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高水平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 行业政策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浙江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高水平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2020-03-19 16:34:50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高水平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交通是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先行领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为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三个地”政治定位,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全力推进全国试点建设,加快建成基础设施强、运输服务强、创新动能强、治理能力强、支撑带动强的高水平交通强省,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浙江方案,为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力先行。

    (二)基本原则

    ——紧扣重大战略,强化先行引领。围绕“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 “四大”建设等重大战略,发挥交通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全方位走在前列。

    ——优化区域格局,彰显浙江特色。充分发挥港通天下、数字经济、城乡一体等独特优势,引领空间格局优化和要素资源集聚,全面增强我省综合竞争力。

    ——服务产业转型,深化衔接融合。统筹“水陆空铁轨管邮枢”,强化枢纽衔接、一体服务、产业融合,支撑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

    ——聚焦改革创新,突出质量效益。坚持做大规模与做强实力并重、拓展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改革攻坚与创新驱动并重、设施提升与治理提效并重,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群众满意,打造普惠交通。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强群众安全感、体验度和获得感,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三)发展目标

    2035年,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强省。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交通治理体系,实现出行全程无感畅享,物流全链一站直达,城乡全域便捷到家,海陆空网全球辐射。

    ——人民满意。建成高品质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和2个“123”快货物流圈。综合客运枢纽平均5分钟换乘,建制村10分钟到公交站,乡镇15分钟上高速(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城区30分钟进机场、高铁站。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8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保障有力。 “六纵六横”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四大全国性综合枢纽全面建成。综合交通线网规模达到16.8万公里,高速公路基本覆盖10万人口以上城镇;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超55%;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能力18亿吨、4700万标箱,万吨级以上泊位超360个,内河千吨级航道市市通江达海;机场旅客、货邮吞吐能力1.9亿人次、470万吨,千万级民用机场4个,通用机场“县县通”;邮政快递千万件级分拣中心10个以上;油气管网全面覆盖县级节点;单位货运周转量物流费用下降10%。

    ——世界前列。建成世界一流强港和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体系,辐射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实现 “四港”高效联动,成为物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省份之一;高品质快递物流、智慧互联数字交通、全域美丽交通走廊、万亿级综合交通产业、交通综合运行效益均走在前列。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水平交通强省。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综合运输服务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领先,全方位支撑引领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

    充分把握“十四五”关键时期,全力推动综合交通“三区”建设,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到2025年,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更趋完善,“3个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在 “四港”联动、高水平“四好农村路”、综合交通产业、交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形成一批示范经验。

    二、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完善“一体两翼多联”港口布局,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前三,进入世界一流强港行列。建成鼠浪湖、马迹山等30万吨级以上泊位,穿山、梅山等千万级集装箱港区和智能化码头,建成宁波舟山LNG登陆中心。实施拓内陆、进长江、联大洋行动,深化“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争创自由贸易港。发展航运高端服务,引进培育世界著名航运企业区域总部超10家。发展港口多式联运,水水中转、海铁、海管联运占比超60%。统筹沿海港口资源,联动义乌陆港、内河港和无水港。

    三、建设客货并重、能力充分的干线铁路网

    构建五纵五横客运铁路网,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里程达4100公里。提升沪昆、京沪(杭)、沿海高铁等国家干线通道能力,启动沪杭甬磁悬浮研究。完善杭绍台、杭温、杭丽等省内主干通道,填补路网空白。优化大湾区三纵五横货运铁路网,打通义甬舟、湾区、沿海等港口集疏运主通道,实现铁路支线、专用线覆盖沿海、内河主要港区。

    四、构建多式融合、高效通勤的轨道交通网

    构建“两廊三极四区”轨道交通网,总里程达3000公里。加快建设都市圈城际铁路网,推动市域(郊)铁路向周边延伸,总里程1800公里,形成以四大都市区为核心的1小时通勤圈。加密城市轨道交通网,总里程达1200公里,全面覆盖各功能组团和枢纽节点。因地制宜发展多制式轨道交通加强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协同,推动干线铁路与轨道交通多网融合。

    五、建成层次分明、功能相适的现代公路网

    建成7600公里高速公路网,完善沪甬、沪舟甬等省际通道,扩容沪宁浙赣、沿海、义甬舟等省内大流量通道,完善都市区高速环线。建成1.4万公里普通国省道网,陆域县级节点形成“十字型”主轴,全面通达省级中心镇。建成11.7万公里高水平“四好农村路”,基本实现自然村通等级公路,有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

    六、形成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网

    完善“八横五纵十干”高等级航道布局,总里程达2400公里,实现千吨级航道市市通达,设区市三层集装箱船舶通江达海。畅通京杭运河浙江段、杭甬运河、浙北集装箱运输主通道等瓶颈,主干航道全部千吨级以上,主要航运节点全面建成复线通航设施。谋划新安江复航、浙赣运河等项目,打通长江“第二出海口”。全面推广湖州全国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经验。

    七、构筑多级协同、辐射全球的航空服务网

    建成杭甬温金(义)等9个运输机场和60个以上A类通用机场。杭州萧山机场建成四跑道、亿人次规模的国际枢纽型机场。宁波栎社、温州龙湾机场谋划第三跑道,培育三千万级区域性枢纽,浙中机场建设新千万级枢纽。打造嘉兴长三角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提升衢舟台丽等机场商贸、旅游服务功能。培育壮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成通用航空发展示范省。

    八、完善海陆联动、功能齐全的能源管道网

    构建1万公里能源管网,提升油气保障能力。建成原油管道1300公里,打通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南北双线管道,优化甬沪宁管线,谋划黄泽山至上海管道。建成成品油管道2600公里,完善舟甬绍、绍杭湖等通道。建成天然气管网6370公里,实现陆域管输天然气全覆盖。布局鱼山等油气复合管廊,建成千座以上综合供能服务站。

    九、打造普惠城乡、畅达国际的邮政快递网

    完善“一湾两带三级四区六核立体化”布局,形成辐射全球、畅达长三角的寄递服务网,邮政业务总量突破1万亿元,快递业务量超600亿件。深化快递“两进一出”全国试点,实施“快递兴农”行动,完善快递现代供应链体系,提升全球48小时站到站航空快递能力。创新高铁快运、地铁快递、无接触配送等模式,推广快递绿色包装。推动邮政普遍服务提质增效。

    十、依托综合枢纽促进网络高效衔接

    构建“4+6+N”枢纽体系,建设100个综合客运枢纽、44个综合货运枢纽。统筹铁路东站、西站,机场等资源,打造杭州组团式枢纽。规划建设宁波西站与机场、沿海高铁与温州机场、杭丽高铁与浙中机场等空铁客运枢纽。建设杭州、嘉兴机场等空公铁联运货运枢纽,宁波舟山港、温州港、湖州港等铁公水联运枢纽,嘉兴港等海河联运枢纽和义乌陆港枢纽。推动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铁路支线等全面接入综合枢纽。

    十一、以四港联动引领现代物流发展

    做强“四港”运营商联盟,推广 “一单制”服务,打造“四港”联动发展全国标杆。深化运输结构调整,畅通水运网络,实施铁路货运倍增行动,铁水货运量占比超50%。推动货车全面厢式化,研发应用江海直达系列船型、空陆联运集装器等新型装备。推广内河三层集装箱、铁路双层高箱运输,发展重载铁路、带式输送、无人集卡、管道物流等新模式。创新共同配送、分时配送等绿色城市配送模式,畅通城乡双向物流通道。

    十二、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出行需要

    全面推广“出行即服务”模式,发展旅客联程联运,实现电子客票、无感支付全覆盖。提升公路运行效率,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平均车速分别提高到100和75公里/小时以上。提升轨道交通和航空服务品质,航班准点率力争90%以上。推广人脸识别、无感安检等枢纽服务,实现便捷换乘。依托城市大脑提升治堵效能,构建以公交为主导的绿色出行体系,推动设城乡公交一体化,完善慢行和无障碍设施。

    十三、做精做优综合交通产业

    大力发展交通建筑、交通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和交通关联服务业,打造万亿级综合交通产业。构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培育整车制造平台和集成供应“零部件超市”。提升大型飞机总装能力,壮大通航产业,布局航天研发制造,发展飞机保税租赁。培育世界一流总承包服务商,鼓励建筑工业化发展。做优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大平台。

    十四、提升交通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构建覆盖主要交通设施的泛在信息网,推动“工程云”建设,提升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数字化水平。提升综合交通智慧云平台,实现多元大数据集成应用。出台智慧高速技术指南,构建全国领先的智慧公路体系,统筹推进智慧铁路、智慧港航、智慧机场等建设。加快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

    十五、全方位强化安全应急能力

    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强化重点路段安全防护能力,实现平原地区落差3米以上、山区4米以上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全覆盖,全面消灭次差路。加强 “两客一危”等重点领域管控,推广大数据在人、车、物溯源追踪等领域深度应用,提升交通应急保障的精准智控能力。优化应急基地布局和专业队伍建设。

    十六、形成美丽绿色发展新模式

    紧扣 “大花园”建设,深化交通旅游融合,构建全域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打造浙江交通现代化的底色。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公路,创新“美丽交通+”特色经济,发展观光专列、低空旅游等服务。集约利用土地、岸线资源,鼓励建设公铁复合型通道、多式联运站场。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装备,完善港口岸电设施,推动公交全面清洁能源化。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十七、构筑引领开放发展格局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构筑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实现海陆空网全球覆盖,集装箱、航空国际航线分别超220和190条,国际铁路班列超20条。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国际市场拓展和模式输出。做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江海联运量达4亿吨。深化洋山、衢山等港区合作,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强化杭绍甬、甬舟等省域一体化支撑。

    十八、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

    高标准建设未来交通科创中心,创建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培育桥隧设计、智慧交通等创新团队。建设一流交通高等院校,培养轨道、航空等紧缺人才,打造工匠型劳动者大军。提升交通科研单位自主评聘权限。深化清廉交通建设,锤炼高素质干部队伍,传承优秀交通文化。

    十九、推进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立“一件事”全周期服务机制,实施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建成信用交通省。完善地方交通法规体系,推进科学依法决策。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和“四基四化”建设,制定基层执法津补贴保障政策。落实公路治超源头管理,实现非现场执法全覆盖。健全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制度,强化新业态发展引导。

    二十、创新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机制

    深化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加强通道资源管控,统筹地下空间利用。强化交通部门对“水陆空铁轨管邮枢”整体统筹,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探索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由中央和地方双重管理,完善都市区交通协调机制。推动全省高速公路资源整合,轨道交通、综合枢纽统一运营,船闸联合调度,建立高效通行“一张网”。

    二十一、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建立省重大交通项目储备库,用地指标予以优先保障,政府债券安排给予支持。合理划分省市县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强省级对快速、干线路网统筹,强化市县对基础路网主体责任。制订支持省属国有交通企业做大做强专项政策,强化功能性考核,提升国际竞争力。创新交通投融资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探索成立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二十二、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和实施管理

    建立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编制实施三年滚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市、县(市区)分类指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落实,制定实施细则,健全工作机制,纳入年度考核和重点督查。省交通运输厅要牵头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加强督导考评。重大事项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附件 

    名词解释 

    一、“3个1小时”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3个1小时”交通圈即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2个“123”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周边国家2天、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城乡1小时、省内2小时、长三角主要城市3小时送达。

    二、“六纵六横”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六纵”包括沿海通道、沪浙赣通道、苏浙通道、合金温通道、浙闽粤通道、黄衢宁通道。“六横”包括沪嘉湖通道、浙皖鄂通道、义甬舟通道、皖金台通道、温衢武通道、闽丽温通道。

    三、综合交通“三区”建设。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更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人民满意交通样板区。

    四、“一体两翼多联”港口布局。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温台等浙东南沿海港口和嘉兴等浙北环杭州湾港口为两翼,联动义乌国际陆港和内河港口。

    五、“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一中心”指国际油品交易中心;“三基地”指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一示范区”指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

    六、“五纵五横”客运铁路网。“五纵”包括沿海通道、沿海二通道、宁杭温通道、合金温通道、沪杭衢通道。“五横”包括合湖沪通道、(舟)杭武通道、合金衢通道、温丽衢武通道、温武吉通道。

    七、“三纵五横”货运铁路网。“三纵”包括沪昆北通道、金温通道、九景衢宁通道。“五横”包括衢金甬舟通道、宣杭甬通道、金合通道、温武吉通道、沪乍杭通道。

    八、“两廊三极四区”轨道交通布局。“两廊”指杭州湾北岸沪嘉湖杭轨道交通廊道、杭州湾南岸杭绍甬舟轨道交通廊道;“三极”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智慧轨道交通网、衢丽花园城市群绿色轨道交通链、甬台温沿海城市群蓝色轨道交通链。“四区”指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网。

    九、“八横五纵十干”高等级航道布局。全省内河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形成“八横五纵十干”布局,其中“八横五纵”为争取提升为国家级高等级航道,“八横”包括杭甬运河、长湖申线、湖嘉申线、杭申线、杭平申线、钱塘江-浙赣运河、梅湖线、瓯江(丽水-温州),“五纵”包括京杭运河、东宗线、乍嘉苏线、杭湖锡线、曹娥江;“十干”为省级干线航道,包括东苕溪、椒江、浦阳江、芦墟塘、嘉于线、杭甬运河萧绍复线、江山江、硖尖线-嘉海线(长水塘)、绍兴滨海线、丁诸线。

    十、“一湾两带三级四区六核立体化”邮政快递布局。“一湾”杭州湾大湾区千亿级快递产业集聚群;“两带”嘉杭金义快递物流辐射带、绍甬台温快递物流辐射带;“三级”国家快递物流园区、省级快递物流分拨园区和市级快递物流分拨园区构成的三级快递分拨体系;“四区”杭州-嘉兴、宁波-舟山、金华-义乌以及温州-台州四个快递物流集聚区;“六核”台州、绍兴、湖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市快递分拨园区(集散中心);“立体化”形成串联“一湾、两带、三级、四区、六核”的开放化、网络化、共享化、服务均等化的快递物流发展格局。

    十一、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进村”培育构建农村快递物流辐射网,推进城乡快递实现均等化,快递业支撑服务农村消费和生产需求。“进厂”打造工业互联快递服务网,形成全国领先的现代供应链能力,快递业支撑浙江制造发展需要。“出海”打造国际快递智能骨干网,我省国际快递骨干企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五网叠加的国际快递网络通达全球。

    十二、“4+6+N”综合枢纽体系。建成杭、甬-舟、温、金(义)4个全国性综合枢纽,打造嘉、湖、绍、衢、台、丽6个区域性枢纽和一批节点枢纽。

    十三、“四港”联动发展。以海港为龙头、陆港为基础、空港为特色、信息港为纽带,推进设施联通、标准联接、信息联网、企业联盟、多式联运,构筑开放互通、一体高效、绿色智能的“四港”联动发展格局。

    十四、“两客一危”。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

    十五、“四基四化”。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基层执法手段信息化。


  • 关键字: 交通强国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