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盘点2013重庆:交通这些收获……
2014-01-09 12:15:55   来源:《重庆交通》    作者:    评论:0

  

    这一年,403公里7个高速公路项目如期通车,“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


  这一年,我国内河最大枢纽港--果园港正式建成投用;


  这一年,1134辆“面的车”平稳退市,解决“撤并村”通公路工程正式启动;


  这一年,“安保工程”向农村公路延伸超过1万公里;……


  这一年的交通建设,不断铺就着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的腾飞之路。


  当时光的车轮驶入2014年岁首,人们惊喜地发现:2013真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是重庆交通史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一年,也是重庆交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


  交通一直是制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推动交通先行跨越,全市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为全市富民兴渝、可持续发展铺就了康庄大道。


  2013年,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超年度目标9.1个百分点。


  这一年间,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大都市区”公交实现全覆盖、解决“撤并村”通公路工程正式启动、安保工程年递增1000公里……一桩桩一件件都实实在在地改善着百姓的生活出行。


  一幅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筚路蓝缕的路网建设画卷,在世人眼前徐徐铺开……


  公路建设


  “4小时重庆”圆满收官


  截止12月底,年初计划的403公里7个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实现通车;奉溪高速公路和8月份通车的城万快速通道投用,标志着重庆全面进入“4小时”时代。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多少年来,巴渝儿女感叹山之险、路之艰。在大山雄浑的气势里,在仰视她的目光中,世人怀着敬畏,怀着憧憬,也怀着千古的叹息。


  从直辖之初提出“五年变样,八年变畅”,到2001年喊出“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再到2008年“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目标的提出,重庆交通一直沿着时间的脉搏奋力前行。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艰辛换来了沉甸甸的硕果。


  8月22日,城口到四川万源的城万快速公路正式通车。重庆主城到城口的行程时间从以前的8小时缩短为4小时。


  12月30日,作为“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的最后一段高速路,奉溪高速建成通车。从夔门互通到巫溪46.4公里,半小时可到达。从主城去巫溪,自驾约4个小时可达。


  如今,从主城驾车到周边所有区县,都实现4小时内通达,这也标志着,重庆正式进入“4小时”时代。


  十多年间,重庆高速公路以千公里为单位在跨越。随着2011年“新千公里”的开建,渝蓉高速(重庆段)、沪渝高速南线(主城至重庆涪陵段)等403公里7个高速项目的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00公里以上。这一年,成为“二环八射”建成以来高速公路交工项目最多、通车里程最长的一年。


  2013年,我市抢抓国家秦巴、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及西部大开发机遇,采取整合资源、专班管理、政府垫付项目周转金等措施,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到2017年,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形成“三环十一射三联线十八出口”高速路网,成为西北地区进入长江黄金水道,西南地区通往华北、华东、华南等地的便捷大通道,对支撑五大功能区战略实施将起到极大作用。


  而在广袤的农村,不仅实现了公路“村村通”,乡镇和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和90%,还新改建农村公路8000公里,新解决了600多个行政村通畅问题。广大农民走出封闭的大山,踏上了“致富路”。


  民生实事


  18项举措:16项基本完成,2项有序推进


  主城1134辆“面的车”退市,实现“大都市区”公交全覆盖;建设撤并村通达公路1000公里,解决300个撤并村通达问题;建设重庆交通公众出行服务网,便民出行……


  民生。“民”与“生”。


  如果把重庆的交通写成一本书,那么翻开过去一年的这一卷,这两个字必将时时出现在我们的眼睛里。


  这一年间,为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庆交通紧跟时代脚步,走出了一条以民生导向为灵魂的科学发展之路,以惠民利民为指导、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大力推行交通18项便民利民工程。时至今日,这一项项事关交通的民生承诺也陆续兑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中尝到了甜头。


  1月15日,伴随着清脆的刷卡声,2013年重庆交通第一项重大民生工程--“1小时免费·优惠换乘”开始在主城九区全面启动,主城区公交、轨道以及长江索道等全部纳入优惠换乘范围,日均换乘近100万人次,节约市民出行成本超5亿;


  10月15日,巴南区鱼洞,主城最后一辆“面的车”移交至巴南区交委。至此,我市将主城近郊的2000多辆班线客运、主城次支道路的1134辆“面的车”全部退出市场,实现公交同步接替;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新投放运力2000辆,公司化自营率达100%。目前,主城公交运力突破8000辆,服务范围比五年前扩大7倍,主城区域基本实现公交全覆盖;……


  细读每一条“民生事实”,都契合着重庆交通把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牢牢放在心上的理念。


  一年来,优化公交线路,延长次支线路进社区,“抽密、填疏、补空”,公交线网布局日趋合理;轨道交通发车频率已由原来4分钟缩短到3分20秒,进一步缓解了沿线群众出行难题;在继续推进行政村通畅工程的同时,实现300户以上的撤并村公路通达率100%。建设撤并村通达公路1000公里,解决300个撤并村通达问题;新增和调整农村客运线路170条,新增农村客运车辆340台;向一线养路工人和农村群众赠送《山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并请专家现场辅导安保防护工程技术,提升群众安全出行保障水平;超限运输车辆网上远程申报审批系统已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


  为减轻农村客运车辆的经营负担,加快农村客运发展,市交委在政府集中为所有农客车辆购买保险的基础上,出台了新的扶持政策,按照每日每座3元的标准对经营者进行直接补贴,有效降低了车辆营运成本和群众出行成本。


  立足群众出行需求,市交委在整改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交通服务效能。针对市民对交通信息的大量需求,启动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客运站开通班线客运网上订票,建设高速公路不停车快速收费通道,实施手机智能查询公交车到站信息……为出行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动态信息。


  如今,在市交委的强力推进下,18项便民举措除解决2606个撤并村不通公路问题、实现农村客运通达“双百”目标部分完成之外,其他16项均已基本完成。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交通发力,一幅百姓幸福生活的画卷徐徐展开。


  航运中心


  果园港开启内河大港时代


  12月5日,我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重庆果园港正式开港,未来该港口将与渝新欧国际铁路相连,形成东接太平洋、西联大西洋的铁水一体化物流枢纽。


  翻开重庆地图,8.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8个区县犹如一颗颗明珠,叶脉状铺开的发达水网体系将其串联成一只展翅待飞的凤凰。


  我们不难看到,长江和嘉陵江流经的重庆,东邻鄂、湘,南靠黔,东北角与陕交界,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坐拥长江黄金水道,重庆优势得天独厚。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紧紧抓住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按照《“十二五”期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的总体要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水运实现了新突破,嘉陵江、乌江和库区支流航道整治加快,主城果园枢纽型港口建成投用,实现了水运、公路和铁路的立体物流网络“无缝对接”,为企业的物流运输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


  角逐胜出,不仅在于壮大硬实力,更在于创新服务的软实力。


  重庆航交所功能进一步发挥,融资担保公司和人才服务中心组建成立,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对航运业务增值税给予五年财政补助”、“集装箱码头作业费延长补贴”等优惠措施,完善重庆航交所服务功能,今年已完成交易额45亿元、同比增长近20%。


  2013年,全市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1.2亿吨、8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8%、16%。


  如今,重庆已成为长江上游惟一拥有水运一类口岸、保税港区和5000吨级深水航道的地区,多项水运指标位居全国内河第一,正在成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安全应急


  保障重点,也向农村公路延伸


  10年累计投资30亿元,1.4万公里“生命工程”让事故发生率下降66%;在国省道“安保工程”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也向农村公路延伸,总里程超1万公里。


  今年4月1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就《中国交通报》头版头条《重庆“生命工程”年递增千公里》作出批示指出:报道很真实,工作做得好,报道得也很好;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加强安保工作至为重要,这是以人为本的本质体现。


  处于山岭重丘地带的重庆,地势险要,公路存在大量弯急、坡陡、视距不良等危险路段。面对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天生不足”,交通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化困难为动力,为百姓出行系上了“安全带”,安保工程实施1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30亿元,累计安装道路防护栏近1.4万公里,创造了公路交通安全以人为本的“重庆经验”。


  在国省道“安保工程”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我市将“安保工程”向农村公路延伸,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实施路段的安全性能,有效遏制了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道路使用者创造了安全、可靠的行车环境。据统计,在交通量每年递增15%以及农村客运需求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我市普通公路交通事故年均死亡人数下降25%、交通事故起数下降36%、重特大交通事故起数下降66%,年均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亿元以上。


  而随着“交通运行监测和应急调度平台”的顺利组建、24小时运行,对重点部位初步实现“看得见、听得到、喊得应”,远程指挥和应急调度能力大幅提高。


  在“营改增”、车辆报废年限调整等多重素影响下,全行业未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


  交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高速公路第四支队和5个基层执法大队组建成立,高速公路违章协作专网建立运行、违章扣分被纳入公安部门车辆年审,执法监管手段明显强化。


  2013年,全市高速公路安全监管工作共纠违228956起,较2012年上升9.4%。未发生一次性死亡10以上的重特大事故,连续20年保持了安全考核指标和10人以上恶性道路交通事故的两个“不突破”,创近年来安全监管最优成绩。


  “1年来,重庆交通人爬坡上坎,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了自己的奋斗史。”


  对于迈向现代化城市之路的重庆来说,这仅仅是其沧桑变幻的一个瞬间。交通如何打破历史惯性,引领塑造重庆今天以及将来的形态,将有体、有形地影响或决定着这里每一个人的生活。


  在追梦的道路上,怀揣“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梦想,重庆交通人并没有就此止步。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2013 交通

上一篇:综合枢纽保障交通功能,更要发挥商业价值
下一篇:公安大数据变革!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