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成效评价
2015-07-02 09:23:03   来源:中国交通技术网   作者:    评论: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问题日趋严峻。当前道路建设受到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等限制的情况下,近阶段尚不能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机动化需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

  但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成后,能不能取得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评价方法得出结论。按照项目建成前后的对比分析,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评价:一是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路网交通的整体和局部运行状况;二是交通安全效益评价,在交通安全、交通违法等方面是否得到明显缓解和控制;三是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成本、出行效率以及系统建设对交通投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四是交通管理效率评价,对交通执法效率、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交通运行状况。从交通拥堵指数、路网运行速度、路段运行状况、交叉口运行状况等4个维度开展分析,对建设前后的状况对比分析和评价,得出交通运行状况的评价结果。1)交通拥堵主要对建设前后的交通拥堵指数的时长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交通路网整体拥堵状况;2)路网运行速度主要依据项目建设的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和卡口系统前端设备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时段(早高峰、晚高峰、平峰、低峰)的交通单位距离行驶时间、车辆运行速度等情况,并从整体上对比分析评价系统建设前后的路网运行速度;3)路段运行状况主要分析不同时段(早高峰、晚高峰、平峰、低峰)的主要道路路段的旅行时间、运行平均速度以及行程延误等运行情况,并从整体上对比分析评价系统建设前后的路段运行状况;4)交叉口运行状况分析不同时段(早高峰、晚高峰)主要道路交叉口的高峰流量、饱和度以及服务水平的运行情况,并从整体上对比分析评价系统建设前后的交叉口运行状况。

  二、交通安全效益。从交通事故四项指标、万车死亡率、严重交通违法种类和趋势、交通事故直接和间接损失等4个维度开展分析,对建设前后的状况对比分析和评价,得出交通安全效益的评价结果。1)根据交通事故四项指标(事故数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效益评价;2)根据建设前后实际死亡人数情况,按照国内万车死亡率平均水平,计算万车死亡率预测值和实际值,以及比预测减少的实际数;按照国内十万人口死亡率平均水平,计算十万人口死亡率预测值和实际值,以及比预测减少的实际数;3)分析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种类排名和比例,以及建设前后的发展趋势;4)通过交通事故损失评价方法对伤亡人员的赔偿、死亡者劳动价值损失、受伤者劳动价值损失等,按照建设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的效益。

  三、社会经济效益。从降低行车成本、减少出行时间效益、减缓交通投资、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4个维度开展分析。1)降低行车成本主要研究小客车、大客车、货车等车型的行车油耗,以及通行次数和距离等在降低行车成本方面的经济效益核算;2)减少出行时间效益主要研究机动车出行的交通参与者减少出行时间效益、个人创造平均社会价值等;3)减缓交通投资主要研究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道路的投资强度减少的社会经济效益;4)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主要研究建设及应用后直接或间接地给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

  四、交通管理效率。从交通执法效率提高、警情处置快速反应能力提升等2个维度开展分析。1)交通执法效率主要研究非现场执法比例提升、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管控效率提升等;2)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主要研究接处警响应时间和处置效率的提升等。

  (文/张铿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智能交通 管理应用

上一篇:智慧城市建设需关注四个点
下一篇:专用道“专”了公交车才能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