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继锋:新时期文明交通应从“面向车”向“面向人”转变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戴继锋:新时期文明交通应从“面向车”向“面向人”转变

    2018-07-24 10:20:31 来源:交通言究社 作者:戴继锋 评论:
    分享到:

    一、新时期文明交通应该思考哪些问题?

    ► 城市发展的路径正在改变

    传统的城市发展路径是“建设新城——招商引资汇集产业——聚集人气”,新时期的城市发展路径则是“吸引人才——依靠人才带动产业发展——以产兴城”,在该发展路径下,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关注绿色、健康。

    ► 交通体系的发展面临变革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的交通体系面临深刻的变革,生态文明时代的绿色交通典范城市成为各国的交通发展蓝图。

    2016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统筹公共汽车、轻轨、地铁等多种类型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

    ► 从交通到交往,从车到人的价值观转变

    现代城市交通体系更加强调对人的关注,应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要求,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二、人性化交通系统的五个核心问题

    ► 对“窄马路、密路网”的认识

    “窄马路、密路网”也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空间基底和片区功能采取不同的落实模式,而不应一刀切。在城市重点功能区(例如CBD等地区)应该保持着力提高道路网络密度,而在城市外围地区可以结合街区的功能,利用多元途径实现从“封闭”走向“开放”。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建筑后退间距较大,达到10-15米,甚至更大。这种建筑后退间距在小尺度街区的情况下需要优化,当道路间距在200米及以下时,建筑退线应相应减少,而不是维持在10米以上。

    如果街区尺度较小,还可根据地块尺度适当缩窄交叉口渠化,优化地块出入口到路口的距离。

    ► 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的认识

    ❖转弯半径可适当缩小

    根据实证研究,车辆进入弯道的平均速度基本一致,约为20km/h,转弯平均速度为15km/h,与既有规范的规定有一定差距,且车辆转弯半径与现有国标规定相比有大幅度降低的空间。

    图1:国标对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的规定

    在人流高度集中的片区,建议改变现有规定的路缘石半径设置规定,按照20公里/小时的速度要求转弯,同时进一步降低路缘石半径数值。

    20180723100910_q4op675vcb.png

    图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路缘石半径建议值

    ❖交叉口范围内可以绿化种植

    很多地方出于遮挡视线的原因把路口林荫取消,而实际上,真正妨碍驾驶人视线的是大量的桥墩、过高的任性护栏和标语、违法停车。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CJJ75-97)4.2.4条,道路交叉口范围内可以种植行道树,且行道树应采用通透式配置,选择分叉点较高的乔木,间距大于4m,不得影响驾驶员视线。
    ❖需制定行人和自行车专用标识系统

    目前缺乏针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标识系统,需要进一步整合现有标准规范中的步行和自行车标识相关规定,构建面向行人和非机动车完整的标识系统。

    ► 对客运枢纽与城市协同发展的认识

    我国城市基本都是将车站设置在城市外围,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铁路车站逐渐进入中心城区,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应一体化规划,真正把城市居民出行服务放在第一位,提高交通枢纽布局与城市功能区的耦合程度。
    ► 对完整街道的认识

    完整街道是指空间上完整、功能上完善,对建筑到建筑、街道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不局限于两条道路红线。

    20180723100921_9w35x310gk.png

    图3:完整街道设计管理不局限于道路红线

    ► 对老城区交通治理的认识

    老城区交通治理的主要矛盾是秩序问题引起的交通拥堵,局部是因为容量问题。在对老城区治理中,要识别好所对应的老城区处于城市发展的什么阶段,然后采取对应解决措施。

    20180723100944_h0qp4aqnme.png

    图4:城市发展阶段与交通供需矛盾

    解决老城区的交通治理问题,不能只着眼于当前,还应兼顾长远,确保环境协调,以民生为导向。

    三、如何从交通管理走向交通治理?

    ► 从“交通管理” 到“综合治理”

    从“交通管理”到“综合治理”的转变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公众从接受者向参与者转变;综合交通体系“从车到人”、“从交通到交往”转变;交通管理由从上而下的管理向多方参与的共治转变。

    现在交通管理的机制是规划完成后移交给建设阶段,建设完成后再移交给交通管理,交通管理部门面向社会大众,而综合治理的出发点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共治,所以交通管理工作要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前置,将问题解决在图纸和规划阶段。


  • 关键字: 文明交通 人性化 交通系统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