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展望——2013年智能交通发展十大猜想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梦的展望——2013年智能交通发展十大猜想

    2013-03-27 12:29:40 来源:智能交通管理杂志2013年1-2月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分享到:


    2012,凤凰浴火,2013,涅槃重生!


      没有末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


      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尤其如此。有同行说,这是我们的黄金时代,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时代,属于智能交通人的时代。您是否也这么认为?


      2012年已经过去,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这两年来是智能交通行业发展最迅速,最为均衡的两年,不论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公交、智能运输,还是车联网、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都是繁忙景色,行业热度空前。


      不论是上世纪就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还是2012年才进入的人,都是这个行业发展的英雄,是你们支撑起了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让"智能交通"四个字充满诱惑。


      希望一直都在。尤其对于那些坚守了数年上十年的企业和业界专家学者来说,他们的奔走、努力、呼喊,在现在得到了回应,得到了认可。


      而我们,作为行业发展变迁的记录者,自然也充满着自豪,我们在亲历历史,我们在纪录历史!


      自2008年起,我们就开始以"十大事件"的形式来盘点行业发展,到2012年已是第五次在做这样的记录了。而我们的创新引领,也开始得到其他媒体同行的呼应,新闻事件的评选,企业品牌的评选,数家同行媒体的呼应,将这个行业装点得繁花似锦。


      但行业一直在发展,也一直在创新,作为媒体,也需要创新,所以就有了本期的"2013年智能交通发展十大猜想"。也许您会有些眼熟,因为这是我们借鉴了《南方周末》开年十大猜的形式,只是他们关注民生、社会发展,我们关心行业发展。但同样具有前瞻性,考验着猜想人的智慧。


      此次十大猜想,我们联系了许多业内专家、企业领袖、应用单位领导,感谢你们的支持,感谢你们与行业一同分享智慧。


      点滴智慧,汇聚行业精彩。


      梦想一直都在,我们与您一同期待2013年的精彩!

    猜想一:除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外,会不会出现第三方城市智能交通规划和设计单位(交通管控平台方面)?

    赞成票:7

    否定票:1

      史其信: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原所长。主要研究智能交通系统(ITS)、轨道交通规划与客流预测、区域与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等领域。有《智能交通系统(ITS)评价方法研究》、《支持ITS影响评价的交通仿真模型研究》等论著。

      1)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因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节能减排等急待解决的社会需求,对城市交通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十年城市交通管理智能系统建设,基本是集中在特大、大中城市(省会)城市,目前中小城市纷纷开始重视智能交通管理的作用,也加紧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规划与投资建;

    2)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车联网、云计算与车载终端的发展,以及新交通法规的实施,对原来的智能交通系统管理平台功能的提升,并开始进入实施多种数据的融合与共享,实现系统集成与综合应用的阶段。特别是"智慧交通"的规划建设已成为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各地政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落地首选目标。

    鉴于上述原因,今后智能交通的建设发展纳入更多的城市,范围大大突破了只限于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同时已建有智能交通系统的城市处于技术升级、功能提升的新一轮规划建设。

      结论:可以肯定会出现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咨询等单位开展城市智能交通的规划、设计;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也会有信息通讯研究及其运营商也会加入进来。

      猜想二:高速公路管理方面,会不会出现全国性的路警合作?

    赞成票:6

    否定票:2

      赵建华: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高速公路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2012年7月13日,京港澳高速公路广深段成为广东省第一条文明交通示范公路。

    广深高速作为连接广州、东莞、深圳和港澳地区的一条黄金通道,日断面设计通行能力为8万车次/昼夜。但自1997年7月1日正式营运以来,车流量逐年增长,日均断面车流已经大大超过最大设计通行能力,部分路段在车流高峰时段日均断面车流量已高达16万车次。广深高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路",其逐年增长的巨大车流量给交通安全、交通畅通带来巨大压力。曾几何时,广深高速经常陷入断面车流量超饱和,行车秩序混乱,交通事故增多,救援通道行驶被违法车辆违停违驶,事故处理时间长,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交通堵塞的恶行循环。单靠各自为政的交警部门或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都难以破解这个难题。

    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09年我们正式在全省高速公路全面推行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联勤机制,即由高速公路交警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包括路政、养护、拯救等部门,按照"信息共享、勤务联合、应急联动、高效协调"的原则,共同整合、优化各种管理资源,以提高高速公路管控及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以提升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维护高速公路正常的交通秩序和营运秩序,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有序、畅通、高效。各地交警、公路部门根据各自的特点又有新的创造和发挥,如广深高速的路警站养"四位一体"保安全、保畅通的管理模式;"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点面结合、巡查驻点"的勤务方式;在事故处理上的"五快"(发现快、到位快、处理快、清障快、归位快)方法,正是这种管理理念的创新和践行,广深高速甩掉了大停车场的帽子,实现了秩序良好、安全畅通、联勤联动、服务规范、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工作目标,使超过设计车流量峰值两倍状态下的黄金大通道的"一路畅通"。

    我相信,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联勤机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随着她的不断发展、创新,广东五千余公里的高速公路都将成为人民满意的文明交通示范公路。

      结论:广东已经建立起路警联勤机制,并运行良好。


      猜想三:国内车路协同技术研发会有突破性进展吗?

    赞成票:4

    否定票:3

    顾怀中: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研所所长,全国"畅通工程"专家组专家、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组织了"南京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和"南京智能交通诱导服务系统"等多项工程建设,"大中城市交通缓堵智能化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分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

      车路协同技术已经被认为是当今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车路协同系统也已被人们期待是解决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和减少交通污染有效的途径。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和国家863项目都已立项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各地纷纷组织专项研究和开发。目前,从市场需求和技术成果来看,车路协同系统市场还未形成,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核心技术仅取得阶段性成果,尚未对车路集成进行系统的研究。猜想2013年车路协同技术研究与应用,总体趋势可能是"关键技术点有所突破、应用要求逐步明确、市场需求仍在孕育"。

    可能有所突破的关键技术有:一是车辆精准定位技术。北斗、GPS和RFID信息综合应用,对车辆位置精度的感知进一步提高,用于车辆个性化导航和道路状态分析;电子地图的离线和在线数据的综合应用及其匹配等技术,提升终端地图的车辆位置显示精度和可靠性。二是车辆行驶状态感知技术。基于机动车ODB数据、高精度车辆定位数据和视频处理数据,感知车辆行驶状态,将用于重点车辆的管理、营运车辆服务、道路交通状态检测等。三是路侧设备一体化集成技术。基于云技术等的应用,路侧智能交通设备一体化技术将会在信号控制、交通诱导、交通信息检测、电子警察等设备上得到应用。

    车路协同系统涉及到道路和车辆、传感、信息处理与通信等诸多方面的科学和技术,又与应用和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要抢占车路协同前沿技术战略制高点,培育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在组织关键技术研究的同时,更需要研究适合我国的车路协同"研究机制、应用机制和市场需求",利用应用和市场的巨大力量推动车路协同系统的发展,同时还需要将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快速发展后,所遗忘的交通基础科学补上。

      结论:"关键技术点有所突破、应用要求逐步明确、市场需求仍在孕育"。


      猜想四: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到限牌、单双号出行、提出收取拥堵费的行列当中吗?

    赞成票:6

    否定票:2


      张智勇: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副教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其它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支撑计划及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5项。《北京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研究调研报告》主要参与人员,该项目由北京市发改委基础处委托调研,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两个单位承担调研,并于2011年7月形成调查报告。

    交通拥堵已经不是国内某几个城市的专利,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向二三线城市蔓延,这些城市疏解交通拥堵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交通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而限牌和限号出行是快速解决交通拥堵进一步恶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且有章可循,因此,将会有城市加入这个行列,一般会以省会城市为主。

    目前,国内单双号限行仅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实行过,而且配套以公交免费,减免车船使用税等辅助措施,时间较短,虽然效果较好,但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程度较大,并且财政投入可观,北京刚出现这个苗头,就引起较大争议,若要实行单双号出行,还需时日。

    收取交通拥堵费是交通需求管理的终极武器,就实施进展而言,需要较长时间的舆论准备,公共交通系统的准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准备,目前还不具备这些条件,但是由于这个措施的效果明显,同时还能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地方政府有较大的吸引力。

    结论:因此,将会有城市展开交通拥堵费的可行性研究,以便适时实施,但目前实施条件不成熟。另,应不会有城市加入单双号限行的行列。


      猜想五:道路监控一体机是否会形成行业标准?

    赞成票:4

    姜良维: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技术规范等国标、部标起草人。

      在过去的一年,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一期项目通过了科技部、财政部的技术和财务验收,形成了一批富含实战的应用成果,特别是完善了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执法标准体系,形成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机动车测速仪》、《公路交通安全态势评估规范》、《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道路交通信息监测记录设备设置规范》、《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运行维护规范》、《道路交通信息显示设备设置规范》、《道路通行状态信息发布规范》等标准规范,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化执法和信息化监管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基础。

    在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中,永恒主题是"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日常工作要求是"实时路况看得见、违法事件抓得住、安全态势控得住、应急指挥联得动、路网信息共享用",反映道路通行环境、交通流、交通事件、车辆特征、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等道路交通信息是全社会的关注点,集视频监控、违法取证、行为分析、特征识别等一体的高清视频摄像机必然是道路交通监控摄像机的主导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公安部制定并实施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该标准对一体化高清视频摄像机提出了至少包含交通现场视频监视、交通行为识别与记录、交通流量统计、多码流视频录像、车牌图像自动识别五大功能要求,为一体化高清视频摄像机奠定了应用功能嵌入、外观结构集成、物理安装美观等目标,提高了性价比和可靠性,必将推动我国道路交通监控摄像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

    结论是:道路监控一体机的部颁标准已经出台,该猜想已经不是猜想。

      猜想六:是否还会有更多政府单位提供类似行讯通、交通出行指数一样的公共出行服务产品?

    赞成票:7

      张海亮:工学博士,山西省高速公路信息监控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交通、交通运输信息化研究。

    2013年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一是出行信息服务需求更加旺盛。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服务业、旅游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消费意识逐步提高,私家车数量加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国家法定长假制度、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等政策的刺激,社会公众对出行信息需要将更加旺盛。

    二是出行信息服务内容更加全面。与以往出行信息较为集中的高速公路领域和城市路况信息两大相较,出行信息将会实现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城市市内、关节衔接点(高速出入口、机场、车站、综合运输枢纽)多区域、多领域的信息融合。

    三是出行信息服务方式将更加灵活。出行信息服务仍将集中在出行前策划和在途实时服务两个方面,但信息服务方式将更加灵活。除出行网站、短信平台、呼叫中心等传统服务方式外,以智能移动终端、客运场站和枢纽LED屏幕及触摸屏一体机的用户将逐步增加。此外,因新交规的实施,在途电话和短信获取出行信息的用户将大幅减少,而智能车载导航系统、可变情报板、LED屏将成为在途出行信息服务发布的重要渠道。

    四是在出行信息服务联动方面将更加高效。公路、铁路、民航不同运输方式出行信息的融合、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出行信息的协调、公路与城市道路出行信息的协调、公路管理与交通管理路警联动、跨区域的信息互通、部省市跨层级的信息共享与协调将更加高效。高效协调的出行信息服务将实现逐步实现"一站式"、"点到点"信息服务。

    五是出行信息服务产品将更加智能。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移动信息采集终端的不断发展,将推动出行信息采集、传输、计算技术的加速发展。将路径规划、道路拥堵程度、空间地理等信息相融合的出行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将成为出行信息服务产品的重要支撑。随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交都市建立理念的落实和建设推进,以城市公交调度信息平台、智能站牌、城市出行"掌中宝"(智能移动终端)为主的产品将得到快速发展。北斗导航系统的完善与推广,以位置服务、路径导航、通行状态等信息的实时叠加计算与在线路径优化和智能语音播报功能为主的智能导航终端将占据新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将催生嵌入式车载设备技术标准与产品的更新与推广。

      结论:出行信息服务将向全面、高效、智能等方向发展。将会有更多机构推出类似服务。


      猜想七:北斗民用化是否会取得重大进展?

    赞成票:7票

      刘建: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卫星导航中心主任

      2012年3月,相关部门联合批复了北斗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工可报告。示范工程将以现有联网联控系统等为基础,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特点和建设进程,在交通运输部、天津、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宁夏、陕西、贵州9省和玉树应急运输专项开展示范建设。计划安装北斗/GPS兼容终端8万台左右。

    我们计划将上述应用系统通过分省牵头,多省协作的方式,统一组织相关应用软件的建设工作,各示范省份复制推广,避免重复建设。

    2012年10月24日交通运输召开了示范工程的启动会,正式发布了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成立由主管部长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机构。

    12月3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各示范省份在用的"两客一危"车辆(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需要更新车载终端的,应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所有新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自2013年6月1日起,所有新进入示范省份运输市场的"两客一危"车辆及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在车辆出厂前应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凡未按规定安装或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

      中心将通过开展北斗应用示范工程,摸索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好经验、好机制、好模式,开发出具有全国领先优势的应用系统,在全国推广,从而提高系统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降低全行业的开发和使用成本。

    结论:政策将驱动北斗导航民用化迈出重要一步!

      猜想八:全国ETC用户是否会突破400万?

    赞成票:5

    张北海: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职多年,参与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跨省市国道主干线电子支付(收费)研究与应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城市中心区拥堵收费机制研究"、公路电子收费系统跨运营商互联系统研究与开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等多个国家计划。目前正主持北京市交通委的"重点环境保护区域机动车限流收费系统研究(多车道自由流电子收费)"项目。是国家发明专利基于"两片式电子标签+双界面CUP卡"的组合式电子收费系统技术方案的主要参与人。

      400万可以有几个统计口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包括广东、武汉的非国标两片式ETC系统用户,以及是否包含仅持有支付IC卡的非ETC电子标签用户。

    如果考虑广东、武汉的非国标两片式ETC系统用户,则2012年底,全国的ETC系统用户应该已经接近400万。如果包含仅持有支付IC卡的非ETC电子标签用户,则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500万。

    仅国标两片式ETC而言,目前系统发展已逐步进入快速成长期。我坚信,继2012年的飞速发展之后,2013年将继续会有更大的发展。用户增长的主力将仍旧是北京、江苏、山东等省市,这三个省市ETC电子标签用户量的增长预计至少贡献60万。其他省市用户的增长合计,大约40-50万。

    另一个重大的利好是军车使用ETC系统。目前,在解放军总后勤部和交通运输部的领导下,北京、河北、天津、山东等省市已经组织开展了大量的设备和系统的测试工作。预计2013年上半年会在部分省市陆续开通,并很快推广至全国。最终使用国标ETC系统的军车数量预计约为45万。

    关于此问题,我认为更有意义的统计口径是包含广东省地标ETC系统在内的全国高速公路ETC系统用户(不含仅持有支付IC卡的非ETC电子标签用户)数量是否会突破400万。

      结论:基于以上的大致分析,我相信至2013年底,全国ETC用户会突破400万大关。


      猜想九:2013年的智能交通市场,是否还会如2011年、2012年这般火爆?

    赞成票:6票

    否定票:1票

      虞正华: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工学博士,10年智能交通行业从业经验

      智能交通市场,在过去两年取得了高速增长,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支撑市场高速增长的因素,在2013年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我们预期2013年的智能交通市场会保持稳定的高速增长。

    在基本面方面:

    1.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加剧的问题。社会各界对加强交通建设及交通管理非常关注,需求强烈。这些需求是促进智能交通市场增长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动力。

    2.智能交通行业严重依赖于各级政府投资驱动。我们预期中央及地方政府会延续对交通行业的重视,保持投资建设力度。同时,随着宏观经济的改善,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预期地方政府的投入会进一步加大。

    3.智能交通行业出现了投资模式多样化的趋势,BT模式盛行,项目规模大,我们预期这个趋势会延续。投资模式的多样化,有效的解决了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推动了智能交通市场的发展。

    4.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交通的应用不断拓展,在整个交通行业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并与其它行业结合,衍生出新的市场。我们预期智能交通市场在整个交通市场的占比会继续提高,这也成为支撑智能交通市场增长的动力。

    不确定因素方面,智能交通行业主要依赖政府投资驱动,2013年适逢各级政府换届,政策导向如有调整,可能会影响增长率。

      结论:预期2013年的智能交通市场会保持稳定的高速增长。

    猜想十:智能交通领域,BT模式会愈演愈烈吗?

    赞成票:4

    否定票:2

      马进田:银江智慧交通集团CEO,硕士,15年智能交通行业从业经验;《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编著委员会委员。

    BT,简称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其实是一个从国外的舶来概念。在我国,经过2011年智能交通市场的爆发式增长,BT投资快速涌现,不断吸引大批非传统智能交通企业进驻这个市场后。通过几年的发展,很多大型单位从BT模式中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促使着BT模式朝着一种更大的趋势发展。

    我们都知道,近两年来无论从个人的切身体会,还是从城市道路有限增长与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的数据对比来看,城市交通状况仍在不断恶化,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故智能交通建设无疑已成为"保民生"的刚性需求。2011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增长31%,BT模式使用频繁是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入到2012年,国内智能交通投资计划频出,智能交通受政策持续扶持,总体市场规模增长十分迅猛。

    在过去的一年,尽管部分规模以上BT项目有夭折有巨亏的情形涌现(凸显了政策风险、地方财政不足甚至是信用危机等,这些情况都可能会给投入BT模式的企业带来风险),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到BT模式对于企业和政府双方的共赢效应。对于政府而言,面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各地方政府在"稳增长"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双重压力下,资金十分紧张,有利于减少投资难度、缩短工期、减少腐败的BT模式也成为了各地政府的推崇模式。同时对于企业而言,相比以往的政府采购模式,虽然BT模式对企业资金实力要求更高,但同样也更容易扩大规模,因而对于有资金实力的上市公司而言是很好的机会。通过BT模式接手大型政府订单,也可以通过资本的优势拉开跟中型企业的差距,扩大企业优势。

      结论:2013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智能交通建设选择BT模式将是政企双赢合作模式的大趋势,并且会逐渐从一二线城市扩大到三四线城市,呈现愈演愈烈之大趋势。因此,ITS资本时代已经到来!

  • 关键字: 2013年 智能交通发展 十大猜想
  •    责任编辑:智能交通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