,推动苏州河滨水空间、华政校园、中山公园的融合开放无缝衔接。万航渡路及中山公园环境品质提升景观工程施工面积共1.63万平方米,涉及万航渡路沿线约700米长度的空间更新、中山公园公园开放,华政校园围墙打开、游船码头运行、标识标牌指引等,是贯彻城市治理新理念、实施城市更新提升环境品质的重要实践,旨在提升中山公园整体的绿化景观品质和区域慢行系统的感受度,衔接好华政校园的整体提升和开放,“百年校园”与“百年公园”融合开放,“百年古树”与“百年建筑”交互掩映,“百年道路”与“百年公交”穿行其间,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城市生活典范。

    2、资源集约焕活空间

    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对桥下空间进行综合统筹和一体化提升改造,注重交通空间环境品质,加强交通空间与人文风貌、艺术气质等要素的呼应融合,塑造富有特色的交通空间形态,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激发片区活力。复合利用跨苏州河桥梁桥下空间,利用桥下灰空间进行艺术化设计,塑造文化时尚空间,提升滨水景观体验。推进剑河路跨苏州河桥下空间和江苏北路跨苏州河桥下空间提升。其中剑河路跨苏州河桥下空间将增设公共停车位,修整桥下绿化,提升整体环境;江苏北路跨苏州河桥下空间提升将拆除原有道班房,结合历史与潮流元素,打造整体公共休憩空间。

    3、构筑复合立体的慢行系统

    在密集商办区构建高效衔接,功能复合的立体慢行系统。推进我区临空经济园区立体勾连系统,在临空核心区构建立体联通、功能复合的立体慢行系统,实现区域“人车分流”。加快建成临空核心区“七下八上”立体勾连系统,协调整合区域慢行体系,着力打造高效、便捷、舒适的慢行环境。2022年北翟路东地道、北翟路西地道地下勾连、北翟路-协和路C形天桥已建成开放,2023年将着力推进通协路人行天桥建成、福泉路地下通道主体完工。

    (四)打造动静平衡、供需协调的静态交通

    动态优化停车配建标准,适度增加基本车位供给,科学调控拥堵区域车位。积极盘活各类停车资源,加大车位开放共享力度。搭建上海公共停车信息共享平台,对各类停车资源协同处置、智慧监管,为出行停车全过程提供“一站式”信息引导服务。

    1、扩增盘存,抓好停车常态长效治理

    进一步深化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各项工作要求,统筹区域公共停车资源,以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共享为引领,推动错峰停车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在公共建筑夜间对外错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有条件的公园、商办白天与周边错峰共享,促进停车资源集约利用。结合车库验收、场库备案,逐步完善区域充电设施布局,加快大型商办体快充设施改建增建工作,积极倡导绿色交通。

    2、“智”解难题,推进智慧场库建设管理

    根据市级总体部署,加大对公共停车场库市级停车信息平台数据上传工作的监管力度,提高行业对上海停车平台的利用率。积极推进智慧公共停车场库及智慧道路停车场建设,逐步构建“智慧停车”框架。持续推动公共停车场库错峰线上签约工作,动态调整已错峰场库公共停车场库错峰线上签约工作,动态调整已错峰场库的价格及停放时间,拉动供需配对,提高停车共享利用率。

    3、向“数”融合,夯实智慧交通“底座”

    建设“数字交通”2.0版,一是虹桥商务区东片区开展公共停车和小区停车融合试点,拓展公共停车场使用功能,实现公共场库停车预约、充电装预约;二是道路停车设施改造(基本完成区域内路段的地磁覆盖安装,完成5条重点路段的高位视频)。

    完善本区智慧交通系统,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底座数字化建设:主要完成长宁区重点区域、商圈(虹桥商圈、虹桥枢纽及东虹桥经济开发区、天山路街道)等的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静态交通、慢行交通及其他等相关交通设施的采集及数字化制作。二是智慧道路停车数字化监管,根据新增智慧道路停车要求,新增道路停车基础数据制作,实现道路停车监控数据转发和应用功能开发,与市级停车平台征信系统对接,实现对欠费用户催缴和征信服务跟踪,完成新增道路限时停车分析,动态调整停车监管特性,实现车辆最优化停车服务功能。

    四、分阶段目标

    详见附表。

    五、配套政策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交通委、市道运局的指导支持下,成立区级工作小组,由区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区建设管理委,区发改、财政、规资、房管、绿化市容等职能部门及相关街镇作为成员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二)加强方案引领

    围绕“国际型、协同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目标,聚焦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工作,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城市功能和交通强区品质。

    (三)加强任务实施管理

    建立任务清单,分解细化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建立评估机制,对示范区建设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加快工作推进。

    微信截图_20230926154028.png

    微信截图_20230926154053.png

    微信截图_20230926154113.png

    微信截图_20230926154140.png

    微信截图_20230926154204.png

  • 关键字: 交通强市 上海
  •    责任编辑:不现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