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通治理水平离香港还有多远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深圳交通治理水平离香港还有多远

    2016-03-11 10:06:30 来源:深圳晚报 评论:
    分享到:


      香港公交出行占客运量近九成,交通顺畅

      深圳交通治理水平离香港还有多远

      一到高峰期车辆排起的长龙,挤得快合不上门的公交车,挤三趟才能勉强上去的地铁……尽管深圳的交通设施日益完善,交通管理水平也日趋提高,但在庞大人口数量和超320万辆机动车面前,仍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反观与深圳隔河相望的香港,这座土地面积为1104平方公里、人口逾700万、拥有近80万机动车辆的国际大都市,在交通治理方面显然走得更快一点。香港到底怎么做的?值得我们细细推敲。

      拥有完备的公共交通系统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道路总长为2050公里,每千人道路总长度仅为0.292公里,大多数车道不到20米宽。即便如此,香港的交通仍非常顺畅,拥堵情况少之又少,这与香港合理的交通管理模式是分不开。

      香港拥有完备的公共交通系统。香港人大多依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香港交通咨询委员会发表的《香港道路交通挤塞研究报告》显示,香港每日总乘客量高达1408万次,其中公共交通系统占近九成。香港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铁路、巴士、小巴、的士、渡轮和电车,而铁路是香港公共运输系统的骨干。

      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研的小薇,到香港已经半年多了。在这之前,小微在深圳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校地处在沙田区,因此小薇常去沙田区周边逛街,地铁成了她最常乘坐的交通工具。

      “香港地铁乘坐的舒适感,是让我选择它的最主要原因。高峰期如果车厢已经满了,大家就自觉停止上车,而车厢内也会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小薇告诉深晚记者,“而深圳地铁早晚高峰期,在车厢里经常是被挤到背贴背,让人不舒服。”

      香港地铁的经营业绩突出,在客运服务上也下了不少工夫。虽然地铁的价格比公交车略高,但港铁公司会经常推出转乘优惠等活动。家住在新界屯门的阿辰去市区通常会选择坐地铁。从屯门到观塘,坐巴士需要13港元;而搭轻轨再转乘西铁线,享受转乘优惠之后,只需18港元~20港元。虽车费相差几块,但乘坐地铁能缩短近一半的时间。据了解,2015年香港铁路每日载客量占公共运输总载客量的比例,从2014年的30.4%上升至41%。

      多种公交车满足不同需求

      香港的公共交通车辆占全港车辆的6%,却占有70%的道路资源。在高峰时段,公交车每小时能行驶20公里,私家车速度只在每小时10公里到12公里。

      阿辰去年来深圳实习了四个月。由于住处离地铁较远,每天坐公交上下班就成为让他头疼的事。“早上公交站挤满了人,车一来就一窝蜂地挤上去,即使排队也成两三列,拼命往里塞。”阿辰说。

      “香港的公交站会根据不同路线的车辆,划分候车线,大家自觉排队等候上车。即便高峰期也很少出现拥挤的状况,”阿辰介绍到,“他们(巴士司机)都会遵循‘人满不上客’的原则,在车厢内人满后关闭车门,提示乘客乘坐下一班巴士,同路线的巴士间隔通常为3分钟~5分钟。”

      香港除了专营巴士外,还有小巴提供特殊的线路服务,有些走固定路线(绿色专线小巴),有些则行走非固定路线(红色小巴)。小巴主要为铁路提供接驳服务,分担专营巴士的一部分载客压力,并满足偏远地区的交通需求。

      私家车用车费用高

      与内地相比,香港的汽车价格相对便宜。据香港运输署2015年统计,截止到2015年12月,全港登记的近80万机动车辆中,私家车约57万辆。但平日在路面上行驶的私家车只有不到30%。调查显示,由于高昂的登记税、牌照费、油费以及停车费等各种开支,不少香港市民处于“买车容易养车难”的尴尬境地,大量私家车被迫“休眠”。

      “每天从屯门的家出发,开车到新界火炭的公司。这笔费用每月折合算下来,开支在1万港元左右,确实让我吃不消。”从事展览设计行业的Jason无奈地说道。由于用车费用过高,他也在慢慢转变出行方式。

      正是由于对私家车的“高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香港的交通环境。道路上私家车数量减少了,公交车、巴士畅通无阻,既不会造成道路拥堵,又节约了市民的出行时间,香港政府在此呈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与效率。

      人行道可“上天入地”

      在香港城市交通规划中,十分重视路网的建设以及土地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立体空间来减少地面道路的承载负担。所以香港的马路虽没有深圳宽,但层次非常分明,高架桥、双层路、隧道比比皆是。

      为辅助铁路发展和减少使用路面交通作短途代步,近年来,香港政府加大力度扩展和改善人行设施,提高市民的出行环境。香港大量建设天桥、地道、空中走廊,大型购物中心和高级写字楼下方设有公交总站或人行天桥,并安装电梯和无障碍通道,极大方便了行人,有效地将人车分流。有人戏称香港的人行道“上天入地”。

      文明出行意识强

      黄观明每天的工作就是凌晨2点开车到龙华印刷厂,将当晚印好的《深圳晚报》装上车,驱车赶往皇岗口岸。3点半左右通关进入香港,将报纸送往香港的9个零售点,清晨5点半运送完毕后离港。

      从龙华到皇岗口岸的路上,他总是小心翼翼;到达香港后,他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午夜在香港开车,迎面而来的车辆会及时将远光灯转换成近光灯,在路面状况不太理想时,甚至会停车让对方先行,更不用担心会突然从哪儿闯出一辆车。”

      香港交通管理模式的成熟,离不开市民高度自觉的交通文明意识。司机不抢道、不超速等习惯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无论是搭地铁还是坐公交,市民都习惯了有序排队;香港不设固定警察岗,交警每日在大街小巷巡逻,出现事故9分钟之内必有警察到场处理。(深圳晚报记者张文政实习生杜婷)

  • 关键字: 深圳 香港 交通治理 差距
  •    责任编辑:李兵飞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