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有望成中国主要导航方式 政策引导很重要 - 商用车联网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北斗有望成中国主要导航方式 政策引导很重要

    2013-02-19 11:06:11 来源:车联网周刊 评论:
    分享到:

      2012年10月25日,中国第16颗北斗二代导航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公布,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简称“北斗”)正式向亚太区域提供持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如果说“北斗一代”的试验系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那么“北斗二代”的正式运行,不仅对加强我国国防安全具有深远意义,而且也能够通过不断拓展民用市场,来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同GPS等其他系统相比,北斗不仅在定位、导航功能方面不落下风,而且其独特的通信功能,有望成为无线移动通信的重要补充,对资源调度、安全监控和防灾抗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都为“北斗”在激烈的民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创造了条件。

    目前来看,普通的大众市场尚需“北斗”更加成熟才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因此行业市场必须承担起培育“北斗”市场的责任,这方面尤其需要发挥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北斗”民用市场潜力巨大

    自2007年,联合国确定了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继移动通讯和互联网之后第三个发展最快的增长点,今后5~10年将是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长期以来,我国民用卫星导航应用基本被国外技术垄断,尤其是过分依赖GPS,潜在风险巨大。

    可喜的是,经过五年的开拓实践,“北斗”已经在国防和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卫星导航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南方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和预测,2012年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规模超过了12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2500亿元。其中,“北斗”多模导航终端市场规模2015年预计达到400亿元,2020年将达到4000亿元,有望取代GPS单模,成为我国主要的导航方式。

    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亚太地区试运行服务,2012年,中国北斗又发射了4箭6星,16颗星完成了系统组网。

    展望未来,“北斗”系统必将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安全保障。在经济建设领域,“北斗”可以为通信、电力、金融等经济基础行业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时间同步,为交通运输、商业物流、建筑工程、渔业生产、矿藏开发、资源普查、灾害监测、公共安全、生命救助、个人移动电话、竞技体育等各行各业提供高精度定位、测速服务。

    行业市场可率先发力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可分为行业市场和大众市场。大众市场一般包括普通车辆导航、智能IT终端(手机、平板电脑)、人员定位等生活领域,主要是使用民用芯片和应用模组,融合到车载导航仪、智能手机,解决私人车辆和大众的定位导航需求。

    行业市场包括科研、通信、运输、能源、金融、教育、矿产、农牧业、环境保护等生产领域,又以生产安全和社会安全应用为主,主要是将专业北斗导航芯片开发各种终端和软件平台,集成应用于例如物联网、智能物流、授时、大地测绘、应急管理等专业平台。

    由于大众市场更加看重系统的成熟度,而行业市场由于受到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严格管理,需要国家北斗运营管理中心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可以形成相关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实现技术独立、平台可控、升级在我的要求,因此应当更多承担起培育“北斗”市场的责任。

    例如,在应用最好的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领域,借助北斗卫星导航海洋渔业通信系统,渔船在海上不但能够利用“北斗”导航,而且通过“北斗”对海上作业的大中型渔船实施安全监控。目前,海上用户量已达4万,已开通北斗终端与手机短信息互通服务的手机用户超过7万,短信量月高峰可达70万条。

    再如,在交通运输方面,北斗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等领域。交通运输部已在9个试点省市开展的“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将有近10万辆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营运车辆1264万台,其中客运车辆84万台,危险品运输车辆18万台,可以预见未来“北斗”交通运输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其他领域:在水文监测方面,成功应用于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灾情预报的准确性,为制订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在气象测报方面,成功研制一系列气象测报型北斗终端设备,启动“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示范应用”,形成实用可行的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实现气象站之间的数字报文自动传输;在森林防火方面,成功应用于森林防火,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在通信时统方面,成功开展北斗双向授时应用示范,突破光纤拉远等关键技术,研制出一体化卫星授时系统;在电力调度方面,成功开展基于北斗的电力时间同步应用示范,为电力事故分析、电力预警系统、保护系统等高精度时间应用创造了条件;在救灾减灾方面,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以及位置报告功能,提供全国范围的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与共享等服务,显著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政策引导至关重要

    “北斗”不仅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斗”应用和市场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芯片价格、产业链完成性、终端和应用平台的成熟度、标准化、兼容性、服务体系等方面与GPS还有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正确引导和加以必要保护,必然会受到国外打压和国际产业巨头的侵蚀。

    当务之急,一是推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二是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也就是实现北斗系统的“天地对接”,这方面政府责无旁贷。

    第一,充分认识“北斗”一代民用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政策支持所显示的巨大作用。为扶持好二代“北斗”发展,特别是应用和产业化,要加大扶持力度。首先,抓好行业市场。行业管理的平台和终端尽量采用政府采购,向本国企业倾斜,同时参照国外经验,除军用外,出台重点行业的应用补贴政策。其次,出台促进卫星应用产业规模化发展及卫星资源和重要基础能力建设的措施,与地方政府协同,国家和地方按不同比例,支持“北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减轻使用者负担,这方面海洋渔业已经开创了很好的先例。再次,简化研发补助资金的评审手续,延长实行时限(原为2012年至2014年的3年内),扩大重点支持范围。

    第二,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一是“北斗”民用发展应尽快确立国家层面的宏观协调机构,使“北斗”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中占据更大份额;二是建立国家级的“北斗”标准体系,可将军用标准向民用方向转化;三是通过标准建设,完善北斗产业基地和检测中心;四是通过行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避免重复投资,低水平竞争。

    第三,适应市场需要,加快产品开发。一是鼓励军工产品民用化,将较为先进的军工技术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中;二是支持目前从事GPS研发和制造的企业,利用已经掌握的技术,推出具有兼容性和差异化的导航产品,重点发展北斗多模产品;三是开发导航与通信相结合的产品,使“北斗”产品使用更便捷、更方便;四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发挥“北斗”性能优势,增强用户对“北斗”的信任和依赖。

    第四,打造完整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打造“北斗”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建立生产配套体系,促进上下游配套厂商的本地化制造;二是探讨结合企业、地方政府的资源,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中国自己的产业巨头;三是发展高端产品供应链,建立产业链联盟,打破供应链的国际垄断;四是鼓励军民结合发展,引导军工企业走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道路。

    第五,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满足市场化要求。根据相关预测,未来五年,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有30%~40%的增长。“北斗”首先要扶持政府位置服务的发展,扩大在测绘、水利、车辆导航监控、应急救援、气象监测、海洋渔业等领域的应用,开拓智能交通、运输管理、资源勘探、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应用;其次要在公众位置服务方面,抓住从单一的GPS系统时代向多星座并存兼容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时代过渡的机会,以及从车辆应用为主体的市场格局,向转变为与通信相融合的个人消费为主流市场的新格局,不断推出新的服务内容;再次,从经销应用产品为主,转变为位置服务为主的服务产业化。

  • 关键字: 卫星导航 北斗 卫星导航 政策 引导
  •    责任编辑:智能交通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