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速公路信息化 > ETC > 正文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解决世界道路收费困境?
2014-04-30 16:12:34   来源:www.its114.com 作者:译/刘娟   作者:    评论:0

 
  科技飞速发展,偶尔我们也需停下来,看看我们身处何方,想想我们欲往何处?现在的我们利用着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所以这样的反省是必要的,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做出一些决策,将我们自己推入死胡同。


  此时此刻我们就该停下脚步关注一下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收费领域的应用。


  当下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收费模式越来越受欢迎,各国开始强调大范围的运用,而不只是运用于那么几条道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能仅仅局限于重要的城际之间和一些乡村道路,还应该运用于城市内道路。例如俄罗斯已经批准运用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重要道路上的卡车进行收费;而法国则既运用5.8GHz的短程专用通信技术又运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另外,新加坡正在探索混合GPS和5.9GHz短程专用通信方案用于改善征收城市拥堵费这一方案;在美国俄勒冈州也开始试着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对电动车进行按里程收费。


  俄罗斯和法国开始大范围运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越来越实用,这样大范围的管理,其需要的基础设施也可减少很多,有了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其他导航技术技术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可以说要过时了。


  收费系统的技术选择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考虑收费系统的目的何在,定义和选择过程绝不能跟风,也不能偏激。为了提高交通效率、修建,养护道路设施,传统的收费模式都被联系起来,用来缓解拥堵,降低污染。人们开始关注这一收费计划:有些人鼓励使用道路,另一些人则认为应降低对道路的使用。所以,在某些方面,两方没法达成一致,当这并不代表没法做最终的决定,因为总有一方赞成声音更大,这一方就成了最后的赢家。


  对所有道路都进行收费这一方案特别受欢迎。这一方案肯定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但该方案的花费却是相当高的。即使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管理系统的花费也很巨大。如果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税收--而这些税收不管是用于设备维修还是为大规模转换提供资金--不管是哪样运营费都很高。所以如果有针对性的对某些车型,某些道路可能更更适用。


  对某些重要道路上的卡车进行收费,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少数国家例外,如德国,斯洛伐克,他们倾向于专用短程通信--理由是:该技术和标准更为成熟,而且操作者也更为熟悉。关键是,风投对该技术也更为熟悉,他们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背后支撑。在处理这些境况,要准确预测被选技术的交易捕获率,从而反馈到投资上,而交易捕获率不能低于评估预期。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


  目前专用短程通信仍具优势--但只限于某些应用。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确度不断提高,这归功于两大主要因素:一是现实选择,几年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还只有一个选择,而不久后选择将会很多,甚至会让人难以抉择。俄罗斯仍在不断改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的北斗,印度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欧盟的伽利略也加入其中。二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虽然仍有不足--城市峡谷定位不够精准:车辆行驶在哪条街道,收费还是无须收费的街道。尽管如此,不可否认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集成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更强大的卫星导航系统或选择后端办公室应用通过每台车的前后收费点,但相对而言,目前城市短程专用通信技术还是更为准确。


  现在,不管是技术水平(包括安全管理和地理数据界面)还是产业对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理解都更加成熟,所以卫星定位也更可行。


  越来越多人支持倾向于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于收费系统,对于系统设计人员来说挑战也随之而来。法国的生态税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很多公司为收费服务机构提供技术产品支持,而系统操作者也想由自己操作交易,但车载单元代理商和技术支持方为了满足系统操作者的要求不得不完全放弃自己的方案。这样一来因为供应商没能全面掌控系统每一个因素,因而不能保证KPIS符合要求。


  挑战


  隐私保护对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说仍是一大问题。尽管单个个体很乐意同移动公司以及其他一些设备供应商(例如提供具有导航服务的智能设备)签订协议,但并不愿同立法机关分享他们的位置信息。经营单位和私人在接受程度上大不相同。虽然区域限定可以解决问题,但民众仍有疑虑,仍有反对声。因为不同国家的立法不同所以不可能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解决方案。


  立法的不同让人们想到另一领域:执行。一些国家希望强制将车主和司机区别开来,例如谁具有执法权利--警察部门还是私有部门代理商。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存在意味着不存在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执法是全球卫星导航收费最棘手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全国的系统,其必须有效的控制到每一条小路,就全面性来看,手机、平板等移动控制端的应用相当必要。执法系统的成效取决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收费道路的百分比。要想真正有效率,执法必须公开透明。例如俄罗斯的新收费计划很可能会固定执法机构,但同样需要高水准的移动方案。对于像德国这样的大陆国家,其执法部门不可能也不会消失,纯粹就是因为现在执法部门还没有可替代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对国内国外车辆一视同仁。对于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导航收费计划,荷兰曾探索过,最后还是搁浅了,年度测试上也许可以收费同里程协调起来。但很多案例证明这种收费模式对于那些临时居住的人来说,几乎不太可能。因而不管是站在立法还是站在技术的角度,管理都是相当复杂的。政府方面现在看来没什么意愿来统一标准,但收费越来越有利可图,也许是时候来促进统一标准了。


  车载平台


  也许随着智能系统之间的不断合作,标准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尽管对技术研发人员来说,他们并不愿意具有执法权。他们害怕"老大哥"或是"屋内间谍"的感觉,担心影响消费者购买此有利于安全和交通流畅性的系统。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融合,移动拨号与其他通信技术不仅会提高汽车对环境的智能辨识度,并且方便道路收费局更好查询汽车位置便于管理和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已经运用到商用车上,未来5到10年内这一技术私将运用到私家车上。


  最后,要想让好的技术成功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相互合作的智能交通系统,将被运用到收费执法,这一项技术尽管还没被运用却不断在发展。这一切再次证明该技术需要研究人员需要支持者,需要不断升级,坚持不懈才能越来越专业。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卫星定位 道路收费

上一篇:粤通卡存漏洞 逃费超千万
下一篇:探析ETC常见特殊情况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