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智能交通 > 交通信息服务 > 正文

系统改善广州中心城区交通状况一揽子工作方案(审议稿)
2013-03-04 09:51:45   来源:大洋网   作者:    评论:0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稿)

    随着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化出行比例不断提高,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运行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2012年7月,我市审时度势,出台了中小客车总量调控试行一年的政策。由于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高度集聚、机动车高强度使用等问题,亟须采取综合性交通改善措施。为促进中心城区有序高效运行,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经验,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新形势,以“功能疏解、网络贯通、公交优先、智能服务、优化管理、智慧城市”为总体思路和理念,以加强交通“建、增、管、限”为抓手,综合采取提高基础能力、经济杠杆、调控管理和宣传倡导等措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中小客车总量调控并科学引导使用,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定期评估实施效果,滚动开展实施计划,为广州中心城区优化发展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16年末,达到如下主要目标:


  (一)中心城区干路网平均车速保持不低于25公里/小时,主干路公交车平均运行车速保持不低于18公里/小时,重点路段重点区域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


  (二)通过轨道交通环城高速以内30分钟到市中心,“两个新城、三个副中心”60分钟到市区,广州至珠三角城市实现1小时交通圈。


  (三)公共交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大幅提升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有轨电车、水上巴士等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提高到70%(2012年约60%)。


  三、主要措施


  按照“建、增、管、限”四字方针,将2013-2016年系统改善广州中心城区交通状况一揽子工作分为规划建设、增强服务、强化管理、需求调控等4个板块30条措施。


  (一)规划建设板块(“建”,7条措施):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1.积极落实“中调”战略,适度降低都会区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


  积极实施《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123实施政策》,构建“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东部山水新城、南沙滨海新城)、三个副中心(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若干中心镇”的城乡结构,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紧凑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布局。都会区要积极落实“中调”战略,进一步优化布局高端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双增双减”的要求,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减少居住人口和规划建筑总量,引导中心城区新增人口与就业向外围转移。


  改变传统城市规划单一功能分区规划模式,两个新城区和三个副中心要注重居住、生活、就业的多功能发展,减少对中心城区的过分依赖;重新检讨单一居住功能的模式,尤其是大型楼盘应该增加服务、就业等功能;在旧城改造中注重底层开放,首层架空并配套公交等市政设施,强化商业建筑之间的步行连廊连接,实现人车分流。


  2.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衔接,建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机制。


  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衔接,建立市级规划部门和交通部门的定期联系机制,在开展城市区域设计同步开展配套交通规划。研究探索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修阶段和项目建设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机制,并征求交通部门的意见。通过落实交通影响评价提出的交通改善建议,从源头上实现区域开发密度、项目建设方案与区域交通承载能力相匹配。


  3.进一步完善区域配套交通设施,优先保障用地。


  结合我市“三规合一”工作,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区域城市设计同步规划配套公交站场、停车位等交通设施并确保用地的落实。


  新区规划建设应研究发展人行和车行分层分流、方便接驳换乘的城市交通系统,优先保证城市道路、公交站场等交通设施用地,并按规范上限落实配套建设;旧城改造应结合实际需求同步增加公共空间和交通设施。现有道路结合实际需求新建交通信号灯等设施。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配套交通设施应与开发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4.积极推进道路网络建设和完善,改善道路条件。


  加快建设广明高速广州段、大广高速粤境段、花莞高速、西三环肇花段、广乐高速广州清远段、北三环二期、凤凰山隧道(原广惠高速西延线)等高速公路项目,预计到2016年末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约330公里。


  积极推进市区城市道路主干路建设,加快推进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工程、广州大道系统工程、花城大道东延线(首期)、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洲头咀隧道、珠江大桥放射线二期、新广从快速化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到2016年实施主干路项目40多个,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城市主要道路通行能力。完善次干路和支路系统,拓宽瓶颈路段并打通节点,到2016年实施20多个项目,包括南漖路延长线、玉兰路延长线等次干路项目,广清高速路庆丰收费站掉头辅道、龙怡路等支路项目,实施黄洲立交、金沙洲大桥、同德围南北高架桥等重要节点改造项目,对丰乐北路、广汕路实施快速化改造,拓宽石化南路、港前路、陈太路、信华路等瓶颈路段。具体按照市发展改革委下达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施。


  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现有居住小区封闭城镇公共道路对外开放工作,进一步完善周边道路微循环系统;执行《关于规划居住地块以内城镇公共道路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避免新增城镇公共道路被居住小区封闭的情形。


  5.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增强疏运能力。


  加大力度推进城市轨道网络建设,到2016年末力争建成12条(段)线路,累计开通总里程超过500公里,其中包括广佛线广州段、八号线延长线(凤凰新村-文化公园)、四号线南延段、六号线首期及二期、七号线一期、八号线北延段、九号线、十三号线首期、十四号线一期(嘉禾-街口段)及支线、二十一号线等;积极推进十一号线环线的建设。


  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开展城际轨道建设,到2016年末建成穗莞深城际广州至东莞段、广清城际广州北至清远段、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段、佛莞城际广州南站至望洪站段,预计新增里程约55公里。


  发展大运量、快捷、准时和舒适的新型有轨电车系统,组织编制全市新型有轨电车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海珠区环岛有轨电车系统规划建设,力争到2014年末完成万胜围至广州塔首期工程,到2016年全线基本建成。


  6.强化交通枢纽站场规划建设,提升内外交通转换功能。


  加快推进北部枢纽(白云机场-广州北站)、东部枢纽(新塘)和南部枢纽(万顷沙)3大外围区域性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1小时交通圈。结合城际轨道建设,完善接入广州的新塘和白鹅潭等9处交通枢纽。


  加强城市轨道与常规公交的衔接,规划建设大型停车换乘小客车停车场,加快推进嘉禾、坑口、海傍、南浦、汉溪长隆等P+R换乘枢纽项目,鼓励和引导市民通过停车换乘方式进入中心城区。加快规划建设西朗、白云新城公交枢纽站、珠江新城公交站、广州南汽车客运站等交通站场,预计到2016年全市新建或改造交通站场约50个。


  7.积极构筑安全连续自行车和人行系统,体现以人为本。


  中心城区有条件的道路结合大中修改造,进一步完善自行车通道网络及停放设施,改善自行车通行和存放环境;城乡结合部结合道路建设和改造、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同步规划建设自行车通道网络及停放设施;提升绿道系统建设水平,同步规划建设自行车停靠点并连接成网。


  重点完善快速路及主干路的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到2016年完成约28座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逐步实现重要交通节点的人车分流。规划建设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空中连廊系统,研究天河路商圈、环市东、琶洲展馆等建设空中连廊的可行性,进一步改善步行条件。


  (二)增强服务板块(“增”,8条措施):增强交通服务功能,提升交通运行效率。


  8.结合轨道网络大力优化常规公交线路,完善换乘接驳。


  进一步完善常规公交线网与客流需求的调整机制,研究优化“干线-支线-微循环线”三级线网总体布局,加大力度开行高峰快线、夜班专线、商务专线、城际专线等特色线路,到2016年末全市(含三区两市)常规公交线路总数接近1000条。


  根据轨道网络建设进度,及时优化调整与地铁功能重叠的公交线路,重点开行地铁接驳线路,完善换乘指引与接驳,到2016年末与地铁衔接的市区公交线路比例超过70%。


  根据外围城区建设进度及居民出行需求变化情况,调整、重点开行区域循环接驳线路,完善城乡结合部以及城际接壤公交服务,试点推行城中村内公交服务村民自治,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9.结合需求科学增加及更新公交运力,改善乘坐环境。


  既有城市轨道线路增购列车增加运力,新线规划建设时确保运力充足。到2015年一、二、八号线车辆增购车32列(192节车厢),三号线增购车26列(156节车厢),五号线增购车32列(192节车厢)。


  结合轨道网络的不断延伸,建立和完善与常规公交客流量增长需求相匹配的运力增长机制,到2016年末市区新增公交车超过3000台以上,总运力达到1.3万台以上。


  加强我市出租车客运市场供需状况的评估,对出租汽车运力实施总量调控,结合需求相应增加出租汽车运力投放,缓解高峰期“打的难”。制定汽车租赁行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扶持汽车租赁行业发展,适应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加快推进公交、出租车辆更新,改善车辆条件。到2016年,更新公交车5000台、出租汽车1.3万台,并结合加气站配套情况,将公交车逐步更新替代为液化天然气(LNG)公交车。


  10.继续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提高公交车速度。


  在确保城市道路交通整体畅通的条件下,继续建设高峰期分时公交专用道,至2016年力争达到400公里以上,配套建设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系统。新建或改扩建城市道路结合实际需求同步设置公交中途港湾站和公交专用道。


  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占用公交专用道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在已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线路密集、客流量较大且交叉口具备条件的路口,优化相位设置和信号配时,实现公交车辆优先通行。


  11.积极构建新一轮水上巴士系统,为出行提供新选择。


  充分利用珠江水域资源,以“短途便捷化、长途休闲化”为目标,积极发展集快速客运、水上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水上客运交通体系。到2016年将形成“2条高峰线+13条常规线+1条车渡线+3条休闲交通线”共19条航线的水上巴士航线网络,线网总航程约122公里,辐射中心城区珠江沿线的主要客流集散点,为珠江两岸过江出行、金沙洲和黄埔长洲等沿岸区域市民出行增加选择,提升珠江两岸旅游观光服务。


  12.适度增加停车泊位供给,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根据《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市政府令71号),按照“每100平方米的住宅建筑面积配建1.2-1.8个停车位”执行住宅类停车泊位配建标准,适度增加住宅区停车泊位供给。总结目前我市建筑物停车位配建现状及需求,按照分区域差别化原则,结合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修订优化各类建筑物停车泊位配建指标。


  进一步推进停车场信息资源共享,多方式提供停车场空余泊位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服务,提高现有停车泊位使用效率。


  加大对主次干路及相关重点区域违法乱停车依法查处力度,维护道路正常通行秩序。


  13.建立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提供交通信息服务。


  研究建立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分析系统,实现“线-区域-中心城区”总体覆盖,完成实时分析、预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完善并推广“行讯通”、“警民通”手机软件,开展多元化服务渠道,综合利用电台、电视、网站等方式,及时将路况信息、出行及停车信息等动态向社会公众发布,提供交通信息服务。


  14.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建设适合广州的交通信息化管理体系。以国家物联网智能交通工程落户广州为契机,加强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试用性研发和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及转化应用;对主干路网交通实行全天候监控;扩大SCATS的覆盖范围,优化相位设置和信号配时,努力提升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化水平;建立综合性的交通管理业务网上办理平台,大力推进网上办理和自助办理。


  15.加强城市主干路和重点区域道路交通诱导服务。


  加快推进东风路、黄埔大道、广州大道、中山大道、环市路、解放路、机场路等城市主干路和重点区域道路的交通流检测点和可变情报板的建设,引导车辆适时分流。到2016年末交通流采集点位达到约1700个、交通信息屏超过150块。


  研究推行LED点阵信息屏的技术应用,实现一屏多用。整合交通信号检测数据、专用交通流检测点数据、新型电子警察检测数据等能够反映交通路网情况的信息资源,开发交通流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三)加强管理板块(“管”,7条措施):加强交通管理和现场疏导,开展交通拥堵治理。


  16.实施多元化、多样化、精细化公交运营调度管理,提供更优质服务。


  进一步充分利用公交客流分析系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等先进手段,根据客流实际分布特点,通过空车切入、大站快车、直达快车等灵活调度方式,缓解高峰时段公交乘车拥挤状况。将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运营调度灵活模式向常规公交线路进行全面推广,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优质快捷的出行服务。


  对地铁客流变化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系统缓解地铁高峰乘车拥挤措施,实施有效分流,平衡地铁不同时段内的客流量及乘车压力,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强化地铁应急保障,不断完善地铁出现异常情况下的公交保障机制,做到地铁应急保障反应及时、措施有效。


  17.滚动实施交通拥堵点治理,完善道路交通指引设施。


  根据城市交通动态变化的特点,建立滚动实施拥堵点治理改善的工作机制,持续按年度排查城区常发交通拥堵点,研究改善措施,编制年度改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并根据财政资金安排及轻重缓急滚动实施道路通行节点的微观治理改善,有序开展工作,持续减少道路交通瓶颈节点,提升道路服务水平。


  完善城市道路和高快速路各类交通指引标志和信息系统,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提升设施设置管理水平,建立交通设施管理长效机制,确保设置标准明确规范、指引标志设置合理清晰、信息提示系统设置科学完善。


  18.进一步严格规范公务车使用管理。


  机关单位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按照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广州市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方案》(穗办电〔2011〕9号)的要求,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察局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规范公务车使用管理。


  19.优化实施单向交通组织和试行可变车道控制技术。


  根据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改善需求的紧迫性与单向交通的可行性,对有待扩展区、有待优化区、可新增区等区域进行单向交通组织方案进行研究并组织实施,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升支路功能,提高交通流运转效率。


  对早晚高峰交通流量呈现明显“潮汐现象”的道路,选择条件较为完善的路段开展可变车道试点,重点研究利用可变车道等先进交通管理控制技术手段,合理分配高峰期道路交通资源,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0.加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许可管理,实现网格化科学管理。


  积极推进道路路政管理地方性法规立法进程,结合《广州市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许可管理试行办法》,按年度编制《城市道路年度挖掘计划》,科学统筹安排年度占道施工项目,保持道路良好运行环境。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城市道路实施网格化科学管理。通过城市道路路政稽查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提高城市道路的路政管理水平与监管力度,完善城市道路巡查机制,提高城市道路路政信息化行业管理水平。


  21.联合实施同德围、金沙洲及大学城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


  对同德围、金沙洲及大学城等交通出行比较困难的重点区域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摸查交通现状情况,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重点打通关键交通节点,增强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加强交通联合整治,做好交通设施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协调统一。


  22.加强交通现场疏导和“五类车”综合整治。


  健全交通疏导应急预案,完善市中心城区道路排堵保畅通工作机制,警力和牵引车在15分钟快速到达现场指挥交通疏导和救援。建立“分片管理”及四级勤务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民警交通疏导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大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开展联合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对中心城区货运市场、批发市场周边道路货运车辆违章停靠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黄标车限行监管执法力度,严控高排放车辆上路行驶,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采用“堵、防、疏”相结合的措施,加大力度整治“五类车”。


  (四)需求调控板块(“限”,8条措施):实施组合措施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


  23.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货运市场和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结合我市物流发展相关规划,积极稳妥采取整治清理、土地置换、旧城改造、经营转型等分类处理措施,分步引导和积极推进白云区增槎路等路段沿线货运市场、货车停车场转型升级工作。


  中心城区严禁新增审批批发市场,严禁批发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大力推进外圈层展贸型专业市场建设,落实中、内圈层批发市场与物流园区(配送基地)对接,加快实施中心城区主要交通节点的重点批发市场(如濂泉路服装批发市场群)的整治改造或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批发市场周边的交通组织,严禁占用城市道路用于装卸货物。


  24.不断完善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措施。


  根据广州市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的实施效果评估,结合广州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交通资源承载能力、交通出行结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程度,优化调整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的政策,同步完善相应的中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并做好外地车限行的工作。


  25.完善优化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配合交通改善为核心,开展城市物流配送试点工作,推进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城市物流配送的相关配套政策,全面提升我市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构建服务规范、方便快捷、畅通高效、保障有力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26.进一步优化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


  优化调整我市停车收费政策,实施区域、时间、类别等差别化停车收费,适度提高中心城区咪表、商业配套等非住宅类停车场收费标准,研究建立停车收费与交通运行状况联动的调价机制,利用价格杠杆,减少中心城区个体机动车出行比例,促进交通出行结构和中心城区交通状况改善。


  27.开展交通拥堵收费等后续交通需求措施储备研究。


  针对目前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的情况,结合我市交通实际,组织开展研究制定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自备车位购车等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做好有关技术和政策储备。


  28.实施交通拥堵区域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通过加强对交通运行状况预判,及时制定高峰期、重大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及恶劣天气期间交通拥堵区域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以保障重大节假日及恶劣天气交通顺畅、有序,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避免出现大面积、长时间交通拥堵。


  29.积极推广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咨询,大力推进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就近办理和自助办理。鼓励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等现代化手段,减少交通出行;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错开出行时间。


  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制定方案加快我市电子商务应用,鼓励网络购物、电子支付和物流信息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


  30.鼓励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绿色出行。


  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宣传文明交通,深入推进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


  积极组织“无车日”、“让座日”“友爱在车厢”、“低碳出行”等公共交通宣传活动,深入宣传“文明出行、公交优先”理念,倡导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深入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号召文明行路、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停车。建立交通出行遵章守法的长效机制,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交通氛围。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广州中心城区 交通状况 工作方案

上一篇:乌鲁木齐2013年启动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下一篇:交通信息服务广州公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