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智能交通 > 交通信息服务 > 正文

武汉市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形成多重效应
2012-06-24 21:36:10   来源:   作者:    评论:0

  武汉市探索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便民利民的同时,引导“绿色出行”新型生活方式,产生多重“绿色效应”。业界认为,面对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现状,公共自行车“武汉模式”值得推广。目前已有南昌、池州等多个城市复制推行。


  ——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公益服务市场化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居民出行困难已成一大“城市病”。武汉市政府经过调研,决定推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与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形成有效对接,解决市民出行“短途出行2公里”的问题。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应运而生。武汉市的探索是以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方式,实现公益服务市场化,实行自行车全面免费租赁,被业界称为“武汉模式”。


  武汉市城管局副局长朱建华介绍,政府对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建设运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监管,要求站亭形象统一,服务限时免费,自行车完好使用率达95%以上。同时,制定了扶持政策,允许承办企业发布站亭广告,企业投放1000辆自行车补贴一块大型户外广告牌,对今年新建车棚每个补贴10万元。


  通过招标的运营企业负责投资建站、购买自行车,通过租车业务开发户外广告资源,利用车身流动广告、停车棚广告等获取收益回报,维持运营。现由鑫飞达和龙骑两家公司运营。


  龙骑公司于2008年11月率先在青山区试行,已建66个租车点,投放3000多辆自行车,今年将增加40个租车点,补充新车4000辆。鑫飞达集团总经理刘习华介绍,除在青山区以外的中心城区建立了748个租车点,2万余辆自行车投入运营,今年又将增建500个租车点,增投3万辆自行车。


  “市民只要一出门,就可以借到自行车。”朱建华说,到2011年将建成2000个站点,覆盖武汉中心城区,基本建成一个完整的武汉自行车公共服务系统。


  走在武汉三镇街头,可见大型社区、繁华商圈、公交车站旁,建起一座座公共自行车站亭,整齐排列一溜荧光绿自行车。市民通过办理“诚信卡”就能随时租赁骑行。


  家住武汉民院路的小李在公共自行车推出半个月后就拿到了租车卡。他告诉记者,只需在租车点领取申请表,凭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申请办理“诚信卡”,无需支付租金和押金,即可免费使用自行车。


  刘习华说,公共自行车全程联网,一卡通行,异地借还,市民租用非常方便。


  如今,公共自行车已成为武汉市一张名片,国家有关部委给予了充分肯定。浦发银行看好这一项目,提供5000万元“绿色信贷”。


  公共自行车“武汉模式”引起国内其他城市关注,去年8、9月已在江西南昌、安徽池州“落地开花”,广州、西安、成都、郑州、长沙等七八个城市近期也纷纷前来取经。


  ——便民工程带来多重“绿色效应”


  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居民短途出行难的问题。朱建华说,推广公共自行车一年多来,已办理发行近50万张自行车卡,至少1800万人次使用了免费自行车,现在每天有10多万人次骑车出行。


  汉口大智路张女士说:她家住3楼,为了安全,自家的自行车每天扛上扛下。如今再也不用扛自行车上楼下楼了,家门口租一辆公共自行车,买菜购物,或给老人送一罐汤,省事多了,一分钱都不用花。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公共自行车传递出健康出行观念和绿色环保观念。刘习华说,按照1万辆公共自行车平均每天使用6次计算,一天可减少1000辆次公交车,直接节约4万升汽油,减少碳排放200多吨。若以私家小车计算,一个城市降低能源消耗、尾气污染更是相当可观。


  自行车公共服务系统运营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武昌东湖中学自行车站亭管理员何女士是下岗职工,今年48岁了。她说,“正常来讲,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员再就业非常困难。现在这个岗位月薪近千元,吃饭不成问题。”目前,武汉市公共自行车项目管理员、修车工,提供再就业岗位约2000个。


  公共自行车运行至今无一丢失,消除了人们最初的担心。龙骑公司中南区总部经理杨伟川说,这实际上得益于“诚信卡”制度设计和特殊车型及附加技术,可以保证“有借有还”,营造一个文明诚信环境。一辆自行车有30项设计专利,有防伪烤漆、醒目标识,即使被偷了,也无处销赃。他认为,如果全城使用公共自行车,不仅降低非机动车占有量,减少停车占地和乱停乱放现象,而且可以杜绝自行车被盗现象,解决一大社会治安问题。

  ——公共服务项目需要政府支持、公众呵护


  不同于杭州市由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共自行车模式,“武汉模式”是由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这更适合一些财政薄弱的内陆城市借鉴推行。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认为,公共自行车提高了道路资源利用率、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节约了能源消耗,城市呼唤这类公共服务。武汉模式带来多面效应,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张金隆教授表示,从“武汉模式”来看,政府和承办企业的紧密配合至关重要。政府首先要强化公益、节能的环保理念,其次要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进行监督管理,护航公共自行车项目顺利开展。


  刘习华谈到,北京、济南等地曾试行收费租赁自行车,但缺乏政府支持形不成规模,以失败告终。武汉市在刚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时就碰到过“选点难”“办卡难”“供电难”等问题,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下,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杨伟川也表示,公共自行车要持续健康发展,除运行管理专业规范外,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胡润州教授认为,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政府应以公共财政投入的方式、以办公共交通的模式来办公共自行车,保证网点建设力度,保证其公益性,使其更持久、更完善地实施下去。现在政府引进了相关企业,可使公共服务项目运行与管理更专业、更规范。如果企业确实作为公益事业来做,那么政府就应该对其补贴。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同时,企业不至因此而亏损,公共项目才能持续发展。


  罗教讲认为,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与地铁、轻轨建设相比较,投资不大,只要投资2亿-3亿元,收效就非常好,缓解出行难、降低能耗、减轻空气污染,给城市带来可观的综合效益。


  “免费大餐”考验市民素质。作为免费公共品,越来越多的自行车租赁进驻社区、公共场所,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对市民素质也是一种考验。


  “市民的拥护是公共自行车运行的基础。”罗教讲认为,“市民是和自行车最亲密的接触者,要以一种主人翁的精神热情参与,文明租用。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对公共物品要有责任心,不要存有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去爱护的心理。”


  张金隆教授认为,公共自行车服务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市民的理解支持,也需要在运行管理中不断完善。只有这样,公共自行车之路才会越骑越宽,“绿色出行”才能越行越远。


  “市民们的参与是自行车公共服务前进的动力。希望广大市民也能够爱惜自行车,支持这项公益事业。”刘习华总经理呼吁市民像对待自家车一样,爱护公共自行车。同时,要通过企业自身管理的改进,把公共自行车的便民服务落到实处,赢得市民更多的理解支持。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武汉市 建立 公共 自行车 服务系统 形成 多重 效应

上一篇:北京3600辆无障碍公交车投入运营
下一篇:2010年美国智能交通市场将达1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