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让ETC进入相控阵精准时代
2013-07-10 15:36:30   来源:智能交通管理杂志2013年5月刊 作者:文/黄小岛   作者:    评论:0

  一、ETC在中国的历史


  二十年前,我们谈ETC,没人知道。


  十年前,我们谈ETC,只有专家知道。


  五年前,我们谈ETC,交通这个行业的人知道。


  今天,我们谈起ETC,全国大多数的老百姓都知道……


  今天,ETC系统,在全国的很多省份和地区已经成功应用并推广,并日益成为老百姓出行离不开的一个系统。节能,畅快,高效,这些确确实实的好处,是这个系统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根本。


  ETC系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这个高效先进的系统,在1998年第一次进入中国。那时候的中国ETC还处于摸索方案,借鉴国外系统,和讨论可行性的阶段。


  2004年,是中国ETC历史上的首个里程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首次制定出两片式组合收费方案,制定广东省ETC专用短程收费技术地方标准(DB44系列),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


  2007年,在广东省DB44系列地方标准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制定并发布了电子不停车专用短程通讯"DSRC"国家标准(GB20581系列)。至此,中国ETC进入了规范化的有序发展。


  二、埃特斯ETC在中国


  中国式的ETC发展,即将进入第十个年头。这十年发展,是迅猛的,也是辉煌的。从开始的一无所知,慢慢摸索,到今天的统一标准,有效管理,离不开国家对于智能交通的大力推广和支持,也离不开各个业主单位和运营单位的大力投入和努力。


  埃特斯公司1998年参与广州市"八桥一隧"项目,2002年参与第一条两片式组合式收费ETC车道在京珠高速的试点,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国内ETC系统关键设备专业供应商,埃特斯一直坚持"专业ETC,卓越ETC"的理念,并倡导新技术改善ETC通行效率,不断为之探索和努力。


  多年来,埃特斯一直专业从事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领域的开拓。2004年参与广东省ETC地方标准编纂工作,2007年参与ETC技术国家标准的编纂工作。


  2007年作为首个通过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检测的企业,目前在交通运输部核准的ETC关键设备供应商中,编号为"001"


  埃特斯也多次参与智能交通国家重点课题的公关项目,并多次获得交通运输和科技司颁发的科技创新奖。


  埃特斯见证了国内的ETC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国内ETC从萌芽到发展到今天成熟的历程。

 

  三、目前ETC发展情况和问题


  ETC在中国的十年发展历程,相伴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出行量与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随之带来的很多问题。


  目前国内ETC系统主要的问题表现为:通车速度慢;跟车干扰严重;邻道干扰严重。


  通车速度慢的主要原因为,目前ETC车道RSU发出的通讯区域是固定的,7.5米长,3.3米宽的椭圆形区域。固定的区域不仅导致RSU与OBU之间的通讯范围有限,而且在通讯区域边沿地区容易出现信号灰色区域,影响通讯。加之城市周边一些车流量较大的收费站过车频繁,导致这些收费站易出现塞车或交易停滞状况。


  跟车干扰问题的出现,也与通讯区域固定有关。前车无标签,后车有标签,在固定的通讯区域下,容易出现交易后车但放走前车并将后车拦下的情况。这种问题在车流量大的收费站层出不穷。由跟车干扰问题所带来的收费站投诉,不仅给业主单位和管理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不利于增加车主对使用ETC的信心。


  对于邻道干扰的问题,固定的通讯区域,要求信号在区域边沿衰减程度很大才能有效控制邻道干扰,然而RSU调试过程中信号区域是否能够做到完美的边界衰减,是目前造成邻道干扰的主要原因。在ETC系统投入初期并无太大影响,但随着ETC用户越来越多,用OBU和卡的情况越来越复杂,ETC车道的不断投入,目前,邻道干扰已经是困扰业主单位和设备供应商的一大难题。


  针对目前国内ETC系统存在的以上不足和瓶颈之处,需要有新的技术应用来改善目前ETC系统的表现和通行效率。


  根据目前ETC系统存在的以上不尽人意的现状和技术性能瓶颈问题,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与广州埃特斯公司通力合作,展开ETC系统新应用场景需求和设备性能升级的技术调研,依托军工企业技术优势,采用相控阵技术实现技术创新,研制出新一代的路测设备----爱塔那(Iantenna-1)相控阵ETC天线。它提高了收费的精确率和通行速度,并为自由流路径识别标识站和计重ETC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

 

  四、相控阵技术应用在ETC系统RSU中有效改善通行效率


  相控阵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国防雷达技,用电扫描的方式替代了上一代雷达天线的机械转动结构,实现了快速探测跟踪多个目标的卓越性能。将相控阵雷达技术,这一先进技术应用于ETC路测设备,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改善了ETC系统的精确度和通车效率。

 

  五、相控阵技术应用于RSU的技术要点


  1 系统构成


  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下车道设备组成如下图,与传统技术下的车道设备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图中红色部分的自动波束跟踪扫描技术。


  图3 ETC天线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车道设备示意图

 

  2 码率大大降低和通车速度大幅提高

 

  通行速度测试


  本项测试验证了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最为突出的优点,克服移动通讯边缘信号衰落问题,锁定车头处于通讯区域中心,微波通讯的载噪比C/N始终处在较高的水平,从而实现了低误码率。同时,通讯区域动态范围大和低误码率,促成了通车速度大大提高,比前一代天线快了近一倍,达到100km/h。


  3 从根本上解决跟车干扰问题


  解决跟车干扰问题的技术理论依据,可由以下2.1.1.1测试中得出:


  3.1波束扫描范围测试


  本项测试验证了图3ETC天线相控阵技术波束跟踪车辆实际状况,波束可随地感线圈信号的变化而移动:


  当三个地感线圈信号为000,即无地感线圈被触发,手持obu由远处走进天线,在12.5m左右obu可被天线波束唤醒;


  用金属板触发第一个地感线圈,则地感线圈信号为100,手持obu由远处走进天线,在8m左右obu才被天线波束唤醒;


  用金属板触发第二个地感线圈,则地感线圈信号为010,手持obu由远处走进天线,在4.5m左右obu才被天线波束唤醒;


  车道通讯区域扫描控制逻辑,集成在车道工控机天线设备驱动程序的动态库中,车道应用程序可不作升级修改。


  由于波束可迅速随地感线圈信号的变化而移动,当无电子标签的车辆向前行进时,波束跟踪随动,后面的车辆不会进入通讯区域,直到无电子标签的车辆触发第三个地感线圈,被车道工控机识别为误闯车。


  另外,相控阵天线根据地感线圈信号,发出的微波波束自动跟踪车辆快速扫描,锁定车头始终处于信号最强的通讯区域中心位置,信噪比始终比较高,交易成功率可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3.2跟车干扰测试


  本项测试以实际车辆通行状态,验证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抗跟车干扰效果。


  反复进行上图各种车型的跟车测试表明,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的抗跟车干扰效果非常优异,在跟车距离小于1m时,也不会出现跟车干扰。这是因为:


  通讯区域静态范围小,从原理上可比较彻底地解决跟车干扰和邻道干扰问题。


  通讯区域跟随车辆所压地感线圈的移动而移动,并会按照车辆的先后顺序,锁定第一辆车进行通讯和处理,直到第一辆车交易成功或触发第三个地感线圈(误闯车)。


  第一辆车处理结束后,处理第二辆车时,根据地感线圈信号的不同,确定微波波束重新回扫位置。


  4 有效解决邻道干扰问题

 

  邻道干扰测试环境如下图:

 

  由于相控阵技术的使用,RSU的通讯区域较传统RSU更加精准。


  由于通讯区域可前后移动跟随车辆,即便RSU的通讯区域很小,车头也始终处在通讯区域中心,车辆最高通行速度不仅不减小,反而因为动态通讯区域变大,车辆最高通行速度提高了一倍。而通讯区域变小,有利于消除邻道感扰。


  反复进行上图各种车型的邻道测试表明,相控阵技术解决方案的抗邻道干扰的效果显著。


  5 相控阵技术RSU与传统技术下RSU性能表现对比


  六、相控阵ETC系统RSU在国内的成功应用案例


  截止至2012年年底,浙江省、陕西省、福建省、河北省的共计256条ETC车道采用了相控阵技术RSU解决方案并已开通运营。


  业绩说明如下:


  七、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应用案例


  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德胜收费站使用相控阵技术RSU后业主应用体会:"在使用埃特斯的相控阵技术之前,以前的天线无法解决德胜的干扰问题,我们不断为用户投诉所困扰;跟车干扰每年赔偿车损的费用达10万以上;使用埃特斯的相控阵技术之后,德胜问题基本解决,因跟车打车的现象也基本消失,而且交易成功率也大大提高,基本不安排专门人员处理故障问题,只要班长处理一下个别问题即可,达到了etc车道设计的初衷。"---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监控中心

 


  作者简介


  黄小岛:广州市埃特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ETC RSU 相控阵

上一篇:交通治安卡口的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篇: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的高度、角度、深度及内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