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黄金时代?——2012年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媒体观察
2013-03-27 13:01:28   来源:智能交通管理杂志2013年1-2月刊 作者:文/董海龙   作者:    评论:0

  

    市场


  按照同行中国交通技术网2012年每两周公布的项目中标排行榜数据统计之后,得出的数字是,截止12月2日发布的总计60个项目中,项目总额21.8135亿,平均项目额为3636万。其中,有52个是由公安交警口发包,其中有两个是单独的交通信号控制项目,一个是交通诱导项目;3个交通、客运枢纽信息系统项目;5个智能公交、出租车信息系统项目;7个联合中标项目,53个单独中标项目。


  从同行提供的中标信息和统计数据来看,尽管今年出现不少有关公交、出租车、枢纽一类的交通运输类大项目,但总体而言,来自公安交警口的城市交通管控依然是智能交通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未来几年来自三线城市、县城千万级别的交通管控项目将会更多,一些百万级别的项目肯定有部分不会经过招投标的流程,而不为外界所知晓。


  智能公交、出租车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有望在交通运输部推动的公交都市和出租车管理信息系统示范城市的带动下,出现一波高潮,15个公交都市、30个出租车管理信息系统示范城市都将完成规划、设计和项目论证,并进行招投标。


  从企业中标情况来看,海信、银江、易华录、海康、大华、宝康、普天、蓝盾光、科力、上电科、浙大中控等传统的系统集成商中标总数量,没有超过所发布中标项目的一半,只有25个。这其中青岛海信网络科技单独中标5个,联合中标1个,占所有发布项目的十分之一。其单独中标额为5.7亿,联合中标额3478万。青岛海信网络科技是所有传统集成商中,唯一一个双面开花的企业,中标了银川、连云港两市的BRT项目。12月20日,青岛海信网络科技中标佛山顺德区智能交通项目,标的额为9677.9万。


  尽管公开的60个中标项目,只占全年项目的一小部分,但作为抽样数据,我们也可以判断出,智能交通市场的地方保护依然严重,半数以上的项目被本地企业拿下,而且其中一些企业甚至是没有参与过智能交通建设的经验。这些已公布的项目,接近100%是千万级别以上的项目,对建设方资质、技术、资金要求都较高,几个上亿的项目都还是需要垫资的BT形式,这才给面向全国市场的大中型集成商更多机会。电信运营商中,该排行榜上,只有中国电信中标了广西百色的道路监控项目,此外联合中标了一个县城的道路监控项目;中国联通联合中标了北京市的快速路公交专用道项目。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跨界的、综合集成的项目将会越来越多,留给中小集成商的空间将变少,大型运营商的机会会更多。集治安监控、交通监控于一体的项目还将持续出现,项目标的额也会更大,类似易华录与河北、海康与重庆这种巨型项目以后出现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但谁也办法说死,除非有政策出台限制。


  据中国交通技术网的统计,2012年全年他们所统计到的所有智能交通项目中,BT、BLT、BOT项目的项目总额占整个市场的17%。BT模式的盛行对整个市场带来的影响,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恒弱。对大型企业来说,未来几年,或许真如中国交通技术网所言,这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黄金时代",对中小企业而言,恐怕就没那么乐观了。


  一些做道路监控产品的企业将转向集成领域,因为如不转型,在未来几年单纯卖产品,将会活得很困难。可以说,监控产品商不转型是"等死",而转型却是"找死",两难的境地。


  整体而言,市场将进入一个不断地调整的过程,并购、上市还将持续,领导企业正在形成。

 

  技术


  ETC OBU前装化。这一话题是2012年全国智能运输大会上,由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提出来的,实际上,该技术已经有企业在与车厂进行合作,金溢科技与比亚迪正在进行类似合作。在上海TC论坛上,比亚迪第十五事业部总工罗如忠也提到了OBU前装化将给车主带来更多便利服务。这一趋势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政策,尤其是OBU只能用于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还是也能用于停车场不停车收费,甚至扩展到更多领域,这需要政策的支持,对各停车场的设备要统一通信协议。


  信号优先。信号控制是交通管理永恒的话题,从相位的设置,到自适应,到线和区域的绿波带,对信号控制的摸索从未间断。按照华南理工大学徐建闽教授的说法,任何信号优先,都将影响另外一部分车辆的通行效率。在公交优先的大政策驱使下,通过种种政策和技术手段来抑制小汽车的使用,却是合乎法理、管理需求的。以往的信号优先技术是通过GPS+射频的方式来实现,典型的莫过于常州BRT,而最近西门子推出了一种新技术,通过类似"电子栅栏"划定虚拟区域,带有GPS终端的优先车辆进入该区域时,系统自动发送信号给信号控制系统,以提供优先通过的交通信号。该方式无需安装射频,已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实验结束。此外,据了解,信号控制软件的新国标正在制定中,有望在未来一两年内发布。


  语音识别。语音识别应用于车内终端的趋势,从2011年上汽发布ivoka就已经开始,到2012年,语音识别大范围的应用于各大车厂的Telematics系统,只是语音识别的智能化程度有所区别。云端识别的T系统还较少,但这一定会是现阶段满足用户体验的技术路径,Siri被通用等几大车厂所采用,上汽、北汽装载升级版的ivoka,就是对这个趋势的证明。


  道路监控一体机产品的规范化。想必很多监控企业都还不知道一个事情:2012年公安部制定并实施了部颁标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该标准已于2012年10月发布实施。根据该标准起草人之一的姜良维老师介绍,一体化高清视频摄像机提出了至少包含交通现场视频监视、交通行为识别与记录、交通流量统计、多码流视频录像、车牌图像自动识别五大功能要求。2013年,可能将对该标准进行宣贯推广。市场上众多的道路监控一体机,将走向规范化。


  交通信息的众包技术。利用出行者反馈的信息来采集实时路况信息是一种可行的商业运行模式,并将逐步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采集手段,这就实时路况的用户众包。这是近一两年来,各交通信息服务商获取交通数据源的重要方式和有力弥补,高德、九州联宇的实时路况的用户众包已经初见成效。该技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便携等移动终端装载的导航地图和交通信息客户端,来获取海量的用户位置数据,有效防止了传统的浮动车数据的单一性造成的信息准确度不稳定的情况。据高德泰信介绍,该技术能够有力补充节假日的城际交通数据、早晚高峰和周末的郊区道路交通数据,在北上广深,每天有67万公里的道路交通数据被用户上传。对交通信息服务商来说,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更重要的是,他们节省了从政府、运输企业等机构购买交通数据源的成本。


  推送式广播信息服务。其工作原理是路侧终端采集信息,然后上传到省市信息平台、部路网中心,通过信息处理和确认后,用卫星传导到路侧广播发射基站,从而保证高速公路上交通信息的针对性。目前,整个项目试验已开发的主要技术包括精细化气象预警及应用技术、基于位置的智能差异化数据推送服务、路侧同频广播技术、小功率同步调频广播技术(定向传播,带状覆盖)等;未来还将开发的技术包括一体化智能信息服务终端(实现了信息服务终端与ETC系统交互、可接收交通信息),车路交互式安全预警技术、车车交互预警技术、安全信息服务走廊集成管理技术等。


  这一技术,将弥补高速公路实时交通信息发布手段缺乏的空白。 

 

  服务


  市一级综合性公交出行信息服务。2012年,交通信息服务商业市场并无多大变化,勉强点,inrix进入中国,王川久离开九州联宇也算是重大新闻。但公众出行信息却有些变化,继北京交通指数之后,广州"行讯通"再次创新了政府为公众出行提供便利的服务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运营商的渠道免费下载客户端到智能手机和PC上,获取公交、停车、出租等综合交通出行信息。12月,深圳市发布道路交通运行指数,同时与深圳广电移动频道共同启动交通路况电视直播。同月,珠海市交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启动。此外,据传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正在进行"道路交通预报"的研究工作,包括高架路和地面道路。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推出综合性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


  物流信息服务。12月底,全国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研讨会上,《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方案》(简称《方案》)已修改完善并下发至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标准化工作组也将尽快组建完成。很长时间以来,各省市组建的物流信息中心,大多有名无实,起到信息传递,服务运输企业、车主作用的,很少。物流信息化,将为车队运营管理、卫星导航运营服务带来持续的市场机会,一个再好的信息化系统,一个再好的车载终端,没有准确、便利的物流信息支撑,也只是个空架子。


  "六合一"公安交管信息系统。这一系统自去年就开始推行全国联网,但由于进度不同,一些城市到今年年中才完成。这一系统包含机动车登记系统、驾驶证管理系统、违法处理系统、事故处理系统、交警队信息平台、剧毒品公路运输6个业务系统。以往外地违法因为种种因素未能处罚扣分,但这一系统实行后,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异地违法。同时,有部分省市开通了交通违法查询APP,可供车主下载查询。

 

  总结


  2012年的经济大环境并不太好,尤其是以政府主导为推动力的交通和交通科技市场,在地方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增长,却也并非难事。这不仅因为汽车社会带来的管理需求没有消减,也有历史欠账太多以及前些年高速发展的惯性等诸多因素所致。


  2013年,市场将产生一些不确定性,地方财政是否会转好;地方政府换届是否会有影响;BT模式是否被政策限制;最严交规是否会带来对交通执法设备的升级以及舆论反弹等,总的来说,不确定性因素来自于需求方。


  自深圳大运会后,大型活动不再成为交通以及智能交通建设的驱动因素,南京青奥会、沈阳全运会后,北上广深以及省会城市将很少再有智能交通大型项目出现,这些城市的智能交通基础建设已经趋近完成,只有系统融合、信息共享发布等需求,当然也包括一些新增城区的信号和监控项目;现在的智能交通尤其是交通管控项目,绝大多数来自三线城市,甚至是县区,而且未来几年,这个趋势仍将持续,中西部省区将是主力,当然,BT、BLT也会随之而行。内蒙古、四川、新疆等省份,值得关注。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2012年 智能交通 行业发展 黄金时代

上一篇:梦的展望——2013年智能交通发展十大猜想
下一篇:不谈商业模式,只谈用户体验——2012Telematics@China高峰论坛媒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